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新规”过渡期延长一年,对储户有什么影响?

2024-05-08

1. 央行“新规”过渡期延长一年,对储户有什么影响?

都知道央行是国内所有银行的最高“领导”,发布的规定也堪比“圣旨”,下面的银行都要按规定执行,否则将要面临处罚。政策和规定最怕的就是朝夕令改,否则公信力就会大大的降低,所以央行发布的规定一般也很少会进行“更改”,但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央行却突然改口对2018年发布的《资管新规》进行调整,7月31日央行把《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比原计划延长了一年。
     
 资管新规的全称是《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这份指导意见中的第二条和第六条明确了指出了金融机构在开展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垫付,要给储户传递一个理念“卖者尽责、买者自负”,打破刚性兑付。可能很多储户听起来云里雾里,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资管新规涉及的机构包括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等金融机构的产品,但是对储户影响最大的其实就是银行理财产品,资管新规未发布时,很多银行为了销售理财产品,对于理财产品都是承诺保本保息的,这也让很多储户把存款取出来购买理财产品,因为理财产品的收益相对于定期存款来讲高太多了。
     
 但是银行承诺保本保息,刚性兑付的行为对于银行来讲会存在很大的风险,因为银行的理财产品投资的方向涉及到黄金、期货、股票等高风险理财,这些都是有亏损的风险,一次两次亏损银行刚性兑付并没有什么问题,但长期刚性兑付,那么银行最终有可能被拖垮,倒闭破产,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储户,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央行要实行《资管新规》要求银行对于理财产品不能刚性兑付的原因。
     
 《资管新规》发布后央行也给了储户和银行一段过渡期,原本要求从2021年1月1日期开始实行,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所以央行才临时“改口”延长一年的时间。其实从《资管新规》发布之后,很多银行已经开始慢慢的在进行转变,有很多理财产品已经不承诺保本保息了,但也还是有一部分是承诺保本保息的。
     
 央行对于规定过渡期延迟一年对于储户来讲可以算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至少还有一年的时间能够买到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根据数据显示8月4日在售的理财产品中,还有566只属于是保本固定型和保本浮动型的,占比达到了10.85%,从这也能看出来非保本的理财产品还是占了大多数,如果不是为了吸引储户购买理财产品,其实银行更喜欢发行非保本理财产品,这样不管是赚钱还是亏损,银行都没有任何压力,照样有手续费可以拿。
     
 那么如果2022年开始实行《资管新规》的话,储户还能购买理财产品吗?根据数据显示2013年2016年银行理财产品的亏损率也就只有0.06%,理财产品亏损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特别是R1和R2的理财产品,风险可以忽略不计。能不能购买理财产品就要看储户风险承受能力了,能承受风险,自负盈亏,那么可以继续购买,不能承受任何风险,那么还是存定期或者大额存单为好。

央行“新规”过渡期延长一年,对储户有什么影响?

2. 央行规定期限将至,储户好日子不复返

众所周知,中国人都喜欢去银行存钱。特别是中老年人,曾多次刷新了中国的储蓄率和存款总额。数据显示,全国居民存款总额达到90.47万亿元。央行规定期限将至,储户好日子不复返!  
     
   去银行存钱的话,会遇到银行职员热情地向存款人介绍该银行的理财产品的情况。因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高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例如,普通定期存款是一样的。对于期限为一年的产品,一年的定期存款利率在1.95%左右,但一年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经常超过4%,所以很多存款者经不住“诱惑”而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由于央行在2015年全面放开了存款利率,各银行的存款利率不同。因此,选择适当存款的银行将提高利率。全面放开存款利率限制后,各联合银行出台了各种高利率财务管理办法以吸引存款人。例如,大额存单和本金担保的结构性存款。这两种新的存款方法在储户中很受欢迎,但都是在违反市场规则的条件下确立的。  
     
   央行和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了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督,对一些不规范的财物技术商品进行了处罚,最高罚款都达到了千万。新规规定,理财产品要打破刚性兑付,不得再作出保本保收益的承诺,而是实行净值化管理,对收益和风险进行及时反映,让投资者在明确情况的基础上自担风险。新规制定后,各大银行也纷纷采取应对措施。截至目前,邮政储蓄银行、通信银行、工业银行已经“清零”。但是要是发生本金都“保不住”的情况,这是很多储户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