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调查的(一)田野调查

2024-05-13

1. 民族调查的(一)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被公认为是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基本方法论,也是最早的人类学,民族学方法论。它是来自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论,即“直接观察法”的实践与应用,也是研究工作开展之前,为了取得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前置步骤。 所有实地参与现场的调查研究工作,都可称为“田野研究”或“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涉猎的范畴和领域相当广,举凡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行为学、人类学、文学、哲学、艺术、民俗等,都可透过田野资料的收集和记录,架构出新的研究体系和理论基础。 “参与当地人的生活,在一个有一个严格定义的空间和时间的范围内,体验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思想境界,通过记录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展示不同文化如何满足人的普遍的基本需求、社会如何构成。”这便是田野调查。也是成为一个人类学家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田野调查为对于描述原始资料蒐集的概括术语,其所应用的领域包括民俗学、考古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质学、地形学、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人类学、语言学、哲学、建筑学,及社会学等自然或社会科学领域。与其他在实验室准控制状态下环境的研究相比,田野工作主要于实地进行。 根据研究对象的生亡与否,以及它们的存在地点位于居住栖息地或埋于土下,田野工作的实质内容也会有所差别。化石与考古遗址的挖掘均包含田野工作,其他如访问或观察人们以学习他们的语言、民俗、和他们的社会结构等过程也都包含在内。某些状况,尤其是研究的主题为人类本身的时候,工作的拟定必须再经过设计,以避免观察者效应或是过度理论化或过于理想化该实质文化活动的风险。田野调查的阶段 田野调查可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开始阶段、调查阶段、撰写调查研究报告阶段、补充调查阶段。这里仅前三个阶段作一说明。

民族调查的(一)田野调查

2. 民族志与田野调查的区别

中民族志方法与田野调查法的区别:
    第一,民族志来源于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通向人类学、民族学的重要通道,但不是唯一通道。前文已经说到,田野是人类学研究的生命线,民族志的生成是一个从田野实践到文本书写的过程,可以说民族志的写成不能够完全说是依靠田野调查,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是息息相关的。我们知道,在田野调查出现之前,人类学家、民族学家都被誉为“扶摇椅上的学者”,这些学者都是基于文献资料的阅读并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就生成了民族志。这也在一个侧面说明了没有田野调查照样可以撰写民族志,但是这也就涉及一个民族志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问题了。
    第二,民族志的写成是田野调查方法的外在体现,其内容的科学与否反映了田野调查或者说田野作业方法的科学与否。《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一书主要围绕着特罗布里恩德岛民的“库拉”这一特殊交易方式展开论述,但这不仅仅是一部专门描写当地人经济生活的著作,其中也涉及了诸如制度、仪式、婚姻、技术、语言等各个方面,力图全景化地还原出当地居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从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一书中,我们完全能够看到民族志与田野调查之间的那种微妙的互动关系,民族学家、人类学家想把自己的调查对象调查的清楚就必须得依靠各种科学的手段,文献资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说哪一个更加真实或者说更加科学的方法的话,就是田野调查法了。
    田野是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重要主线,甚至可以说是其进行研究的生命线。一本民族志的生成就是一个从田野实践和调查最终到文本创作和书写的过程,其生成的过程也是最能够体现田野调查和民族志的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