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卢卡斯供给曲线,其对宏观经济学的

2024-05-13

1. 什么是卢卡斯供给曲线,其对宏观经济学的

卢卡斯供给方程指的是如果我们假设整个经济的总供给是由N个完全相同的厂商所组成,那么我们只需要任意选择其中一个厂商来研究其供给曲线,然后再把研究的结果乘以N倍,就得出了整个经济的总供给曲线
公式为:Y=nh(p-P)+y *
卢卡斯供给曲线是由理性派的代表人物——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卢卡斯首先提出的总供给曲线。总需求(AD)曲线的位置即受到意料之中的、又受到意料之外的因素的影响。由于意料之中的原因而造成的总需求的变动只能使价格水平上升或下降,并不能导致整个经济波动以及就业量或产量的波动;而意料之外的原因造成的总需求的变动却可以导致就业量或产量的波动,而且是经济波动的唯一原因。由此,卢卡斯认为,由于经济政策是意料之中的公开政策,所以并不能维持经济系统的稳定。即使这些政策是有效的,若属于意料之外的因素,国家经济管理人员也无从执行。如图所示,点A是经济社会的起始状态,A'D'和A"D"分别由于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因素造成的总需求的变动,B、L两点分别是两种情况决定的价格P和产量Y,两种状态下的预期:意料之中预期变为Pe=P2,意料之外预期不变,仍为PO。由此说明了理性预期学派的最终结论: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的。卢卡斯曲线是该学派用以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重要工具。

什么是卢卡斯供给曲线,其对宏观经济学的

2. 什么是卢卡斯供给曲线,其对宏观经济学的冲击体现在什么地方

1957年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英国近100年的资料作出了一条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通货膨胀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这条曲线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   这就是说,在失业率低而通货膨率高时,采用紧缩性财政与货币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反之,在失业率高而通货膨胀率低,采用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这样,可以把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接受的水平之内。   三种菲利普斯曲线:  (一)表明三对经济变量关系的三种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有三种表达方式,表明三对经济变量的关系。  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工资” 菲利普斯曲线。这是由当时在英国从事研究的新西兰经济学家A·菲利普斯本人于1958年最早提出的。其表现形式是:在以失业率为横轴、货币工资变化率为纵轴的坐标图上,由右下方向左上方倾斜的、具有负斜率的一条曲线(见图1中实线)。它表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二者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即负相关关系。当失业率上升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下降;当失业率下降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上升。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失业率下降,货币工资变化率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失业率上升,货币工资变化率下降。于是,这条曲线表现为一条先由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然后再由左上方向右下方移动的曲线环.  这条曲线环呈现为略向左上方倾斜、位势较低、且较为扁平的形状。“向左上方倾斜”,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为反向变动关系;“位势较低”,说明货币工资变化率处于较低水平;“略”向左上方倾斜和“较为扁平”,说明货币工资变化率的变动幅度不大。  第二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于1960年提出的。萨缪尔森  和索洛以物价上涨率代替了原菲利普斯曲线中的货币工资变化率。这一代替是通过一个假定实现的。这个假定是:产品价格的形成遵循“平均劳动成本固定加值法”,即每单位产品的价格是由平均劳动成本加上一个固定比例的其他成本和利润形成的。这就是说,物价的变动只与货币工资的变动有关。这种菲利普斯曲线的表现形式与上述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相同,只不过纵轴改为物价上涨率(见图1)。这条曲线表明: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二者亦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失业率上升,物价上涨率下降。因此,这条曲线同样表现为图1中的曲线环。  第三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这是后来许多经济学家所惯常使用的。这种菲利普斯曲线以经济增长率代替了第二种菲利普斯曲线中的失业率。这一代替是通过“奥肯定律”实现的。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具有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这样,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便呈现出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在这一关系的研究中,经常不是直接采用经济增长率指标,而是采用“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或是采用“现实产出水平对潜在产出水平的偏离”。这一“偏离”,表明一定时期内社会总供求的缺口和物价上涨的压力。现实经济增长率表明一定时期内由社会总需求所决定的产出增长情况,而潜在经济增长率则表明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所能提供的总供给的状况。潜在经济增长率可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正常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即在各种资源正常地充分利用时所能实现的经济增长率;另一种是指最大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即在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时所能实现的经济增长率。我们这里采用的是第一种含义。这种菲利普斯曲线的表现形式是:在以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为横轴、物价上涨率为纵轴的坐标图上,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具有正斜率的一条曲线(见图2中实线)。这条曲线的走向与第一、二种菲利普斯曲线正好相反。这条曲线表明: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与物价上涨率二者呈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即正相关关系。当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上升时,物价上涨率亦上升;当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下降时,物价上涨率亦下降。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随着需求的扩张,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上升,物价上涨率随之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随着需求的收缩,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下降,物价上涨率随之下降。这样,这条曲线表现为一条先由左下方向右上方移动,然后再由右上方向左下方移动的曲线环(见图2中虚线环)。这条曲线环呈现为略向右上方倾斜、位势较低、且较为扁平的形状。“向右上方倾斜”,说明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与物价上涨率为同向变动关系;“位势较低”,说明物价上涨率处于较低水平;“略”向右上方倾斜和“较为扁平”,说明物价上涨率的变动幅度不大。  以上三种形状的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美国、英国等西方一些国家在五、六十年代的情况。它们分别表明了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反向对应关系、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反向对应关系、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同向对应关系。我们将这三种形状的菲利普斯曲线称为基本的菲利普斯曲线,将它们分别表明的两个反向和一个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称为基本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

3. 什么是卢卡斯供给曲线,其对宏观经济学的冲击体现在什么地方

卢卡斯供给曲线:Y=C(P-Pe)+Y* 其中Y*是潜在产量,Pe是预期价格,P是实际价格,C是系数.
  卢卡斯曲线对宏观经济学的冲击就是强调市场预期对经济的影响.预期内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会改变产量,只有预料之外的才会有影响,即超预期的扩张或者收缩政策才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影响.
  消化理解的手工原创!

什么是卢卡斯供给曲线,其对宏观经济学的冲击体现在什么地方

4. 卢卡斯供给方程的卢卡斯供给方程的推导

卢卡斯总供给函数的推导是通过考察经济中的微观经济单位——企业的行为得出的 。一个典型企业的供给函数为:y=h(p - P)+ y*其中 y 为该企业的产量,p 为该企业产品的价格,P 为经济中的一般价格水平, y* 为该企业的潜在产量,h 为该企业的产量相对于其潜在产量的偏离对其产品价格相对于一般价格水平的偏离的敏感度。但是实际中,企业不能确定一般价格水平,因此企业对其只能用预期值 Pe 替代真实值 P,企业按照下面的规则确定自己的预期:Pe = α×p + (1 - α )× PE其中 α 表示其赋予本企业的商品价格的权重,PE 表示政府及社会研究机构的预测值,于是有y = (1 - α)h(p - PE ) + y*整个经济中有 n 个这样的企业,于是Y = n h (1 - α)(P - PE) + Y*其中 Y 表示经济的总产出,Y* 表示经济的总的潜在产量,进而可写为Y = a (P - PE ) + Y*其中 a = n h (1 - α )。

5. 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函数为p=80-2y/3;总供给函数为古典学派总供给曲线形式,即可表示y=yf=60.

(1)均衡时:AD=AS
          则P=80-(2 x 60)/3=40
(2)若价格水平不变:
         40=80-2Y/3
        求得:Y=90
     价格水平不变,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右移

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函数为p=80-2y/3;总供给函数为古典学派总供给曲线形式,即可表示y=yf=60.

6. 总供给函数和总生产函数的区别

区别:总供给函数是供给量与价格的关系,总生产函数是生产要素与产量的技术关系。总生产曲线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即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关系。拓展资料:一、总供给曲线(一)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表示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提供的产出量,总供给函数AS可以表示为:Y=AS(P) (二)短期总供给曲线由于短期内工资等要素价格保持不变,价格总水平提高引起厂商供给量的增加,从而使得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总额增加。 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由于劳动供给保持不变,而劳动需求随之增加,因而均衡就业量增加,并最终导致总供给量增加,即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总供给曲线最初随着价格总水平提高而平缓上升,但当价格总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序之后,总供给曲线在潜在产出水平附近接近于是一条垂直的直线。 (三)长期总供给曲线长期中货币工资的调整使得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四)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导致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 1、自然人和人为的灾祸。 2、技术变动。 3、工资率等要素价格的变动。 4、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二、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是指反映消费支出与影响消费支出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收入和消费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叫做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如果以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则c=c(y),表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之一。由于在研究国民收入决定时,假定储蓄只受收入的影响,故储蓄函数又可定义为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其计算公式为s=y-c=y-(A+By)=-A+(1-B)y(0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①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两者之和恒等于收入。即Y=C+S ②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③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即APC+APS=1,MPC+MPS=1。

7. 跪求各位大神解答一个宏观经济学总供给理论的很基本的问题!!

这句话是结合牺牲比率和奥肯定律推导的结果。
奥肯定律:失业率每上升1%,GDP下降2%;
牺牲比率:通货膨胀率降低1%,GDP下降2.5%(给定);
则:降低1%的通货膨胀率,周期性失业率上升1.25%,通胀率和失业率的比是1:1.25

跪求各位大神解答一个宏观经济学总供给理论的很基本的问题!!

8. 卢卡斯供给曲线:

1.根据题中已知的近期内预期政策不变,且经济已处于潜在产出水平的条件,则有:
4 000=1 101+1.288×750+3.221×600/P  化简后得:1 933=1932.6/P
 P=1

 2.由于货币供给由600增加到620是中央银行宣布的,因此P=Pe,产出量仍是 =4 000。此时的价格水平为:4 000=1 101+1.288×750+3.221×620/P  化简后得:1 933=1997/P
  P=1.033   Y=4000 (预期一致,只改变价格, 不改变产量,符合卢卡斯模型。)

3.由于中央银行宣布将货币供给由600增加到620,因此Pe=620/600=1.033,但实际增加到670。在这种情况下,卢卡斯供给曲线为:Y=4 000+20 000(P-1.033)=20 000P-16 660
根据已知总需求曲线Y=1 101+1.288G+3.221M/P,可得总需求曲线为:
Y=1 101+1.288×750+3.221×670/P=2 067+2 158/P
将总需求方程式与卢卡斯供给方程式联立,解得:
 P=1.0401      Y=4 142  (超预期,既改变价格又改变产量)

呵呵,南开2006年考博题。望及时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