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凯恩斯陷进的政策与手段

2024-05-10

1. 应对凯恩斯陷进的政策与手段

国家中央银行,如美联储,可经由设定利率及其他货币政策来有力地影响通货膨胀率。高利率(及资金需求成长迟缓)为央行反通胀的典型手法,以降低就业及生产来抑制物价上涨。然而,不同国家的央行对控制通货膨胀有不同的观点。例如说,有些央行密切注意对称性通货膨胀目标,而有些仅在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加以控制。欧洲中央银行因在面对高失业率时采行后者而受指责。货币主义者着重经由金融政策以降低资金供给来提高利率。凯恩斯主义者则着重于经由增税或降低政府开支等财政手段来普遍性的降低需求。其对金融政策的解释部分来自罗伯特•索罗对日用品价格上涨所作的研究成果。供给学派所主张的抵抗通货膨胀方法为:固定货币与黄金等固定参考物的兑换率,或降低浮动货币结构中的边际税率以鼓励形成资本。所有这些政策可透过公开市场操作达成。另一种方法为直接控制薪资与物价(参见工资议价,incomes policies)。美国在1970年代早期,尼克松主政下,曾试验过这种方法。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这些政策与刺激需求面同时实施。故供给面的限制(控制手段、潜在产出)与需求增长产生冲突。经济学家一般视物价控制为不良作法,因其助长短缺、降低生产品质,从而扭曲经济运行。然而,若能避免因经济严重衰退导致成本升高,或在抵抗战时通货膨胀的情形下,这样的代价或许值得。实际上,物价控制可能因抵抗通货膨胀而使经济衰退更具影响力(因降低需求而提高失业率),而经济衰退可在需求高涨时防止物价因控制产生歪曲。

应对凯恩斯陷进的政策与手段

2. 凯恩斯是如何得出他的政策主张的?

凯恩斯主义的推演逻辑是从充分就业开始的: 
  1.以往假设的充分就业均衡建立在萨伊定律基础之上,其前提是错误的,因为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的分析结果显示,通常情况下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2.之所以存在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其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因为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就业量就取决于总需求; 
  3.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即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的灵活偏好,以及心理上的对资本未来收益之预期”; 
  4.政府不加干预就等于听任有效需求不足继续存在,听任失业与危机继续存在;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刺激经济而非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弥补私人市场之有效需求不足。 
  

3. 如何解决凯恩斯主义所带来的弊端?

让我们回顾一下整个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进程,就知道凯恩斯主义的来源及问题了。

亚当斯密写国富论,最早提出看不见的手,也就是市场化的分配资源最为有效,古典主义是西方经济学的起源。

后来三十年代全球碰到了大萧条,人们认为看不见的手失效了(现在看来,用周期叠加理论解释其实更有效,达利奥和周金涛都有不俗的研究分析),凯恩斯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不少国家开始接受凯恩斯主义,也在未来的几十年不断运用它,就是在经济进入衰退阶段,政府替代私人部门,进行逆周期的投资,托底经济,缓解衰退的痛苦。

但是七十年代,在滥用凯恩斯后,人类迎来了自己制造的新的经济怪兽,“智障”,哦,打错了,是“滞胀”,也就是经济的衰退和通货膨胀同时出现,(有点眼熟吧,前几天笔者和一位大客户聊天,客户说,这几年怪了,钱越来越难挣,但是感觉钱也越来越不值钱),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代表的新古典主义重新复苏,开始抨击凯恩斯主义,认为大量得政府投资,其实是饮鸩止渴,没有解决经济衰退的本质,只是把问题延后了,在新古典的药方下,很多国家采用了休克式疗法,(当时有对很有名的政治CP,铁娘子和里根,铁腕治病,英国把大量的国有资产处理掉,美国则是把利率提到两位数,逼死了很多臃肿的制造企业,大量的失业和企业倒闭以后,经济反倒能轻装上证),痛苦了几年以后,迎来了新经济的复苏。

所以,凯恩斯主义的问题事,它只有一半政策,不完整。

怎么讲,它只提出了在逆周期的时候托底经济,也就是经济衰退的时候,政府要加大投资,那么政府的债务就会扩张。所以完整的政策组合是,在经济重新复苏的时候,政府要修复自己的负债表,也就是把债务降下来。怎么降?那就是加税。

为什么凯恩斯在西方国家只能做前面一半,做不了后面一半?说到这大家应该明白了吧。四年一次的选举,谁在竞选的时候说“大家选我吧,选了我,我给大家加税”,这种人能选上的?

所以凯恩斯最大的问题,在于和西方体制结合后,永远只能做寅吃卯粮的一半,做不了政府降杠杆的另一半,降杠杆很疼的。。。长期积累,只会积累到积重难返,最终爆发滞胀。

问题的本质和更好的解决办法,周金涛和达利奥有了很好的研究和讨论,篇幅关系,笔者不在这讨论了,回头会在自己主页和大家分享。

如何解决凯恩斯主义所带来的弊端?

4. 如何解决凯恩斯主义所带来的弊端

凯恩斯主义(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建立在凯恩斯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指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观点上。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指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同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结论是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的自动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所谓的萨伊法则相对,后者认为价格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趋向于创造完全就业。试图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联系起来的努力成了凯恩斯《通论》以后经济学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一方面微观经济学家试图找到他们思想的宏观表达,另一方面,例如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试图为凯恩斯经济理论找到扎实的微观基础。二战以后,这一趋势发展成为新古典主义综合学派。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年一1946年)生于英国剑桥。他对 1929一1933 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行深入的思考,于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实现了经济学演进中的第三次革命,这在西方经济学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的时代背景
凯恩斯生活在自由放任的私人企业制度向私人垄断过渡的英国。当历史进入20世纪以后,作为自由放任的私人企业制度典范的英国,开始染上今天人们所说的“英国病”。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英国国运的转折点。由于大战中政府开支剧增,英国被迫中止实行多年的金本位制。在摆脱金锁链之后,通货出现迅速的膨胀。大战之后,英国开始从殖民帝国、世界工厂的峰顶一步步衰退了下来。

5. 凯恩斯主义失败的原因

选D。

这题是问失败的原因不包括那些。A.B.C都是凯恩斯主义失败的原因。特别是B项,可以说是凯恩斯主义的天生弱势,缺乏对经济人理性的假设,几乎完全忽视了微观对宏观的影响。

D选市场调节,是古典主义的观点,凯恩斯主义强调的是政府干预。

凯恩斯主义失败的原因

6. 凯恩斯理论的政策主张

什么是凯恩斯主义?揭秘政府经济调控背后的逻辑。

7. 什么是凯恩斯陷阱?中国经济陷入了凯恩斯陷阱么?

流动性陷阱即凯恩斯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  流动性陷阱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流动性陷阱的现代解释:
  流动性滞存主要包括:
  ⑴、居民和企业的现金窖藏;
  ⑵、银行的存差。
  银行的存差部分可以变为国债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国债部分可通过政府支出花出去,用于实体经济部门,而在中央行存款的部分则只能滞存于银行系统内。至于企业和居民的现金窖藏,则明显是流动性滞存。
形式
  窖藏还有另一种形式,就是当银行存差过大时,银行为减轻存款利息负担,会降  流动性陷阱低居民和企业在银行存款的利息率,进一步取消存款利息,甚至对存款收费。在银行不是通过贷款,而是直接通过存款来获益的情况下,就相当于存款者通过银行来窖藏现金,这与租用银行保险箱类似。这时,银行成了吸收资金的“黑洞”。真正的流动性陷阱就出现了。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由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组成。在流动性陷阱下,人们在低利率水平时仍愿意选择储蓄,而不愿投资和消费。此时,仅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就无法影响利率。如果当利率为零时,即便中央银行增加多少货币供应量,利率也不能降为负数,由此就必然出现流动性陷阱。另一方面,当利率为零时,货币和债券利率都为零时,由于持有货币比持有债券更便于交易,人们不愿意持有任何债券。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增加多少货币数量,也不能把人们手中的货币转换为债券,从而也就无法将债券的利率降低到零利率以下。因此,靠增加货币供应量不再能影响利率或收入,货币政策就处于对经济不起作用状态。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穷大的情况。
  在以利率为纵轴,货币量为横轴的平面座标图上,可以用货币需求曲线上与某一最低限度利率水平相对应的一段平行于横轴的曲线来描述流动性陷阱。出现这种情况,增加的货币供应量将完全被投机性货币需求吸收,不再会引起利率的下降和投资的增加。这是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首先提  特点出的,但将其命名为流动性陷阱的则是英国经济学家D.H.罗伯逊。

什么是凯恩斯陷阱?中国经济陷入了凯恩斯陷阱么?

8. 凯恩斯在经济危机期间做了什么?

1929年,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并很快席卷了整个世界。此时,凯恩斯奉召参加了麦克米伦财政与工业委员会,后又任内阁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从实践中,他深深地感到,不以国家调节取代自由放任,就无法消除失业与经济危机。1936年他的最重要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发表。对危机作出了新的解释,从理论上提出了解决危机的方法。凯恩斯认为,由社会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组成的有效需求往往低于社会的总供给(生产)水平,导致了失业与危机,因而国家必须出来调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