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对待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2024-05-16

1. 如何正确对待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关于青春期的孩子变得不听话,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是自我意识建立的必然现象。她们在逐渐的尝试摆脱家长的约束,自己决策自己的人生。孩子不听话其实也是一个预警信号,这说明家长和孩子的交流可能出现了问题。那么,家长应该通过以下6个方面来正确对待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1、正确认识孩子叛逆心理很关键
应该理解,孩子的反叛心态是自我觉醒的。、需要独立的代表和良好的独立心理准备。当孩子的独立性增强时,他可以逐渐发展自主性,形成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愿意并且能够尽其所能,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新奇。
2、家长要学会冷静,理智对待
在叛逆期间,父母不应该与孩子斗气较劲。他们应该从孩子的角度更多地思考问题,尊重孩子,促进家庭民主,听取各方意见,让孩子有机会解释和纠正时间,不要父母的。 “威严”抑制了孩子并迫使孩子屈服。
3、要学会理解孩子,经常给予孩子适当的赏与鼓励
学会了解孩子。在父母的欣赏下,孩子快乐,信心倍增,心灵充满幸福,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见,克服自己的问题。如果父母无数次计数、来谴责孩子,指责甚至打骂孩子,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情绪,还会让孩子容易陷入自卑的泥潭。
4、对叛逆的孩子要耐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面对青少年叛逆的孩子,父母必须耐心等待。在孩子面前,父母应该放下“父母”的架子,抵抗脾气,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并以民主和平等的方式对待孩子。也许只需几分钟,几句温暖的话语,轻轻点几下,孩子的心结就可以解决,可以让孩子摆脱极端的反叛。
5、要把握好爱的尺度,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把握好爱的尺度。摆脱坏习惯比养成良好习惯要困难得多。在帮助孩子克服坏习惯的过程中,父母需要在正确的时间掌握好爱的尺度。他们应该在情感上更亲近,在心里沟通,并以某种方式工作。给你的孩子正确的爱。
6、必要时求助于心理医生
如果孩子叛逆,就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和行为发展。如有必要,您可以向心理专科医院的心理学家求助。他们的专业帮助孩子非常喜欢并且愿意接受它。青春期孩子所表现的叛逆心理,大多数是孩子自身为了维护自己尊严的一种表现。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之前我的孩子很叛逆,学习成绩也很差。直到从百度下载了一套激发大脑潜能的课程,才改变了孩子这种不好的情况。通过课程的学习,孩子不再叛逆,变得孝顺懂事,最重要是理解力和记忆力都得到了改善,各科学习成绩都提高了。《特斯拉潜能训练》激发了孩子的大脑,让他变得很聪明。希望我的分享能帮到你,祝你好运。

如何正确对待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2. 如何应对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怎样教育

3. 青春期孩子经常会想多,想死,会有各种不正当的想法是为什么?

谁都有过青春期,青春时期我们想什么?我想大家可能想的差别不大。男生想美女,女生想俊男;男生女生都叛逆,试图运用各种方法引起家人或者同学的注意。对几乎每个年轻人来讲,青春期首先意味着一件事:他们必须证明自己已经不再是小孩。

众所周知,青春期存在很多危险,但它并不能真正改变一个人的性格。青春期的所有危险,都是由于对生活的三个问题(职业、社交和爱情)缺乏适当的训练和准备所造成的。青春期给人的只是个机会,是开始对成年人的生活问题做出独立的而有创造性的解答

青春期都存在哪些问题?


01

前段日子看过一个有关于青春期小女孩的故事。全家人以解决不了这个孩子的青春叛逆为由报名参加这个节目,以寻求解决的办法。这个十三岁的小女孩在姐姐和父母口中样子是这样的:

之前是个很乖的孩子,活泼开朗。突然间开始化妆、染发、打架、说脏话。和家里人冲突特别严重,脾气爆发的时候,会说你们凭什么管我,你们都去死吧。还会动不动闹失踪,有次连续两晚没回家。为了解决她的事情,姐姐已经辞职,妈妈每日以泪洗面。

上节目之前,家里说小女孩已经有一个多月不去上学了,每天睡到中午吃完饭继续睡,晚上不睡觉光看电视。脾气暴躁,说十句话十句都是谎话,可信度为零。

在节目期间家里的人将拍的各种证据给大众看,来证明他们说的都是事实。

女孩节目的前半段时间还尽力保持着笑的表情,以一副轻松的面容面对观众。可是,在家人一面之词的倾述下,她终于忍不住哭了。

其实这个青春期的女孩代表着众多家庭的例子。对于每个青春期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的许多行为都出自于对展现独立性、与成人的平等,以及成就男性或女性气质的渴望。这一行为的走向取决于孩子们对所谓“长大”的理解。如果长大意味着挣脱束缚的话,孩子们就会反抗一切限制。




许多青少年都如节目中的十三岁小女孩一样,开始吸烟、说脏话、夜不归宿,有一些还会出乎意料的跟父母针锋相对,曾经那么听话的孩子变得如此叛逆。

节目里这个女孩的爸爸说:现在她说的十句话,十句都是假的。反正我是不信任她,她讲的话对我来说就等于零。

女孩之前乖巧懂事,的确是家庭教导的好的结果,可是她的父母并没有给孩子灌输合适的成长观念,导致孩子在青春期到来时没有接收到心理上的变化,性格大变。

更重要的是,女孩在遇到这些问的题时候,家里人没有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和疏通孩子的情绪,反倒以爱的名义不断的批评孩子,和孩子发生冲突,还自认为孩子不能理解自己的爱和苦心,孩子这样叛逆惹他们伤心。

纵观这个社会,那些刚开始听话很乖的孩子逐渐变得叛逆,显然一直对父母心存不满,但直到现在,有了更多的自由和力量时,他们才敢公开反抗。

青春期的孩子该被赋予更多的自由和独立,父母觉得不再有权利时时刻刻监督他们。如果有的父母还要继续用以前一样的方法去监管和教育孩子,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孩子们会尽力逃脱。双亲越是想证明他还是个孩子,他愈是反其道而行之,结果便构成“青年反抗主义”的逆反状态。


02

青春期的孩子中,或多或少都有着“叛逆”和青春期的问题。

一、被宠坏的孩子

许多青春期的“失败”者在童年时都是被溺爱的孩子,父母的溺爱会使得自己的孩子产生过分依赖的心理。他们在这份依赖之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整个人会变得霸道、不近人情,以为父母就应该对自己百般安抚,踏入社会后,人们都围绕着自己转。

而且溺爱也会造成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低下,对失败、挫折、意外打击的心理接受力很差,稍一不顺就会退缩。他们仍然想要被宠着,但长大后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世界的中心。

可见,溺爱孩子真是害处多多。虽然父母忍不住想要爱护自己的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受一丁点儿伤害,但是,父母要明白:宠爱的结果只能让孩子变得任性自傲、依赖性强,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也会造成更多的困难。

二、小偷小摸
在某些棘手的事例中,有这样一批孩子,他们还没有拎清楚该用什么途径来应付生活的问题,便迫不及待地胡作非为,走上犯罪的道路。

这种情况尤其是在他少年时有过犯罪行为而又未被发现,且自以为聪明,做错事可以避尽天下人耳目,殊不知这样的情况使得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越走越偏。

在如今这个社会,14岁至20岁之间的少年犯罪率急剧上升,但是,在此我们面临的并不是一种新的情境,而是这些习惯是孩子在童年时期便留下的“祸根。”

三、矛盾的期待

这一时期,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形势逆转。那些被赋予厚望的孩子在学习和工作上遭遇失败,而那些之前看来资质平庸的孩子开始超过他们,并展现出出人意料的能力。这一现象与之前的事实并不相悖。

那些原先看来前途无量的孩子也许害怕让人失望,从而背上了沉重负担。只要得到支持和赞赏,他们就会继续向前;但到了需要独立奋斗的时刻,他们就会丧失勇气,放弃挑战。

而那些以前看起来天资不高的儿童,在获得的新自由的鼓舞下,他们心中充满了新的构思和新的计划。他们的创造性生活开始弓上弦,剑出鞘,他们对人类活动各方面的兴趣也变得鲜明而热烈。




四、寻求表扬和赞许

有许多人非常醉心于得到别人的赞赏。男孩子想要寻求别人的夸奖,那是正常的事;而许多女孩子通常都比较缺乏自信,只有在别人的赞扬和欣赏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因此,她们把别人对自己的赞赏当成是证明她们价值的唯一方法。

这种女孩子很容易落入善于花言巧语的男人的圈套。有些女孩子觉得自己在家里不受赞赏,便开始和男人谈恋爱交朋友,这不仅是要证明她们已经长大了,而且她们还希望用这种方法来获得一种能够被赞赏和被注意的地位。

青春期来临时,孩子们常常受到惊吓,表现得如临大敌。

如果家长能正确引导孩子度过青春期阶段产生的问题,教导孩子学会将自己看作社会成员中平等的一分子,特别是学会将异性视为平等的同伴,那么青春期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一个可以发挥创造的舞台,他们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成年生活问题的答案。

如果他们对自身的处境有所误解,那么面对青春期带来的自由时就会不知所措。

本章思维导图:


青春期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青春期让成长中的孩子面对新环境和新挑战,令他们感觉自己走到了生活的最前沿。而青春期也是很关键的一个时期,处理的好,那之前的小问题在青春期阶段便能解决;处理不当,以前的错误到了青春期会越发展越大,无法被忽视。

青春期孩子经常会想多,想死,会有各种不正当的想法是为什么?

4. 如何引导青春期孩子 处理好同学之间的矛盾

青春期孩子之间相处难免会发生摩擦,产生矛盾。出现了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矛盾升级,甚至引发暴力行为。引导学生认识矛盾的出现后若不及时化解而造成的严重后果。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矛盾,掌握化解矛盾的技巧,与同学和谐共处。
1、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后,最主要的是要保持冷静、克制的态度,用不带感情色彩的话控制场面,或者保持沉默,迅速离开。这样既可以维护自己的面子,又不致于让事态扩大。
2、冷静的思考是自己的错还是别人的错,如果主要责任在自己,则要尽最大的诚意向别人道歉,如果双方都有问题或者主要责任在对方,彼此又不能互相谅解的则需要迅速找老师帮助调解。
3、矛盾中说脏话,使用暴力是一种非常愚蠢的做法,这样只会是自己陷入极端被动的境地。
4、相遇是一种缘分,“同窗共读,五百年所修。”珍惜友情,互敬互让!
5、小组交流,自己以前和谁发生了矛盾,后来是怎样解决的?小组推荐代表在前面来讲。

5. 家长怎样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沟通

  一、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亲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三、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少在家中接待。还有,就是要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要经常打架、吵闹,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四、无条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榜样。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好习惯、坏习惯基本上来自父母和周围环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对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赏优点,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五、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六、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家长怎样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沟通

6. 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怎样教育

7. 家长如何调整心态对待青春期孩子

一、问一问自己的内心:明确我要什么?
    有人说,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是来自心灵的力量!而沟通恰恰是从心开始的!所以家长要想与孩子达成良好的沟通,首先要真正地问一问自己的内心,我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我到底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和孩子交流?
(互动1):下面,我想和大家做一个互动,来帮助大家明确一下我们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请大家用三个词描绘一下,您心中最最希望您的孩子将来过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  ……   ……   ……
二、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知道孩子怎么了?
心理学认为,人的大脑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和物质基础。青春期是一个人的大脑从生长发育走向日趋成熟的时期,大脑的兴奋性比较强,可塑性大,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这一时期,孩子的思想、观念开始形成,用我们最普通的话来说,就是“人生开始觉醒”。因此,心理学家斯朗把青春期称为“人生的第二次诞生”。
这一时期,孩子开始关心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他们开始思考“人为什么活着”、“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等问题。对自己产生好奇和疑问是孩子内心觉醒的过程,也是孩子从青涩到成熟的必经之路。同时,这一时期孩子会有一下几种表现:
    1、独立意识增强
孩子到了青春期后,由于身心迅速发育,心理上的“脱胎换骨”开
始了,自我意识开始清晰,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他们一方面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了,竭力想摆脱父母的管教,不愿意被当作小孩,渴望有独立的人格,渴望得到父母的接纳、理解和尊重。希望能获得某些权利,找到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一旦他们的自主意识受到阻力,人格发展受到限制,他们就会反抗。可是另一方面,又由于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自我生活的能力还比较差,还不能完全脱离父母,所以他们的内心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与焦虑。
2、孤独感增强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成人感和独立意识的建立,知识和经验的增加,性机能的成熟,一些不被人知道的想法和心理感受就会藏在心底,这时就会出现青春期的心理闭锁。他们将自己的心理世界封闭起来,不愿意向外界袒露,尤其是不愿意向家长袒露。同时,从青春期开始的“心理上的断乳”,也给青春期孩子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尽管他们在主观上有独立的要求和愿望,但实际上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独立的生活。他们的内心冲突及在现实中所遇到的挫折都较多,对许多问题还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去解决,可又不愿求助父母或其他人,担心有损独立人格,因此,就会产生一种孤独的心境。
其实,青少年是很希望与他人交流和沟通,更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但如果没有合适的交流渠道,不能与大人很好的沟通,他们就会转向同龄人,与他们推心置腹的进行谈话,向自己可以信赖的朋友吐露心声。
3、情绪不稳定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对社会有更多的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也逐渐增多,各种各样的信息纷至沓来,这就使他们需要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了。而这时,他们的大脑的神经机制并没有发育健全,调节能力还比较差。因此,面对各种压力和刺激,便很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同时,身体的快速发育也使青春期的孩子经常处于好奇与不安之中。而且他们又不像成年人那样善于控制或掩饰自己,常常喜怒无常,因而显得情绪忽好忽坏。这并不是孩子故意的,也不是孩子有“病”或者“犯神经”,而是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之一。
如果这时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仍停留在孩子的少儿期,还在沿用以前诸如说教、唠叨、命令等沟通方式,用不变的思维去应对变化中的孩子,就会严重影响亲子之间的良好沟通。
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后,家长朋友们可能多少会理解孩子的情绪为什么会“七十二变”了吧!现在,让我们来听听孩子们是怎么说的!
一位孩子的心声:
自从进入初中之后,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焦虑、烦恼、紧张等情绪令我感到很不安,使我的心情起伏不定。一会儿觉得天是蓝的、水是绿的,一会儿又觉得天是黑的、地是暗的。不知道明天会是怎样?每天都像行尸走肉似的重复着早起、上学、听课、做作业。有时候还得听父母的唠叨、老师的责骂。
小的时候,我总是盼望着长大,长大了就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自己的想法,能自由自在地飞翔。可是,现在真的长大了,烦心的事却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踵而来。我常常想:成长的滋味到底是什么?是苦?是甜?好像都是,也好像都不是。上中学后,我要不停地做作业,有时作业太多了,要做到很晚才能做完。有时候,还要被逼着去参加我不喜欢的培训班……此时我心里真的很难过,但我在向父母倾诉时却得不到帮助,可想而知,我的心里有多苦。
也许,在爸妈的眼里,我是一个不正常的孩子,不但情绪多变,而且叛逆心理特别强。可他们也许不知道,有时候的我,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法控制自己。
听了孩子的心声,您会有怎样的感受?看来,青春期孩子内心的烦恼也不比大人们少,他们也非常渴望来自父母的宽容、理解、尊重和真心的爱啊!
我们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不能下岗的老师;孩子生下来就像一张白纸,家长如何在上面着色,白纸上就会呈现什么样的色彩;孩子就像是一架录像机,他会随时将家长的言行收录其中,并在恰当的时候加以效仿;所以说,孩子的好多言行都是从家长处习得的。儿童心理专家表示:“亲子间沟通不畅,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往往是家长出了问题,而不是孩子的问题。”
 
(互动2):想问一下在座的家长们,您说是开车容易?还是培养孩子容易?
  ……     ……    ……    …… 
我们知道,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大部分家长未经考核就已上岗了,无证驾驶了这么长时间,虽然还算平安,但若隐若现的红灯、众多的前车之鉴警示我们,再不能存有侥幸心理了。人们常说:父爱、母爱是伟大的,其伟大之外就在于他们能为孩子做出无条件的改变。作为孩子的最亲最近的人,在孩子内心充满迷茫、困惑与无助,需要父母贴心关怀与正确引导的时候,怎能还无动于衷?怎能不努力寻求解决的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育人水平,帮助孩子度过他人生最关键的时期,引领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听到这儿,我相信此时此刻,我们在座的家长们,一定非常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来帮助我们和孩子更好地沟通。
三、学习科学的家教技能:知道我该如何做?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明确,我们是要孩子健康快乐幸福地渡过他们的一生。那种快乐幸福的感觉不是我们表面所能看到的,是要孩子自己内心真实感受到的!每一个孩子对自己未来的选择都是不同的,只要不是违法乱纪、扰乱社会,我们家长都要尊重。我们没有权利帮孩子选择他们的未来,我们能够做的只是引导与建议。
     孩子应有他自己的思想,应走他自己的路。家长应该让孩子有时间和空间做他自己的事,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
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思想变化,引导孩子逐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错误的认知,从而主动修正自身前行的坐标,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但我们家长一定要明确:沟通不是说服,说服是单向的行为,而沟通是双向的行为。沟通的好坏取决于孩子的回应。话有很多种方法说出来,用孩子听得明白、能够接受的语言对他说话才会有最大的效果。改变我们说的方法,才有机会改变孩子听的效果;改变我们听的技巧,才能更好地促使孩子去说。
所以,当我们和孩子沟通时,我们心中不要持有“你低我高”、“我对你错”这样的想法。不要带着攀比、指责、唯分是举的心理去和孩子交流,我们要带着真诚、平等、守信的态度和孩子去沟通,同时也要聆听孩子的意见。
家长要想与孩子达成良好的沟通,应做到:
第一、     用心倾听,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
我们知道,很多家庭问题都是“沟通”的问题,而“沟通”的焦点又是“倾听”的问题;抓住了倾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的关键。
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内心真正在想什么,关注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才能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
就像眼睛里进了一粒沙子很难过,但当眼泪将之流出来后,便会觉得舒服多了一样,倾听在心理学上具有“净化心灵”的作用。当孩子遭遇挫折、沮丧、委屈和失败的时候,他最需要的,不是安慰,不是批评,更不是教训;而是一个值得他信赖的人,让他哭,听他说,了解他,安慰他……如果孩子能把自己心中的一些困扰或问题说出来,通常问题就已经解决一大半了。
同时,倾听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是有技巧的:
技巧一:孩子说话时,家长的态度一定要专注,千万不可以到处走动、边做事边听或背对着孩子,这些行为会令孩子认为家长不关心自己,对自己所说的一切没有兴趣。
技巧二:当孩子诉说高兴的事时,家长应表示共鸣;当孩子诉说难过的事时,家长应让他尽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当孩子诉说家长不感兴趣的话题时,家长应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并使用“嗯”、“噢”、“是吗”等词语,表示在认真地倾听,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
技巧三:当孩子说话时,家长在适时地给予孩子语言反应的同时,也要善于用非语言的信息,如肢体及表情,表示对孩子的关注:认真注视着孩子的眼睛,仔细听孩子说话,同时关注孩子的表情,向孩子传递“我正在听”的信息。必要时,抚摸、拥抱等身体接触,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自己深切的爱,从而使孩子更主动,更自信,更流利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案例:爱与妈妈讲心事的婷婷
……    ……    ……    ……
第二、     真心接纳,让孩子获得理解和尊重
在和孩子沟通时,家长要将自己的偏见、指责及不合理的期望等等都放下。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接纳孩子的所为。无论孩子在悲伤、孤独或兴奋、快乐时,家长都能够给予孩子的情绪以关注、尊重和理解,而不是立刻反对他的情绪。要相信,孩子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他们当下认为最有道理的,都是正常的;虽然我们不能赞同,但我们还是应该理解,应该真心地接纳,我们可以先顺着孩子的意思,然后再想办法把自己的意思说出来。这种接纳是发自我们内心的,让孩子通过我们的眼神、通过我们的言行体会到我们对他的真心的接纳,从而让孩子感到踏实、感到贴心。要知道,人通常喜欢的是他自己,其次是喜欢像自己的人。当我们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孩子就会喜欢并信任我们,从而愿意听我们的建议或看法。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也就是这个道理。让孩子感到自己被尊重,感到家长是在真正地为他们好,是心疼他们,想帮助他们,这样孩子就能向家长敞开心扉,向家长诉说他们的喜怒哀乐,就会在有困难、有困惑时寻求家长的帮助与指导。
案例:一位智慧的母亲:
……   ……    ……    ……
第三、巧用书信,创造亲子沟通新局面
和孩子沟通,除了面对面的交流外,还有许多形式,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渠道、
多种方式让孩子说出自己本不想说的东西,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会更有益。
书信就是一种充满温情的表达方式。当我们觉得和孩子进行口头交流效果不太好的时候,当我们希望自己的话语能充分引起孩子关注的时候,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即使我们和孩子近在咫尺。而且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用写信的方式往往更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写信时,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只用我们自己真挚的感情,或者讲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周围人的例子来鼓励孩子。这样,避免了喋喋不休地空谈大道理、孩子比较容易接受,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促进了亲子之间的关系。
 
案例:父母——每天一封家书;儿子——还父亲一个惊喜
      ……   ……   ……    ……
第四,营造氛围,创造机会,将亲子间的良好沟通持续下去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继续努力,细心观察,创造机会与时间与孩子交流。比如,在家长与孩子一起打完篮球回家的路上,或周末一起洗衣服时,也就是选择孩子愿意说的时间与孩子交流。同时,家长还要寻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与孩子交流,比如,家长可以花点时间体验一下孩子迷恋的漫画书、流行音乐、网络等,但不要轻易做道德评价,要从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追求,这样才能逐渐找到与孩子交流的话题。而且,家长还可以设计一些“家庭读书会”、“家庭卡拉OK”、“亲子同游大自然”等活动,创造与孩子交流的机会与话题。为了能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家长还要通过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将良好沟通持续下去……
    案例:快乐的30分钟:
……   ……   ……   ……
可见,只要家长能合理运用沟通的技巧,尽可能创造多的机会去和孩子沟通,孩子内心的阻抗会一点点地减少,孩子烦躁的心也会逐渐地平静下来。这时,家长可以耐心地引导孩子接纳自己的观点,将心中的正向建议说出来,并征求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也会认真地考虑家长提出的建议,并能主动地与家长协商。
同时,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有些问题,孩子不一定能很快理解,父母要帮助孩子慢慢认识,慢慢沟通。不要希望通过一两次聊天,就能和孩子成为知心朋友。毕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年龄、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理解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过于急躁,沟通就会成为泡影。只有掌握与孩子交流艺术,做孩子的朋友,才能使两代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小结:
沟通是最好的教育,也是为人父母者都要学会的一门艺术。家庭教育中应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架起一座亲子之间心灵的桥梁,让亲情得以双向地相互交流。只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采取恰当的沟通方式,亲子间就会情连着情,心连着心,家庭教育就会多几分顺利。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蓬勃生长的小树,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们需要充足的阳光、空气、营养和水分 ——这就是理解;但他们精力旺盛,充满梦想和愿望,可能长出歪斜的枝杈,所以,要及时地修剪以保持树干的笔直和树冠的丰满——这就需要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要想孩子改变,家长首先要改变。相信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会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自身的改变,让亲子间的沟通成为一道美丽的彩虹,让孩子能和家长以心相交,使亲子间的交流真正达到“沟通无极限”!让孩子的成长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家长如何调整心态对待青春期孩子

8. 为什么青春期孩子自杀现象频繁?

1月7日晚上六点半左右,江西南昌红谷滩新区凤凰城,一名高中生从24层坠落,结束年仅15岁生命。
而这之前,江西也陆续发生了多起青春期孩子自杀的悲剧,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其实,如果父母了解一些青春期孩子心理特点,并做好预防工作,这样的悲剧可以避免。
青春期孩子,首先面对的是生理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
这一时期,他们的外表越来越和成人无异,心理却还处于儿童与成人之间。
也就是说,青春期孩子的心智仍然是不成熟的,但他们自以为已经是大人,不需要服从大人的管制,也不和儿童时期一样,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不适当改变教育方式,仍然以讲道理或严格管教的方式对待孩子,冲突自然难以避免。
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孩子的生活重心,已从家人转移到同伴。朋友对他们来说,有时候甚至比家人还更重要。
因此,青春期孩子如果自杀,不一定是父母的养育方法不当,也有可能是因为失去了朋友,或者失恋而引起的。
这一切,都是荷尔蒙在背后发生作用。
因此,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一定要与孩子保持合适的距离,鼓励他们和你说说心里话,经常创造机会,与孩子一起游玩,或者邀请孩子的同学,也参与到活动中来。
当身边有自杀事件发生时,父母可以请孩子说说自已的想法,并说出自己的看法:自杀是对一个暂时问题的一种永久性解决办法。
当然,最根本的解决方法,还是在平常生活时,父母要经常告诉孩子犯错误是我们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把我们推向成功之路的必经之地,教会他们专注于解决犯错误之后产生的问题,而不是寻找犯错误的原因,指责自己或别人。
这样,当孩子有了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意识之后,他就会减少完美主义心态,避开自杀的诱惑。
父母要注意,当孩子有以下言行,是否有自杀倾向:
一是口头威胁要自杀;
二是长时间抑郁,没有胃口,比平时睡得多,不讲究卫生,总是一个人待着,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
三是做出极端行为,比如偷东西、纵火、变得暴力、不上学、滥用药物等;
四是有企图自杀迹象;
五是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把自己的东西都送给别人。
曾经有一位母亲,察觉到女儿的异常举动,对女儿说了这番话:“孩子,我以前也想过自杀,我感觉那就是世界末日,生活根本没有好转的迹象。但是,当我挺过了那段难熬的日子,一切都好转起来。我不敢想象如果当时我自杀了,会失去多少好东西,最重要的是,我会失去你。“
青春期孩子会比以前任何时候的秘密都多。如果他们能有一个值得信赖并且不会评判自己的人倾诉,那他们就不会去做伤害自己的事情。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丧子之痛。
愿这样的悲剧不再上演!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