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2024-05-16

1. 如何加强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应当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对企业的所有业务重新树立,优化内部环境,搞好风险评估,加强控制活动,确保信息畅通,强化内部监督,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1、完善制度建设、实施内部控制。以《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文件为依据,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全面梳理原有管理制度,在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前提下,着眼于管理创新、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明确相关部门人员的指责和权限,推行全面管理,提倡全员参与,建立彼此牵制、彼此连接、彼此制约的内控制度。
2、明确控制目标,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制度重点是围绕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环节来设置的。一般说来,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能有效预防错误和舞弊的发生。即使发生了,也容易及时发觉和纠正。因此,在设计时必须明确控制目标,充分考虑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基本原则,认真检查关键控制点是否进行了控制,所有的控制目标是否已达到。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反映单位管理者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建立在共同的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强调沟通和感情的交流,消除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隔膜,强调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精神。只有当企业凝聚起来一种文化氛围、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才能为内部控制程序的执行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也只有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目标明确,观念相同,内部控制才能更有效。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素质是加强内部控制的关键,企业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励、晋升、淘汰等办法,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在聘用会计人员上,要制定严格的招聘程序,不仅要选择业务能力强的人,更要注意选择那些具有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的人才。在会计人员安排上,要实行工作岗位轮换制,通过轮换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抑制部分人员的不良动机。要建立考核、奖励、晋升、淘汰机制,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业绩、道德品质、思想操守等综合考核,奖优罚劣,充分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在培养人才上,不仅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更要注意其职业道德及法制观念的培养。
4、加强内部监督。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制度及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效果良好,其必须被监督。企业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加强对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漏洞和隐患,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违规必罚,以罚促纠。
5、实施预算控制,提高内控水平。实行全面预算,搞好各业务事项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将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各生产厂、各部门、各岗位以至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预算控制内容应涵盖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强化预算控制,通过预算的编制和考核预算的执行情况,动态分析执行结果,及时纠正偏差,确保预算执行到位。并与管理者的绩效工资挂钩,节将超罚,充分发挥预算的灵魂作用。
6、加强内外部信息交流与沟通,加强反舞弊机制。企业应建立建立上传下达的有效机制。通过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岗位责任制来实现。还应注意信息沟通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重视和加强反舞弊机制建,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员工及企业利益方举报和投诉企业内部的违法违纪行为。企业还应注意于外部关系人以适当的形式进行及时沟通与反馈。比如于注册会计师、客户、供应商等。
7、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会计发展的必然,因此我们要加快会计电算化建设,有效地加强会计内部控制与防范计算机风险。部分企业已实施ERP工程,在工作中要运用既定程序对各项会计业务进行检查,建立一套先进的会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用现代化手段对会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在应用软件开发中,设计会计业务处理程序时要将制约、监督等风险控制防范功能融人其中,使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职责权限和有制约的操作程序才能进人系统处理会计业务,以达到防范技术风险和计算机犯罪。
总之,加强实施内部控制能够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确保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有活力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制度,只有企业全体职工齐心协力,相互支持,相互激励,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如何加强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2. 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不相容职务分离一般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等,只有明确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才能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2.授权审批控制。
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单位必须建立授权批准体系,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授权批准的层次;授权批准的程序;授权批准的责任。对于重大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算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意见。
3.会计系统控制。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对内能够向管理层提供经营管理的诸多信息,对外可以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投资决策信息。要建立健全凭证的取得审核制度、账账核对制度、账簿控制、报表控制等措施。同时,一个单位的会计机构实行会计记录控制,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分工,使之形成相互分离和制约的关系。
4.财产保护控制。
财产保护控制主要包括:
(1)财产记录和实物保管。对于企业重要的文件资料,应当留有备份,以便遭受意外损失或损坏时重新恢复,这在计算机处理条件下尤为重要。
(2)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是指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如不一致可能说明资产管理上出现了错误、浪费、损失或其他不正常现象,应当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管理制度。
(3)限制接近。它是指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资产的直接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接触该资产。一般情况下,对资金、有价证券、存货等变现能力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的接触。
5.预算控制。
预算管理是以提高企业效益为目标,以资金流量为纽带,以成本费用控制为重点,以责任报告信息为基础,以经营、财务预算指标为依据,是一种全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企业通过预算的编制和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比较、分析内部各单位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改进措施,确保各项预算的执行。
6.营运分析控制。
营运分析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通过对比分析、因素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7.绩效考评控制。
企业对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并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和辞退等的依据。
此外,常用的控制措施还有:内部报告控制、复核控制、人员素质控制等。

3.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措施

企业经营管理主要内容是对产、供、销、人、财、物的管理,根据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应构建以宏观的总体控制和微观的具体控制相结合的内部监督体系,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从宏观调控体系与微观的内部调控管理制度两个方面进行,缺一不可。
1、完善内部控制宏观体系
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站在国家宏观层面上,要逐步建立财税监督、国家审计监督和社会审监督三者并立的经济监督体系;同时要重视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以促使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降低产品成本;鼓励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为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及时各种经济信号传递出去。
2、完善内部控制微观制度
1)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强化内部控制制度
要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人的素质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因此,企业应引入竞争机制,形成任人唯贤的良好人力资源政策,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内部培训提高”等多种途径提高各类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管理层的职业素养,从而保证高素质的队伍来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内部控制制度良好作用。
2)完善企业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
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反映一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开展情况,而风险的发生则能够发现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中存在问题与薄弱。因此,企业要建立风险预警、分析、防范机制,提前预测各类风险,采取措施降低和分散各种风险,使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3)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
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过程中,离不开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牵制,同时更离不开各部门人员之间的相互协作,这就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途径和方式,及时了解整个企业运营状况和从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相关情况,为各部门人员提供履行职责所需的各种信息,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沟通,避免或减少经营、财务差错,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4)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与评价机制
经济越发展,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要求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个完善的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监督体系,达到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同时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和评价体系时,既要合法有效,又要全面,根据企业经济活动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确立内部控制制度内容;此外,还要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以期能更好地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措施

4. 如何加强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结合领导班子每位成员的从业经验和专业所长,管理层成员之间进行明确分工。
管理层每位成员必须重视内部控制并且对其所负责的业务领域具有较高的识别风险和把控风险的能力,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实行集体决策。
重大决策实行可追溯的个人责任制度,无论是个人决策还是集体决策,均实行谁审批谁负责,完善决策失误纠正和责任追究机制。

5. 如何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应当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对企业的所有业务重新树立,优化内部环境,搞好风险评估,加强控制活动,确保信息畅通,强化内部监督,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1、完善制度建设、实施内部控制。以《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文件为依据,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全面梳理原有管理制度,在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前提下,着眼于管理创新、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明确相关部门人员的指责和权限,推行全面管理,提倡全员参与,建立彼此牵制、彼此连接、彼此制约的内控制度。 

2、明确控制目标,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制度重点是围绕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环节来设置的。一般说来,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能有效预防错误和舞弊的发生。即使发生了,也容易及时发觉和纠正。因此,在设计时必须明确控制目标,充分考虑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基本原则,认真检查关键控制点是否进行了控制,所有的控制目标是否已达到。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反映单位管理者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建立在共同的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强调沟通和感情的交流,消除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隔膜,强调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精神。只有当企业凝聚起来一种文化氛围、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才能为内部控制程序的执行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也只有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目标明确,观念相同,内部控制才能更有效。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素质是加强内部控制的关键,企业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励、晋升、淘汰等办法,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在聘用会计人员上,要制定严格的招聘程序,不仅要选择业务能力强的人,更要注意选择那些具有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的人才。在会计人员安排上,要实行工作岗位轮换制,通过轮换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抑制部分人员的不良动机。要建立考核、奖励、晋升、淘汰机制,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业绩、道德品质、思想操守等综合考核,奖优罚劣,充分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在培养人才上,不仅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更要注意其职业道德及法制观念的培养。

4、加强内部监督。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制度及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效果良好,其必须被监督。企业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加强对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漏洞和隐患,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违规必罚,以罚促纠。

5、实施预算控制,提高内控水平。实行全面预算,搞好各业务事项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将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各生产厂、各部门、各岗位以至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预算控制内容应涵盖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强化预算控制,通过预算的编制和考核预算的执行情况,动态分析执行结果,及时纠正偏差,确保预算执行到位。并与管理者的绩效工资挂钩,节将超罚,充分发挥预算的灵魂作用。

6、加强内外部信息交流与沟通,加强反舞弊机制。企业应建立建立上传下达的有效机制。通过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岗位责任制来实现。还应注意信息沟通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重视和加强反舞弊机制建,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员工及企业利益方举报和投诉企业内部的违法违纪行为。企业还应注意于外部关系人以适当的形式进行及时沟通与反馈。比如于注册会计师、客户、供应商等。

7、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会计发展的必然,因此我们要加快会计电算化建设,有效地加强会计内部控制与防范计算机风险。部分企业已实施ERP工程,在工作中要运用既定程序对各项会计业务进行检查,建立一套先进的会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用现代化手段对会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在应用软件开发中,设计会计业务处理程序时要将制约、监督等风险控制防范功能融人其中,使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职责权限和有制约的操作程序才能进人系统处理会计业务,以达到防范技术风险和计算机犯罪。

总之,加强实施内部控制能够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确保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有活力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制度,只有企业全体职工齐心协力,相互支持,相互激励,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如何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6. 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子系统,又是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的确认者,它参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对实现内部控制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应了解现有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存在的薄弱环节,调整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工作重点为内部分析和评价。随着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内部审计的作用将更多的体现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上,它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主要工作就是对企业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进行独立的评价,同时,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过程的监督和内部控制缺陷分析,还能为进一步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其重点:一、通过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评价,建立企业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针对企业出现的各种风险,定期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显得尤为迫切。内审人员首要关注的就是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只有先从制度上规范一切经营活动,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目标。具体方法:1、了解并评价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2、测试评价内部控制体系的遵循性。3、测试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二、通过专项审计调查,推动内控制度建设,规范投资行为。今年以来,金融危机对船舶行业的影响持续加深,船舶企业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当前市场形势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地控制和防范风险是每个船企面临的十分重要的课题。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在困难面前,只有严格控制和降低成本,才是有效保障公司效益和员工收益的唯一途径。因此,我们紧紧围绕“强管理、控成本、防风险”的主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具体方法:1、坚持审计工作主动融入公司管理,寻找薄弱环节,及时发现问题,达到改进和完善基础管理的目的。2、对公司下属投资单位执行公司协议、合同价格等情况开展审计调查。3、督促相关单位健全内控制度,强化基础管理。4、对公司与投资单位及关联企业间的结算行为不够规范的情况提出了改进管理的建议。要求有关部门梳理和规范结算流程,完善结算原始依据,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权范围,并对经办人员进行了培训教育,要求凡是委托劳务的必须由经办人签字确认,结算单据必须附有原始记录为依据。三、提出审计建议并持续跟踪,监督建议落实情况。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遵循性和有效性的评估和评价,借助询问、查账、翻阅资料等有关技术方法,内部审计人员针对企业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富有成效的意见和改进方案,促进企业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

7. 企业内部控制该采取哪些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措施通常包括风险控制、授权审批、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等。
  企业内部控制措施通常包括的内容

  1、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要求单位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2、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单位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3、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

  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要求单位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职务。

  4、会计系统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要求单位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5、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要求单位加强预算控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

  6、财产保全控制

  财产保全控制要求单位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

  7、系统自动控制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应尽量使用系统自动控制代替人工控制。

  8、内部报告控制

  内部报告控制要求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企业内部控制该采取哪些措施?

8. 企业内部的控制措施有哪些?

(1)建立内部控制岗位授权制度。
(2)建立内部控制报告制度。
(3)建立内部控制批准制度。
(4)建立内部控制责任制度。
(5)建立内部控制审计检查制度。
(6)建立内部控制考核评价制度。
(7)建立重大风险预警制度。
(8)建立健全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
(9)建立重要岗位权力制衡制度,明确规定不相容职责的分离。
1.内部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组织结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人员素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等。
2.组织结构控制要求贯彻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内部机构,科学划分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业务稽核、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职务。
3.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单位明确规定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相关内容,单位内部的各极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职权,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
4.会计系统控制要求单位必须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
5.预算控制要求单位加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预算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抚预算的资金支出。
6.财产保全控制要求单位严格控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
7.职工素质控制要求单位建立和实施科学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惩、晋升、淘汰等人事管理制度,保证职工具备相应的工作胜任能力。
8.风险控制要求单位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9. 内部报告控制要求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报告制度,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10.电子信息系统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内部人为控制的影响,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同时要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