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工程及其防护工程的相关研究

2024-05-16

1. 防灾减灾工程及其防护工程的相关研究

1、地震反应的研究,深化了场地条件对震害和地震动影响的研究,发展了地震动参数和震害潜势的概率分析方法,推进了城市和区域的综合抗震防灾,提出了完整的基于实数形式复模态振型分解法的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2、结构振动控制与健康监测 提出了隔震体系的软着陆、变刚度理论和方法以及基于非比例阻尼线性系统的隔震结构反应谱设计方法,研发了系列粘滞阻尼器、铅铝合金阻尼器等耗能减震装置、变摩擦阻尼器、具有前瞻性的逆变式磁流变阻尼器、变间隙粘滞阻尼器、主动变刚度/阻尼控制装置等控制装置,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算法,发展了空间网格结构健康监测方法;3、城市地下空间综合防灾减灾 针对城市地下空间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水灾、火灾、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措施及地震灾害的发生机理、发展演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相关的防灾减灾措施与对策及技术,以提高城市地下空间抗御各种灾害的能力;4、工程地质灾害与防御 采用现代探测、监测和模拟分析技术,研究人口密集区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区地质灾害的成因类型、发育分布规律及其与人类工程活动的关系,掌握地质灾害现状和制定宏观防治对策,研究隧道及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支护技术方法以及坍方、涌突水等灾害控制技术;5、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率先提出了基于城市发展的防灾规划编制方法,强调动态分析、预测、决策及管理。编制技术上在运用GIS、RS、GPS等高新技术,为我国城市防灾工作向高新技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五年来,本学科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国家发明专利19项,许多成果被国家有关规范所采用,或应用于奥运场馆等重要工程的抗震与城市综合防灾。目前主持或参与“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0项以及其它项目共158项,总经费达6000余万元,此外2007年7月至今又承担973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5项,项目经费800余万元。

防灾减灾工程及其防护工程的相关研究

2.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的学科概况

白皮书指出,国家将用三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岩崩、泥石流、热带气旋、火灾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据记者了解,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指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边缘学科,(学科代码为081405)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作用。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发展用以提高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科学理论、设计方法和工程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未来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障灾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能力,提高国家重大工程的防灾能力。本学科研究工作的重点是围绕重要陆地交通干线建设和运营阶段出现的灾害现象,以工程科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研究常见灾害的形成条件、成灾模式、预测预报、防治工程优化以及防灾管理的信息化技术等课题,提高交通干线的抗灾能力。本学科有一支由年轻的博士、教授为主组成的充满朝气的研究队伍,由于具有边缘学科的特点,研究队伍组成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特色,研究领域偏重于前沿性、基础性问题。

3. 防灾减灾工程及其防护工程的学科简介

1、工程结构抗震与抗爆 开拓了随机地震力理论与结构地震反应的研究,深化了场地条件对震害和地震动影响的研究,发展了地震动参数和震害潜势的概率分析方法,推进了城市和区域的综合抗震防灾,提出了完整的基于实数形式复模态振型分解法的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2、结构振动控制与健康监测 提出了隔震体系的软着陆、变刚度理论和方法以及基于非比例阻尼线性系统的隔震结构反应谱设计方法,研发了系列粘滞阻尼器、铅铝合金阻尼器等耗能减震装置、变摩擦阻尼器、具有前瞻性的逆变式磁流变阻尼器、变间隙粘滞阻尼器、主动变刚度/阻尼控制装置等控制装置,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算法,发展了空间网格结构健康监测方法;3、城市地下空间综合防灾减灾 针对城市地下空间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水灾、火灾、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措施及地震灾害的发生机理、发展演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相关的防灾减灾措施与对策及技术,以提高城市地下空间抗御各种灾害的能力;4、工程地质灾害与防御 采用现代探测、监测和模拟分析技术,研究人口密集区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区地质灾害的成因类型、发育分布规律及其与人类工程活动的关系,掌握地质灾害现状和制定宏观防治对策,研究隧道及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支护技术方法以及坍方、涌突水等灾害控制技术;5、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率先提出了基于城市发展的防灾规划编制方法,强调动态分析、预测、决策及管理。编制技术上在运用GIS、RS、GPS等高新技术,为我国城市防灾工作向高新技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本学科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国家发明专利19项,许多成果被国家有关规范所采用,或应用于奥运场馆等重要工程的抗震与城市综合防灾。主持或参与“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0项以及其它项目共158项,总经费达6000余万元,此外2007年7月至今又承担973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5项,项目经费800余万元。

防灾减灾工程及其防护工程的学科简介

4.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的介绍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是土木工程学科的二级学科,其核心内容为工程结构抗震、结构抗风工程、结构抗火工程和抗爆工程等。

5. 防灾减灾工程及其防护工程的介绍

“九五” “211工程”建设以来,该学科通过人才引进,形成了以院士中青年专家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建成了拥有10子台模拟地震振动台台阵系统、特大型多功能电液伺服加载系统、3000kN阻尼器专用试验机等特色设备的研究基地,紧密结合北京市乃至全国大中城市的建设需求,尤其是奥运场馆、长大桥梁等大型复杂结构以及地铁与城铁等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需求,在工程结构抗震、减震和城市与村镇综合防灾减灾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防灾减灾工程及其防护工程的介绍

6.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学的介绍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学》是由王茹编写,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

7.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的介绍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防灾减灾工程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刊载以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为主的各类灾害的基础性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内容包括:地震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爆炸与火灾、植物灾变以及其它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危害的各类灾害。开展多种灾害学间的学术和科技成果交流,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灾害科学方面的结合,推动防灾减灾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促进有效减灾,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为从事防灾减灾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政府和企事业部门的防灾减灾专业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的介绍

8.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的高校排名

1同济大学A+2哈尔滨工业大学A+3解放军理工大学A+4湖南大学A+5东南大学A 6重庆大学A7大连理工大学A8天津大学A9中南大学A10北京工业大学A11广州大学A12武汉大学A13北京理工大学A14长安大学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