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正误: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发生的增减变动额应当确认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

2024-05-16

1. 判断正误: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发生的增减变动额应当确认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

说法错误
可供出售金融产正常的增减变动,计入当期所有者权益(即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但是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发生严重下跌的时候,需要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发生减值损失时,原直接计入当期所有者权益的累计损失,应当予以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判断正误: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发生的增减变动额应当确认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

2. 选择题: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除减值外,应当计入 ()账户

应该计入资本公积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如果是减值的话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如果被确认为减值时,已经有一部分变动被计入资本公积的,应将该部分转到减值损失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区别

一、性质不同: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
二、计算方式不同: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都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应计入初始入账金额。资产负债表日,都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不是计入当期损益,而通常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三、损益不同:
1、该指定可以消除或明显减少由于该金融资产的计量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关离得或损失在确认或计量方面不一致的情况。
2、企业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整死书面文件已载明,该金融资产组合或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评价并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

扩展资料:
属于以下三种情形之一的,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视为能够可靠计量:
1、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存在活跃市场,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
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同类或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以同类或类似资产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
3、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交易市场,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时,要求采用该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估计数的变动区间很小,或者在公允价值估计数变动区间内,各种用于确定公允价值估计数的概率能够合理确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允价值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区别

4.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哪一部分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企业为短期获利而作出的投资,因此其公允价值必须要如数计入当期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并非为短期获利,但又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因此其正常的公允价值变动就允许先计入权益,只有当处置时才影响损益;但是如果公允价值大幅下跌不影响损益,又会对投资者产生误导,因此准则规定此时要计提减值准备,计入损益;“持有至到期投资”由于是企业意图长期持有的,其价值短期的增减变动对企业没有多大意义,因此不予反映。综上,可以看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特点决定了其会计处理的方式区别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因此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权益也就可以理解了。
由此可知,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中。

5.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区别

区别:二者的性质与核算方式有所不同。
原因:
1.二者的性质不同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更像是不能分类为前几种类型,通过排除法,分类为此类金融资产的。)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和基金投资。
2.二者的核算方式不同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⑴初始确认时,都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应计入初始入账金额;⑵资产负债表日,都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不是计入当期损益,而通常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交易性金融资产:
⑴取得时,分三种情况:
a. 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
b. 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支付价款中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
债券利息的,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c. 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投资收益
⑵持有期间 持有期间有二件事:
①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的现金股利和利息。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债券票面利率计算利息时,借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⑵确认持有期间享有的股利/利息
借:应收股利/利息
贷: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利息
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
⑵按初始成本与账面余额之差确认投资收益/损失
借:(或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或借)投资收益
总结:总之,二者在会计中的性质,初始确认,后续计量等方面既有共同点,但也有明确的不同点。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区别

6.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期末计量,所以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期末计量,所以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这样理解虽然是对的,但是你忽略了,在时间上限制。在本期期末以公允价值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期末计量,确认本期期末的账面。到下一期期初的账面价值就是上一期确认的期末确认的账面价值,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受活跃市场的报价的影响,下一期的期末的公允价值是变动的,因此会与上期期末确认的账面价值产生差异。
你说的应为公允价值与摊销成本之差计入资本公积是不对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成本是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费用之和,后续计量按公允价值计量,即持有期间能正确反映公允价值变动的,也只有期末公允价值和期初账面价值的差额。摊余成本是将实际发行价格或购买时的实际支付成本按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之差调整到票面面值。

7.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后续计量问题?

1,可供持有金融资产持有是不确定时间的,如果他长期持有那么一旦公允价值发生极大变化那么公司的利润就会在年底出现很高或者很低,对资产负债表影响很大不能反映一个公司真正的盈利水平。而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时间很短一旦卖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就会成为企业实实在在的投资收益。

(题外话:其实我对一些会计准则里面的要求,也有很多的不理解为什么这些要这样做,那些要那么做,想知道为什么又无法问其他人,所以学习起来也很辛苦)

2,你去翻翻利润表里有没有资本公积这一科目,资本公积是一个所有者权益科目,怎么会出现在利润表呢,所以不影响利润表啊,而投资收益是坦利润表里一个科目,所以会影响。
处置时是因为把之前形成的资本公积转到投资收益里去了,这才影响利润表,记得,是处置的时候才影响,平时持有不影响。

3,参考我上面说的第2点。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后续计量问题?

8.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区别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就是交易性金融资产
在划分上的区别:交易性金融资产就是投机赚差价(目的明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持有意图不明确;
在会计处理上: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以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初始费用及公允价值变动都计入当期损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也是按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但初始费用计入初成本,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