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继饿了么后与美团建立合作关系

2024-05-14

1. 星巴克继饿了么后与美团建立合作关系

 星巴克继饿了么后与美团建立合作关系
                      星巴克继饿了么后与美团建立合作关系,在与饿了么的独家合作到期后,星巴克开始入驻美团外卖了。星巴克或将在多个平台上线星巴克官方服务。星巴克继饿了么后与美团建立合作关系。
    星巴克继饿了么后与美团建立合作关系1    1月18日,知名连锁咖啡巨头星巴克宣布与美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允许其用户通过美团平台订购咖啡外卖。
    除了外卖配送合作之外,双方还将推出一项服务,允许用户进行私人预定,以便在星巴克门店品尝并学习制作咖啡。
    此前,星巴克与阿里巴巴旗下外卖配送平台饿了么的三年独家配送合作协议已于2021年12月31日到期,双方没有再续约这一协议。在与美团达成合作之前,市场还曾传星巴克曾与包括顺丰、美团、沃尔玛旗下山姆会员店等潜在合作伙伴谈判。不过,最终还是中国最大的外卖配送平台美团赢得了与星巴克的最新合作。
    
    截至目前,星巴克专星送已经全面上架美团外卖平台,在饿了么平台上也仍有少量星巴克专星送正在服务。
    星巴克是整个O2O领域品牌皇冠上的明珠,与星巴克达成合作,往往比单纯商业合作之外有更多的意味。
    2018年8月,阿里巴巴与星巴克达成战略合作,就将星巴克视为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是阿里巴巴大客户计划“A100”的首次合作。阿里推出“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和“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等系统性概念,讲述将集团旗下各种业务与品牌商全方位合作的故事。
    阿里巴巴与星巴克的A100合作曾由双方最高层亲自商定,阿里巴巴CEO张勇和星巴克CEO凯文·约翰逊同时出席了当时的战略合作发布会。张勇用“结婚典礼”来形容这一合作发布会,但在“婚前”,双方的“日子就已经过起来了”,而“婚后”的日子也要思考怎样才能“幸福美满”。
    阿里巴巴作为平台方,很少会对某个品牌进行如此高规格的背书,可见星巴克的重要性。彼时,阿里巴巴刚刚全资收购饿了么,在中国外卖配送市场仍有雄心壮志。尽管饿了么在市场份额上已经落后于美团,但阿里仍然借助于整个集团复杂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拿下了星巴克的独家合作。
    
    不过,随着外卖配送市场的持续变化,饿了么跟美团的差距越拉越大。而持续面临电商零售市场挑战的阿里本身也开始强调“敏捷组织”,似乎不愿意再倾注集团之力来扶持饿了么。于是,阿里与星巴克的持续三年的独家合作“婚姻”也最终因美团的“插足”而事实上不再存续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年来的科技公司监管高压态势之下,此次美团虽然成功获得星巴克青睐,并未像三年前阿里一样高调宣传并召开合作发布会,也没有任何双方高管对此合作进行背书。
    星巴克继饿了么后与美团建立合作关系2    在与饿了么的独家合作到期后,星巴克开始入驻美团外卖了。
    近日,记者发现星巴克的专星送已经在美团外卖渠道中上线,从目前的店铺信息来看,美团外卖与星巴克的会员体系也已经打通。
    有消息称,目前饿了么已经与星巴克完成续签,新的合作将不再是独家协议。这也意味着,星巴克开始有机会向更多主体开放合作,在多个平台上线星巴克官方服务。
    目前,星巴克、饿了么和美团各方对于此事均未发表评论。业内普遍认为,在反垄断监管加强下,“二选一”的外卖平台合作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同时,面对瑞幸、Tims咖啡等品牌的强力竞争,多元化的平台合作有利于拓展更多的市场份额。
    
     牵手饿了么开启数字化转型 
    2018年8月,在进入中国市场多年后星巴克终于开启数字化转型:星巴克宣布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共同推出外卖业务,为消费者配送旗下饮料和烘焙食品。彭博社对此认为,星巴克正在尝试避开竞争对手,扭转在中国的业绩负增长局面。
    当时的中国市场,外卖业务已经相当成熟,同时一些基于互联网基因的咖啡品牌开始崛起,抢夺中国咖啡市场。
    从2018年9月开始,星巴克在北京和上海的150家门店将开始测试通过阿里巴巴旗下的饿了么外卖平台提供外卖服务。
    随后,星巴克与饿了么打通会员体系,在饿了么上购买星巴克专星送也能累积星巴克会员积分。而在配送时间方面,根据当时饿了么方面的数据,在全国范围内,星巴克外卖订单平均配送时长仅18.2分钟。
    在合作一年后,饿了么和星巴克一起已经实现100城3000店“专星送”覆盖的目标。
    星巴克的财报也显示出了数字业务的提振效应。根据星巴克2019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外送业务销售额已占总销售额的6%,对星巴克中国三季度利润增长做出了显著贡献;与此同时,星巴克在中国拥有的活跃会员数提升至910万,较上季度增长10%。
    星巴克2021财年年报显示,其中国市场年收入37亿美元,根据此前其公布的专星送外卖订单销售额占比15%推算,每年星巴克的中国外卖市场规模已经约为35亿元人民币。
    受惠于中国数字业务模式的星巴克也尝试将数字化业务模式在海外市场进行推广。仅2019年美版“专星送”已拓展到全美1600家门店,并在全球其他10个国家落地,包括日本、英国和墨西哥等重要市场。
     独家合作到期 启动多元化合作 
    2021 年12月31日,星巴克与饿了么的独家合作到期。对于度过“蜜月期”之后,星巴克的合作走向业内早有猜测。当时有消息称星巴克正在与顺丰、美团、山姆会员店等有配送能力的企业商谈合作。
    
    目前,星巴克已经低调上线美团外卖平台。在美团外卖上搜索星巴克,会出现星巴克品牌页面和附近星巴克外卖门店推荐。在配送时间方面,页面标记官方配送时间为30分钟。同时,在美团外卖上绑定星巴克的会员之后,星巴克星级数据会自动同步,也就是星巴克将会员数据与美团外卖做了打通。
    但从搜索结果看,美团的门店覆盖数量还稍微少于饿了么,一些线下门店还未完全上线到美团平台。
    星巴克与外卖平台间的合作,一方面是贴近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增加多元服务,另一方面,会员数据的'打通将有利于双方之间的流量导流。
    此前,星巴克与饿了么的合作不仅仅包含在外卖领域,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淘宝、支付宝、天猫、口碑等多个业务线也有相关合作。而此次与美团合作后,从用户规模和数量上都有希望进行提升。
     竞争压力加大 战略调整适应新需求 
    根据官方数据披露,截至2021年底,星巴克在中国内地门店超5400家,覆盖范围超过200所城市。
    根据星巴克最新一季度的财报数据显示,星巴克中国90天活跃会员数量达到1790万,在208个城市开设了5360家门店。在2022财年,星巴克中国预计将门店规模扩大到6000家,进驻230个城市。
    但于此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出现在了星巴克门店中。12月,无锡市两家星巴克门店被媒体报道出现了食材过期后仍然使用、篡改保质期等问题,随即两家涉事门店闭店整改。
    然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星巴克出现食品安全漏洞,此前还出现过售卖过期三明治、食品中发现蟑螂、苍蝇等问题。
    与之相伴的是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强大竞争压力。“新竞争者进入中国特色咖啡市场”曾被列入星巴克提交的年度报告商业风险之中。
    
    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2021年以来,中国咖啡市场分别获得A轮、B轮、战略投资、A+轮、B+轮、种子轮、天使轮等不等金额的融资,最高融资金额则发生在2021年5月,单月融资共计113.01亿元。
    Manner小店模式被资本热捧,Tims在中国迅速拓展开店,三顿半、时萃、永璞等新兴互联网品牌纷纷转向线下开店,就连遭遇财报造假风波的瑞幸也凭借低价格多新品的策略重新获得了年轻消费群体的眷顾。
    中国咖啡市场正在吸引资本进入,咖啡品牌在中国市场正在快速崛起和增长。在消费升级和新兴消费力量崛起下,新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涌出,咖啡行业也在经历着重构。
    根据星巴克的预计,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其最大的市场。星巴克曾表示,它的目标是将自己打造成为中国消费者的生活必备品。但面对正在不断转变调整中的中国市场,星巴克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2021年,星巴克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任命,其中,王静瑛继续担任星巴克中国董事长,全面聚焦星巴克未来在中国的长期发展战略、创新及提升其社会影响力。她也将管理星巴克中国Siren Ventures创投基金,积极探索前沿科技领域,推动星巴克在数字化领域的业务创新。
    业内人士认为,星巴克与美团的合作可能是其在数字化领域业务的一小步。未来,基于配送服务外,还有机会探索其他新的融合服务场景,提升服务消费体验。在近期遭遇舆论密集质疑之后,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战略打法也亟待升级,新的合作或许将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星巴克继饿了么后与美团建立合作关系3    近日,获悉,星巴克入驻了美团外卖。在美团APP中搜索“星巴克”,即可看到“星巴克”品牌页面,点击进入星巴克旗舰店后,可以选择不同门店的星巴克专星送,最近的门店配送时间约为30分钟。
    根据店铺信息,星巴克的会员系统已经和美团外卖实现联通,在美团上绑定星巴克会员,就可以看到星巴克的星级数据。目前,消费者可以在美团上购买星巴克的各种饮品、烘培食品、咖啡豆等产品,并可以享受到配送服务。
    星巴克方面向证实了这一消息,并表示更多合作将会在近期召开发布会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星巴克除饿了么之外,首次入驻其他外卖平台。
    时任阿里巴巴副总裁徐宏介绍,星巴克与阿里巴巴在端到端配送上签订的是独家协议,这意味着星巴克不能与饿了么以外的其他外卖平台再合作。
    如今三年合作期已到,当初一手把星巴克拉入国内外卖大军的阿里却“痛失”独家合同,为美团做了嫁衣。
    
    虽然美团在配送速度上还不及饿了么,覆盖的门店数量也不够齐全,但随着双方合作的推进,相信这些都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而星巴克与饿了么三年合作中的“原始积累”,也将会成为星巴克在美团开疆辟土的“利器”。到头来,饿了么的努力变成了为“死对头”美团铺路。
    自2017年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以后,外卖平台的竞争就变成了美团和饿了么两虎争霸。可是近几年来,饿了么明显后劲不足,发展有点赶不上美团。
    根据艾媒北极星的数据,2017年第四季度我国在线餐饮外卖平台用户份额美团占41.3%,低于饿了么+百度外卖55.3%的份额。但是仅过了2年多,饿了么就被美团反超。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饿了么+饿了么星选的平台交易额占比仅剩30.9%,而美团外卖的占比则上涨至67.3%。
    一边是不断被吞噬的市场份额,另一边是曾经的独家资源变成了共享资源,优势打了折扣,显然饿了么如今日子并不好过。如果还不能找到新的突破点,那么饿了么仅剩30%的市场份额都有可能守不住

星巴克继饿了么后与美团建立合作关系

2. 星巴克业绩为何下滑?

星巴克遭互联网咖啡强烈阻击, 在华业绩全面下滑。

今年是星巴克进入中国的第20个年头,和许多外资品牌一样,这家企业在中国正在遭遇“中年危机”。星巴克刚刚发布的2018年Q3财报显示,一直寄予厚望的中国/亚太区市场,星巴克营运利润率下降7.6个百分点。
据了解,中国/亚太区营运利润率的下滑,是星巴克近9年来该数据的首次下降。而除营运利润率下滑外,财报期内星巴克中国区门店同店销售同比下降2%,这也是星巴克进入中国以来罕见的下滑数据。
加速扩张并未带来业绩增长


从1998年进入中国,1999年1月在北京开设第一家大陆门店,到目前在中国140多个城市开设超过3300家门店。中国市场,目前已成为星巴克发展速度最快、最大的海外市场。
据此前报道,星巴克目前已经成为其仅次于美国本土的全球第二大市场。星巴克近日发布的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该季度合并净收入同比上涨了11%至63亿美元(约429.53亿元人民币)。新增门店511家,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1%。而星巴克营收的增长主要是因为财报期内其收购中国江浙沪地区1300家门店所带来的增量收入。
而这也是星巴克9年来的最糟糕的业绩表现,而被星巴克“寄予厚望”的中国市场,在第三季度的表现同样不尽人意,数据显示,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同店销售额下降了2%,而这个数据在上一季度还是增长4%,下降幅度异常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在中国的另一个重要经营指标——营业利润率,报告期内下降了7.6个百分点,跌到了19%。众所周知,毛利率下滑意味着成本升高,利润下滑,很多时候毛利率的大幅下滑都是企业逐渐走向衰落的信号之一。
对于上述财务数据的下降,网易号外今日多次致电星巴克中国,但相关负责人均拒绝就上述数据做出任何解释。
此外,与星巴克中国业绩下滑相伴的却是星巴克在中国的加速开店。今年5月,星巴克在中国召开投资者大会,星巴克表示,到2022财年末,中国大陆的门店数将达到6000家,新进入100个城市,覆盖总数达到230个城市,每年新增门店数将提至600家。
星巴克官方对在中国扩张速度是这样描述的:每15个小时,就有一家星巴克门店在中国开张。
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此前曾向网易号外明确指出,“新增门店仍是星巴克目前的在华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
但就本财季的财报来看,似乎并不如此。对此,星巴克中国今日向网易号外表示,“我们相信目前的情况只是暂时的,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未来依然充满信心。随着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开展,我们相信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很快会回到正轨”。
据此前报道,星巴克此前公布的计划显示:到2022财年末中国的总营收达到2017财年营收的 3倍以上,营运收入将达到 2 倍以上。但就目前来看,上述目标如果想顺利完成星巴克中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星巴克在华遭遇互联网咖啡和即饮茶的强烈阻击


对于星巴克中国的糟糕财务表现,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向网易号外表示,从品类竞争来说,近一年来,即饮茶抢走了星巴克很多生意。“相比星巴克美国本土和日本,星巴克在中国价格是比较高的。而即饮茶从口味来说,更容易让中国消费者所接受,加上这两年资本也快速推动了中国即饮茶行业的高速发展”。
“互联网咖啡的崛起对于整个星巴克中国市场来说,其市场份额正在不断被蚕食”。朱丹蓬指出,随着互联网咖啡的不断深化,比如说价格、服务以及便利性的不断提供,将对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产生冲击。
资深零售行业专家、北京青柚子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李华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向网易号外指出,随着消费市场趋于理性,特别是在一线市场,当喝咖啡成为生活习惯,人们就会更关注性价比,而不是品牌。“像互联网咖啡、便利店咖啡的机会就来了,这将直接对星巴克产生影响”。
李华认为,中国未来个性化咖啡单店、及慢咖啡形态的发展,也将对星巴克的市场产生影响。“此外,咖啡因市场,一些新业态的出现,也为市场提供更多选择。比如喜茶等即饮茶”。
据了解,就目前而言,星巴克中国的主要竞争压力或来自互联网咖啡, 2017年11月,瑞幸咖啡手持10亿资金高调入场,其目标更是毫不避讳的直指星巴克。今年5月,瑞幸咖啡曾发布公开信,指责星巴克中国与很多物业签订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条款,涉嫌构成垄断,并向法院提起诉讼。
据高盛发布的专项报告显示,luckin coffee(瑞幸)和行业里的竞争对手相比,虽然进入市场较晚,但是已成为中国咖啡连锁品牌中线下店铺数量第二多的品牌,仅次于星巴克,并且单杯均价在市场份额排名前5的咖啡品牌里是最低的;与星巴克相比,luckin coffee的消费群体更加年轻,24岁以下消费者占比高达48%;luckin coffee线下门店集中在商业办公区。
星巴克中国会像其美国本土一样大规模关店吗?


中国目前是星巴克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其第一大市场正是其美国本土,但这个第一大市场的现状并不理想。
星巴克近期公布了针对美国市场的关店计划。明年,在门店密度较高的大城市,星巴克计划关闭150家由公司直接运营的门店。此前,星巴克平均每年关店的数量仅是这个数字的三分之一。
星巴克方面表示,计划关闭的门店大多位于大型城市,“随着员工工资水平的上涨、市场趋于饱和以及其他因素,这些门店的盈利性大不如前。”
数据显示,星巴克在美国本土共有14000家门店,过去3年,星巴克在美国总共开出超过2000家门店。但又分析人士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星巴克在美国的供应过剩。据CNN报道,被关闭的店铺主要位于星巴克开店的密集区域以及租金或工资较高的区域。
星巴克目前在中国拥有约3300家门店,与其同期进入中国的的外资连锁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麦当劳、百胜等,在近几年受到房租、用工成本大幅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都开始被迫进行关店和迁址,而这些因素也毫无疑问将对星巴克造成影响。
但在一些业界人士看来,上述问题对星巴克中国造成困扰的时间还比较远。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于目前星巴克中国遭遇的业绩问题持乐观态度,他向网易号外指出,从中国市场的体量和星巴克所蕴含的咖啡文化与品牌而言,星巴克在中国远未达到饱和。只是短期受到资本驱动的新品牌的集中挑战。
“星巴克已经创立近50年了,而中国的一些互联网咖啡只是刚刚兴起,这些泡沫咖啡如果无法短期进入资本市场就会像共享单车来得快去得快”。沈萌认为,当资本驱动的新品牌咖啡泡沫逐渐消退,星巴克在中国市场仍然会取得成功。
来源:百家号

3. 星巴克作为一家著名的咖啡连锁,其全球扩张速度非常惊人,它的第一家海外连锁店开在

是在东京。

1996年,星巴克在东京开第一家海外连锁店,6年后已打入全球32个市场,拥有6千多家连锁店,现在每天以开3、4家连锁店的速度成长,而且每杯咖啡的价钱是其它咖啡店的两倍。其魔力何在? 星巴克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与家及工作场所完全不同的“第三空间”,这里气氛文雅、静谧、亲切,起居室般的家具摆设、典雅的色调、热情的招待、浓浓的咖啡香、咖啡机煮咖啡发出的嘶嘶声,所有这一切使得每一位光顾者完全放松,尽情地品味闲适、自在的生活,且更显得有品位。这种高雅、亲切、舒适的氛围远远超过其产品本身。也就是说,人们到星巴克来不是为了喝咖啡,而是在那里感受轻松和自在。它创造了一种不可复制的氛围,让顾客乐而忘返。


----------------------------------------------

相关资料

当1996年第一家星巴克(Starbucks)咖啡连锁店在东京最繁华的银座(Ginza)购物中心落户时,日本的年轻女性看起来并不想把她们手中漂着绿茶的茶杯换成时尚马克杯。但星巴克之父霍华·舒尔茨(Howard Schultz)在为这首家分店剪彩时却大胆预言——星巴克将席卷日本。

  他的话迅速得到了应验,到今年6月初,日本已有467家星巴克分店,成为除美国之外该公司最大的市场。2001年11月星巴克咖啡日本有限公司(Starbucks Coffee Japan Ltd.)决定发售股票公开上市,其股价在同年底飙升到了690美元。

  连续赢利两年后,星巴克在日本居然不再挣钱。今年5月星巴克在日本的合资公司宣布上个财年销售额仅为4.67亿美元,全年亏损额达390万美元。

  尽管如此,星巴克咖啡亚太公司(Starbucks Coffee Asia Pacific Ltd.)总裁佩德罗·曼(Pedro Man)最近表示,出于对该地区的咖啡零售业务继续增长的预期,已经拥有近1100家店铺的星巴克亚洲正考虑开设更多分店。

  神话终结

  15年间,星巴克从西雅图一条小小的“美人鱼”进化到今天分布在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连锁店总数达6000余家的“绿巨人”。每年递增超过500家,平均每周超过1亿人在店内消费。

  同时,其品牌形象已经在全球得到认同。今年《商业周刊》再次将该公司评为世界100个最知名的品牌之一。过去十年间,星巴克股票(SBUX)经历了四次分拆之后攀升了22倍,收益之高超过沃尔玛、通用电气、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微软以及IBM等大公司股市收益的总和。 

  不过,星巴克在美、加已建了4247个店面。尽管美国还有8个州没有它的连锁店,但大城市已经没什么发展空间。西雅图平均每9400人就有一家星巴克,舒尔茨认为这已经是最密的限度了,再在西雅图建店就将是一种浪费。

  星巴克在美国的过分密集已经成了笑话,媒体不时嘲讽说再开就要开到星巴克的厕所里了。公司自己也承认,多建店面有助于促进市场主导地位,但也可能导致现有店面的营业额下降。莱赫曼兄弟公司的分析师米歇尔·斯佩塞表示:“星巴克公司已经到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鉴于店面分布高度集中,如果公司寄希望于店销售额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0%,甚至更高,按照星巴克员工的说法,这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否则,星巴克就可以和舒尔茨拥有的那支篮球队一样,改叫超音速了;公众反馈方面,星巴克得到了和宜家(Ikea)同样的命运:“拥有”一家名为“我恨星巴克(I hate Starbucks)”的管理规范的网站。

  欧洲的发展可能更难。在欧洲同行看来,星巴克不过是一种价格昂贵的貌似咖啡的仿制品,无论在咖啡文化传统方面还是在价格上都不具备竞争优势。约有330家连锁店的英国,星巴克大杯拿铁咖啡售价为2.93美元,同量的同种饮品,它的竞争对手之一雷诺咖啡有限公司只售2.12美元。

  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想继续维持20%的营业额增长率,“绿巨人”不得不选择新的扩张道路。

  亚洲:星巴克之选

  舒尔茨选择了亚洲。日本星巴克连锁店的负责人中田计子对此表示:“我们此前曾预料到星巴克咖啡会在亚洲市场畅销,但却没有料到它会发展得如此迅速。”

  市场分析家对此给予了解释。他们认为星巴克在亚洲的运营成功,毫无疑问是包含了本身“口味独特”的因素。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享受到15种以上享誉全球的高原咖啡及综合咖啡,还可品尝各式各样新鲜烤制的糕点,并可买到与咖啡制作有关的器具及相关的小商品。这在一般的咖啡店是难得见到的。

  但更重要的是,同有着悠久咖啡文化传统的欧洲市场相比,定位新潮的星巴克在亚太市场上能赢得更多掌声。它不必理会欧洲同行们对其“百无禁忌”喝咖啡方式的嘲笑,也无须顾忌他们带来的竞争压力,唯一要担心的是亚洲消费者哪天会腻味了它。

  同时,无论从零售还是原料资源方面看,亚洲都为公司的咖啡业务提供了巨大的拓展空间。首先,扩张计划可以延伸到目前尚未进入的市场、即越南、文莱和印度;而已进入的数个市场仍有潜力可挖,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除放眼扩大咖啡零售业务市场占有率外,星巴克还在考虑把亚洲作为向其客户提供优质阿拉伯咖啡豆的原料来源地。从今年开始,星巴克依照其“咖啡原产地承诺”计划购买了泰国产的阿拉伯咖啡豆。这个讨巧的计划,按照星巴克的说法,旨在支持当地的咖啡农、社团和环境。到底支持的结果如何,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星巴克借此打了一张绝好的人情牌。

  此外,亚洲合作者们对星巴克的创新更让舒尔茨赞叹不绝。自去年台湾统一星巴克推出一举狂卖5万盒的月饼后,统一星巴克的咖啡月饼,就此奠定地位。2003年中秋节,星巴克趁胜追击,从8月底到9月3日开始接受预购。推陈出新的“月宴”及“秋飨”两款冷藏月饼,因其独特的口味,上乘的选料,时尚的包装成为首推的节日礼品。舒尔茨极爱这个创意,尤其是提前接受预购可避免处理存货的风险。他正在考虑把这个创意运用到美国的父亲节、母亲节上。

  苦咖啡?

  到目前为止,占星巴克23%的1532家海外分店的入账只有总盈利的9%, 纯粹是只赔不赚的买卖。因此,上个月星巴克公司重申的至少在全球开设1.5万家分店的计划已受到质疑。

  欧洲星巴克面临的启动资金过高、竞争环境恶劣、扩张遭遇排斥等大量问题会不会同样考验星巴克在亚洲的扩张计划?

  今年初日本星巴克曝出的财务亏损,多少印证了人们的猜测,也给星巴克带上了过度扩张的阴影。尤其是去年增开的100余家分店大都与原有店面近在咫尺,更让人指责新店抢了老店的生意。日本星巴克营销总监对此作出回应,“我们已经放缓发展了。每个人都意识到我们不能再以这种速度继续下去了。”

  激烈的竞争和日本低迷的经济形势,吹散了星巴克股票中的泡沫。在价值回归过程中,投资者的抛售使得该公司股票连连下跌,创下82美元的历史新低。

  事实上,巨大的投资压力是开设分店的第一个门槛。这些投资主要包括从美国进口设备、报关费用、场地租金、人员招募、培训费用等。虽然说星巴克把每家店几乎都开在租金极高的昂贵地段是为了吸引客流和打造精品品牌,但这种“圈地”的做法被有些人看作是在 “烧钱”。这是星巴克刻意推行的,却同时成为了星巴克潜在的风险所在。

  此外,投资与合作模式也不被看好。同麦当劳的全球扩张一样,星巴克很早就开始了跨国经营,在全球普遍推行三种商业组织结构:合资公司、许可协议、独资自营。由于大多数海外连锁店是与当地合伙人合作经营,星巴克在每家店中的盈利有所减少。

  尽管合作经营使它更轻松地立足于海外市场,但公司利润分成的比例却下滑到了20%-50%。而且30多年来,星巴克对外宣称其整个政策都是:坚持公司直营店方式,在全世界都不要加盟店。

  比在欧洲的处境好不了多少,亚洲星巴克也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除了台湾上岛咖啡、日本真锅咖啡以及后来的加拿大百诒咖啡,跟风而来的仿效者也不容小视——抢注了中文的“星巴克”商标的上海星巴克咖啡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星巴克)表示,他们3年多前就在虹桥仙霞网球中心内开出第一家店,比统一星巴克更早进入上海,接下来还计划在南京路、淮海路、浦东等地开30-50家加盟店。

  同时,要将非本土的咖啡文化融入亚洲人的生活并非易事。譬如,让习惯喝茶的日本人和中国人来普遍地喝咖啡就有很长的路要走,它挑战的是千年历史的茶文化传统。至于那些亚洲星巴克寄望的主要顾客群——年轻的白领阶层和追逐时尚的青少年消费者,谁能保证他们对星巴克的热爱不会转移到另一个随时到来的新潮替代品上。毕竟,他们不是伴随着根深蒂固的咖啡文化成长的。

  不过在公司财务总监迈克尔·卡西看来,“绿巨人”仍有胜算:目前几乎没有债务,年现金流超过3亿美元,从中还可拿出部分来满足它在亚洲的野心。卡西预测在2004财年星巴克的海外业务将实现盈利。但他必须知道:挣扎着抵消赤字和全面取得增长是有区别的。不管是不是杯苦咖啡,星巴克都只能自己喝掉。

星巴克作为一家著名的咖啡连锁,其全球扩张速度非常惊人,它的第一家海外连锁店开在

4. 山姆超市和沃尔玛的关系

 山姆超市和沃尔玛的关系
                    山姆超市和沃尔玛的关系,山姆超市在全球有数百家分店。它可以给顾客带来舒适、宽敞的购物体验,会根据不同地区会员的消费习惯给商品做调整。山姆超市和沃尔玛的关系。
  山姆超市和沃尔玛的关系1  山姆会员店创立于1983年,是沃尔玛旗下的品牌,是一个高端会员制商店,在全球有将近8多家门店,主营服饰、日用品、电子产品、办公用户还有食品,能给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服务。
  山姆会员店能够准确地判断消费者的核心诉求,把握消费者心理,仅只是提供优质且优价的商品,还有针对会员体系精细化的运营,为消费者提供高端生活标准的需求,成为付费会员行业的领先者。目前,山姆不仅加快线下开展门店的速度,还大力发展各渠道电商业务。
  沃尔玛是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商,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近年来,沃尔玛的销售额一直稳居全球第一,截止到目前,沃尔玛旗下有113家门店,遍布全球而且还在不断扩张当中。沃尔玛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其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致力于满足消费者的基本购物需求,及时采取行动,针对消费者不断升级的购物行为不断探索新需求,力求满足消费者差异化的购物需求。并开设网上购物平台,让消费者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优质的商品和服务。而且,沃尔玛在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时也在不断需求突破与改变,像是在线下实体店增设非零售业务,布局小型零售店,开始重塑物流体系以适应新的消费习惯,以数据为导向,上线电子商铺。
    
   山姆会员店好在哪里? 
   1、充足的停车位 
  由于山姆会员店针对的是中高端消费群体,而这个人群大多是开车来购物的,充足的停车位考虑到了用户的需求,而山姆会员店基本会提供给会员至少1个免费停车位,而可以辐射到的周边人群在理想情况下至少有5万人左右。
   2、独具眼光的'选址 
  山姆会员店基于自身的定位来确定自己的潜在客户在哪里,因此店铺的选址很重要,既要离会员够近,还要有便利的交通。山姆会员店一般建在购物中心,并且不同于美国的建筑风格,落实本土化特色,迎合中国消费者习惯。
   3、优惠的价格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不同于普通超市的运营,会员店的核心点在于提高会员的复购率,满足消费者对于价格的诉求,才能让消费者能够不断地回来,对品牌建立信任度。山姆会员店的大半商品都以大包装为主,可以满足消费者长时间的消费需求,价格上也更有优势。
  山姆超市和沃尔玛的关系2  山姆超市是美国沃尔玛百货公司旗下的会员制商店,在全球有数百家分店。它可以给顾客带来舒适、宽敞的购物体验,能提供各地的畅销产品,会根据不同地区会员的消费习惯给商品做调整。
   山姆超市和沃尔玛的区别 
   1、制度不同 
  沃尔玛山姆会员店每年向会员收取150元会费才能进入卖场购物。
  普通店无需办理办理会员卡就可以浸入卖场购物。
    
   2、商品种类数量不同 
  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反其道而行之,仅为会员提供有限的单品选择。山姆会员店此举为会员免除了挑选商品的烦恼节省时间和金钱
  普通店商品种类和数量会更多,需要客户花时间自行挑选合适的商品。
   3、商品定价不同 
  山姆会员店的商品定价平均比其他卖场低8%左右。在山姆会员店里,可以买到22.2元的瓦伦丁小麦啤酒(4听装),4瓶装星巴克咖啡仅售52.8元。
  普通店商品定价则和其他大型超市没有太多区别。
  山姆超市和沃尔玛的关系3  有一家超市,不先交个260元,你连门都进不去。
  没错,说的就是大型连锁会员仓储式超市:山姆。
    
   引发争议的会员制度 
  日前,沃尔玛发了则喜报,内容是“好消息!山姆付费会员数已超400万”。
  确实是好消息。
  甚至可以说,很多人此前大概想都想不到,260元的入门券不仅没有成为消费者与山姆间的隔阂,甚至越来越多大卖场,开始效仿山姆的运作模式,筹备起仓储式会员店。
  作为中国首个高端付费会员制大型零售企业,山姆刚进入中国市场时,不少人都替它捏了把汗。
  毕竟彼时,它的生存环境如果用一句话形容,那便是“前有狼,后有虎”。
  一方面,高速发展的线上电商,改变着人们的购物习惯。越来越多用户倾向于使用APP购买日常用品,对线下商超的依赖程度降低。
  再加上社区团购等业态的持续崛起,传统大卖场行业受打击严重,盈利能力急剧下滑,风光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
  大润发、永辉、人人乐以及步步高等企业近些年的业绩数据,足以说明一切。
  另一方面,就是前文中提到的“门票”问题。
  在山姆之前,鲜少有超市会给消费者设置门槛,多数人对付费会员这种消费模式缺乏认知与认同。
    
  所以刚扩张那一阵,山姆超市不止一次因为付费的会员模式,陷入舆论漩涡。
  东西还一样都没买,钱就已经花出去了260元。听起来确实不太容易让人接受。
   山姆会员数为何能持续增长? 
  沃尔玛全球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山姆中国当季可比销售额及会籍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目前山姆已经在中国23座城市运营有36家门店,预计到2022年底,山姆中国门店数量将达到40至45家。
  数据鲜活而直接。
  实践得真知,山姆的付费会员运营模式目前看来是可行且成功的。
  问题来了,为何不收费的商超们一个比一个过得惨,要不就是缩小规模断臂求生,要不就是直接被卖了出去,而要收入场券,入场券卖得还不便宜的山姆却能活得如此滋润?
  商业世界里,所有看似不合理的现象背后一定都隐藏着一个或多个合理的成因。
  没有例外。
  山姆付费会员数能实现逆势增长,主要有2个方面原因。
  其一,前面就提到,现在人们的购物习惯已经与以前不同,越来越多人喜欢网购自己需要的产品,无论是什么。
  这一点山姆也很清楚。
  所以它没有将自己牢牢圈在线下门店这一亩三分地,积极开拓发展线上领域。现在,山姆已经通过电商平台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地区。
  今年9月,山姆APP还开通了面向全国的配送服务,进一步打通线下与线上渠道。
  刚结束不久的双11,山姆在电商平台的销售额约是去年同期的3倍。
    
  其二,打造差异化卖点。
  这话乍听之下可能显得有些大而空。
  但细想确实是山姆的立身之本。
  很多人愿意花钱开通山姆会员,是因为在山姆里能买到高品质、低价格产品,是因为它仿若一个大型购物天堂,是因为“没有人会饿着走出山姆”。
  产品,服务,售后。
  它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努力为消费者制造出差异感,让大家去逛一趟就感觉到:这260元花得值。
  山姆的成功,是不是意味着仓储式会员店将成为大卖场们的突围口?
  当这一赛道涌入越来越多竞争者,山姆该如何保持竞争优势?
  一个个问题,或许只能静待时间给予我们答案了。

5. 星巴克的via是什么?

免煮咖啡,和普通的速溶咖啡不一样,via是可以直接用冷水,热水,牛奶,直充,是直接用咖啡店研磨而成,味道方面和店里的本周相似

星巴克的via是什么?

6. 星巴克为什么送外卖了

其实这也是为了更好地对产品进行销售,现在我们的销售渠道非常丰富,可以在店面进行购买,也可以线上进行下单然后由骑手进行配送,既方便了我们的消费者,也使商家的利润更加丰厚。

7. 众多移动支付产品,谁会死在破晓前?

如果把移动支付比喻为一幢大楼,一楼住的肯定是手机厂商,可惜大多不成气候,到Applepay才进化成可畏的商业形态;二楼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内有支付宝,外有paypal,现阶段最风光的支付手段;三楼是外设硬件的Square模式,曾经的明日之星如今快付不起按揭,房子要被赎回了;银联的角色不太像住户,有点类似大楼管理员,他与所有人都有交集,但与所有人都交浅言深;比银联还尴尬的是通信运营商,它有点像物业,努力维持着整座大楼的正常运转,但住户的任何生意都与他们无关。至于某些要抱团做支付的传统零售好比大楼外的摊贩,突发奇想要进楼做底商,太难了。在这个类似猪笼城寨的微缩江湖里,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看到天亮。

1.Applepay领衔的厂商集团



这两年,移动支付热得发烫,短信支付、扫码支付、指纹支付、声波支付纷纷登场,但苹果一直隐而不发,这源于乔布斯以来的创新哲学:在技术和体验未臻成熟之前,决不轻易涉险。Apple pay的诞生,说明苹果是谋定而后动,整合了指纹支付+NFC近场支付的Apple pay得到Secure Enclave的底层技术支持,安全和体验都有了保障。在苹果之前,没少厂商打过支付的主意,但大多数在脑补画面之后,仍如“等待戈多”般期盼着苹果来指明方向,Apple pay如约而至,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Applepay说明苹果掌握了移动支付赖以成功的三个核心原则:
1、让用户安心
2011年就已推出的GoogleWallet虽然拥有NFC、Gmil邮箱支付、即时购买的API,可以关联信用卡等几大法宝,但Android的开放特性,使得手机厂商和分发渠道各据一方,Google并没有足够的手段与现实场景下的用户沟通,这导致Google Wallet一直停滞不前。
苹果没有这种烦恼,Appstore已经具备了某种意义上的支付形态,而Passbook有会员卡关联的经验,TouchID的使用体验本就胜过大多数Android手机,加上SecureEnclave信息存储安全机制,可以应付包括暴力破解在内的攻击,这足以让用户安心了。
2、让金融放心
一直以来传统金融体系对支付领域的任何创新都深怀戒惧,但Apple pay特别注意不去触碰最后的奶酪,它只是丰富信用卡的使用场景,而不是试图取代它,所有信息全程加密,苹果也不获取信用卡资料,这足以让金融体系放心了。
3、让零售舒心
这点苹果只做到了一半,麦当劳、赛百味、星巴克愿意合作,而沃尔玛始终杯葛。正常来说,零售商家没理由拒绝Apple pay的用户,何况这还是一个高端人群,沃尔玛的拒绝源于这家老牌实体内部正在酝酿着远超传统零售业态的新思维,没有这种“巨人症”的商家则无此顾虑。

2.第三方支付:一树梨花压海棠?



在PC时代,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一支独秀,无往而不胜,但移动时代的迅速来临让胡了一夜的支付宝突然有了输在天亮的危机感,因为移动支付由谁来主导的格局还远未形成。

2014年Q3的数据,第三方支付的移动支付市场仍是支付宝钱包一家独大,份额达到79.26%,在应用内支付市场,支付宝也以66.82%的份额领跑,表面风光,但其实两个市场都不稳固。微信和QQ的手机支付正在快速成长,而整合百付宝之后的百度钱包也不可轻视,特别是直达号的移动入口如果真正发力,百度钱包会有叫板支付宝和微信的实力。

更大的威胁还有苹果。“看看我们一起能做些什么!”马云对苹果伸出橄榄枝并不奇怪,因为苹果正与传统金融眉来眼去,一旦双方达成深度合作,所有支付信息就可以封装在Apple pay的云端加密运行,苹果自然有了一条直接连通银行、发卡组织和线下商家的康庄大道,最坏的结果是所有第三方支付平台都将出局。因此苹果和阿里两个美股大佬的合作在资本层面确实激动人心,马云的野心是把Apple pay变成支付宝的巨型线下渠道,库克的想法是绕过与传统金融漫长而艰辛的谈判快速进入中国市场,Apple pay与alipay的合作与其说是谁忽悠谁,不如说是各取所需,相顾欣然。

让支付宝和Paypal烦心的还有社交应用不断满溢的支付梦想,在美国,不仅Facebook和Twitter甚至Snapchat都在推出支付和购物功能,如Venmo和Dwolla这样的创新公司也在推波助澜,他们无一例外都在推动金融直连。在中国,由Airbnb带动的各种基于共享精神的P2P服务越来越火爆,P2P支付必然大行其道,未来的支付形态未必是支付宝想象的样子。

3.等不到幸福来敲门的Square模式



前段时间与Paypal中国区高管闲聊,言谈之中深切感到Apple pay予他的巨大震撼,但对于首当其冲承受冲击的是Square而不是Paypal,他又有点幸灾乐祸。
Square模式的核心是以外设的移动读卡器+智能手机的硬件组合,配合应用程序完成刷卡支付,严格来说它不像一个系统而类似于掌上收银台,Square的硬件是免费的,收入主要来自交易佣金,这个模式代表了移动支付的初始形态,在世界范围内也不乏追随者,如拉卡拉。

在Square的世界观中,它与任何人都不存在矛盾,它准备接入Apple pay,它支持美国大众点评yelp和阅后既焚的Snapchat,它好像也很有自我否定的创新意识,可以枪毙Square Wallet转而支持Square Order和Square Cash,为了支持信用卡从磁条到芯片的换代,它还推出了最新的读卡器,Square与星巴克的合作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不过,用外设硬件来打通移动支付的模式无可避免的过时了,在一切变快、变轻的时代,额外的硬件只会是一种负担,也许Square驯服的整合Apple pay或服务于Snapchat这样的强势应用才是可行的出路,至于它的中国门徒拉卡拉早就转行去玩社区电商了。

4.乌云背后真有幸福线?—传统金融
‍
这个阵营异化为两类:一类是醉心于把持结算通道并垄断线下收单的渠道金融航母,如银联;另一类则是在互联网时代倍感失落,被马云形容为有杀人冲动的传统银行和金融机构。
移动时代的银联的确有两手准备,但做不到两手都要硬:
1、禁令
自2012年以来,银联对第三方支付就频发整改通知,2014年8月13日还曾召集过专门会议,近日更是发出《关于进一步明确违规整改相关要求的通知》,给出了切断第三方支付的明确时间表,但银联缺乏兑现威胁的实力和手段,央行在表态支持的同时,也借支付司副司长樊爽文之口澄清了这样的态度:“如果是行政监管,银联远远够不上!”所谓的整改被定义为“追偿性的纠错,而不是罚款!”
2、合作
银联一直在通过合作寻求突破,它看好NFC技术提前部署了360多万台闪付POS,但由于Android手机的安全机制不完善,苹果又按兵不动,银联只能期待芯片信用卡的时代尽快来临。Apple pay的推出让银联看到了甩开第三方支付的绝佳机会,Android pay随后跟进是理所应当,难怪马云大起恐慌,这大概是郁闷多年后,银联第一次有机会真正威胁以支付宝为核心的第三方支付。

中国的几大国有银行其实也有移动支付产品,如建行手机银行、工行E支付等等,但这些产品大多还处于“科长带队、处长领衔”的开发模式,糟糕的用户体验在移动时代极度缺乏生存机会。

5.沉静如海,近乎失声的运营商
‍
至少中国通信三巨头移动、联通和电信都是有志于移动支付的,而且基本是NFC模式,移动有和包,联通有沃支付,电信有翼支付,但这些产品在体系外配套的资源太少,应用场景十分匮乏,更像是移动时代不得不交的作业,诚意欠奉。运营商的心态也十分复杂,他们一边享受着各种创新带来的流量红利,一方面又担心被OTT的梦魇再次发生。

在近场支付兴起时,中国移动曾经叫板银联的底层控制大权,提出独树一帜2.4G标准,PK银联的基于13.56MHz频段的NFC方案,但在银联掌握着中国基础金融配套设施的前提下,中国移动的标准完全没有普及的可能,它与银联合资的联动优势公司在移动支付市场也日益边缘化。

在打造支付体系时,运营商本能排斥第三方支付,他们更多依赖快捷支付、网银支付、余额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电支付、POS收单等模式,这使得它们有可能成为银联和手机厂商的同盟军,如果三者真的结盟,才真会引发巨变。

6.没有无关的旁观者!—传统零售

在零售业的移动先锋星巴克都选择Apple pay时,沃尔玛的坚拒就显得格外异样,在27个国家拥有上万家门店的沃尔玛显然不甘心在移动时代无所作为。

首先,美国的绝大多数企业都有很强的线上意识,沃尔玛更不是“脑盲”,在美国前500大电商品牌中,205个是纯电商,约占总量的41%;剩下的59%都是传统企业的线上平台,沃尔玛是其中的佼佼者。三年来它在电商领域有12笔收购,在得州、宾州和巴西都有电商运营中心,在硅谷聘用着超过1000名员工,今年的线上销售总额将达130亿美元,30%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Amazon,按照沃尔玛自己的估计,两年内就可以在经销品类和发货时间上就能够与Amazon匹敌。

正是这份底气让沃尔玛锐意筹划移动支付布局,它牵头组织了移动支付网络联盟MCX(Merchant Customer Exchange),坚持开发移动支付工具CurrentC,铁了心要狙击Apple pay。这份执着几乎已经造成了整个美国零售业的割裂和对峙。Apple pay阵营有星巴克、全食超市、麦当劳、迪斯尼、梅西百货、丝芙兰、美杰超市等,MCX阵营有沃尔玛、百思买、塔吉特、西尔斯百货、柯尔百货、劳氏零售、迪拉百货、西南航空、埃克森美孚等,双方旗鼓相当,泾渭分明。

CurrentC采用的是扫码支付,因为沃尔玛们以零售商特有的思维发现了一个“被忽视的真相”:所有手机都有摄像头,但不是所有手机都支持NFC!同时,CurrentC还采集大量的数据,如驾照号、社会保障号、出生日期等非必要隐私信息,据说是为了完善验证系统,沃尔玛还特意表态不会将信息用于营销。尽管如此,CurrentC还是遭到了尚未上线即被黑客攻破的噩运。

沃尔玛还有更宏大的计划,它在极力推动一个叫“GoBank”的具有移动支付功能的手机银行产品,企图通过提供支付账号的方式,将所有交易行为封闭在智能手机的一个专属支付网络内运行,这个东西显然太不把所有银行放在眼里。

其实沃尔玛如此意气风发、激情充沛未必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当它把全部精力用于错误方向时,也许应该有人对沃尔玛说一句:洗洗睡吧,或者至少说一句:您真是想多了。
我们做了这么多分析,权且作为参考吧,最后再补充两点:
1、如果以上哪位真的不幸倒在破晓前,请不要学“雅典的泰门”怨天尤人,真相就是从没有那个商业模式是死在竞品手里,用户历来用脚投票,真凶一定是他们!
2、吾等凡人,只是就事论事,真的不保证某个车库或咖啡馆的犄角旮旯隐藏着下一代的爱迪生或乔布斯,秘密鼓捣着足以改变世界的创新,那种能秒死一切产品的大杀器,别当是科幻啊!

众多移动支付产品,谁会死在破晓前?

8. 沃尔玛肇庆店有星巴克吗?

暂时还没看到它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