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狗不理包子为什么那么出名?

2024-05-11

1. 天津狗不理包子为什么那么出名?

狗不理包子倍受欢迎,关键在于用料精细,制作讲究。在用料上,狗不理包子的肉馅别具特色,选用七成瘦三成肥的新鲜猪肉,上等酱油找口,放上香油、味精、葱姜末等佐料,边加水边搅拌,打成肉丁水馅。
狗不理包子从揉面、揪剂、擀皮、装馅、掐包、上屉、上大灶,都有明确的规格标准,掐出来的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的褶不少于十五六个。

扩展资料:
来源:
高贵友有一手做包子的好手艺。他是天津最早放骨头汤做馅,第一个用米发面做包子的,当他二十多岁时,因羞于再用小名做铺名,曾改为“德聚号”。
可是人们仍然喜欢叫他“狗不理”。当时,慈禧太后吃了袁世凯送的“狗不理”包子,也派专人到天津去买。从此“狗不理”包子的名声就更大了。
“狗不理”包子铺到2018年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而且越开越大,生意也越来越兴隆。他们还接待过一批又一批国外旅游者。西哈努克亲王到天津时还特地约请“狗不理”包子铺的厨师到他的住地,为他制作“狗不理”包子,并且按照这家包子铺的传统吃法,吃了稀饭和酱菜。
美国总统布什在他任前驻华联络处主任时,也曾慕名到天津去品尝“狗不理”包子。所以,天津人俗谚说:“到天津不尝一尝’狗不理”包子,等于没有来过天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狗不理包子 
                        百度百科-狗不理包子铺
                        人民网-天津三绝——狗不理包子

天津狗不理包子为什么那么出名?

2. 天津狗不理包子为什么那么出名

狗 不 理 包 子出门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蘸料调法,以及包包的褶皱很讲究的。
一道狗 不 理 包 子的做法
一、狗 不 理 包 子面皮技术配方1、食材清单及调料配比中筋面粉1000克,温水500克(36-40度之间)老酵面100克,食碱5克2、面皮制作流程 将700克面粉倒入面盆中,加适量温水,把面与水搅匀。再把老酵面撕 碎放入盆中,一同和成面团。备注:天津 狗 不 理包 子面皮是半发面的,所以现在和的是酵面团,在和酵面团时,老酵面和面粉要搅拌均匀,以利面团发酵,面团和好后,盖上湿布,放置发酵8-10分钟。 另取一面盆,放入剩余的300克面粉,再加入适量清水,和成软硬适中的水面团备用。待酵面发起后取适量食碱加入清水调成碱水。将碱水倒入酵面内中和酵面团的酸性。 将少许面粉撒在面板上,再把酵面团、水面团都放在面板上,用力揣匀揉成半酵面的面团,放入盆中用湿布盖上备用。 在面板上撒上面粉,取500克半酵面面团放在面板上将面揉匀,再把面团搓成直径约为4厘米的条,用手揪成每个重约16克的剂子。撒上面粉,把剂子按扁。 用擀面杖擀成直径约为8.5厘米左右的圆形面皮,面皮要擀成中间略厚、四边略薄,这样蒸出的包 子才不会掉底。 面皮擀好后取一笼屉屉内铺上一块湿屉布,左手托皮,右手拨入水馅15克,将包 子掐出16-18个花褶,掐包时拇指往前走,拇指与食指同时将褶捻开,收口时要按好,不开口,包 子口上没有面疙瘩。 包 子包好后要放入笼屉中,摆满后要立即放在蒸锅上用中火蒸制,否则时间长了包  子会干皮 大火烧开水,包 子在锅上蒸6-7分钟即可。如蒸过火流油不好看,不好吃,欠火则发粘,不能吃。二、狗 不 理 包 子调馅配方1、食材清单及调料配比猪后臀500克(比例3肥7瘦)精盐20克、香油50克,大豆酱油(酱香型酱油)80克,姜末15克,葱花50克,鸡精10克,味精5克,水400克2、调馅制作流程 猪肉搅成馅放入盆中,放入酱油、姜末,用筷子向一个方向充分搅打,使酱油和水能够充分渗入肉馅中,待酱油完全渗入肉馅,肉馅略有粘性时加入100克清水,再继续搅打,就这样分四次共向肉馅内搅入400克清水。肉馅中加足水是制作狗 不 理 包 子的要点,只有加足水分包 子才能馅软有汁。肉馅搅好后再放入葱花、精盐、鸡精、味精、香油、再用筷子搅打均匀,待肉馅上劲并有一定粘度时包 子馅就制好了。

3. 天津狗不理包子都说很火,为什么那么火?

天津狗不理包子名字由来,不知道其意义,别再说你吃过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始创于清朝咸丰年间,为“天津三绝”之首。刚出笼的包子,鲜而不腻,清香适口。也正因为它的美味,狗不理包子成为中外游客来到天津必品尝的小吃之一。那么,大名鼎鼎的狗不理包子为什么会起这么一个奇怪的名字呢?






















对于狗不理包子这个名字的由来,民间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当时,在天津郊区有一户农家,四十岁喜得贵子,为求平安取名叫“狗子”。狗子长到十四岁时,来到天津学手艺,在一家蒸食铺做小伙计,由于狗子心灵手巧,勤奋好学,练就了一手好活儿。其后,狗子不甘心寄人篱下,便自己摆起了包子摊儿。他发明了水馅、半发面的工艺,做出的民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包子外表如同一朵绽放的白菊花,色、香、味、形独具特色,吸引了十里百里的人们都前来吃包子,生意十分兴隆,狗子忙生意顾不上说话,人们都说:“狗子卖包子不理人”,就这样天长日久,人们就叫他狗不理了。




第二种说法。狗不理始于清朝咸丰年间(1858年),由天津武清县下朱庄人高贵友创始,高贵友乳名叫「狗子」,他自幼居于武清,十四岁时从武清县杨村老家来到天津,当了刘家蒸食铺的小伙计。这家铺子专卖什锦蒸食和肉包,主顾大都是往来运河码头的船工、纤夫、小商贩。高贵有在店里专管做包子,因为他幼年性格很强,父母给他起了个“狗不理”的小名。他人小心灵,做出来的包子好吃,卖得很快,受到人们的称赞。他十六、七岁时,利用所积攒的钱,在附近开起了包子铺,人家喊惯了他的小名“狗不理”,久而久之,就把他经营的包子叫“狗不理”包子了。
当时直录总督袁世凯吃过狗不理包子连声叫绝,随即进京入宫将包子奉献给慈禧皇太后。太后老佛爷品尝了包子龙颜大悦,夸赞曰:“山中走兽云中雁,腹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从此狗不理包子名声大振。





狗不理包子的面、馅选料精细,制作工艺严格,外形美观,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不少于15个褶,非常讲究。2011年,“狗不理包子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狗不理包子作为百年老字号也成为天津的代表小吃之一。

天津狗不理包子都说很火,为什么那么火?

4. 天津的包子为什么叫狗不理?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市的著名小吃,每一个包子上面都有15个褶,样子如同菊花一般。包子是用白面做的,白白嫩嫩的卖相就很好,更不用说里面的陷啦,一咬下去就直流油,味道鲜美又不会让你觉得油腻。所以一直受到大家的喜爱,那么问题来了,这么美味的一个包子,为什么要叫狗不理?
原来啊,这是和狗不理包子的创始人有关。他的创始人名字叫做高贵有,住在天津武昌县的杨村。这个高贵有从小就是个犟脾气,如果有什么认定的事情,那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的。有一天高贵有又发脾气,无论父母怎么劝说都是一声不吭,随后他的母亲就说了一句,“你这个牛脾气啊,真是狗不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他的脾气差到连狗都不想理啊!这就是最初的狗不理这个绰号的来源。
在高贵有14岁那年,他的父亲把他送到天津市的刘家蒸吃铺学徒。高贵有人聪明,有肯吃苦,所以学起东西来又快又好。三年以后满师,他就自己开了一家专门卖包子的小吃铺,因为他独特的手艺,包子又是真材实料,从不掺假,所以很快它的包子就闻名起来啦!因为人们习惯叫他的绰号狗不理,所以就顺带把他的包子叫做狗不理包子。
据说曾经有外埠客人专门来品尝包子,进门以后问:“这儿是狗不理吗?”高贵有一听就生气的说:“这儿是有招牌的,不叫狗不理!”客人出去转了一圈后又回来,说到:“你就是狗不理啊,为什么开这种玩笑?”高贵有那时候才意识到他的绰号已经抹不掉了,也就不再在意下去了。
就这样,狗不理包子闻名开来,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5. 为什么要叫天津狗不理包子

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狗不理包子“创始人高贵友出生,原籍在顺天府武清县下朱庄(现天津市武清区)。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取其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
高贵友14岁时,到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因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加上师傅们的指点,高贵友做包子的手艺不断长进,练就一手好活。三年满师后,高贵友独自开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由于高贵友手艺好,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生意十分兴隆。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铺字号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为什么要叫天津狗不理包子

6. 天津狗不理包子的来历

转的:

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狗不理包子“创始人高贵友出生,原籍在顺天府武清县下朱庄(现天津市武清区)。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取其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
狗不理包子铺老牌匾
高贵友14岁时,到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因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加上师傅们的指点,高贵友做包子的手艺不断长进,练就一手好活。三年满师后,高贵友独自开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由于高贵友手艺好,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生意十分兴隆。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铺字号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4] 
高贵友初创“德聚号”小吃铺时,用鲜猪肉加适量的水,佐以排骨汤或肚汤,加上小磨香油、特制酱油、姜末、葱末、调味剂等,调拌成包子馅料。包子皮用半发面,在搓条、放剂之后,擀成直径为8.5厘米左右、薄厚均匀的圆形皮。包入馅料,用手指精心捏折,同时用力将褶捻开,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最后上炉用硬气蒸制而成。
津门老字号,中华第一包
1916年(民国五年),高贵友病故,其子高金铭继承产业,转年在南市东大街立了分号。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把侯家后老号迁址到北大关桥口。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将老号、分号合并,迁址到天祥商场后门(今辽宁路),设立新号“德聚号”。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高金铭之子高焕文继承产业,经营至1952年歇业。[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6年,天津市将狗不理包子收归国有并将店铺迁至今和平区山东路,后又在南市食品街设立了分店。2001年,“狗不理”总店扩建。
随着“狗不理”的发展,所经营的品种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逐渐形成6大类、98个品种的包子。技师们精心研制出以鸡、鸭、鱼、肉、海鲜及应时蔬菜、野菜、菌类为原料,采用蒸、煮、烤、烙等多种烹调技法做出了“金针包”、“龙凤包”、“鸳鸯包”、“香芹包”、“什锦包”、“大虾韭菜包”等。[6]

7. 天津的狗不理包子的起源?

狗不理”创始于1858年。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杨村(现天津市武清区)有个年轻人,名叫高贵友,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按照北方习俗,此名饱含著淳朴挚爱的亲情)。  狗不理招牌
狗子十四岁来天津学艺,在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狗子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加上师傅们的精心指点,高贵友做包子的手艺不断长进,练就一手好活,很快就小有名气了。   三年满师后,高贵友已经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种手艺,于是就独立出来,自己开办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他用肥瘦鲜猪肉3:7的比例加适量的水,佐以排骨汤或肚汤,加上小磨香油、特制酱油、姜末、葱末、调味剂等,精心调拌成包子馅料。包子皮用半发面,在搓条、放剂之后,擀成直径为8.5厘米左右、薄厚均匀的圆形皮。包入馅料,用手指精心捏折,同时用力将褶捻开,每个包子有固定的18个褶,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最后上炉用硬气蒸制而成。   由于高贵友手艺好,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来吃包子,生意十分兴隆,名声很快就响了起来。由于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铺字号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据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在天津编练新军时,曾把“狗不理”包子作为贡品进京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尝后大悦,曰:“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从此,狗不理包子名声大振,逐渐在许多地方开设了分号。   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鲜美而誉满全国,名扬中外。狗不理包子倍受欢迎,关键在于用料精细,制作讲究,在选料、配方、搅拌以至揉面、擀面都有一定的绝招儿,做工上更是有明确的规格标准,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是18个褶。刚出屉的包子,大小整齐,色白面柔,看上去如薄雾之中的含苞秋菊,爽眼舒心,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腻,一直深得大众百姓和各国友人的青睐。

天津的狗不理包子的起源?

8. 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是怎么出名的?

狗不理这个名字是有来历的。相传,很久以前,在天津县城一个叫狗不理的人,他做的包子又好看又好吃,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来抢着买他的包子吃,还有许多人拜他为师学手艺,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全国各地都知道狗不理做的豹子最出名,所以就叫狗不理包。
狗不理包简介;狗不理”包子,是名扬四海的天津小吃“三绝”之一,亦称天津包子。这种包子褶花均匀,整齐美观,且皮薄馅香,肥而不腻,以其独特风味驰名中外,博得了广大食客的热情称赞。然而,其包子名称颇为怪奇,对它的来历,令一般人不解。

相传,在清朝光绪末年,当时武清县杨村镇有个少年叫高贵友,乳名“狗子”,自小生性倔强。十四岁开始到天津侯家後刘库蒸食铺当学徒,虽脾气倔强,但聪明好学,很快手艺学成,三年满师後,便与人在南运河侯家后三岔口处摆了一个包子摊,由于高贵友技艺高超,对包子馅心配方尤为讲究,且用半发面制包子皮,做出的包子具有“长相好,有咬劲,满嘴香”特点,因而大受食客欢迎。但狗子个性生就,语言很少,买卖时只要顾客付钱,便可自取包子,其它概不理睬。于是,一些熟客笑他“狗子卖包子——一概不理”,久之,“狗不理”即成了他的绰号。由于所做包子名声越来越大,生意逐渐兴隆,後来,他把包子摊扩大成一间门面的包子铺,并起名“德聚号”。但人们叫顺了嘴,仍称其包子铺为“狗不理”,“德聚号”新招牌反而渐渐被人们忘却了。

“狗不理”包子的出典和闻名,据说还有一段故事,那是在戊戌变法前後,袁世凯当直隶总督的时候,有一次,他到北京去见慈禧,曾专程从保定骑马到天津买包子贡献慈禧。慈禧吃後非常满意,继而,便传令天津县为她再送包子。由此,“狗不理”包子成为贡品,名声大震。甚至连一些外国人也慕名而至,生意越做越大。20世纪40年代初,包子铺迁“天祥”商场(今“劝业场”)后,并正式定名为“狗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