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投资存在问题的原因

2024-04-29

1. 外资投资存在问题的原因

外资投资存在问题的原因如下:1、引进外资的质量偏低,政府相关部门在引进外资时往往忽视评估外资质量的重要性,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贪大求全,一味追求外资利用的规模和数量,且从中央到地方长期以吸收和利用外资数量的多少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标准之一,也加剧了盲目利用外资现象的发生。2、利用外资的结构有待优化,从外资利用的国别来源来看,我国吸收利用的外资主要集中在香港、日本和台湾等亚洲国家及地区,来自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外资比例不高。3、外资超国民待遇现象依然存在,长期以来,为充分地利用国外资源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政府在引进外资上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通过对外国资本实施超国民待遇,吸引外商来华投资。这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腾飞,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4、引进外资的软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环境、劳工等标准的提升以及外资优惠政策的调整,依托传统的成本优势和优惠政策对外资的吸引力在逐渐下降,取而代之的则是广阔的市场空间、基础设施和产业综合配套以及投资的软环境。外国资本来华投资更看重的已经不再是本国的低成本要素优势,是本国的综合配套及软环境的建设情况。

外资投资存在问题的原因

2. 我国引用外资的现状

(一)外资利用总量。20世纪70年代以来,外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我国每年吸收的外国投资规模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总规模达到10,562.65亿美元,现如今,单年的外资引进就可达到千亿美元。通过利用外资在我国形成了长江三角洲、南部沿海地区、环渤海地区三大经济增长极,对增强我国综合竞争力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利用外资产业结构现状。尽管我国吸收外资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也在多个方面存在不合理问题。从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分析,外商投资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规模较小,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从产业分布看,外资投资靠前的行业以我国成熟传统行业为主,包括工业制造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水电煤气业等。虽然大量外资投入到我国的制造业,加快了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但是也抑制了我国制造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使许多已有的民族品牌消失,民族产业受到很大冲击。同时,国外制造业较为先进的技术、高端技术和核心技术仍然没有引入到我国。当前,我国在高端技术类制造业引入外资的力度有所加大,这些行业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我国外商投资行业分配还有待进一步的平衡。在农业和服务业方面,我国利用外资能力逐步有了起色。农业方面,虽然利用外资的总额每年都在增加,但在全国总的利用外资情况下,其所占比例仍然很小,还是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并且外资利用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服务业和农业一样,外商投资的总额持续的增加,成为增长率最高的行业,但在我国广阔的服务业市场的衬托下,外资所在的比例还是很小。
(三)利用外资区域现状。从外商对我国投资的区域来看,沿海地区不论在投资总额、注册资本还是涉及企业数量这些指标方面同内陆地区相比都占据巨大优势。沿海地区的投资总额占到全国外商投资总额的80%以上,即使在沿海地区也是以东部沿河和南部沿海为主,占全国外商投资总额的60%左右。从区域来看,外商投资的区域分布与我国经济的发达程度是相符的。东部较中部地区投资额大,而中部地区又较西部地区的投资额大。整体来看,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原因是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基础较差,外资投资的主要行业又大多集中在东部地区。
(四)外资来源现状。在我国投资的前10位国家或地区投资总额所占比例超过80%。我国外商投资来源的主要特点有:港台地区投资较多,而投资相对较少的是欧美国家。其中,港资在我国吸引外资中平均占有一半的份额。在我国投资的其他发达国家,就其在外商投资总额来看,在我国投资量仍然偏小。近年来,受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到我国投资越来越多的影响,港台地区的投资比例有所下降,但总体格局仍然没有大的变化,来自欧美地区的投资比重还是没有特别大的增加。

3. 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我国利用外资

一、制定目标和规划。利用外资要确立中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的外资引进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工业等部门比较,其数量和所占比重都比较小。所以,无论是近期目标的制定,还是长期目标的确定,都可以更放手些。我国农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通过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农业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们期望在农业中利用外资的步伐,还可以跨得更大一些。
 二、努力改善投资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外资的基础,因此,凡是投资环境好的地方,利用外资的规模就比较大。投资环境分为物质环境(“硬环境”)和社会环境(“软环境”),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国家各项鼓励外商投资的措施,建立、健全为外商投资服务的服务体系,完善法律以保障外商的合法权益,加强我各部门相互间的协调配合等。 
三、外资结构逐渐转向以吸收直接投资为主。借入外资要考虑国内的配套资金和配套项目,也要有效地控制对外债务的风险。如果不能使外资保持一个合理的结构,我们的债务负担就会变得沉重起来。然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不会构成大的负担,已经投产的“三资”企业,经过努力其外汇收支也大体能保持收支平衡。我们应当继续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欢迎外商继续来我国兴办“三资”企业,特别是兴办那些技术密集型和出口创汇型的项目。
 四、吸引外资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进行。吸引外资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促进国内技术进步,提高出口创汇能力。只有把利用外资同发展整个对外经济关系联系起来,同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出口贸易和其他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结合起来,使之互相促进,才能使引进工作做到起点高,步子大,更有效地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发挥外资利用的效益。

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我国利用外资

4. 利用外资的利用外资的方式

 主要有:①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如世界银行贷款、联合国所属机构的各种基金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等。主要用于支援特定项目的建设和中小企业改造,弥补国际收支逆差。②外国政府贷款,即外国政府为支援某些特定项目的建设所提供的有息(一般为中长期、中低利)、无息优惠贷款。③出口信贷,即外国政府为扶植出口贸易而发放的信贷。它包括买方信贷与卖方信贷两种。买方信贷是直接提供给买方国家用于购买该国出口商品的;卖方信贷是提供给该国出口商,用于扩展以延期付款方式成交的出口贸易的。④民间银行贷款,包括银团贷款、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等。其中银团贷款是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由一家银行牵头,向其他银行组成银团联合承贷的贷款。有些国家往往将政府优惠贷款与银团贷款捆在一起贷出。⑤发行债券或股票,即通过发行各种债券和股票,从国际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

5. 中国引进外资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从外资管理看 1.权威的、科学的项目可行性论证机构和制度还未真正建立起来。    ——重复引进、盲目引进、无效引进 2.多头管理     ——“四重四轻”:重引进轻管理,重签约轻监督,重出国联系轻风险防范,重短期表现轻偿还保证。  从投资环境看 1.法律制度:          时滞性、歧义性、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 2.基础设施:      实物性基础设施:港口、水电供给、基础工业等      社会结构性基础设施:银行、保险、咨询机构等措施:1)从行政引资到市场引资的转变。 v相当多的地方已不再把引进外资的数量目标作为政府官员重要的考核指标,更重要的是引入了市场引资的机制,一些地方成立了专门的招商局,进行市场化运作,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引资。 v(2)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转变。 v六部委制定《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2006年8月8日实施;《反垄断法》2008年8月1日实施。 v3)从外资“超国民待遇”到国民待遇的转变。 v2008年实施的“两税合并”,指内资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和外资企业适用的“外国企业和外国投资企业所得税”要合二为一。 v(4)从相对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到中西部地区转变。 v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中部崛起战略过程中,均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给予特别优惠的政策,中西部省份的引进外资政策将会明显优于东部沿海地区。

中国引进外资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6. 外资经济的吸收和利用外资的政策建议

我国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正视和利用较长时期内国际直接投资自由化的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外资战略、方针和政策。  1.积极利用外资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  充分发挥外资在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紧张和弥补外汇缺口方面的作用,发挥外资并购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应加大外资参与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力度,推动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对接,以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2.培育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充分利用国外技术资源的同时,更应通过自主开发和科技创新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国际技术垄断,提高国际分工地位,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把技术进步的主要立足点由依赖国外技术逐步转移到自主创新上来。  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增强服务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我国电信、金融保险、商业贸易、零售业等服务行业进一步向外资开放,大量外资进入这些行业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所以,应加快调整产业发展战略,打破政府对金融、电信、供电、交通运输业等行业高度垄断的格局,积极把服务业向民营化和地方化方向拓展,形成充分竞争的格局;对其它竞争性行业要积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推动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通过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保险金融服务业和旅游业,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4.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推动西部地区引资的步伐  对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而言,以资源换资金、换技术是重要的选择。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对国外资本有很强的吸引力。美国宝洁、微软等近40家跨国公司已在四川投资设厂,世界500强中已有32家在西安设立分公司、合资公司或代表机构等。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速度将不断加快,成为新一轮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因此,要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机遇,放宽西部地区在一些领域对外商投资的限制,积极吸引外商参与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农业和生态工程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通过引资,开发优势资源,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5.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应合理调控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将外资规模控制在经济建设需要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合理区间。实施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重视考核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含量、就业贡献、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项指标,克服片面追求引资数量的倾向;根据我国国情和国际法制以及国际惯例,进一步修订《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可制定《反垄断法》和《并购法》,对外商直接投资在投资流向、企业股权比重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控制,通过法律措施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6.大力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应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不断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正确选择国际投资进入方式,在国际竞争中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跨国公司和民族工业的“航母”。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建立跨国战略联盟,培养国际化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制定支持企业跨国经营的优惠政策,为企业跨国经营争取比较好的待遇和条件。应积极推进国家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搭建良好的国际关系平台,为企业跨国经营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从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中国经济中,国有经济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国有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是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综观全球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欧美国家目前面临的困境,可以看出国有经济作为社会公平均衡的物质保障,实质上是为社会弱势阶层保留的最后“一块蛋糕”,对国家的稳定和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的经济体,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对未来的发展保持清醒的认识,既不走全部国有化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全面私有化改旗易帜的邪路,毫不动摇地发展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同时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推动国有、民营和外资三元经济共同发展,充分体现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优势。一个国家经济全部国有化肯定没有效率,经济命脉完全被跨国公司掌控肯定十分悲哀,经济全部私有化肯定十分无奈。提出实现国有、民营和外资三元经济共同发展的观点,是基于对中国经济发展多元结构的认识,也是通过对世界范围内国家经济发展、对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采用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和恒天集团自身发展实践的思考而得出的结论。其一,从世界范围内国家经济发展情况来看,采取以私有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并不一定成功。目前,世界上有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也就是采取以私有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成功的主要是西欧、北美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韩国等在二战后实施赶超战略成功的国家,加在一起也就是二三十个国家,其中美、日、德、英、法、意和加拿大7国最为发达,这些国家GDP占全球的将近一半,人数只占15%。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这些国家率先采用最新科学技术,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而同样是以私有经济为主体发展的南美、南亚和非洲等国家,经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放弃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道路的东欧各国,并没有像当初设想的那样迅速步入到富有国家的方阵里来,这至少说明以私有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绝不是万能良药。一个国家的发展应分析研究自身的国情,走自主发展的道路。即使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是完全、纯粹的私有经济,一部分国家也有国有企业,而且法国、英国还一度很流行国有企业。在欧洲,多国政府拥有控制权的空客公司到现在也还被认为是打破美国垄断的“最成功国企”,日本、韩国在二战后实施赶超战略时,国有企业在经济崛起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官民合作”的形式被沿用至今,成为维系日本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现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出现问题,原因很多,但根源在于单一的私有制无法解决政府权力与私有资本之间的制衡,看似拥有成熟的民主制度,实际上是政府权力与大规模的私人资本在配置有限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过程中,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占有不平等导致的社会矛盾,尤其是在经济增长放缓甚至下滑的状况下,政府的收入支撑不了为满足社会保障而需要的支出时,矛盾突显,为此英美等国家政府先后以各种形式向大型金融企业和制造企业注资,“国有企业”数量明显增长。现在,学术界和企业界的许多人士都认为,“混合经济”应当是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的“常态”,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只要做大做强,都是国家提高综合国力的贡献者,都是全球竞争的参与者。其二,从中国30余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已经形成了国有、民营和外资三元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得以长足发展,主要是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三股力量支撑的。据统计,2001年到2011年这10年间,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分别为16.7%、31.2%和20.1%。目前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这三种经济成分基本上各占1/3,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三元结构,形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色,共同缔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应当说,对国有、民营和外资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分别作出的独特贡献,人们一般并不持有异议。之所以近年来人们对“国进民退”或“国退民进”争议很大,关键是对巩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也就是采用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是否可持续有不同看法。在有些人眼里,国有企业应当完全从竞争性行业中退出,让位于民营企业发展,这些人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现阶段中国经济结构成分中,并不是非国有即民营的“楚汉相争”,而是国有、民营和外资的“三国演义”。国有企业一旦退出,民营企业就必然代替吗?恐怕未必。这需要搞清楚两个方面的问题。

7. 利用外资的必要性

世界近代史证明,当今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需要的全部资金、技术和资源。任何国家为了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都必须与他国互通有无,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社会主义国家也不例外。由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一般是在具有中等发展水平或经济落后的国家里取得胜利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新生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经济会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这些国家为了尽快恢复和发展本国经济,必须解决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这就需要在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积累本国资金的同时,合理地、有效地利用国外的资金。在社会主义体系与资本主义体系同时并存、世界经济与科学技术已经高度发展的当代,社会主义国家为了逐步赶上并超过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就更加需要利用外资,以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利用外资的必要性

8. 利用外资过程中如何发挥我国优势?

参考以下范文资料,或许对你的论文有所帮助,希望对你有用
  当前利用外资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1993年起,我国利用外资一直处于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遥居发展中国家之首。到1998年底,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共达到3000多亿美元,其中港澳台占58%。对外借款占36.7%,外商直接投资占61.6%,其他投资占1.7%。1992年以前,我国利用外资主要形式是对外借款,约占60~70%。以后,增加了外商的直接投资。1992-1998年,外商直接投资占72%。目前发展速度较快,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但分析我国目前利用外资规模尚未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标准。1997年的偿债率为7.3%,债务率为63.2%,均低于国际标准的20-25%和100%。动态规模也在合理的警戒线标准之内。今明年将是我国偿债高峰年份,估计其各项偿债指标也不会超出标准。所以,我国利用外资结构是合理的,规模是安全的。从当前世界资本总体流动来分析,我国利用外资规模尚小,只占5%,而美国占30%,德国占17%,***占13%,英国占9%,法国占8%,加拿大占6%。世界资本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流动,占83%,发展中国家占17%。分析我国人均利用外资规模更小。1996年,人均利用外资美国为231美元,英国511美元,匈牙利451美元,秘鲁85美元,泰国35美元,中国只有31.5美元。中国利用外资规模小的原因是经济发展的内需不足。当前利用外资的主要问题分析有: 

(一)利用外资闲置了内资 

从理论上分析,利用外资只能是对内资的补充,不能是取代,更不能冲突闲置内资。我国目前国内投资和消费有效需求不足,居民银行储蓄存款大量增加,加上手持现金,目前已达7万亿元。这是一笔巨大的闲置内资,如果能将其中1/7转化为投资,就可大大缓解我国目前经济建设资金的不足。近年来,虽然经过数次降息,现又已开征利息税,但估计大量闲量的内资储蓄转化为经济建设的投资数量不会很大。因为我国目前金融体制改革滞后,资本市场不发达,缺乏这种转化的畅通渠道。其次,我国外汇储备也急剧增加,目前已达到1500多亿美元,超出国际公认合理标准的两倍多。这些闲置的外汇只好用来购买外国债券储存起来。目前,我国购买美国政府债券最多,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余下的也只好存入香港的外国银行。结果,有的外商在香港借我们的外汇又到大陆来投资,被记者戏称之 拿中国人的钱去赚中国人的钱 ” 。所以,要利用外资首先要利用好内资。从我国当前投资和消费有效需求不足,外汇储备不能很好利用的情况来看,没有大量引进外资的必要。 

(二)对外资的优惠待遇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运行机制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对外资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这对引进外资,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系逐渐确定的今天,外资优惠政策在整个改革和市场经济体系中就显得不适应了。它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运行机制,使国内企业,尤其国有大中型企业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给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如税收优惠,价格优惠和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优惠等。外资企业依靠其本身强大的财力,并借助中国政府给予的这些特殊优惠政策,在我国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不公平的市场竞争条件,占有了市场,冲击我国名牌产品,挖走国内技术骨干,使国内企业极为被动,甚至破产,工人大批下岗,社会保险业又不健全,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 

外资企业品牌产品占领了相当一部分我国市场,挤占了民族工业的市场份额。从具体的产品市场占有率来看,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外商企业的品牌占了上风。一个又一个的行业,大片大片的市场被外商牢牢控制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国内企业的生存发展。我国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国内企业同国外竞争对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强弱差距,这种差距使我们不可避免地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不平等竞争地位。因此,在一定时期,一定领域,对民族工业实行一定的保护政策是必要的。 

(三)外资投向不合理,加剧了我国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失衡 

只注重引资量,忽略了引资质和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这种非理性的引资心态,在当前合理利用外资中起着强烈的误导作用,加剧了我国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失衡(见表1和表2)。表1 我国分行业利用外资直接投资协议额及比重行业19951996金额亿美元比重%金额亿美元比重%农林牧渔水利17.41.911.41.6工业616.567.5504.468.9交通运输邮电17.01.920.02.7房地产178.419.5128.517.5其他行业83.59.268.59.2总计912.8100.0732.8100.0资料来源:1997年统计年鉴从上表可见,我国急需发展的农业,利用外资直接投资最少,一直在2%左右徘徊;工业比重占的最大,房地产也很高,加剧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失衡。表2 我国利用外资的地区差异地区利用外资比重%1985-1995198519901995累计人均利用外 资美元/人东部沿海12省区90.0688.5585.5387.44264.36中部9省区5.638.0610.698.4929.62西部9省区4.323.393.784.0622.02全国31.74 

可见,我国利用外资投向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12省区,中部和西部所占比重小,加大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外资投向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不合理,表明我国通过利用外资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并未实现,相反却加大了差距和发展的不平衡。 

(四)引进外资技术含量低,消化不足,重复引进现象严重 

当代经济竞争,已从资本实力转向技术实力,技术进步和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这也是我国引进外资的核心。但优惠政策对中小资本直接投资有极大的吸引力,造成来华投资大多数是中小外商,其技术实力不强,资本又有限,往往着眼短期的加工项目,技术含量低;属于技术含量高的国际先进技术的大项目不多,1995年统计只占0.8%。引进技术设备多为适用技术,先进技术很少。我国引进外资主要是港澳台,占58.3%,美国占8.7%,***占5.8%,新加坡占1.8%,德国占1.4%,英法加拿大和荷兰只占0.4-0.6%。大量港澳台中小资本多,技术档次低,对我国技术进步影响不大。一些大的跨国公司目前进入我国的还不多,少数几家也只是转让适用技术,不转让开发技术。我们甚至还引进了一些落后技术,重复引进也多,轨钢技术设备和家电生产线均有重复引进。尤其是家电生产线,不同企业从不同国家不同公司同时引进,多达20~30套,目前生产能力普遍过剩,浪费了大量的国家外汇,很不符合我们的国情。同时,我国往往只注重技术引进,不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创新,国际上公认的技术引进费与消化费的合理比例为1:10;我国目前只有1:2.5。***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也大量引进技术,但只引进一套,很注意消化仿造,直至创新,技术引进费与消化费之比为1:12。***走过了技术引进 —— 消化仿造 —— 技术创新 —— 最后到技术出口的发展道路,很值得我们的借鉴。 
(五)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利用外资管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 

1、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我国国有企业在与外商合资时不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低估甚至不估;中方往往只按帐面净值折算入股,或只评有形资产不评无形资产,造成我国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而中方无形资产,名牌商标的损失更为惨重。我国现有20多万家 “ 三资 ” 企业,有90%使用外方商标,合资企业又花大量广告费,使洋品牌名扬四海,而中国名牌早已被挤入角落。 

2、偷漏税现象严重 

一些不法外商利用我国法制尚不健全,采取高价进原料、设备,低价出口成品逃避税收,使企业应上缴国税和中方应分享的利润转移到外商手里,造成企业虚亏实盈的局面。据统计,全国外商企业亏损面在40-50%之间,其中约70%属于帐面上假亏。有的外商利用我国一些经济特区三年免税的优惠政策搞短期小项目投资,三年后就转移,到处流串,偷税漏税。还有一些外商利用我国优惠政策搞 “ 假投资 ” ,他们利用外资企业的名称,骗取国内银行贷款和用企业资金充抵外汇投资,转嫁投资风险,给中方造成严重损失。 

3、近几年外商纷纷并购我国国有企业,企业降低其投资成本,节省时间,利用我国国有企业原有销售渠道打开并占领中国市场,给我国造成重大损失。 

二、当前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一)应先利用好内资 

从当前我国投资、储蓄和外汇储备来分析,均没有大量利用外资的必要。要利用外资首先要利用好内资。为此,要加速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加速银行商业化进程,健全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增加金融产品种类,扩宽储蓄转化投资渠道;应允许私人以基金会的组织形式参入金融活动,增强市场活力,充分利用好内资。金融改革开放,首先要对内开放,老百姓不能只有存款权,没有贷款权;要拓宽直接投资渠道,丰富股票、债券等的发行品种,只有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渠道,方能使储蓄有效地转化为投资,变高储蓄率为高投资率,充分利用我国的外汇储备,确保资本金这一稀缺资源在我国不闲置浪费,而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在内资得到合理、充分、有效利用的基础上,经济建设所需资金缺口再由外资弥补。 

(二)实行市场一体化原则 

市场经济的实质是竞争经济,各参与主体应机会均等地参与公平竞争。优惠待遇、超国民待遇,违背了市场公平竞争原则,使各参入主体不能均等地按统一市场价格取得生产要素和出售商品,并公平地承担各种税负。因此,我国必须逐步取消外资的各种优惠待遇,实施市场一体化原则,这也有利于我国早日加入世贸组织(WTO)。因为,WTO要求成员国对内外企业要一视同仁。现在外资企业在经济特区头三年免税,以后只要纳15%的所得税,而在其他地区均为33%,从1998年4月1日起,合资企业进口生产设备不再享受免税待遇。这样,可以将外资企业投资行为引向更加成熟和合理。因为,一个法制健全、稳定、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远远超过短期内对外资的优惠政策。二战后,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其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增长速度就是例证。 

(三)按我国产业政策利用外资,改变目前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失衡状况今后利用外资都应符合我国的产业政策和地区投向。 

1、引进外资,要着重于提高引进技术的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应大力引进深加工工业和技术密集型项目,如电子、机械、仪器仪表、工业设备、医药、建材等。努力实现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项目转移,改变目前一般加工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2、引导外资投向农业、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投资于化工、机械、汽车等支柱产业,计算机、通讯等高新技术领域和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 

3、适当放宽外资进入第三产业的限制。目前外资准入自由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应顺应这种潮流,引进外资投入,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近年来,我国金融、保险、外贸、商业、通讯、航空、运输等第三产业虽然有部分外资进入,但限制很严,开放度很低;应有计划,有步骤适当放宽,促其深化改革,使我国利用外资投向结构合理化。 

4、加快中西部的引进外资工作一要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改善其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二要适当扩大中西部地区开放范围和幅度,可利用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多,资源丰富等特点,来引导外资企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般加工工业投向中西部。一些以某种资源为基础的初加工和深加工的大型项目,也可以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三要在政策上对中西部地区实行优惠,放宽其引进外资的审批权限。 

5、重视我国投资软环境的改善近廿年来,我国投资硬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筹集了大量资金加强了基础、交通运输和通讯设备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当前投资环境存在的主要矛盾已从硬环境转向软环境,一些政府或执法部门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对外资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干预和乱执法等现象。外资企业,特别是一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