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资金用什么渠道投放的.我意思就是国家印出来的人民币用怎样的渠道投放到市场.

2024-05-10

1. 国家的资金用什么渠道投放的.我意思就是国家印出来的人民币用怎样的渠道投放到市场.

看怎么用!如果是保持货币总量不变,,就会以新币换旧币的形式!如果增发货币,流通货币总量增加,主要的方法有降低存款准备金、降低再贴现率、收回国债等,以上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有:增加政府购买、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补贴等。

国家的资金用什么渠道投放的.我意思就是国家印出来的人民币用怎样的渠道投放到市场.

2. 我国为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采取了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具体是如何应用这一政策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一、积极财政政策主要内容如下:
1、扩大政府投资和优化投资结构。200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投资总额将达4万亿,重点投入领域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领域、灾区恢复重建;
2、推进税制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完善出口退税和关税政策,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征收方式为单边征税,降低住房交易税,免征利息所得税,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扩大企业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3、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财政补助规模;
4、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重点是“三农”、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安居工程;
5、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6、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央财政大幅度增加了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资金,总额达到18亿元;安排资金19亿元,专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安排资金12亿元,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同时加大各种收费的清理力度,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7、增加国债发行量。2009 年国债发行1.64万亿元,2010年计划国债发行量1.8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发行2000 亿元。
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内容:
1、利率政策。截止2008年年底,央行5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1.89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2.16个百分点,同时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
2、促进对外贸易。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对外经济合作与协调(如中日韩之间的货币互换等)。
3、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自从2008年9月份以来,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从17.5%下调到15.5%;
4、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 “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 
5、信贷政策。2008年8月初,央行调增了全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8月中旬,央行又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小额贷款的最高额度从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9 月中旬,央行决定从9月16日起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进率,以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



扩展资料:2008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背景:
2008年3月,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2.4亿美元低价收购,次贷危机持续加剧首次震动华尔街。7月,美联储和财政部宣布救助两大房贷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国国会批准3000亿美元住房援助议案,授权财政部无限度提高“两房”贷款信用额度,必要时可不定量收购其股票。
9月,美国政府宣布接管“两房”;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由此,国际金融危机达到白热化阶段,并席卷全球。许多企业纷纷宣布破产,我国也不例外。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2008年7月至2008年底,央行调整金融机构宏观调控措施,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并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并于2008年11月5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政政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政策

3. 中国政府的4万亿人民币经济刺激方案作用有多大?

这是一个既有利又有害得决定。但当时,利益要大于害处。

08年金融危机,导致欧美的需求萎缩,严重依赖欧美人消费的中国出口制造业,一下子没了买家,陷于严重的困境。因此,国家放出4万亿的资产,搞投资,希望通过政府上马各种项目,来带动各行业的生产。也就是说,国家的目的,是不想让中小制造业企业死掉。由政府,暂时扮演欧美人的角色,来购买他们的产能。好让中小企业有转型的时间和喘息的机会。毕竟这些中小企业,吸纳着大量就业人口。如果都倒了,失业问题就会很严重。

中国政府的4万亿人民币经济刺激方案作用有多大?

4. 什么是税收,给我出一些关于税收的公务员面试题

  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强制、无偿地征取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形式。
  [编辑本段]二、税收的特征
  税收与其他分配方式相比,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习惯上称为税收的“三性”。
  1、税收的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是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凭借政权力量,依据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律或政令来进行强制征收。负有纳税义务的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国家强制性的税收法令,在国家税法规定的限度内,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是税收具有法律地位的体现。
  2、税收的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通过征税,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的一部分收入转归国家所有,国家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税收的这种无偿性是与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进行收入分配的本质相联系的。
  3、税收的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税收是按照国家法令规定的标准征收的,即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税率、计价办法和期限等,都是税收法令预先规定了的,有一个比较稳定的试用期间,是一种固定的连续收入。对于税收预先规定的标准,征税和纳税双方都必须共同遵守,非经国家法令修订或调整,征纳双方都不得违背或改变这个固定的比例或数额以及其他制度规定。
  在国家产生的同时,也就出现了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财政。在我国古代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最早出现的财政征收方式是"贡",即臣属将物品进献给君王。当时,虽然臣属必须履行这一义务,但由于贡的数量,时间尚不确定,所以,"贡"只是税的雏形。而后出现的"赋"与"贡"不同。西周,征收军事物资称“赋”;征收土产物资称“税”。春秋后期,赋与税统一按田亩征收。"赋"远指军赋,即君主向臣属征集的军役和军用品。但事实上,国家征集的收入不仅限于军赋,还包括用于国家其他方面支出的产品。此外,国家对关口,集市,山地,水面等征集的收入也称"赋"。所以,"赋"已不仅指国家征集的军用品,而且具有了"税"的涵义了。有历史典籍可查的对土地产物的直接征税,始于公元前594年(鲁宣公十五年)鲁国实行了"初税亩",按平均产量对土地征税.后来,"赋"和"税"就往往并用了,统称赋税。秦汉时,分别征收土地税、壮丁税和户口税。明朝摊丁入地,按土地征税。清未,租税成为多种捐税的统称。农民向地主交纳实物曰租,向国家交纳贷币曰税。
  中国最早的市场税收
  古代市场称为市。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由来已久。商代末年,商人贸易就已出现,但当时手工业和商业都属官办,所以没有市场税收。到西周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官营工商业之外,出现了以家庭副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和商业,集市贸易日益增多,因此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市场税收。
  周代市场在王宫北垣之下,东西平列为三区,分别为朝市、午市和晚市。市场税收实行“五布”征税制;一是分(纟次)布,即屋税;二是总布,即牙税;三是廛布,即地税;四是质布,指对违反契约文书者所征之税;五是罚布,即罚金。市场税收由司市、雇人、泉府等官史统一管理,定期上交国库。
  中国最早的田税
  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据《春秋》记载,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列国中的鲁国首先实行初税亩,这是征收田税的最早记载。这种税收以征收实物为主。实行“初税亩”反映了土地制度的变化,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中国最早的车船税
  最早对私人拥有的车辆和舟船征税是在汉代初年。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汉朝就颁布了征收车船税的规定,当时叫“算商车”,“算”为征税基本单位,一算为120钱,这时的征收对象还只局限于载货的商船和商车。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开始把非商业性的车船也列入征税范围。法令规定,非商业用车每辆征税一算,商业用车征税加倍;舟船五丈以上征税一算,“三老”(掌管教化的乡官)和“骑士”(由各郡训练的骑兵)免征车船税。同时规定,对隐瞒不报或呈报不实的人给以处罚,对告发的人进行奖励。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车船税停止征收。
  [编辑本段]四、税收的职能和作用
  税收的职能和作用是税收职能本质的具体体现。一般来说,税收具有以下几种重要的基本职能:
  1、组织财政收入。税收是政府凭借国家强制力参与社会分配、集中一部分剩余产品(不论货币形式或者是实物形式)的一种分配形式。组织国家财政收入是税收原生的最基本职能。
  2、调节社会经济。政府凭借国家强制力参与社会分配,必然会改变社会各集团及其成员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有的份额,减少了他们可支配的收入,但是这种减少不是均等的,这种利益得失将影响纳税人的经济活动能力和行为,进而对社会经济结构产生影响。政府正好利用这种影响,有目的的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引导,从而合理调整社会经济结构。
  3、监管管理社会经济活动。国家在征收取得收入过程中,必然要建立在日常深入细致的税务管理基础上,具体掌握税源,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监督纳税人依法纳税,并同违反税收法令的行为进行斗争,从而监督社会经济活动方向,维护社会生活秩序。
  税收的作用就是税收职能在一定经济条件下,具体表现出来的效果。税收的作用具体表现为能够体现公平税负,促进平等竞争;调节经济总量,保持经济稳定;体现产业政策,促进结构调整;合理调节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对外开放等。
  [编辑本段]五、税收原则
  为了强化税收的宏观调控能力,充裕财政收入,促进经济结构和资源合理配置,保护我国在国际市场的利益,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国民经济,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综合运用以下原则:
  1、充裕财政收入,强化宏观调控能力原则。
  2、公平税负,鼓励竞争原则。
  3、调节经济,优化经济结构原则。
  4、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原则。
  5、国家集中管理和合理划分原则。
  6、谁知规范、效率和简化、便利原则。
  [编辑本段]六、税收的分类方式
  税收分类是以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出发,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各不同税种隶属税类所做的一种划分。我国的税种分类主要有:
  一、按课税对象分类
  1、 流转税。流转税是以商品生产流转额和非生产流转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类税。
  流转税是我国税制结构中的主体税类,目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税种。
  2、 所得税 。所得税亦称收益税,是指以各种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
  所得税也是我国税制结构中的主体税类,目前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目前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统一为25%。(《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同时废止。)。另外,国家给予了两档优惠税率:一是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二是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
  3、财产税 。财产税是指以纳税人所拥有或支配的财产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
  包括遗产税、房产税、契税、车辆购置税和车船使用税等
  4、行为税 。行为税是指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
  我国现行税制中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印花税、屠宰税和筵席税都属于行为税。
  5、资源税。资源税是指对在我国境内从事资源开发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类税。我国现行税制中资源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都属于资源税。
  二、按税收的计算依据为标准分类
  1、从量税 。从量税是指以课税对象的数量(重量、面积、件数)为依据,按固定税额计征的一类税。
  从量税实行定额税率,具有计算简便等优点。如我国现行的资源税、车船使用税和土地使用税等。
  2、从价税 。从价税是指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的一类税。
  从价税实行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税收负担比较合理。如我国现行的增值税、营业税、关税和各种所得税等税种。
  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分类
  1、价内税。价内税是指税款在应税商品价格内,作为商品价格一个组成部分的一类税。如我国现行的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税种。
  2、价外税。价外税是指税款不在商品价格之内,不作为商品价格的一个组成部分的一类税。如我国现行的增值税(目前商品的价税合一并不能否认增值税的价外税性质)。
  四、按是否有单独的课税对象、独立征收为标准分类
  1、正税。指与其他税种没有连带关系,有特定的课税对象,并按照规定税率独立征收的税。征收附加税或地方附加,要以正税为依据。我国现行各个税种,如增值税、营业税、农业税等都是正税。
  2、附加税。是指随某种税收按一定比例加征的税。例如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规定,企业在按照规定的企业所得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同时,应当另按应纳税所得额3%的地方所得税。该项缴纳的地方所得税,就是附加税。
  五、按税收的管理和使用权限为标准分类
  1、中央税。中央税是指由中央政府征收和管理使用或由地方政府征收后全部划解中央政府所有并支配使用的一类税。如我国现行的关税和消费税等。这类税一般收入较大,征收范围广泛。
  2、地方税。地方税是指由地方政府征收和管理使用的一类税。如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屠宰税和筵席税等(严格来讲,我国的地方税目前只有屠宰税和筵席税)。这类税一般收入稳定,并与地方经济利益关系密切。
  3、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是指税收的管理权和使用权属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拥有的一类税。如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和资源税等。这类税直接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共同利益。
  这种分类方法是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础。
  六、按税收的形态为标准分类
  1、实物税。实物税是指纳税人以各种实物充当税款缴纳的一类税。如农业税。
  2、货币税。货币税是指纳税人以货币形式缴纳的一类税。在现代社会里,几乎所有的税种都是货币税。
  七、以管辖的对象为标准分类
  1、国内税收。是对本国经济单位和公民个人征收的各税。
  2、涉外税种。是具有涉外关系的税收。
  八、按税率的形式为标准分类
  1、比例税。即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数额多少,均按同一比例征税的税种。
  2、累进税。是随着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加而逐级提高税率的税种。包括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
  3、定额税。是对每一单位的课税对象按固定税额征税的税种。
  [编辑本段]七、税收的其他分类方法
  一、按课税目的为标准分类
  1、财政税。凡侧重于以取得财政收入为目的而课征的税,为财政税。
  2、调控税。凡侧重于以实现经济和社会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为目的而课征的税,为调控税。这种分类体现了税收的主要职能。
  二、按税收的侧重点或着眼点为标准分类
  1、对人税。凡主要着眼于人身因素而课征的税为对人税。早期的对人税一般按人口或按户征收,如人头税、人丁税、户捐等。在现代国家,由于人已成为税收主体而非客体,因而人头税等多被废除。
  2、对物税。凡着眼于物的因素而课征的税为对物税,如对商品、财产的征税。这是西方国家对税收的最早分类。
  三、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为标准分类
  1、直接税 。直接税是指纳税人本身承担税负,不发生税负转嫁关系的一类税。如所得税和财产税等。
  2、间接税。间接税是指纳税人本身不是负税人,可将税负转嫁与他人的一类税。如流转税和资源税等。
  四、其他
  1、以征收的延续时间为标准: 可以分为经常税和临时税;
  2、根据税收是否具有特定用途为标准: 可分为一般税和目的税;
  3、根据税制的总体设计类型 :可分为单一税和复合税;
  4、根据应纳税额的确定方法: 可分为定率税和配赋税;
  5、根据征税是否构成独立税种: 可分为正税和附加税;
  [编辑本段]八、税法
  税法即税收法律制度,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宪法为依据,调整国家与社会成员在征纳税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税收秩序,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一种法律规范,是国家税务机关及一切纳税单位和个人依法征税的行为规则。
  按各税法的立法目的、征税对象、权益划分、适用范围、职能作用的不同,可作不同的分类。一般采用按照税法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将税法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两大类。
  税收法律关系体现为国家征税与纳税人的利益分配关系。在总体上税收法律关系与其他法律关系一样也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方面构成。
  税法构成要素是税收课征制度构成的基本因素,具体体现在国家制定的各种基本法中。主要包括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税率、减税免税、纳税环节、纳税期限 、违章处理等。其中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三项是一种税收课征制度或一种税收基本构成的基本因素。
  税法具有多样性、规范性、统一性、技术性、经济性的特征。
  [编辑本段]九、关于税收的理论学说
  社会契约论
  在税收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的早期,“纳税”似乎是人与生俱来的义务,而“征税”似乎也是国家顺理成章的权利(权力);但是,这一观念的合理性在14、 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后开始受到挑战。这一挑战最初来源于对国家起源问题的探讨。荷兰伟大的法学家和思想家格劳秀斯(Hugo Grotius)把国家定义为“一群自由人为享受权利和他们的共同利益而结合起来的完全的联合” ,提出了国家起源于契约的观念。英国思想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认为,国家起源于“一大群人相互订立信约”,“按约建立”的“政治国家”的一切行为,包括征税,都来自于人民的授权;人民纳税,乃是因为要使国家得以有力量在需要时能够“御敌制胜”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辩护人、思想家洛克(John Locke)在试图以自然法学说说明国家的起源和本质问题时,提到:“诚然,政府没有巨大的经费就不能维持,凡享受保护的人都应该从他的产业中支出他的一份来维持政府。”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在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中专章(第十三章——笔者注)论述了“赋税、国库收入的多寡与自由的关系”。他认为,“国家的收入是每个公民所付出的自己财产的一部分,以确保他所余财产的安全或快乐地享用这些财产”。 而作为社会契约观念集大成者的卢梭(Rousseau)则将国家起源于契约的理论作了最为系统的表述。对他而言,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每个结合者及其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都转让给整个的集体”。
  因此,在古典自然法学家们看来,国家起源于处于自然状态的人们向社会状态过渡时所缔结的契约;人们向国家纳税——让渡其自然的财产权利的一部分——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享有他的其他的自然权利以及在其自然权利一旦受到侵犯时可以寻求国家的公力救济;国家征税,也正是为了能够有效地、最大限度地满足上述人们对国家的要求。无论如何,纳税和征税二者在时间上的逻辑关系应当是人民先同意纳税并进行授权,然后国家才能征税;国家征税的意志以人民同意纳税的意志为前提,“因为如果任何人凭着自己的权势,主张有权向人民征课赋税而无需取得人民的那种同意,他就侵犯了有关财产权的基本规定,破坏了政府的目的”。 所以,人民之所以纳税,无非是为了使国家得以具备提供“公共服务”(public services)或“公共需要”(public necessity) 的能力;国家之所以征税,也正是为了满足其创造者——作为缔约主体的人民对公共服务的需要。
  凯恩斯主义
  19世纪末以来至20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走向垄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逐步从经济自由主义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与此同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之一的税收和法律手段之一的税法,其经济调节等职能被重新认识并逐渐加以充分运用。今天,在现代市场经济日益向国际化和全球趋同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下,世界各国在继续加强竞争立法,排除市场障碍,维持市场有效竞争,并合理有度地直接参与投资经营活动的同时,越来越注重运用包括税收在内的经济杠杆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保证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也就满足了人民对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保持稳定的需要。
  交换说
  交换说认为国家征税和公民纳税是一种权利和义务的相互交换;税收是国家保护公民利益时所应获得的代价。“交换”(excnange)是经济分析法学派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法律现象时所使用的基本经济学术语之一。该学派认为,两个社会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行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对主体双方都有利的行为;第二种是对主体双方都不利的行为;第三种是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不利的行为。经济分析法学家们把第一种行为称为交换,而把后两种都称为冲突。从这个意义上说,税收也可以被认为是交换的一部分;这种交换是自愿进行的,通过交换,不仅社会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而且交换双方都认为其利益会因为交换而得到满足,从而在对方的价值判断中得到较高的评价。而且在这种交换活动中,从数量关系上看,相互交换的权利总量和义务总量总是等值或等额的;所以不存在一方享有的权利(或承担的义务)要多于另一方的情况,也就不产生将一方界定为“权利主体”而将另一方界定为“义务主体”的问题。
  公共需要论
  经济分析法学派的代表人物波斯纳(R.A.Posner)认为,“税收……主要是用于为公共服务(public services)支付费用的。一种有效的财政税(revenue tax) 应该是那种要求公共服务的使用人支付其使用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s)的税收。但这就会将公共服务仅仅看作是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而它们之所以成其为公共服务,恰恰是因根据其销售的不可能性和不适当性来判断的。在某些如国防这样的公共服务中,”免费搭车者“(free -rider)问题妨碍市场机制提供(公共)服务的最佳量:拒绝购买我们的核威慑力量中其成本份额的个人会如同那些为之支付费用的人们一样受到保护”。所以,由于公共服务的消费所具有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决定其无法像私人物品一样由“私人部门”生产并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其供求关系,而只能由集体的代表——国家和政府来承担公共服务的费用支出者或公共需要的满足者的责任,国家和政府也就只能通过建立税收制度来筹措满足公共需要的生产资金,寻求财政支持。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起源于阶级斗争,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阶级专政的工具。“实际上,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19] 与此相联系,马克思主义国家税收学说认为,税收既是一个与人类社会形态相关的历史范畴,又是一个与社会再生产相联系的经济范畴;税收的本质实质上就是指税收作为经济范畴并与国家本质相关联的内在属性及其与社会再生产的内在联系;税法的本质则是通过法律体现的统治阶级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国家意志。由此,国家分配论和国家意志论成为我国税收和税法本质学说的支配观点。根据这一理论,税收作为分配范畴与国家密不可分,“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即国家——引者注),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对社会产品进行再分配的形式;税法是国家制定的以保证其强制、固定、无偿地取得税收收入的法规范的总称。
  [编辑本段]十、国税与地税
  国家税务总局为国务院主管税收工作的直属机构(正部级)。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税收承担着组织财政收入、调控经济、调节社会分配的职能。目前,我国每年财政收入的90%以上来自税收,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1994年税制改革,省级以下国、地税系统分设。
  国税系统负责征收管理的税种
  1、增值税;2、消费税;3、铁道、各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4、中央企业企业所得税;5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6、海洋石油企业企业所得税、资源税;7、印花税(证券交易部分);8、境内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企业所得税;9、中央税的滞补罚收入;10、车辆购置税。
  地税系统负责征收管理的税种
  1、营业税、2、个人所得税、3、土地增值税;4、城市维护建设税;5、车船使用税;6、房产税;7、烟叶税;8、资源税;9、城镇土地使用税;10、耕地占用税;11、企业所得税(除国税征管部分);12、印花税(除国税征管部分);13、筵席税;14、地方税的滞补罚收入;15、教育费附加。

5. 请帮忙快点提供专家谈合理避税的观点,最好是原话.

既少交税,又不违法,企业合理避税可以设计 
“有一家今年3月成立的10个人的管理咨询公司,如果预计年度销售额为1000万元,作为这家公司的财务经理,你能使公司一分钱的税不交,又不违反税法吗?”在10月15日举行的首届中国财务经理年会上,税务专家、中国税收策划网CEO李记有先生给来自全国的财务经理出了一道难题。他表示只要熟通税法,善于筹划,这完全可以做得到。 

80万元的税可以不交 

这么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如果年度销售额为1000万元,按照正常情况应该交纳营业税、所得税80万—100万元左右。很多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不一定了解财务政策,遇到这种情况,往往会让财务经理或人员去报税、办手续等,大部分财务经理可能就按照税法把这个税给交了。但这位财务经理如果进行一番策划,可能这80万元的税就不用交了。 

如果仔细研究税法,至少有两个新的税收政策可以使这家公司免交80万元的税款。一是今年国家规定:“新办的服务型企业,安排失业、下岗人员达到30的,可以免三年营业税和所得税。”这个政策看起来非常简单,但非常实用。有些公司领导可能会说:“我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干什么?”其实,这是一种观念上的障碍。像这家管理咨询公司完全可以利用这一政策,安排两个下岗女工干食堂,再安排一个失业或下岗的给领导开车,这样,80万元的税就不用交了,省下的钱能买好几辆高级轿车。但许多财务人员对这样的税务政策可能看了一百遍了,但谁也没去使用。 另外,还有一个文件可以使用。2004年新的税务政策规定:“兴办的私营企业安排退役士官达到30比例的,可以免三年营业税和所得税。”这家公司完全可以招个退役的男兵开车,招两个女兵做秘书和话务员,他们并不是公司的核心管理人员,对公司的影响并不大。 

一年免80万元,三年就是200多万元。很多企业的老总们没有去思考这个问题,在现有中国没有筹划的背景下,很多企业关注的是谁和税务部门的关系好,考虑更多的是出事的时候,如何“灭火”,而不是提前安排“防火材料”,还没有筹划的概念在里头。 

合理避税可以设计 

深圳有一家自动化设备生产企业,自己研发了一套软件配置在设备上,产品的售价比同类产品高30。企业也遇到了问题,那就是产品售价高,购进的材料并不多,这家企业的增值税负担非常重。企业老总和财务人员反复商量,也没想出好的办法。增值税是属于“掉脑袋”的税种,一旦出事,处罚十分严厉,很少企业敢在这方面做文章。 

李记有在这家公司调研时发现,这个软件属于高附加值产品,售价高主要来自这个自主研发的软件。 

后来,他建议公司进行拆分,专门成立软件公司,将软件卖给这家公司再配套在设备上。这样在交易过程中,外购的软件就可以抵扣17的增值税,软件公司单独交3的税,这样,公司既没违反税法规定又无形当中多抵了14个百分点的增值税。 

另外有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其所享有的“免二减三”的优惠政策已用完了,2004年公司还想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需要大量采购设备。 

一般企业可能买了就买了,财务报账完事,很少考虑在购买的环节上有没有税收上的安排。如果这家外资企业是国家鼓励的项目,就完全可以进行一些税务筹划。这家企业可能有许多税后利润,可以把这部分利润转成股本,这样可以享受再投资退税政策。再就是转成股本后投资总额发生变化了,在投资总额内,用于购买国产设备的还可以享受到抵免40所得税的政策,购买1000万元的国产设备,就能抵免400万元的所得税。通过这些设计,公司仍旧可以享受许多优惠政策。 Page 

企业应设税务经理 

企业要想降低纳税成本,除了降低企业的税款成本以外,还应设法降低企业的办税成本和风险成本。 

办税成本是企业用来办理纳税的成本支出,这部分支出在很多企业当中微乎其微,一般都有财务人员兼任。但摩托罗拉、惠普等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企业都有专门的税务经理,而且年薪都高达50万元左右,部门人员也很多,这理应引起国内企业的深思。国内企业鲜有专门的税务经理,因为企业认为财务和税务是天然的一体化的业务。 

其实,财务和税务很多情况下是分家的,财务上的政策是一个稳定的政策,而税收上的政策是一个变动的政策;现在的企业财务都是事后核算型的财务,没有起到事前设计、安排的作用。一般来讲,年纳税额100万元以上的企业都应该设税务专员或税务经理,这是国际化的一个趋势。 

企业的第三个成本是风险成本,一是企业违反税法规定,少交税款而要被罚款和交滞纳金的成本。企业在纳税过程中是有风险的,企业如果不遵守税法和不了解税法是会吃亏的,这样的事很多。二是企业多交税款的风险,这在企业当中也是常见的,但是,很少有企业关注。李记有曾经到一家港澳台合资公司当税务顾问,发现纳税的时候并没享受优惠政策,财务经理竟不知道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享受“免二减三”的税收优惠政策。由于企业对许多细分的税收政策把握不到位,就可能使企业多交了税款而浑然不知。 

企业不管要降低纳税成本,还是降低风险成本,都要精通税法。 

所谓精通,不仅是看了税法政策,而且要看懂,更重要的是会活学活用。2003年国家税务局下发了158号文件,规定:“个人股东向单位借款在一个纳税年度未归还的,视同企业的股金红利所得,征20的个人所得税。”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准备向公司借款200万元买别墅,并于2003年10月办理了手续,2004年1月份归还了借款。这样一件事,看没看懂文件规定,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一是这家公司财务人员没看到这个规定,未做任何处理,将来税务机关一旦查实,无疑要征收40万元的税款,还要征缴滞纳金。二是没看懂,不知这算不算一个纳税年度,该不该交20的个人所得税,怎么样才能不交。三是让董事长夫人负责借款,从而避开文件规定,不用交任何税款。 

如此看来,一个企业拥有精通税法善于筹划的税务经理,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大有必要的。 

参考资料:http://www.cy-ing.com/chuangye/ask/ask.asp?id=403 


从大的方面讲,避税应该是“不缴冤枉税,避免少缴税风险”。 
所谓冤枉税:就是指因自己的过失(主要政策不熟悉)而导致多缴了税,不该缴的缴了,造成利益损失。比如代扣水电费问题,一不小心,帐上做成收入或没有向税务局报告或用错票据,那就有可能要缴营业税了,其实那不需要缴营业税的,多缴了吧! 
所谓少缴税风险:就是指因自己过失把该缴的税没有缴纳,而导致受到处罚,甚至吃官司。比如收租,租金是收入,不因你是否开票,你都要申报纳税,如果贪小,将没有开票部分未纳入申报缴税的收入(隐慝收入),一旦查实,就是偷税,就要处于所偷税款的50%至5倍的罚款,这个罚款就是风险,又亏钱了吧! 
因此,避税是个很具体的工作,应该是一条一条政策研究才能应对。关键一条是要熟悉税收政策以及操作办法。 
建议:你遇到具体问题,多与税务局联系、请示,了解政策后再作处理,这样可以减少很多麻烦。当然上“百度知道”也会有许多高手帮你讲个大概。

请帮忙快点提供专家谈合理避税的观点,最好是原话.

6. 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什么时候能结束?

此 次 危机预计要到2009年上半年股市才会平缓
世界经济要恢复则要数年左右
中国大概3年左右,美国可能需十数年 
此次危机已造成
世界金融也蒸发了35万亿美元左右
全球约有上千万人在此次危机中失业
世界各国投入的救市资金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将来会更多

中国
股市缩水60%市值蒸发20万亿RMB
实体经济也开始大规模受损
房产市场冷淡
中小企业艰难度日
大型企业融资困难
消费市场缩减
继而冲击其他与以上有关的每个行业
迫使中国政府决定在2010年左右投入4万亿RBM 用于救市和刺激消费 
但总体上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大 

因为
中国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中国还是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
社会固定资产增加值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
发展虽然有所放缓,
但经济发展水品还是很高的
虽然金融不景气但是中国金融资产的占有国民经济总量中很少
同时中国自身的消费市场巨大,我们的正常生活不会受太大影响

中国政府的应对政策
除了拿出4万亿用于就是之外
银行将进行数次降息,同时对陷入困境的中小企提供贷款,和减税政策
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根源
追寻此次危机的根源是现有的金融体制存在严重缺陷
所以这次危机过后肯定会制定新的金融经济秩序
而中国将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
中国很可能借助此次千载难逢的机遇,美欧经济不景气,美元这一世界货币疲软的机遇崛起 世界经济新格局将因此形成

7. 简要介绍全球金融危机,是从几时开始的我只想了解个大概好了

近三十年来,世界范围内先后发生了1982-1983年的拉美债务危机、1990年代开始的日本经济衰退、1992-1993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几次涉及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除此以外,影响相对较小的金融动荡在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也一直没有停止。 

从历次金融危机发生的表现形式看,可以将金融危机划分为四大类:货币危机、银行危机、资本市场危机和混合型危机。 

通常,货币危机是指对某种货币购买力或汇兑价值的投机性冲击导致货币币值的急剧下降,而当局为维护本币币值的行为又迅速地耗尽外汇储备。如1992-1993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就是典型的货币危机。 

银行危机是指实际或潜在的银行运行障碍或违约导致银行中止其负债的内部转换,储户对银行丧失信心从而发生挤提,银行最终破产倒闭或需要政府提供大量援助。90年代中期的日本和东南亚危机中的各个国家就曾发生大批金融机构的经营困境和破产倒闭。 

资本市场危机主要是指股票市场危机,表现为大量抛售股票,造成股票指数的急剧下跌,如90年代日本的经济衰退就是从股票危机开始。 

实际中的金融危机越来越表现为多种危机的混合形式,难以严格区分为哪一类,并且在不同类型之间不断演变。典型的混合型危机如日本的经济衰退和东南亚金融危机,都是货币危机、资本市场危机和银行危机互相交织在一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金融危机划分为货币危机、银行危机、系统性危机和债务危机,实际上债务危机的本质仍然是货币危机,如80年代和90年代拉丁美洲部分国家的金融危机就是起源于债务引起的货币危机。 

2 危机发生前的典型特征 

对各国危机前后经济金融运行的现实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历次危机发生前的一些典型特征,能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一)经济持续多年高增长 

以危机前的东南亚各国为例,泰国、韩国和菲律宾三国国民经济在1997年以前,已连续15年保持6%-8%的增长,其中1990-1995年,泰国GDP的平均增长率高达9.04%。 

同样的情况也在日本发生,经历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日本经济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高速增长,转为低速增长。即便如此,在90年代发生危机前的15年间,日本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仍保持在4%左右。其中,1987-1990年日本GDP实际增长率分别高达4.9%、6.0%、4.5%和5.1%,远远超过预期,这些情况在其历史上都是极为少见的。 

在墨西哥,80年代末至1994年危机前,由于付诸实施一系列改革取得成果,墨西哥同样经历了较长的经济繁荣期,包括经济持续高增长、通胀率稳步下降、财政赤字消失等等。 

考究这些国家的情况可以发现,正是在这些国家持续繁荣的吸引下,才发生了以下一系列现象,使得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不断累积,并且被表面上的经济持续繁荣所掩盖。 

(二)外部资金大量流入 

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以及相应的政策因素吸引了外部资金的大量流入。然而,外部资金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一国经济发展融资、进一步推动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使这些国家更容易受到反向资本流动的影响,尤其是在外部资金以流动性极强的短期债务和热钱为主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危机前的泰国,为吸引外资推动经济增长,也为了实现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宏伟计划,迅速实施了一系列吸引外资和推进金融自由化的措施,鼓励从国外以低成本借入美元,导致资金大量流入。1991-1996年,泰国等亚洲主要资本输入国年平均资本流入390亿美元,其中1996年达到770亿美元,1997年上半年仍有310亿,而到下半年已经变成资本流出540亿美元。 

墨西哥以及拉美其他国家在8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危机前,都经历了大量外资流入的情形。80年代危机前主要是以国外银行借款为主的外部资金流入,三个拉美大国的净银行债务从1977年的365亿美元增加到1982年底的1460亿美元,对外借款成为这些国家为贸易赤字融资的主要方式。90年代危机前外部资金流入的主要方式则是私人资本净流入,1990-1993年墨西哥每年私人资本净流入由58亿美元剧增到302亿美元,累积达到720亿美元,而其中有一半以证券投资的形式出现,此外,还有222亿美元的银行借款和162亿美元的国外直接投资。

简要介绍全球金融危机,是从几时开始的我只想了解个大概好了

8. 网络营销工作具体做什么

网络营销是随着互联网进入商业应用而产生的,尤其是万维网(www)、电子邮件(e-mail)、搜索引擎等得到广泛应用之后,网络营销的价值才越来越明显。

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其中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如E-mail营销、博客与微博营销、网络广告营销、视频营销、媒体营销、竞价推广营销、SEO优化排名营销等。总体来讲,凡是以互联网或移动互联为主要平台开展的各种营销活动,都可称之为整合网络营销。简单的说,网络营销就是以互联网为主要平台进行的,为达到一定营销目的的全面营销活动。

现在网上关于这方面的教程有很多,但是很多都是过时的,因为互联网是在不断的变化的,为了避免让大家学到错误的过时的知识,组建了一个群,里面有专人解答 。想学学习自媒体和SEM的小伙伴,可以来这里学习,这个群的开始的几位数字是:475,中间的几位数字是:506,最后的几个数字是:249。按照顺序组合起来就可以找到。

网络营销的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于互联网,以互联网为营销介质;另一方面它属于营销范围,是营销的一种表现形式。企业网络营销包含企业网络推广和电子商务两大要素,网络推广就是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活动,电子商务指的是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买卖双方无需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一样都是为了实现企业营销目的,但在实际操作和实施过程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

网络营销是以现代营销理论为基础,借助网络、通信和数字媒体技术实现营销目标的商务活动,是科技进步、顾客价值变革、市场竞争等综合因素促成;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产物。网络营销根据其实现方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营销指企业利用一切计算机网络进行营销活动,而狭义的网络营销专指国际互联网营销。

也是指组织或个人基于开发便捷的互联网络,对产品、服务所做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从而达到满足组织或个人需求的全过程,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借助于互联网特性来实现一定营销目标的营销手段。

从营销的角度出发,网络营销可以定义为:网络营销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借助于互联网来更有效的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愿望,从而实现企业营销目标的一种手段。网络营销不是网上销售,不等于网站推广,网络营销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不局限于网上,也不等于电子商务,它不是孤立存在的,不能脱离一般营销环境而存在,它应该被看做传统营销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中的应用和发展。

广义的说,企业利用一切网络(包括社会网络,计算机网络;企业内部网,行业系统专线网及互联网;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有线通信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等)进行的营销活动都可以被称为网络营销。

狭义的说,凡是以国际互联网为主要营销手段,为达到一定营销目标而开展的营销活动,称为网络营销。

与2015年之前传统的网络营销定义相比,网络营销定义(2016)体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体现了网络营销的生态思维:网络营销以互联网为技术基础,但连接的不仅仅是电脑和其他智能设备,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企业与用户及公众的连接。连接成为网络营销的基础。

(2)突出了网络营销中人的核心地位:通过互联网建立的社会关系网络,核心是人,人是网络营销的核心,一切以人为出发点,而不是网络技术、设备、程序或网页内容。

(3)强调了网络营销的顾客价值:为顾客创造价值是网络营销的出发点和目标,网络营销是一个以顾客为核心的价值关系网络。

(4)延续了网络营销活动的系统性:网络营销的系统性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基本原则之一,网络营销的内容包括规划、实施及运营管理,而不仅仅是某种方法或某个平台的应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操作模式是对网络营销的片面认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