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银行理财巨亏18万!62岁老人把银行告了,最终的结果如何?

2024-05-09

1. 买银行理财巨亏18万!62岁老人把银行告了,最终的结果如何?

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发布老年人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据了解,本次最高院公布的十件典型案例中,基本涵盖老年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老年人比较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其中,既有财产权益纠纷,如老年人财产权保护、老年人委托理财,也有涉及人身权益的保护,如对老年人的赡养等问题。此外,还包括“以房养老”等养老形式创新中涉及的纠纷。

老人耗资百万购买银行理财根据最高院公布的案例显示,62岁的王某曾在北京某行的龙潭支行申购100万元某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产品与70万元某基金产品,相关申购合同中标明理财产品为银行代销。
其中,基金产品的风险级别高于王某的风险承受能力,在申购时,王某同步签署了电子风险揭示书。
不过,王某最终在赎回其购买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产品时,仅赎回77万多元,遂将银行告上法庭。查阅相关裁判文书发现,2015年,62岁的王某于某行龙潭支行签订协议,分别申请并购买一家券商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产品(金额为100万)和某公募基金(金额为70万)。
加上之前近5万元的分红,王某购买一家券商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产品实际亏损了18%。最终,法院认为本案投资亏损的直接原因是金融市场的正常波动,并非银行的代理行为导致,王某亦应对投资损失承担一定的责任。
在一审判决中,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驳回了王某的诉讼请求。但是,在二审判决中,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却判决银行赔偿王某7万元。

曾保证年利率不低于6%根据查询相关的判决书发现,王某在诉讼请求中表示,2015年5月,自己想要在银行购买年利率6.1%的理财产品,但上述银行的工作人员陈某告知该理财产品已经售罄,并向其推荐了另一款理财产品,保证产品年利率不低于6%,多了还可以再分红,且属于低风险理财,但必须购买100万,而且是封闭型基金,期间为一年,不能随时支取。
不过,陈某没有按照银监会的标准以及风险揭示书中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对原告进行风险评估,而是直接代其进行操作,评估为合格投资者,可以购买该产品。
据老人王某回忆,当时,银行没有向其说明是他所购买的产品是该行代销产品、也没有出示并说明风险揭示书、合同书等,也没有对产品的名称、投资方式进行介绍。自己是出于对该行作为国家银行的极度信任及工作人员陈某承诺的低风险,遂同意购买此款理财产品。
此后,王某曾多次找到陈某及领导反映情况,陈某承认在推荐该产品是提供了错误信息,并承认是集中培训时向员工统一教授。
法院认为,银行对王某作出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为平衡型,但案涉金融产品合同中显示的风险等级并非均为低风险,该行违反提示说明义务,未证实购买该产品与王某情况及自身意愿达到充分适当匹配的程度;未能证明其已经对金融消费者的风险认知、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了当面测试并向其如实告知、详尽说明金融产品内容和主要风险因素等,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最高院认为,本案是《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发布后首批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案件之一,指出银行应就投资者的年龄、投资经验、专业能力进行审查并考虑老年消费者情况等,对老年投资者应给予特别提示,结合民商事法律、《会议纪要》精神和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金融机构提示说明义务和金融消费者注意义务等判断标准。对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合法、安全的投资理财消费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此类案件都有几大特点:一、是几乎所有案件均涉及老年人的多年积蓄、拆迁款或名下房产,少则数十万元,多至成百上千万元。二、是超过六成的案件,“理财方”承诺年收益率超过24%,部分甚至超过了50%,前期“理财方”能够按照合同约定如期给付高利息,而在一段时间或老年人追加本金以后,才出现不按期还款,引发涉诉纠纷。三、是多与“熟人”介绍有关,老年人经不住邻居、好朋友劝诱,与“投资理财”公司签订“投资理财”合同或“借款”合同,跟风“投资”项目;在“小恩惠”后,碍于情面签订“投资理财”合同;有的老年人在前期获取高额“分红”后,主动招揽亲人好友以赚取“提成费”;听信定期给付“利息”承诺,在借款合同上以借款人或保证人名义签字,或配合办理房屋抵押登记。四、是案件往往存在其他关联案件,如涉案的老年人还与其他的“理财方”或“借款人”存在类似案件,甚至因介绍其他老年人进行“投资理财”而产生纠纷。高收益伴随高风险,老年人心理上很难经受投资上的重大亏损,因此在选择“投资理财”渠道时一定要审慎。法官建议老年人“投资理财”记住“四不原则”:不要贪、不要懒、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自作主张。

买银行理财巨亏18万!62岁老人把银行告了,最终的结果如何?

2. 老人买银行理财亏了18万,告了银行只赔7万,这合理吗?

在这一次的事情当中,北京的一位62岁的老人买了一个银行的理财产品,结果最后直接导致自己亏损了18万。所以他认为银行可能在这中间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就起诉了银行。最后经过法院的判决,认为银行应该赔偿7万块钱。很多朋友在看到这样的判决结果的时候,都认为银行的做法这一次应该没有任何的问题。为什么法院要让银行赔偿7万块钱。而且银行一直以来的做法都是不再刚性兑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样的做法到底合理不合理。
第一,为什么要让银行赔偿7万块钱?
其实银行理财产品的案例当中就有过这样的事情,在当时也是老人购买的理财产品,但是最后却出现了亏损。所以在经过最后的判决之后,法院认为银行应该给予他赔偿7万块钱。这主要是因为这位老人的年龄已经比较大了,银行没有考虑到她的年龄,就给他推荐一些不适合他的理财产品。法院认为银行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不符合老人的投资实际要求。而且最为重要的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在推荐的时候保证年利率不低于6%,但是最后却出现了亏损,而且银行工作人员也不能够直接在交谈的过程当中保证利益。
第二,这是属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
正是因为工作人员在进行交谈的过程当中,向这位老人保证了它的基本收益率,所以他才会选择购买这样的理财产品。而且如果你在现实生活当中遇到这样的情况,只要你能够保留证据,当你的理财产品亏损的时候,同样可以拿出这些证据直接起诉银行,可以获得相应的赔偿。而且这一次员工推荐的理财产品跟作为老人的风险等级很明显并不是相适应的。如果这个理财产品的风险高于他的适应等级,那么肯定是可以向银行提起诉讼的。
第三,银行员工的职责。
在这一次的事情当中,之所以银行会要被判决赔偿7万块钱,主要就是因为银行理财工作人员在购买之前没有充分提及到这位理财产品的风险。因为任何的理财产品其实都是有很大风险的。尽管这位推销员一直保证这次低风险的产品。但是很明显,从现在的亏损可以看出,这样的风险已经远远超过老人的承受能力。虽然理财保险不再存在刚性兑付,但是因为他们的操作失误,所以老人才能够获胜。

3. 老人买银行理财亏18万获赔,为何能够获得赔偿?

因为银行在向老人推销理财产品的时候,并没有明确告知老人理财产品也是具有风险的,老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银行人员推荐的历程产品,这才导致亏损了18万。
事情发生的经过
一位老人想要购买银行里的一款理财产品,但老人去的时候,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老人这款理财产品已经卖完了。
因此,银行的工作人员就向老人推荐了另外一款理财产品,并且向老人保证这款理财产品的年利率在百分之六,还有分红。

老人听到这款理财产品是低风险理财,又有那么高的利率再加上分红,那收益也是相当可观的,因此,老人就花了100万购买了这款理财产品。
但没想到的是老人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亏损了18万,这样的操作让老人感觉到非常的气愤,于是,就把银行告上了法院。
老人在将银行告上法院的时候,一审的时候,老人的诉求被驳回了,在二审的时候,法院判决了银行赔偿老人七万块钱。

银行为什么要赔偿老人七万块钱呢?
那是因为银行在向老人推销理财产品的时候,并没有明确告知其产品的风险性,也没有对其进行评估,只是说了该理财产品的年利率和分红情况,其他的情况并没有说明。
而且银行方面也没有证据证明自己当初跟老人说过这个情况的,再加上老人当时的要求是购买低风险的理财产品,而银行推荐的那款理财产品却是高风险的,因此,银行要赔偿老人的一部分损失。
虽然,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购买理财产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老人能够赔偿真的是匪夷所思,但事实确实如此,很多人可能遇到这种情况之后,就会自认倒霉了。

投资确实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的,就像理财产品也是一样,虽然别人向你推销的时候,可能会说一年的利率有多么的高,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他们只要把理财产品推销出去就行了,后续是赚还是亏,完全看投资者自己的运气了。
因此,在银行向推销理财产品的时候,不要听信所谓的保证,因为银行的工作人员只要能够把产品卖出去就行了,如果是赚了,还好,那如果是向这位老人一样,亏了呢?又该找谁说理去呢?老人运气好,获得了七万块的赔偿,但并不是人人都有老人一样的运气,能够获得赔偿的。所以,投资还是需谨慎啊。

老人买银行理财亏18万获赔,为何能够获得赔偿?

4. 老人原来都是买的银行理财,现在不保本了还能买吗?

根据资管新规的要求,除了“存款”以外,所有的理财产品均不能承诺保本保息。当然不承诺保本保息并不意味着理财产品就有很大的“风险”了,也并不意味着银行理财就不靠谱,主要还是看产品背后所投资的资产标的,例如一些“低风险”的投资于国债、金融债、货币市场工具的产品还是比较安全的。
为推动银行理财回归资管业务本源,逐步有序打破刚性兑付,实现“卖者有责”“买者自负”,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发行公募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以及上市交易的股票。因此未来银行理财产品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有“固收”类产品,也有股票权益类资产,这类产品也就具有一定的“风险”,大家需要做好充分识别。
目前“最靠谱”的理财产品可以关注“银行智能存款”产品,按照存款保险保障制度,50W以内100%赔付。度小满理财APP(原百度理财)平台上就有一些包括活期、定期银行存款产品,如活期产品“三湘银行活期”,提前支取收益3.9%左右,随时存取,当日起息,节假日无限制,任意自然日支取,当日实时到账,无交易日限制,无限额限制,50万以内100%赔付;如定期银行存款产品“振兴智慧存”,年化收益率在4.8%左右。
具体您可以在应用市场搜索“度小满理财APP”或者关注“度小满科技服务号(duxiaomanlicai)”了解详细产品信息。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哦!

5. 58岁女子在银行花320万买理财只剩2190元,这是怎么回事?

家住北京58岁的一名女子在听信了银行工作人员的推荐之下,购买了三百二十万的理财产品,结果最终却只拿回了2190元的执行款,这则事件一经曝出之后,引来众多网友的围观,据了解,这名女子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属于不法分子的非法集资,而且也并非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发生这件事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银行的工作人员经不起高额返点的诱惑,从而去私自向该名女子违规销售不应该销售的理财产品,虽然说该行为属于银行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但是经法院判决之后由银行承担其责任,返还该女子百分之五十的损失。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千万不要去光看收益,因为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收益越高的理财产品风险就会越大,有一些银行的工作人员因为高额的返点提成,所以就会冒着很大风险去出售一些本来不属于银行出售的理财产品,由于客户只追求高收益的产品,所以就会在工作人员的诱惑之下购买了风险系数极大的理财产品,最终只能够承担非常大的损失。

作为银行来讲,虽然说银行的工作人员向顾客销售的并非银行的产品,属于“飞单”交易,但是该银行明显有失职的问题,对于员工的违规行为,并没有第一时间发现并且予以制止,这也最终给银行带来了极大的声誉风险和经济损失。所以无论是银行的工作人员还是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顾客,都应该在把控风险的情况下,销售和购买,千万不能够因为外界的诱惑而将自己深陷其中,那些违规销售的工作人员最终都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58岁女子在银行花320万买理财只剩2190元,这是怎么回事?

6. 老人在银行买理财亏18万,法院判银行赔7万,银行吃瘪在哪里?

有很多的老人家老了之后他们都是舍不得花钱的,而且平常的时候也是会去存一些钱。现在有很多的人他们都知道老人的养老金是很多的,于是就开始去欺骗着老人,像这样的做法也是让大家都觉得非常的愤怒。
同样的这件事情也就提醒了很多的年轻人,一定是要经常的去给家里面的老人打电话,或者是回去看看他们,也才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而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的人都会去买理财产品,如果说这些理财产品能够成功的话也就是会赚很多的钱。有很多的老人,他们在老了之后觉得自己总是去花子女的钱,心里面过意不去。所以说他们也就会想着去赚钱,因此也就会受到一些欺骗。

而有一名老人在银行里面满了理财产品亏了18万,这名老人在银行当中购买了100万元的理财产品。但是在最后的时候却只拿回了77万,也就让大家都觉得不能够接受了。因为老人年纪大了,本身就不应该去购买理财产品,而且银行在看见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去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也应该让老人去给家里面的孩子打一个电话,现在很多的银行都是十分的黑心。其实站在银行的角度来看,自己只是推荐了一个理财产品,跟自己并没有关系,能不能够赚钱完全就是看对方的运气了。

但是在推荐产品的时候,如果说超出了客户的风险承受等级的话,那么双方都是要去承受相应的等级。也就是跟本次事件当中的这件事情是一样的,因为这是银行推荐老人最进行购买的。所以说在后来的时候老人赔钱了,那么银行业是需要去赔偿老人一些钱的。而这一次老人也是亏了很多的钱,这也就告诉了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是不能够去相信别人说的话。而且我们在赚钱的时候一定要脚踏实地的去赚钱,不可能说去炒股理财就能够让自己变成亿万富翁。

天上是没有掉馅饼的事情,所以说大家也不要总想着去用一些不用劳动的努力去付出一些成果,这完全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而银行也应该合理的去跟人群推荐理财产品,像老人的话是绝对不能够去推荐的。而且我们也经常要跟家里面的老人去宣传这件事情,也应该让老人知道这种做法是非常的不对。

7. 58岁女子在银行花320万买理财只剩2190元,我们该如何避免踩坑?

理财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轻信工作人员的推荐,要了解理财的风险,同时做好详细的调查,不能做无底线投资。不贪小便宜就不能吃大亏,这句话非常有道理,钱放在自己的腰包里,你不拿出来,别人也没办法,所以这种事就是自己要想好。
有原则,不轻信。
58岁女子买理财产品,结果只剩下了2190元,这件事女子和银行工作人员都有错。如果这名女子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轻信别人的话,就不会轻易上当受骗。320万不是小数目,居然只剩下了2190元,真是让人想不通,这名女子没有认真思考,就轻易做出了这个举动,她太过于草率了。我们做出决定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要轻信他人的话,钱是自己的,所以要有主意。
要提前了解风险,直接询问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能说会道,为了自己的业绩,会想办法去游说客户,客户要提前了解风险,自己可能会承担什么样的风险?客户一定要提前询问工作人员,不能听工作人员说的都是好话,因为这不是保底的理财,所以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不了解风险,贸然投资,就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损失。既然想投资,就直接询问工作人员,请他直接把风险讲清楚,要把丑话说在前面,毕竟这些风险都要由客户来承担。
要详细了解,不要轻易上当。
握紧自己的钱包,要详细了解理财产品,要了解投资的风险,如果内心不强大,无法接受投资失败,就要谨慎投资。不要听别人怎么说,自己要坚持原则,只要不贪便宜,就不会轻易上当。想要投资,就要做好思想准备,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58岁女子在银行花320万买理财只剩2190元,我们该如何避免踩坑?

8. 农村老汉有三十万养老钱,存银行贬值,打算买理财产品,这样做靠谱吗?

既然是农村老人,又是养老钱,建议首先考虑资金安全性,再来谈收益,以及如何最大限度降低货币贬值率等问题,毕竟收入渠道窄,总体抗风险能力不足,事关生老病死,不是儿戏。买理财产品可以吗?当然可以,但这要看你属于哪类人群。
如果你是年轻人,平时每月都有稳定且较为可观的收入(至少有结余),买些银行类理财产品是可行的。因为,虽然理财产品现在大多属于非保本型,即使亏损一点本金,还有每月稳定收入来补贴,而且年轻人一般至少还懂些金融理财知识,不会轻易上当受骗。

而作为一位农村老人,本来辛苦一辈子好不容易节攒30万,靠它养老。可以这样说,每亏损1万,你的晚年生活质量就会下降一成,拿什么来弥补?况且,农村老人对理财产品了解吗?开放式?封闭式?基金?保险?你有研究吗?
在如今金融乱像此起彼伏年代,确实少真诚,多套路,即使个别银行也不例外,更不说P2P平台和其他五花八门的投资理财公司。有人说,你想他的利,他想你的本,有时还真这样,人们都在忙着割韭菜。老年朋友们,这些风险意识可不能丢啊!

如今很多人骂钱存银行是傻子,我却一直反对。回想20年前上班的我们,有多少人靠存钱保障了全家正常生活、就医、就学和买房?又有多少人靠投资发达了呢?绝对只是少数人。话又说回来,没有日积月累的银行存款,又哪来的投资?每月5000工资,你投资3000?利差有多大?自己算。
只有当银行存款达到一定规模时,商机来临,你才有上阵冲锋的子弹,这在理吗?当然,随着银行业的发展,金融产品也不断衍生,彼存款已非此存款,传统意义的存款也渐行渐远。居民的银行存款方式也日渐多样化,比如高于普通存款利率的大额存单和结构性存款,不仅可以保本而且可以获得更高收益。

作为农村老年朋友,拥有30资金完全可以选择大额存单,也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贬值率。目前,国有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较高的期限有1年、2年和3年期,年利率一般在2%、3%和4%左右,起步金额20万或25万,尤其是3年期大额存单已经很接近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既是0风险又可获得高于普通存款利息,何乐而不为?
如果选择地方性小型银行,比如城市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利率会更高,而且都是在存款保险条例保护范围,绝对0风险,哪怕银行倒闭破产,也高枕无忧。最后,考虑到是农村老年朋友,在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还是要优先解决社保问题,这才是终身大事。
社保不仅是对抗货币贬值的有效手段,更是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最佳保障。可以想象,一场大病来临,30万能有多大作用?即使加上你的投资收益可能也会不堪一击,甚至连累整个家庭,这不是危言耸听,也许重病卧床的人才有刻骨铭心的体会。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