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一味的渊源

2024-05-12

1. 禅茶一味的渊源

茶养道课堂:茶知识系列(2)茶的起源,禅茶一味的来历

禅茶一味的渊源

2. 茶禅一味怎么理解

  “茶禅一味”“茶即禅”--品茶如参禅。   饮茶因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向有“茶中带禅、茶禅一味”之说。   故中华历来以茶香与书香、墨香齐名(号称“三香”),是高雅、安祥、和谐之社会精神的体现。   文人墨客,清茶一杯,淡风论雅;芸芸众生,一茗在手,照样海阔天空。   平易近人,宁静淡泊,雅俗共赏,这就是茶之性,茶之品。   茶禅一味   中国人与以茶为能事,清晨人坊吃早茶,班前泡一杯花茶,待客要奉上清茶,……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日常生活中的必行之事。   茶,最早是一味药有治病的作用,《神农本草经》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以后茶渐为中国人的主要饮料,那么,普通的一种茶,能升至茶文化,这里是因为士大夫们参与茶事,赋予其一种文化理念,故而有种茶、制茶、烹茶、品茶等茶的成品工作。逐渐产生了一系列规则、制度、习惯、风俗与书法、绘画、美文、诗词、琴棋,互为表里,融和成为综合性的文化现象。   茶文化内伸层面,又谓--茶道。《周易.系辞上》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茶道的内涵,不仅指茶法茶器,更是指具象中的道德、美学、哲学的理念,所谓茶道即人道。茶事极重「德行」,陆羽的《茶经》说:「茶性俭」、「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在茶事中体现为:「对己,简朴自律;对客,待之以礼」。   古代的文人墨客记录了茶所演绎的一幕幕世相,而画家则用画笔,描绘了品茶之趣。   初唐有「丹青神化」的阎立本,曾画《萧翼赚兰亭图》,此本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萧翼赚兰亭图》一画是根据唐何延之《兰亭记》而作。作品反映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命台御史萧翼往会稽(浙江绍兴)向僧人辩才智取晋代书圣--王羲之所书《兰亭集序》的故事。   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画面共五人,中为八十高龄僧人辩才,面目清瞿,手持佛尘,坐于禅榻藤椅,正与萧翼侃侃自夸。萧翼长须飘洒,袖手躬身坐于长方木凳上仔细聆听,一侍僧立于其间。辩才和尚并不知萧翼的真实身份,仍令人烹茶以礼。烹茶老者蹲坐蒲团,手持茶铛置于风炉之上做拨炉烹茶状,侍童手捧茶托、茶碗,欲将茶汤烹好敬献主客。画面右下角置一方桌,上置茶托、茶碗、茶碾、茶罐……,画面描绘了儒士与僧人品茗清谈的情景。   明代画家顾炳所摹绘唐代阎立本所绘《斗茶图》中,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民间的饮茶习俗,画中将诸人端壶、冲茶、观茶、品茶。其中提桶站立斗茶者极有个性,头裹巾、上身半袒、束腰、着芒鞋,右手提桶,左手正作品茶状。   以煮茶人画常常会带有一种独特的雅致情趣。   明代画家王绂作有《茅斋煮茶图》,其诗云:「小结茅斋四五椽,萧萧竹树带秋?。呼童扫取空阶叶,好向山厨煮三泉」。题诗与画面相配,给人一种清寂的氛围,主人在山野林下,幽然自得,远离了喧闹,展现的淋漓尽致。清郑板桥亦有「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芬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蔬林窄径之间」之雅事也。   古代画家的「茶味冲淡平和,心悟自省,茶性与禅性相近」之追求,多少也表达出一些不得志者的无奈。   在当代画家中展现同样的题材,而别然不同。青年画家马海方先生所创作《纳凉图》画面中描绘一位老者,心宽体胖,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其无拘无束,独赏莺哥的鸟啼,一个紫砂壶,概括了老者吃穿不愁,退休后的美好生活,似神仙一般,马海方先生的画作简括,以生动绘画语言表现了富足的百姓生活中的一角。其作品图简意丰,令人回味。   自古茶与文学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关茶的文学数不胜举。当代的赵朴初居士曾有一首著名的诗:「七碗受至味,一壸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   「七碗」的典故出自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见《全唐诗》卷388)。   「吃茶去」是禅门的一个著名公案。唐末赵州从谂禅师,用「吃茶去」接引后人的一种方便。禅师们认为平常心是道,道在自然中,远水搬柴皆妙道。吃茶是从平常生活中最小最起眼的事,当然也有妙道。赵州从谂禅师的「吃茶去」,目的不在茶,而让人们在极小的事物中体认自性。   所以赵朴老曾说「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就是如果你引经据典的流入的口头禅,不如回观心性,对照修持,自得自悟。其诗从茶诗升格至佛理,令人回味。   茶与「坐禅」修行有很大关系,茶可以消除坐禅带来的疲劳,且能提神醒脑,去魔祛邪,淡泊去欲,和膝互敬之功能。古人将茶概括为「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驱病气,以茶树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于是有了「茶禅一味」的哲学命题。 五龙峰茶业 真诚为您解答!

3. 禅茶一味的含义是什么?


禅茶一味的含义是什么?

4. 何谓禅茶一味

禅茶一味——禅味?茶味?何味?

5. 什么是禅茶一味?

禅茶一味一般指禅茶,禅茶是指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禅是一种境界。
讲求的“禅茶一味”,“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
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茶禅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

相关内容介绍:
禅茶一味:茶禅中的意境。
茶在中国的历史记载,自神农尝百草开始就广为中国人知晓,佛教东传后,修行的僧人更发现茶可提神,对于修行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便有僧人开始将茶道与佛道结合。
唐、宋以后饮茶的习惯在各个大、小寺庙里风行,古书记载唐宋的寺院里设有“茶堂”或“茶寮”,僧人们在此讨论佛理、禅道及饮茶,并在茶堂外悬挂“茶鼓”,击鼓以招僧众饮茶论佛理。
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人的生活中。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

什么是禅茶一味?

6. 禅茶一味是什么

禅茶一味一般指禅茶,禅茶是指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禅是一种境界。
讲求的“禅茶一味”,“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
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茶禅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

相关内容介绍:
禅茶一味:茶禅中的意境。
茶在中国的历史记载,自神农尝百草开始就广为中国人知晓,佛教东传后,修行的僧人更发现茶可提神,对于修行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便有僧人开始将茶道与佛道结合。
唐、宋以后饮茶的习惯在各个大、小寺庙里风行,古书记载唐宋的寺院里设有“茶堂”或“茶寮”,僧人们在此讨论佛理、禅道及饮茶,并在茶堂外悬挂“茶鼓”,击鼓以招僧众饮茶论佛理。
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人的生活中。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

7. 禅茶一味

“禅茶一味”是宋代高僧圆悟克勤禅师提出的。
  
 早在晋代,就有僧人在寺院种植茶树,饮茶之风逐渐在寺院兴起。
  
 民间百姓喝茶喝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文人逸士雅集饮的是:琴棋书画诗酒茶。
  
 一个浓浓的烟火气,一个满满的高士气,"禅茶一味"则是更深层次的饮茶方式,品茶悟道,玄深莫测。
                                          
 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在内在精神上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
  
 茶中有禅意,禅以茶悟心。
  
 《坛经》云:"外离相为禅,内不乱即定。"  修禅就是让心处于一种平静的状态。
  
 “禅茶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也有一套复杂的茶道仪式。禅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禅茶的“正”就是八正道,“清”就是清净心,“和”就是六和敬,“雅”就是脱俗。
  
 至于视“禅茶一味”为最高境界的日本茶道,讲究更复杂的仪式程序,关于“禅茶一味”,还有更多更深的解读。
  
 我喜欢杭州永福寺监院明行法师的阐释:“禅茶一味并不高深,在喝茶时,慢慢把心放进茶里,就能体会到禅。”
  
 “慢慢把心放进茶里”,简单明了!
  
 
  
                                          
  《诗画共读》 
  
  
  《茶之书》

禅茶一味

8. 禅茶一味

经常有经典陶坊的老朋友说,他学习过「经典泡茶法」,也很认同,他对禅学也略有了解,觉得「经典泡茶法」颇有禅茶的味道。 现在常见有许多茶店、会馆悬挂 「禅茶一味」的书法匾额,他想了解 「经典陶坊」对于禅茶是怎么理解的?老友相问,也是我半生之问。事茶三十载,以经验分享,故有此文。
  
  
 
  
  
  禅宗的由来 
  
  
 
  
 2500年前,佛佗在灵鹫山说法,佛佗拈花,弟子大迦叶心领神会,因而开始有了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直了成佛的禅宗,迦叶也成为第一代禅宗祖师。时至中国南北朝,二十八代达摩祖师东渡中土,他为中国禅宗第一代,从大迦叶至唐代第五代弘忍大禅师,禅宗皆为一脉单传,后弘忍传第六代惠能大师及神秀禅师,开创了「南顿北渐」的禅风。从此,禅宗在中华大地大放异采。
  
 
  
 
  
  茶与禅 
  
 
  
 
  
 中国是茶的故乡,汉唐以来,饮茶为日常生活。茶可提神益身、增加能量,尤其备受儒释道修行者青睐。其时僧人们多有种植、制作和品饮茶之习惯。而唐、宋时期,禅宗正是鼎盛之时,僧人及修行者们二六时中其语、默、动、静、行、住、坐、卧皆是禅,所以,僧人们的茶事生活自然而然就是禅茶了。
  
 
  
                                          
 
  
  
 
  
 
  
 
  
 
  
  茶圣的禅境 
  
 
  
 陆羽(733—804)。著《茶经》,共分十部。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他建立的茶学系统为后人学茶指明方向,为茶的发展和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其地位无人可及,而因此陆羽被国人尊为:茶圣,无庸置疑其茶道已入至高境界。
  
 
  
                                          
 
  
  
 
  
 
  
 
  
 皎然禅师(720—803)。得道高僧,在茶事茶道上与陆羽相互成就,传言他就是陆羽的引导老师,他对陆羽写《茶经》有莫大助益。他是佛门茶事集大成者,中国茶道茶文化之父,中国禅茶的始祖。皎然大师留下大量茶诗茶歌,其中不乏经典之作,从中可见其茶道之臻境。
  
 
  
 
  
                                          
 
  
  
 
  
 
  
 从谂禅师(778—897)。禅宗六祖惠能(638—713)祖师的第四代传人。他嗜茶成性,「吃茶去」的禅宗公案闻名于世,以河北省赵县地为名的「赵州茶」成了禅茶的代表。他以茶行道,广渡有缘众生。「禅茶一味」也始于赵州大禅师,禅茶意谓茶是禅,禅亦茶,以茶修禅,以茶体道,以茶悟道,以茶行道,以茶入道,可以说「禅茶一味」是茶文化最高的体现。
  
 
  
 
  
                                          
 
  
  
 
  
 
  
 
  
 卢仝(795—835)。唐代文学家、诗人。他著《七碗茶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有两腋习习清风生。卢仝的七碗茶是描述用生命和心灵来感悟茶,每一个当下都充满神韵,每一个过程都是活生生的,处处可见自性本心,这是身心灵高度的统一,卢仝他并非禅僧,但他在茶事中的和谐,正是禅茶和茶道的体现。日本国崇尚茶道,卢仝著有《茶谱》《玉川子诗集》等,七碗茶的次第和精神正是茶道的核心,而因此日本将卢仝尊为茶道之神。
  
 
  
 
  
                                          
 
  
  
 
  
 
  
 荣西(1142—1215)。荣西是日本禅师与茶师。他到中国习禅和茶,是临济宗在日本的「初祖」,也是日本茶道的「初祖」,临济宗至今一直是日本禅宗的主流。荣西禅师并将中国的茶种携带到日本种植,并开始践行禅茶,「禅茶一味」也因他而得以在日本弘扬。
  
 
  
 
  
                                          
 
  
  
 
  
 
  
 千利休(1522—1591)。日本禅师和茶师,被日本国尊称为「茶圣」,他是「禅茶一味」的发扬者,所呈现出来的「和、敬、清、寂」正是禅的意境,茶道心法的核心,影响着日本茶道文化的发展至今;他的茶道美学更是受日本国人推崇,成了日本的茶文化主流。
  
 
  
 
  
                                          
 
  
  
 
  
 
  
 
  
  大家的茶禅 
  
 
  
 禅,不可说,或谓之为心,或心之所用。儒家的中道,止、定、静、安、虑、得;道家的「致虚极、守静笃」,求达身心灵的和谐,也是禅的体现。所以,无论是儒、释、道、天主、真主等等,只要以本心、自性或心灵来事茶,那就是禅茶了,「禅茶一味」是也!万不可让禅的文字和名相障碍了对茶禅茶道的理解。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数不尽的嗜茶之人,如白居易、梅尧臣、苏东坡、王安石、欧阳修、范仲淹、蔡襄、宋徽宗、文徵明、许次纾、陈继儒、郑板桥、鲁迅等等,史上有记载他们的嗜茶事迹,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名人大家,相信以他们的修养,亦可谓禅茶了。
  
 
  
                                          
 
  
  
 
  
 
  
  
 
  
  当今禅茶之士 
  
 
  
 我喝茶半世纪,事茶三十载, 所遇茶道高人无数。当代有禅风的茶人,首推种茶人无生老师。他是种茶世家,2014年,当他明白大道之后, 将自家一百多亩惯型农法茶园改为自然农法,目的就是保护大自然母亲,唤起人们的觉醒;并发愿培养有道有术的茶人,利益社会。这也是我能有幸助缘无生老师的原因。他有道有术、有远景、有大愿,所以他有大定,有如如不动之禅心,这就是「禅茶一味」。
  
 
  
                                          
 
  
  
 
  
 
  
 
  
  
 
  
 台湾老茶人詹勲华先生,也是易学老师,与我亦师亦友。他曾说:茶像拐杖,可探寻你的心灵。这是以茶观心,茶与心的对话,心即茶,心茶相融,禅茶一味也!
  
 
  
 
  
                                          
 
  
  
 
  
 
  
  
 
  
 心谛老法师说他一生离不开茶,茶可以帮助他入定,茶一入口立马就能觉察到茶的活性和能量,也知道茶气的走向,这境界与卢仝似,禅茶一味也!
  
 
  
                                          
 
  
  
 
  
 
  
   
  
 
  
 台中赖老先生是企业家、收藏家,一生嗜茶,修行数十年,平实平淡,温文儒雅,与他相处,如沐春风。老先生知我是同好方家,请我喝流传有序的150年台湾野生老乌龙,茶入口通身温暖,微汗冒出……老先生说,茶有生命,有能量,有灵性,要用感恩的心来品,让生命与生命对话,觉受当下,活在当下,让心灵升华。老先生一席话,使我受益受教了,此为禅茶茶道也!
  
 
  
 
  
                                          
 
  
  
 
  
 
  
 
  
  感恩心是茶道 
  
 
  
 当下一杯茶,你能如实来看这杯茶吗?没有阳光、空气、大地和水,有这杯茶吗?没有空和空无的能量,茶树能存活吗?没有茶人的种植、管理、采摘、制作、烘焙、包装和储存,有茶叶吗?没有匠人制作茶壶、茶杯、烧水壶等茶具,如何冲泡?能有当下的这一杯茶吗?这杯茶来自地、水、火、风、空,与你我的生命同源,当茶汤进入我们的身体,又成了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当知道这才是实相,能不生起感恩心?不感到幸福吗?天下万物皆有生命,茶能感知到你是否真诚;当你感恩心生起时,茶会欢喜地奉献自己,让生命全然绽放,茶汤自然更好喝;与此同时,自身亦会充满爱和慈悲,心境更加宁静和祥和,自然容易与茶汤对焦,心物相融,这是禅茶的境界。如此更能品嚐出、体验出茶汤的美好。
  
 
  
 
  
 
  
 
  
  禅是泡茶心法 
  
   
  
 2018年「经典陶坊」举办泡茶大赛。我们有自己的泡茶理念和方法,同时也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极简、极至—经典泡茶法」(点击蓝字可读)。因为我们的品牌是「经典陶坊」,所以称为经典泡茶法,极简是核心,亦可称极简泡茶法,大道至简,极简就是禅。又因为泡茶法有静心开发明觉的作用,亦可称静心泡茶法,更可以称为道法自然泡茶法。经典泡茶法其实也是动中禅,其心法就是禅,禅就是心,以心御茶,心茶合一,这就是「禅茶一味」。
  
 
  
                                          
 
  
  
 
  
 那为什么禅是最高泡茶心法呢?现代的科学已经证实,空无中含有巨大的能量,当人的脑波频率越小,能量就能吸收越多,这也是许多高僧只要入定很短时间是可以不睡觉的原因。所以我们经典泡茶法强调坐姿的重要,越放松,念头越少,身心就越宁静和稳定,就容易吸收到天地的能量,再经过心的作用,能量与茶相融,与茶合一,这时的茶汤最鲜美,更有能量,也充满着神韵,这与许多艺术创作的所谓「灵感」的道理是一样的。
  
 
  
 是否心性稳定就可以泡好茶?茶事的一切都需要你用心来驾驭,所以心性稳定,禅心泡茶当然是最重要,但茶要泡好还需要有更多的层面,要理解茶,理解水,泡茶经验也重要,更需要善于选择茶器等等。许多禅师和老茶人一辈子喝茶,茶没有泡好,很大的原因就是不懂紫砂茶壶和烧水壶,不懂选择茶器,我常开玩笑说,功夫好不如武器(茶器)好,事实就是这样。
  
 
  
 如何才能将茶泡好?我们在泡茶法有细述,此处不多讲了。
  
 
  
 
  
                                          
 
  
  
 
  
  
  
 
  
 
  
 禅茶的时代意义
  
 
  
 一切茶事都可以是禅茶。学习如何用心灵、用真心来事茶,是禅茶的核心。经典泡茶法是用心灵来泡茶,开发心灵宝藏,心之妙用也!它能有效地将茶来泡好,通过泡茶和品茗让你的心宁静下来,稳定下来,静能生智慧,如实来反观自己,净化心灵。所以泡茶桌是小小道场。以茶体道,以茶入道。这是禅茶的意义。
  
 
  
 
  
                                          
 
  
  
                                                                                             庚子年二月 写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