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芬商品”在当代经济学家的眼中是否存在?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024-05-11

1. “吉芬商品”在当代经济学家的眼中是否存在?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在当代经济学家的眼中是存在 吉芬商品,是一种商品,在价格上升时需求量本应下降,却反而增加。所谓吉芬商品就是在其他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少,这是西方经济学研究需求的基本原理时,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芬对爱尔兰的土豆销售情况进行研究时定义的。分析到这里,那些学者们所争论的问题的答案再也清楚不过了。黄有光、汪丁丁等先生所说的情况,是考虑了“其他条件”的,但将这些现实情况当“定律”,或者说是把“事实”当“理论”了。张五常等先生坚持认为不存在的“吉芬商品”,之所以存在(不仅仅是逻辑上的存在),是因为将“其他条件”忘记了,将“定律”当成了“公理”,极端化了。 但让我觉得奇怪的是,既然张五常先生承认“雨伞问题”的存在,为什么就不承认“吉芬商品”?至于“吉芬商品”或者“吉芬现象”,我认为是存在的(如爱尔兰的土豆、雨天的雨伞、股票等等),但是,我并不认为它违背了需求定律,我也不认为它是需求定律的特例。我们绝对不能因为需求定律说“价格与需求量呈反向变动关系”,就否认“价格与需求量呈同向变动关系”这种“现象”的存在。需求定律附加了“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是抽象掉现实中诸多因素的形而上的东西;“吉芬商品”或“吉芬现象”则是现实的,是没有抽象掉其他因素的形而下的东西。就如同“劣币驱逐良币”一样,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但它不是定理或定律。结论是(1)其他条件不变,则“价格与需求量呈反向变动关系”的描述可以被认为是铁律; (2)如果考虑其他条件,则价格上涨时,需求发生变化,反映在图表上就是需求曲线的移动。上述“雨伞的需求量上升”的例子就是铁证。同理,土豆价格上涨,需求量反而上升,是因为消费者收入较低,买不起其他食品,或者说,消费的主食因收入的限制而只好采用土豆,当土豆价格上涨时,他们预期价格还会涨,于是就去抢购了。其实,在中国短缺经济时代,就存在商品价格上涨、百姓抢购的事实。在抢购商品的这些事例中,也是因为存在“其他条件”在变化的因素。从以上事例看,如果剔除“其他条件”,则这些产品的需求曲线必定向右下倾斜。但考虑“其他条件”后,整条需求曲线就向右移动了,也就是说已经不是同一条需求曲线了。而因为这个移动,需求量也就增加了,但这个增加并不是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请注意,就每一条需求曲线而言,还是向右下倾斜的,但这同现实中出现的“价格上升,需求量也上升”现象在实质上并不矛盾)。当然,考虑了“其他条件”,并不等于推翻了需求定律。所谓“黄金”与“股票”属于吉芬商品。比如摩根大通的市场操纵啊,高盛的合理垄断啊。

“吉芬商品”在当代经济学家的眼中是否存在?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 吉芬商品真的存在吗 总觉得吉芬商品是只能在特定条件下出现,而且概念有点不确定,经济学太不科学了?

与其说存在吉芬商品(Giffen good),不如说存在吉芬反论(Giffen paradox),只是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正向关系的一种现象。所以张五常老先生一直不承认有吉芬商品存在。

举例子,

1、某贫穷国家,恩格尔系数接近90%,其他基本没有什么花费。主要的生存物质是小麦(必需品)和牛肉(相对奢侈品)。某年发生饥荒,小麦大量减产,供不应求,按需求定律,价格上涨。此时收入效应凸显,人民手中的货币相对于小麦发生贬值,购买力下降,除了把牛肉的钱给压缩了,也买不起更多的小麦(需求下降),很多人节衣缩食,维持度日。此时符合供求定理,小麦不是“吉芬商品”。

2、同样一贫穷国家,恩格尔系数接近70%。主要的生存物质是小麦(必需品)和牛肉(相对奢侈品)。某年发生饥荒,小麦大量减产,供不应求,按需求定律,价格上涨。此时收入效应凸显,人民手中的货币相对于小麦发生贬值,购买力下降,替代效应又发挥作用,很多人把买牛肉的钱拿出来买小麦,牛肉是吃不起了,但是为了维持吃饱大家都把牛肉的消费转移到了小麦上,据统计,当年牛肉的需求减少80%,小麦的需求量提升20%。此时小麦又成为所谓的“吉芬商品“。

从上述两个例子来讲,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一个为小麦加分,一个为小麦减分,最终结果是正还是负是无法确定的,所以小麦既是“吉芬商品”又不是”是“吉芬商品”从逻辑上就无法成立了。

所以我认同张五常的观点,不存在”吉芬商品“,吉芬反论(Giffen paradox)只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现象。
经济学本身不是自然科学,是社会科学,是科学和人文的统一。

3. 请运用学过的相关经济学知识解释吉芬物品形成的原因

吉芬商品是一种商品,当价格在一定幅度内上升时,需求量本应下降,却反而增加。所谓吉芬商品就是在其他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当商品价格在一定幅度内上升时,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少。【摘要】
请运用学过的相关经济学知识解释吉芬物品形成的原因【提问】
吉芬商品是一种商品,当价格在一定幅度内上升时,需求量本应下降,却反而增加。所谓吉芬商品就是在其他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当商品价格在一定幅度内上升时,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少。【回答】
前提:吉芬商品的首先必须得是低档品,其次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发生饥荒的时候,土豆价格上涨,人们就感觉到自己的实际收入在降低。【回答】
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土豆是一种非常强的低档商品。当土豆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变穷了。收入效应使消费者想少买肉并多买土豆。同时,由于土豆相对于肉变得更为昂贵,替代效应使消费者想购买更多的肉和更少的土豆。但是,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收入效应如此之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结果消费者对土豆的反应是少买肉,多买土豆。【回答】

请运用学过的相关经济学知识解释吉芬物品形成的原因

4. 对于需求规律和吉芬商品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运用微观经济学解释

商品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如果需求增加,在相同的价格人们愿意购买更多的商品,就会导致价格上升,反之,需求减少会导致商品价格下降。一般的商品在劳动者收入减少的时候,价格是下降的,因为劳动者收入下降导致购买力下降(需求下降),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在于,当劳动者收入减少的时候,吉芬物品的价格反而上升,原因是劳动者收入减少导致吉芬物品的需求上升。
    其实很好理解,几个世纪以前,英国的劳动者阶层收入减少,导致土豆的价格上涨,因为老百姓买不起肉,增大了对土豆的消费,这就导致土豆涨价。而不仅是土豆,很多商品也有类似的属性,比如上次亚洲金融危机中,有报道显示,韩国的电子游戏产业反而十分火爆,很多韩国人因为失业,只能在家里玩游戏,这也是劳动者收入减少导致对吉芬商品需求上升的例子。电子游戏和土豆表面上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商品,但在经济学上可以找到相似的意义。

5. 吉芬商品指的是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在生活中常常会有“越涨越买”的现象。对这种经济现象的合

     B         试题分析:一种商品由于供不应求,会导致该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涨,该商品处于卖方市场。消费者基于消费预期,认为价格还会继续上涨,所以会出现越涨越买的现象,本题选B。A错误,该商品处于卖方市场;C、D不合题意,不构成原因。    

吉芬商品指的是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在生活中常常会有“越涨越买”的现象。对这种经济现象的合

6. “吉芬现象”违背了商品的需求规律了吗?

正常情况下,商品的需求规律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越高,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少。而“吉芬现象”却与商品的需求规律背道而驰,这是不是说“吉芬现象”就违背了商品的需求规律了呢?这里要注意的是,商品的需求规律是有其条件限制的,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个“不变的情况”其实涵盖了很多的概念,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等内容。

7. 什么叫吉芬商品举例说明吉芬商品

解释:吉芬商品,是一种商品,在价格上升时需求量本应下降,却反而增加。所谓吉芬商品就是在其他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少,这是西方经济学研究需求的基本原理时,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芬对爱尔兰的土豆销售情况进行研究时定义的。举例:当食用盐价格上涨时,按照理论需求量会下降,但因为这是日常生活用品,人们会担心其价格一直上涨就会多买留存备用,所以需求量不降反升。

什么叫吉芬商品举例说明吉芬商品

8. 经济学:关于低档商品与吉芬商品

我在另一题里给了你一个思路就是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你一定要理解这个概念。而这道题来回来去就是在看这两个效应。慢慢来,多推敲推敲。这里是微观经济学中比较难的部分。 我们知道商品替代效应是正的,但是收入效应可正可负,加在一起总效应是正是负就不好说。为了便于说明,我设替代效应为X,收入效应的绝对值为Y,总效应为Z。 是正常品还是低档品就看收入效应是正是负。 收入效应是负的就是低档品!此时总效应Z=X-Y。此时,如果Y>X就是你说的吉芬物品。综上吉芬物品是低档品的一种。简单说,只要收入效应是负的都是低档品,在低档品中有一种商品更加特殊,就是吉芬品。 条件1:是不是低档品(收入效应是不是负的)?条件2:总效应是不是负数?只有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才叫吉芬品。 条件1不满足就是正常品,根本没有看条件2的必要。条件1满足了,如果满足条件2就是吉芬,不满足条件2就是一般低档品。 综上所述:吉芬属于低档品,收入效应为负数,并且收入效应绝对值大于替代效应,总效应为负。 再结合课本看看是不是理解深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