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代为什么会出现特大幅度的通货膨胀

2024-05-16

1. 民国时代为什么会出现特大幅度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一种铸币税,它使国内所有持有纸币的人都利益受损,这部分利益实际上被政府通过增发纸币的形式拿走了,等同于政府向每个持有纸币的人都征了一道税。
在抗战和内战期间,长期的战争损耗以及大片富庶国土的沦陷,使国民政府财源日益枯竭。为支持日益庞大的财政开支,国民政府大量发行纸钞,等于向所有持有纸币的人都征了一道税用于维持政府的开支。由于当时财政到了山穷水尽的关头,所以不顾一切发行纸币,导致纸币发行量巨大,货币贬值严重,严重通货膨胀在所难免。
当时政府也一度想控制通货膨胀。但由于居民对政府的信心已经一落千丈,再之看到纸币天天狂贬,对纸币毫无信心,谁都不愿意持有纸币,这更加速了纸币的贬值。
这两种原因的叠加,使民国出现了特大幅度的通货膨胀。

民国时代为什么会出现特大幅度的通货膨胀

2. 滥印钞票是怎么影响通货膨胀及钞票贬值?

你好,你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原因在于通货的表现之一就是钞票贬值。
  一般市场上流通的钞票是一定的,如果滥印钞票,则导致流通的货币量增加,货币交易量增大,促使物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随即而来的就是通货膨胀。
  造成通胀后,监管当局就会出台政策进行干预,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以稳定物价,保障民生。

3. 的如历史书上所说,国民政府滥发货币造成的么

原因:纸币发行量过多,大大超过流通实际需要的数量,以致引起货币贬值,也叫通货膨胀。
其实, 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国家财政赤字的增加。为了挽救经济危机或弥补庞大的财政赤字,不顾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滥发纸币。他们之所以要利用这种办法来弥补财政赤字,是因为这种办法比起增加税收、增发国债等办法富于隐蔽性,并且简便易行。
【拓展】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供远小于求)。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
一般说,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但不能说凡是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①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
②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
③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
④政策性调整,理顺价格关系会引起上涨。
⑤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乱收费、乱罚款,也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可见,只有在物价上涨是因纸币发行过多而引起的情况下,才是通货膨胀。

的如历史书上所说,国民政府滥发货币造成的么

4. 假如民国纸币泛滥,那什么将成为民间的硬通货

不是假如,而是事实。民国时期首先是法币滥发,然后是关金券、金圆券、银圆券的泛滥成灾,结局就是国家信用破产,当时的硬通货是美元、银圆和金条。
上张当时美元兑换法币的老照片给你看看。

5. 民国通货膨胀到底有多严重?

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曾经亲如兄弟的朋友,往往会因为一个机会大打出手,也会因为几块钱结下仇恨。在这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绝大部分人都有过一夜暴富的幻想,有的时候也真想对某人说一句:XX,我不想努力了。然而,在那个以通货膨胀为主旋律的民国时期,拥有再多金钱也没用,要知道,那时候的一个烧饼,就值5000块钱。

民国时期,社会上流通的银元主要是“袁大头”和“孙小头”,而白银也是中国当时唯一能出口的商品。然而,灾祸很快就降临了,白银的大量外流,造成企业周转困难,经济陷入恐慌。于是在1935年,国民政府决定实行币制改革,放弃银本位,开始颁行纸币——法币。与此同时,法币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种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纸币。

1936年6月,中美之间签订了《中美白银协定》,法币与美元挂钩,1元法币大约等于0.2975美元。后来,民国政府又将所有的备用金取出,将价值1.2亿美元的法币存入美国纽约的银行之中。不得不承认的是,自从币制改革之后,民国时期的财政状况得到了些许缓解,经济也逐渐开始恢复。

然而,任谁也没想到的是,抗战在1937年全面爆发了,国民政府马上被庞大的军费拖进了赤字财政的泥潭,当时唯一的解决方法,就只有通过银行垫付,也就是增加法币的发行量。可是,这种办法根本就不是长久之计,那些出售公债、税收征实及消费品专卖的方法也统统无效。抗战中后期时,通货膨胀已经全面失控。

后来,虽然国民政府通过出售黄金回收了800亿元法币,但是毫无作用。不但如此,此举甚至还拉高了黄金价格,加速了通胀。据统计,在整个抗战期间,法币发行总额为5569亿元,比抗战前增长了396倍。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在1946年将法币与美元的汇价强制锁定为2020∶1,使法币价值被高估60%以上。

到了1948年的时候,面值一万元的法币,价值和100张白纸相同。恶性循环开始了:为了补贴崩溃的财政,只有源源不断地印发货币,印发的货币越多,价值就越低。最终,到了1948年8月,法币终于崩溃。据统计,从抗战开始到法币崩溃的一段时间里,法币的发行量增长了47万倍,同一时期上海的物价上涨了492.7万倍。

法币崩溃了,就要通过发行新货币解围,于是“金圆券”应运而生。但是,金圆券仍然没有坚持多久,很快便陷入通货膨胀的漩涡。当时,一粒大米就要金圆券130多元,一袋面粉则需要接近2麻袋金圆券购买,甚至一个烧饼都需要5000金圆券。后来的金圆券,更是在半日之内,连续3次贬值,民国实行的币制改革再次宣告失败。

民国通货膨胀到底有多严重?

6. 为什么国民政府统治后期通货膨胀?纸币贬值

当时,国民政府热衷内战,军费开支数额庞大,财政赤字连年不断。抗日战争爆发后,财政赤字更加严重。 1937 年的赤字占财政支出的 73.27% , 1938 年上升到 74.36% , 1939 年达 76.11% , 1941 年财政赤字创纪录地上涨到 87.19%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政府的军费支出更是达到天文数字。连年的财政赤字不得不依靠发行纸币(法币)来弥补,结果造成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枯竭,物价飞涨,一日数变,恶性通货膨胀愈演愈烈。1948 年为制止通货膨胀,摆脱经济铖机,国民政府推行了“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的贬值比法币更快,物价、美元汇率如火箭般地飞升,外汇黑市面上猖獗,1948 年末还是隔月翻番,1949 年1 — 2 月已按周翻番,3 — 4 月更是一天翻几番。当时有人根据物价统计对法币和金圆券的贬值作了一个形象化的分析:法币 100 元的购买力,1937 年值黄牛二头,1938 年值黄牛一头,1939 年值猪一头,1941 年值面粉一袋,1943 年值煤球一个,1948 年值大米0.002416 两,1949 年5 月值大米0.000 000 000185 两,即一粒米的千万分之二点四五。法币至此全面崩溃,如此严重的通货膨胀乃世界之罕见。

7. 为什么无节制地印刷钞票,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大量增加印刷钞票,在钞票总量暴增同时商品总量变化不大,导致钞票贬值,拥有钞票的人为了实现钞票更大的购买力,必然增加购买需求,于是拉升商品价格,无节制印刷钞票,商品价格就将无节制上升,即是所谓的通货膨胀,通货即指流通的货币,膨胀就是多了,其实通货膨胀本身就是最好的解释。
你这里说的货币购买力,主要是只本国居民生活状态下可实现的货币购买力,即一定量的货币能够买多少的商品(包括服务)。
评价国家居民贫穷富裕在于,居民平均收入能够购买的商品能够多大程度使他们的生活便利和幸福
 
要用货币体现一个国家贫穷富裕,
对于人民来说,是平均收入具有的国际购买力
对于国家来说,是目前货币总量与国际购买力

为什么无节制地印刷钞票,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