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采用固定利率,票面利率是基准利率加基本利差,我想问下这个基本利差是如何确定的?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2024-05-14

1. 债券采用固定利率,票面利率是基准利率加基本利差,我想问下这个基本利差是如何确定的?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基本利差是针对浮动债说的,计算方法即是它的收益率与定期存利率的差。
  浮动利率债券是与固定利率债券相对应的一种债券,它是指发行时规定债券利率随市场利率定期浮动的债券,也就是说,债券利率在偿还期内可以进行变动和调整。浮动利率债券往往是中长期债券。浮动利率债券的利率通常根据市场基准利率加上一定的利差来确定。

债券采用固定利率,票面利率是基准利率加基本利差,我想问下这个基本利差是如何确定的?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2. 国债与企业债的利差怎么算

1年期的年利率为3.7%,3年期的年利率为5.43%,5年期的年利率为6.00%.

3. 公司债券如何确定利率

公司债券按照以下标准确定利率:
企业债券的利率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确定;
实际操作中,债券票面年利率在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基准利率(发行首日前5个工作日一年期shibor的算术平均值)加上基本利差区间之内,由发债企业与主承销商和投资者商定,企业债券利率采取单利按年计算;
影响企业债券利率确定的因素主要包括企业债券的信用等级、市场资金情况、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走势等。

公司债券如何确定利率

4. 公司债的利率区间是如何确定的?

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我只能告诉您这些~!!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1996 年以后,先后放开了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及银行间市场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利率;放开了境内外币贷款和大额外币存款利率;试办人民币长期大额协议存款;逐步扩大人民币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尤其是2004 年,利率市场化迈出了重要步伐:1月1日,再次扩大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3 月25日,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10 月29日,放开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2.3 倍,实行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制度。 

2005年1月31日,央行又发布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2005年3月16日,人民银行大幅度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并完全放开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目前,尚未进入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唯有存款利率的上限、贷款利率的下限和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等少数利率品种。 

一般说来,在经济高涨时期,由于“管制利率”低于市场“均衡利率”,导致资金需求过度,投资和经济过热,引发通货膨胀;而当经济不景气时,由于“管制利率”高于“均衡利率”,导致资金需求不足,投资低迷,从而加剧通货紧缩。利率管制已成为加剧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 

发达国家利率如何市场化 

这类国家的特点是其金融部门和实际生产部门都比较发达。由于历史的原因,其对利率和银行实行了管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利率管制和对银行的其他管制都需要放松。从放开条件方面来分析,他们几乎不存在什么障碍,所以并不需要有目的去创造足够的条件,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只是放开时机的选择,这类国家的利率放开后,对社会经济的冲击不大。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背景下形成的Q项条例及其他管制措施到60年代中期时,由于市场利率与Q项规则规定的最高利率之间差距越来越大,干扰了正常的经济运行。迫使美国政府和货币当局寻求变通之策。美国的利率放开过程,是一个典型的发达金融市场逐渐向政府管制“逼宫”的案例。 

管机构,放市场:Q项规则只限制了存款机构吸收存款的利率,至于金融市场中的其他利率未加任何干涉。正是这些未受管制的部分的迅速发展,对被管制部分形成有力的“逼宫”,致使其最终垮台。 

重点突破:美国金融界找到的突破口是可转让大额存单的发行与交易。一方面淡化了银行单独依靠存款作为资金来源所形成的约束;另一方面也在存款利率管制体制上打开了一个缺口。 

多种创新,循序渐进:CD最高存款利率限额取消后,美国银行界又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利率不受限制或市场交易的国库券利率挂钩的金融创新手段,如“狂卡(Wild card)存单(4年以上,无利率限制)、货币市场存单(与同期国库券利率挂钩)、小额储蓄存单(与国库券挂钩)、7-31天和91天账户(与国库券挂钩)、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超级可转让存单(市场利率)等。 

日本:其基本特点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先国债,后其他品种;(2)先银行同业,后银行与客户;(3)先长期利率,后短期利率;(4)先大额交易,后小额交易。 

第一阶段从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实行国债发行和交易利率的市场化。 

第二阶段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丰富和完善票据市场的基础上实现货币市场利率的市场化。 

第三阶段是80年代初至80年代末,随着金融创新和交易品种的小额化实施和完成借贷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在这一过程中,日本货币当局逐级降低了CD的发行单位和减少了大额定期存款的起始存入额,并通过引入与CD市场利率联动的MMC型存款(定期存款,但其存款利率与CD市场联系),逐步实现了由管制利率到自由利率的过渡。 

第四阶段是从90年代初,随着日本央行停止“窗口指导”,代之以公开市场业务等方式调节总供求,从而出现了稳定的市场利率,到1994年10月利率完全实现了市场化。 

其他国家和地区利率如何市场化 

此类国家或地区并非像A类国家那样等到实际经济部门已高度发达之后再来放松对金融部门的管制,而是在实际部门获得一定程度发展之后,即开始改变其原有的对金融部门的管制政策,其目的是想更有效率地发挥金融部门在新的自由化盛行的国际环境条件下对其国内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台湾地区:从1975年开始推动利率市场化,选择的突破口是货币市场。货币市场利率由市场资金供求而定,不受限制,并作为“中央银行”探索市场利率的指标之一。 

到1980年,台湾放宽利率管制,由“中央银行”和银行公会确定利率上下限,各商业银行在此范围内确定自己的利率,并可视市场银根松紧而灵活调整。1985年又取消“中央银行”核定商业银行放款利率上下限加减幅度的制度,各商业银行可按客户等级制定差别待遇。1989年取消由“中央银行”和银行公会制定利率上下限的制度,各金融机构可视市场资金供求自行制定存贷款利率,“中央银行”只运用再贴现、公开市场等工具,间接影响市场利率。 

阿根廷:1977年,阿根廷在大幅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实行私有化、鼓励建立非银行金融机构、为外资银行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允许商业银行根据资金供求情况自行决定利率。 

但由于当时宏观经济形势不好、通货膨胀率较高等因素的影响,放开利率后,实际贷款利率水平上升到令人难以想象的高度,大批企业因无法偿还银行贷款而倒闭,国内资金供不应求,本国商业银行和企业被迫向利率相对较低的国际金融市场借贷,导致外债的过度膨胀和政府的重新干预,中央银行被迫发行10万多亿比索,以挽救那些濒于破产的企业,这又加剧了通货膨胀。企业的倒闭又反过来冲击了银行,大批银行相继破产。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只好放弃了利率的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的步骤 

从国际一般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的一般通过“小步快走”的方式将利率调整到市场均衡状态附近,以保持经济金融运行的稳定。完善利率浮动制,扩大利率浮动范围,下放利率浮动权。 

采取先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再借贷市场的方式,逐步扩大利率市场化的成份。同业拆借市场所形成的利率是可以反映宏观资金供求状况的,也是可以作为宏观决策当局把握经济运行态势的主要参考变量。国债市场的发展也为利率管制体系打开了一个缺口,同时以国债为基础的回购交易所形成的利率也是短期市场利率的主导性指标之一。此外,增加金融市场中可交易的品种,使得社会金融资产多样化,然后先使这类非存贷款品种利率自由化,通过它们与银行存贷款的竞争,最终放开贷款利率,进而放开存款利率。 

实现基准利率引导下的市场利率体系。市场的基准利率基本形成,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包括再贴现利率、再贷款利率等),影响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进而影响对企业的贷款利率以及社会总供求,实现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间接调控的目标。 

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合适时机 

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宽松的资金供给降低了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宏观风险。减轻了市场化后通货膨胀率上升或利率快速上涨的风险。 

货币市场的发展为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奠定了市场基础。货币市场不仅便利了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而且也为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提供了参照。 

商业银行竞争手段日趋理性,为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奠定了较好的微观基础。我国的商业银行现在更多的在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上来帮助客户提高收益和降低风险,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充分有效的金融监管,为利率市场化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1998年完成了中央银行九大区域分行的设立;根据国情实行了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分业管理模式;整顿和维护金融秩序;提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大幅降低其不良资产;出台《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加强金融领域执法力度。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思路 

金融改革的具体目标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金融宏观调控间接化,即实现金融宏观调控由直接调控手段为主向间接调控手段为主转变,建立一个充分、有效运用多种间接调控手段的间接型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二是金融交易市场化,即建立一个规模巨大、运作有效、监管严格的金融市场体系;三是商业银行企业化,即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其他金融机构改革,建立一个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管理科学、充满经营活力和富有竞争力的金融组织体系。 

而利率市场化与“三化”目标都有着很密切的关联。不依市场供求关系生成的非市场化利率,不能真实反映资金的稀缺程度,自然也就不能成为准确、真实的资金价格信号,正确调节货币需求,因而无法有效发挥宏观调控的“指示器”作用。 

要实现金融交易市场化,金融市场中交易的商品,即“资金”的价格必须是市场化的。利率管制的经营环境使中资金融机构无法经受市场利率的洗礼,缺乏应对利率竞争、管理和控制利率风险的实践和经验,无法掌握精巧的定价技术,从而可能在与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此外,没有在利率市场化基础上的资金定价权和金融商品定价权,商业银行就不能根据资产业务的风险度和客户的贡献度,灵活地运用价格策略参与市场竞争,就无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客户市场,也无法把自身打造成真正市场化的微观金融主体。 

所以,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仅仅是利率生成机制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改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中资金融机构竞争力,应对金融对外开放的需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利率市场化改革将牵动中国金融制度的整体变革。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应确定为: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应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
回答

5. 你好 ,我想问下如果计算美元的6个月LIBOR+400BP 贷款利率的话是否应该是用 拆出利率(OfferedRate)?

LIBOR实际上都不是你所说的拆出利率和拆进利率,LIBOR的中文意思是伦敦同业拆借利率,是大型国际银行愿意向其他大型国际银行借贷时所要求的利率。它是在伦敦银行同业内部交易市场上的商业银行对存于非美国银行的美元进行交易时所涉及的利率。LIBOR常常作为商业贷款、抵押、发行债务利率的基准。
它的性质就如同中国人民币的SHIBOR,中文意思是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这的交易类似于股票交易,但它的交易的是资金,交易的价格是利率,其所交易的利率是每天都会有波动的,而有些金融产品则会参照其利率作为其计算利率的依据。
例如浮息债,所谓的浮息债就是其票面利率是依据某特定利率为参照利率加上一定的基本利差作为其付息的依据。就如同你所问的6个月LIBOR就是其参照利率,400BP就是其基本利差。

你好 ,我想问下如果计算美元的6个月LIBOR+400BP 贷款利率的话是否应该是用 拆出利率(OfferedRate)?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