中央银行买卖有价证券业务与贷款业务的区别是什么

2024-05-12

1. 中央银行买卖有价证券业务与贷款业务的区别是什么

   
     问:简述中央银行买卖有价证券业务与贷款业务的区别? 
     校解析答案: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资金的流动性不同,中央银行的贷款尽管都是短期性的,但也必须到期方能收回,而证券业务则因证券可以随时买卖,不存在到期才能兑付的问题。由此可知,证券业务的流动性高于贷款业务。
    (2)对于贷款业务来说,中央银行可以收取一定的利息,有若干利息的收入,而未到期的债券没有利息问题,只有买进和卖出的价差收益。
   
    (3)中央银行买卖的有价证券业务对金融市场,对经济、金融环境要求较高,而贷款业务对经济、金融环境要求相对较低。
      
    10月考前虽报了网校课程,但是因时间关系,最终只听了串讲部分。串讲部分已经很好地在考前将全书梳理了一遍,真的非常有帮助。10月第一次考试,报了六门笔试课程,全部通过了,而且平均达到了75分以上,非常开心。在此衷心感谢校提供我们自考生这么好一个学习和交流平台,感觉学习不再孤单和无助。
    10月份的《高等数学(一)》过了,谢谢。

中央银行买卖有价证券业务与贷款业务的区别是什么

2. 举例说明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的意义

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是指一国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行为。

(一)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是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三大基本工具之一。
(二)央行买卖证券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影响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调控基础货币,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体系内流动性总量适度、结构合理、变化平缓和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的目标。
(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数量指标和价格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3. 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的意义是什么?

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行为。中央银行这种证券买卖的行为并不是为了营利,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买卖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影响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实现体系内流动性总量适度、变化平稳、结构合理和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的目标。证券买卖业务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之具有操作灵活、主动性强等优点,其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央银行买卖证券是为了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不是为了赢利。中央银行买卖证券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次性买卖。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增加或压缩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时,就会一次性购买或出售某种证券,中央银行直到购足或售足为止。另一种是附有回购协议的买卖。中央银行即在购买时就定下协议,卖者必须在指定的日期按商定价格再购回所卖出的证券;反之.在出冉时,中央银行就在指定的时间按商定价格收回那些出售的证券。这种形式一般用于对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的临时性调节。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的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国库券以及其他市场性非常高的有价证券。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因此,各国法律规定中央银行可以买卖的证券种类也不同。1.美国公开市场的证券业务:由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直接领导,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具体操作。从众多的证券交易机构中选择几十家初级交易商进行政府证券的买卖。操作方式主要有永久性储备调节,即单向的购入或售出债券;临时性储备调节,即通过回购协议和等量售出——购入交易进行双向操作。2.中国人民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1994年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在上海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外汇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通过融资券的买卖试行公开市场业务;1996年4月9日,才正式启动中央银行国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是国债、中央银行融资券、政策金融债,交易主体是国债一级交易商,而不是个人和企业事业单位。

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的意义是什么?

4. 简述证券与银行信贷的异同?

两者所包含的金融市场种类确实是有重合的,但从涵义而言,这两者并没有很强的可比性,因为两者并不是按同一标准划分出来的两个市场。与资本市场可比的是货币市场,两者的划分标准是其各自市场中的金融产品的流动性,包含流动性强的金融产品的市场为货币市场,如货币市场基金、隔夜拆借市场等,而流动性较弱的金融产品所在的市场为资本市场,如股市、债券和期限较长的基金市场等。

证券市场是资产标的物以证券形式存在的市场的统称,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货币市场中的金融产品,只要是以证券形式存在的产品,都可以说属于证券市场。但资本市场或货币市场中的金融产品并不一定全是以证券形式存在的,如中长期信贷(包括各种中长期存贷款),存在于银行系统,并不属于证券市场和证券系统,而从其资产流动性来讲,其流动性较弱因此属于资本市场产品。又比如活期存贷,其流动性很高故属于货币市场工具,但并不属于证券市场。

简言之,资本市场中的金融产品可能属于证券市场,也可能不属于证券市场;货币市场中的金融产品可能属于证券市场,也可能不属于证券市场;证券市场中的金融产品可能属于资本市场,也可能属于货币市场。因此,资本市场不等于证券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证券市场。

5. 简述证券与银行信贷的异同?

理论上分析的话,证券市场的发展减少企业对银行贷款,
特别是长期贷款的需求量,
冲击着银行现
有信贷资产的规模。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起步不久,许多制度不尽完善,再加上中小企业的数量持续增加,因此银行信贷的数量并没有因为证券市场的出现而产生大量下降。
但是证券市场的发展却改善了银行的信贷资本结构,给银行的不良资产提供了新的机遇。具体数据可以比较近几年的银行不良贷款率与资本充足率。
此外,证券市场的发展提高了全社会的储蓄水平,
扩大了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整个金融体
系的资金来源。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完善,
拓展了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
提高了储蓄向投资
转化的效率,
进而提高了边际储蓄倾向和社会总储蓄率。80
年代我国的总储蓄率平均是
36
%
,
90
年代前五年平均是4011
%
,
1996
年已经提高到42
%
,
在总储蓄率增长的同时,
国
民生产总值也以每年9
%以上的速度增长,
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现在金融体系的总资金流
量就要比80
年代增长几十倍。

简述证券与银行信贷的异同?

6. 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证券买卖的异同?正在做作业,企求

首先央行买卖有价证券并不是直接参与的,而是通过商业银行认购或者竞拍进行买卖。
    央行通过商业银行在证券市场买入有价证券时,并不是向银行支付货币,而是通过增加商业银行在央行开的准备金存储账户的金额来实现转账支付。因为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统一规定的,多出的部分商业银行可以拿回去放贷,由于货币乘数效应,流入社会的货币将可能是原来贷款的几倍,无形中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就增加了。
    央行卖出有价证券也是首先让商行认购,商行再在证券市场上抛售,投资者买入这些证券进行投资,利用货币支付,商行再将这些收入还给央行。原理与上述相反,央行就能通过向商行卖出证券回笼社会中的流动性过剩,达到减少市场供应量的目的

7. 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形式是什么?

中央银行买卖证券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次性买卖。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增加或压缩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时,就会一次性购买或出售某种证券,中央银行直到购足或售足为止。另一种是附有回购协议的买卖。中央银行即在购买时就定下协议,卖者必须在指定的日期按商定价格再购回所卖出的证券;反之.在出冉时,中央银行就在指定的时间按商定价格收回那些出售的证券。一、证券,是多种经济权益凭证的统称,也指专门的种类产品,是用来证明券票持有人享有的某种特定权益的法律凭证。证券主要包括资本证券、货币证券和商品证券等。狭义上的证券主要指的是证券市场中的证券产品,其中包括产权市场产品如股票,债权市场产品如债券,衍生市场产品如股票期货、期权、利率期货等。二、证券实质上是具有财产属性的民事权利,证券的特点在于把民事权利表现在证券上,使权利与证券相结合,权利体现为证券,即权利的证券化。它是权利人行使权利的方式和过程用证券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法律现象,是投资者投资财产符号化的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信用发达的一种标志和结果。证券必须与某种特定的表现形式相联系。在证券的发展过程中,最早表彰证券权利的基本方式是纸张,在专用的纸单上借助文字或图形来表示特定化的权利。三、因此证券也被称为“书据”、“书证”。但随着经济的飞速前进,尤其是电子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发展,现代社会出现了证券的“无纸化”,证券投资者已几乎不再拥有任何实物券形态的证券,其所持有的证券数量或者证券权利均相应地记载于投资者账户中。“证券有纸化”向“证券无纸化”的发展过程,揭示了现代证券概念与传统证券概念的巨大差异。四、证券的活力就在于证券的流通性。传统的民事权利始终面临转让上的诸多障碍,就民事财产权利而言,由于并不涉及人格及身份,其转让在性质上并无不可,但其转让是个复杂的民事行为。证券持有人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收益,这是证券持有人投资证券的直接动因。一方面,证券本身是一种财产性权利,反映了特定的财产权,证券持有人可通过行使该项财产权而获得收益,如取得股息收入(股票)或者取得利息收入(债券);另一方面,证券持有人可以通过转让证券获得收益,如二级市场上的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证券持有人可通过差价而获得收益,尤其是投机收益。

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形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