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帅张学良对于凤至有感情吗 历史上的张学良

2024-05-10

1. 少帅张学良对于凤至有感情吗 历史上的张学良

张学良、于凤至离婚始末

  张学良、赵四小姐相识、相知、相爱已经30余年了,但并非
法律上的婚姻。宋美龄在1960年劝赵四小姐让张学良弃佛教信基
督教。弃佛之后,张学良主张一夫一妻,正值此时,于凤至也同
意离婚,成就了30年的苦恋。   宋美龄当年与蒋介石结婚时,有一个条件,即要蒋与元配发
妻毛福梅先行离婚,作为基督徒的宋美龄不能答应在她之外,蒋
介石还有一个女人。   这个问题在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传奇爱情中也同样碰到。那
还是1960年以后,宋美龄劝张学良弃佛教转信基督。张学良心诚
则灵,潜心研读《圣经》,收获见识大异从前。人世间的功名利
禄,他视若过眼烟云。人生在世,恍若梦境,来去匆匆,转瞬即
逝,人类真正的老家在天国。   这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与教友宋美龄时常在教堂相见。在张
学良表示希望能为他举行受洗仪式时,宋美龄坚决反对。她觉得
张学良和于凤至有正式的婚姻关系,如今又与四小姐同居了几十
年,这就等于他同时有两位夫人,这种情况不合基督教的教规。   宋美龄提出如果真诚信奉基督,必须解除与于凤至的婚姻关
系。这实在是个两难抉择,于凤至对张学良是有大功的,离婚张
学良实在于心不忍;另一方面他又笃信基督,与赵四小姐几十年
相濡以沫,苦甘备尝。思前想后,张学良左右为难。   身在美国的于凤至知道这一情况后,提笔致信四小姐:   女是妹慧鉴:   时间过得真快,自从1940年我赴美医治乳癌,已经廿余年不
曾见面,真是隔海翘首,天各一方!   记得是1928年秋天,在天津《大公报》上看到你父亲赵燧山
因你和汉卿到奉天而发表的《启事》,声称与你断绝父女关系。
那时虽然我与你还不相认,但却有耳闻。你是位聪明果断,知书
达理的贤慧女子。你住进北陵后,潜心学业,在汉卿宣布东北易
帜时,你成了他有力的助手。为了家庭和睦,你深明大义,甚至
同意汉卿所提出的苛刻条件:不给你以夫人名义,对外以秘书称
谓。从那时开始,你在你父亲和公众舆论的压力下,表现出超人
的坚贞和顾全大局的心胸,这都成为我们日后真诚相处的基础与
纽带!   你我第一次见面,是1929年的冬天。我记得,那天沈阳大雪
纷飞,我是从汉卿的言语上偶尔流露中得知你已产下一子,这本
来是件喜事。但是我听说你为闾琳的降生而忧虑。因为你和汉卿
并无夫妻名分,由你本人抚养婴儿实在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你有
心把孩子送到天津的姥姥家里,可是你的父亲已经声明与你脱离
了关系,你处于困窘的境地。我在你临产以前,就为你备下了乳
粉与乳婴的衣物。那时我不想到北陵探望,令你难为情。我思来
想去,决定还是亲自到北陵看你。我冒着鹅毛大雪,带着蒋妈赶
到你的住处,见了面我才知道你不仅是位聪明贤慧的妹妹,还是
位美丽温柔的女子。你那时万没有想到我会在你最困难的时候来
“下奶”,当你听我说把孩子抱回大帅府,由我代你抚养时,你
感动得嘴唇哆嗦,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滚落下来,你叫一
声:“大姐!”就抱住我失声地哭了起来……   汉卿后来被囚于奉化,你已经由上海转香港。我非常理解你
的处境,你和闾琳暂避香港完全是出于不得已!经我据理力争,
宋美龄和蒋介石被迫同意我去奉化陪狱。嗣后,我随汉卿转辗了
许多地方,江西萍乡、安徽黄山、湖南郴州,最后又到了凤凰山
。转眼就是三年,女是妹,我只陪了汉卿3年,可是你却在牢中陪
他20多年。你的意志是一般女人所不能相比的,在我决心到美国
治病时,汉卿提出由你来代替我的主张,说真的,当初我心乱如
麻。既想继续陪着他,又担心疾病转重,失去了医治的机会。按
说你当时不来相陪也是有理由的,闾琳尚幼,且在香港生活安逸
。我和你当时面临一个痛苦的选择,要么放弃闾琳,要么放弃汉
卿,一个女人的心怎能经受得住如此痛苦的折磨?   后来,你为了汉卿终于放弃了孩子……女是妹,回首逝去的
岁月,汉卿对于我的敬重,对我的真情都是难以忘怀的。其实,
在旧中国依汉卿当时的地位,三妻四妾也不足为怪(依先帅为例
,他就是一妻五妾)。可是,汉卿到底是品格高尚的人,他为了
尊重我,始终不肯给你以应得的名义……闾瑛和鹏飞带回了汉卿
的信,他在信中谈及他在受洗时不能同时有两个妻子。我听后十
分理解,事实上20多年的患难生活,你早已成为了汉卿最真挚的
知己和伴侣了,我对你的忠贞表示敬佩!……现在我正式提出:
为了尊重你和汉卿多年的患难深情,我同意与张学良解除婚姻关
系,并且真诚地祝你们知己缔盟,偕老百年!   特此专复   顺祝   钧安   姊:于凤至   于旧金山多树城   1963年10月   张学良捧读此信,热泪盈眶。   于凤至的达观、大度玉成了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人间美事。   不久,张、赵二人手牵手进入教堂。   1964年7月4日,虽值盛夏,那天却是少有的清爽。64岁的张
学良身穿崭新的西服、系着浅灰色领带,与身着合体旗袍、佩带
水晶项链的52岁的赵四小姐携手走进了台湾北投温泉附近的一座
教堂里。   教堂内没有华丽的彩灯,而是点燃了无数支巨大的蜡烛。年
近半百的陈维屏牧师,神情严肃地走到张学良跟前,指着身旁的
赵四小姐,用颤抖的声音问道:“你愿意这个女人做你的妻子吗
?”张学良深沉、清晰、肯定地回答:“愿意。”   陈牧师又转向赵四小姐,指着身旁的张学良,用同样的声调
问道:“你愿意让这个男人做你的丈夫吗?”此时的赵四小姐双
眼噙满泪水,双唇急速颤动,久久,久久才吐出三个字:“我愿
意。”   至此,相伴30多年,经历、情感难以用语言叙说的一对情人
,终于结成了夫妻。出席婚礼的国民党政界要员张群,艺术界名
人张大千和几位外籍朋友,无不为这迟到的婚礼落下了辛酸的眼
泪。   17天后,即7月21日,台北各报均刊出一则消息:张学良与赵
一荻在台北举行结婚典礼。40多年来,新闻媒体不知报道了多少
次有关张学良的消息,但哪一次也没有这次轰动。人们抢购,报
纸脱销。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联合报》第三版醒目的大标题是:   卅载冷暖岁月 当代冰霜爱情   少帅赵四   正式结婚   红粉知己   白首缔盟   标题下加有两句话:   夜雨秋灯,梨花海棠相伴老;   小楼东风,往事不堪回首了!   赵四小姐与张学良从相识、相爱后,30多年来一直以秘书身
份陪伴张学良,她与张学良已成为一个整体。   婚礼结束的钟声响了。张学良和赵一获在好友的携扶下,在
众人的簇拥下,缓步走出教堂。晚霞映照,微风吹拂,有情人终
成眷属。   (摘自2000年9月6日《中华读书报》)



请采纳~

少帅张学良对于凤至有感情吗 历史上的张学良

2. 于凤至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她为张学良都做过些什么?

于凤至 (1897年6月7日-1990年3月20日),字翔舟,富商于文斗之女, 少帅 张学良的原配妻子。在张学良的坎坷人生之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于凤至祖籍山东海阳司马庄,祖辈因灾荒落户郑家屯(现吉林省双辽市)。其父靠经商致富,为避风险,将家眷安置于怀德县大泉眼村(现公主岭市南崴子镇大泉眼村)。 1897年于凤至在大泉眼村出生,五岁入私塾,九岁到郑家屯。 十一岁时由父母订下婚约,对方是小她三岁的张学良。 1913年考入并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奉天女子师范学校。 1916年4月,于凤至与张学良在郑家屯举行婚礼结为夫妇。婚后来到沈阳,住在“大帅府”。 虽然起初张学良对于父母的包办婚姻表示反对,但后来,于凤至赢得了张学良的爱慕和敬重。两人兴趣相投、相敬如宾,感情日益融洽。 公公张作霖也对这个儿媳妇喜爱有加。 由于她处事得体、有主见、待人真诚,在复杂的大帅府中也逐渐获得了普遍的欢迎和威望。 [编辑] 感情波折 1929年,赵一荻来到沈阳,于凤至大为不悦,拒不接受。后来,经约法三章勉强应允[1]: “ 赵四小姐对外没有夫人名份。对外国人称是你的秘书;对中国人称为侍从。 ” 不过,于凤至逐渐发现赵一荻对张学良的爱的确出于真诚,并且才智过人、精通英文、善于交际。自己需要打理帅府内外,不能常伴丈夫左右,如今他身边有这样一个体贴聪明的女人倒也不错,遂慢慢对她有了好感。加之赵一荻对她也颇为尊重,两人感情日甚,亲如姐妹。 [编辑] 相夫持家 于凤至 初到张府即由于张作霖的爱护和自己的能力树立威望,并逐渐接管帅府内务。另一方面,张学良一直称她为“大姐”,遇有难事常与她讨论,征求她的意见,特别是在苦闷之时常得她的巧妙安慰。 1928年,皇姑屯事件暴发,张作霖在返回沈阳时被日军炸死。于凤至率张作霖众妾等秘不发丧,巧与日本特务周旋,声称只受了点轻伤,使各方势力不敢妄动,协助张学良完成了东北军政大权的移交。 1929年1月,张学良为了稳固军权,欲处置守旧派代表杨宇霆、常荫槐。起初打算将其二人关押起来,但他与于凤至商量时,于说[1]: “ 你能关得住他吗,张作相等人为他求情你是放还是不放? ” 张遂决定杀之。张后来回忆时说[1]: “ 真是‘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 1930年,辽西大水,于凤至在沈阳组织“水灾协赈会”救灾。之后,赶往南京,与正在参加蒋张首次会晤的丈夫相会,首次会见蒋介石与宋美龄。后下上海,曾拜宋老夫人(倪桂珍,宋氏三姐妹之母)为干娘,与宋美龄等结下姐妹情意。 1933年,张学良被迫下野,4月11日 于凤至 随夫出访意大利,途中曾填词一首安慰沮丧中的丈夫[2]: 越大洋乘风破浪,等闲千堵冰障。人言英雄志无量,空余豪气万丈。将门子,百将战骁勇何惧敌囚旺。一马平荡。叹成命难违,请缨无路,长啸叹沦丧。道什么,外交可攘顽敌,国人急呼良将。问君此去何惆怅,蓄得青山树千丈。述衷肠,实难忘,永志塞外耻辱帐。慢动悲怆戕。青史无虚谎,黑白分明,笑对世人谤。 在意大利时会见了墨索里尼等,并辗转参访欧美诸国。之后,于凤至留在意大利,安排和照顾正在罗马读书的孩子。 1936年11月,意大利支持日本宣布承认满洲国成立,张家与时任意大利总理的加莱亚佐·齐亚诺私交破裂,于凤至携子女来到英国伦敦。 [编辑] 回国救夫 1937年,刚到英国的于凤至得到丈夫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扣押的消息,带病回国救夫。然而,多方奔走却毫无效果。她要求与丈夫一同承受牢狱之灾,从此经受了三年被特务严密看守的幽禁岁月。 起初,张常有自杀的念头,欲以此控诉蒋介石对他的囚禁,但于凤至劝之[3]: “ 在军事法庭上,你光明正大地说明“西安事变”的兵谏,是为国家存亡的革命行为;是为了改正错误的政策而兵谏,并不承认有罪,这从得到蒋先生的允诺采纳我们的主张可以证明。既然我们认为不仅无罪而且行为正确,今天受到非法的囚禁,那就要学文天祥等仁人志士为人才是,我们心有正义,历史会有裁判,怎么能丧失信心?何况你对东北军几十万将士有责任,对西北军官兵有责任,对儿女有责任,你要战死在前线的心愿未遂,蒋帮如此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的报应未见;所以,不但不能自杀,反而要千方百计保住自己的生命才对得起人,对得起大帅在天之灵。 ” 张遂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1940年, 于凤至 在贵州被查出患有乳癌,医院告知国内无法医治。且他们有一个儿子于伦敦轰炸中脑部受损,需亲人照顾。经张学良劝导、蒋介石同意,于3月去美,同时将子女接至美国照顾。 起初,于凤至不愿去美国,她说[4]: “ 汉卿,知情的当然会知道我去美国治病是你的主意,可是不知情的人又会怎么看我于凤至呢?现在你也许被人当成了千古罪人,我想若干年后你也许就是千古英雄。到那时,世事剧变,物是人非,也许我们那时都不在人世了。我于凤至会不会被史学家们当成痛骂的对象? ” 张安慰她说,他自己被囚,于只要照顾好在外的三个孩子,就是对张家最大的功劳。并且病好了也永远不要进蒋统区,要帮他完成揭开“西安事变”真相的心愿。岂料,这一去竟是他们夫妻的永别。

3. 张学良晚年足否见过于凤至

张学良与于凤至生一女三子。

     张闾珣,张学良长子,母亲于凤至,生于1917年,亦系张作霖的嫡长孙,从小聪明而又淘气,深得爷爷张作霖的喜欢。在英国期间,德国法西斯残酷的空袭,导致张闾珣的精神出现严重的问题。张闾珣的病一直延至1957年秋天,他终因伤口化脓导致的败血症而病告不治而逝世,年仅37岁。
      张闾玗,张学良次子,母亲是于凤至,1918年出生,继承了张学良的运动天赋,从小喜欢骑马、跑步、打网球。1958年,在美国的闾玗因车祸重伤,不治身亡,生有一子二女,儿子名叫张居仁。
      张闾琪,张学良第三子,母亲是于凤至,1919年出生,长得与张学良酷肖,清秀而斯文,老实厚道,才华横溢,比他两个兄长更为聪明。天有不测风云,1929年,闾琪染上了肺结核,1931年死于沈阳,年仅12岁。张闾琪死后,各种各样的传说非常多,有说是日本人害死的,还有说是医生操作不当导致X光机爆炸,被炸死的。闾琪死后不久即爆发“九·一八”事变,令闾琪的死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各种传说亦流传至今。
      女儿张闾瑛,是张学良的第一个孩子,生于1916年,是于凤至唯一的安慰,几十年来,是她在美国一直陪伴照顾着母亲。张闾瑛精通多国语言,并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随母亲于凤至一直生活在美国。其丈夫是毕业于东北大学的中美联谊会会长陶鹏飞,现任美国加州圣旦克兰大学教授。

张学良晚年足否见过于凤至

4. 如何看待张学良和于凤至的爱情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于凤至焦虑万分,从美国向宋美龄发电求援,嗣后张学良被蒋介石囚于奉化等地。1937年初于凤至毅然回国,经据理力争,蒋介石同意她亲赴奉化溪口陪伴张学良。在长达三载的囹圄生活里,于凤至受尽折磨。张学良鉴于爱妻身体孱弱,1940年向戴笠提出于凤至出国就医的请求。于凤至遂携子女赴美。初抵美国时,在纽约郊区的一家教会医院医治乳癌。经过三次难度较大的胸外科手术和电疗,她居然奇迹般地起死回生。初到洛城,于凤至暂住在东北军旧部肖振瀛之子肖朝志的家里。一天,肖朝志带她游览位于洛杉矶郊区的吉尼斯乐园,在返回途中,于凤至发现路旁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间有一幢小瓦屋悬挂着“农舍出售”牌子,便下车仔细观看。当于凤至说她想买下这幢无人问津的小瓦屋时,肖朝志一时真难以理解,年迈的干妈何以对路旁那些星罗棋布的英式、法式和美式的小洋楼看也不看!数日后,于凤至从城里搬了过来。她雇人对小瓦屋上下进行了简单的装修,拔掉农舍前那片没人深的蒿草,然后铺上绿茵茵的草坪。于凤至为了支付自己治病与三个孩子到美留学的高昂费用,只身到纽约华尔街证券市场上去拼搏。一位当年中国东北大家族的养尊处优的夫人,居然在美国以炒股为生,并且很快就如鱼得水,这件事一时震惊了美国朝野。
  1956年2月16日,香港的一家报纸披露了张学良一首狱中诗:“十年无多病,故人亦未疏;余生烽火后,唯一愿读书。”远在太平洋彼岸的于凤至,捧报诵读,热泪潸然。后于凤至随女儿张闾瑛、女婿陶鹏飞伉俪迁居旧金山。那时她的两个儿子已先后病殁异国。
  1964年仍在美国居住的于凤至,为尊重张学良与赵四小姐25载患难生活所凝成的真挚爱情,愿意与张学良解除婚姻关系,之后张学良和赵一荻正式在台北举行了婚礼。20世纪70年代旧金山的股票市场处于低迷状态,经一位商界友人提醒,于凤至决心到陌生的洛杉矶来参与房地产市场。1979前秋天,这片占地面积约数千坪的绿地,被美国凯斯尔旅游集团公司看中了。他们多次派人来找这片绿草地的女主人商洽购买,可于凤至却迟迟不答复。如此一来,那家旅游公司就不得不提升每坪草地的价格,最后当旅游公司情愿以每坪3万美元的价格购买全部绿地的时候,于凤至才同意和他们签约成交。从此以后,于凤至接连在洛杉矶做了几笔房地产生意。由于生意的顺手,晚年的于凤至很快就在洛杉矶用重金购买了好莱坞山的林泉别墅。不久,于凤至又将好莱坞山上的一幢高级豪宅以高价购进了。这所山顶豪宅原是好莱坞明星伊利沙白·泰勒的旧居。于凤至曾经对孙子孙女们说:“我将所有的钱都用在买房子上,就是希望将来你们的祖父(张学良)一旦有自由的时候,这别墅就可以作为他和赵绮霞两人共度晚年的地方。这也是我给他的最好礼物了。现在,我的心愿总算得以实现了!”
  1990年3月20日下午5时半,93岁的于凤至在睡梦中安然逝去,墓址选在洛杉矶市比佛利山脚下的玫瑰园公墓陵区,葬礼结束后,张闾瑛、陶鹏飞遵照母亲“虽不同生,但要死后同穴”的遗嘱,在于凤至的墓旁留有一空穴,留给他(心中永远的丈夫张学良)在天国相聚。一年以后,张学良站在于凤至的墓前喃喃低语:“大姐,你去得太匆忙了。如果你能再等一等,也许我们就能见面了。”告别了发妻的坟墓及那一空穴,百感交集的张学良挥毫作书:“平生无憾事,惟一爱女人”。

5. 如何看待张学良和于凤至的爱情

典型的包办婚姻

张作霖为了堵住别人的嘴,也为了报恩,强逼张学良娶亲
张学良自然是不愿意,但是,他选择了被动的接受,其实还是承认了于凤至
只是,这究竟不是他要的爱情,于是他还是选择了赵四小姐
但是于凤至是一个传统的东方女性
她一开始被迫的接受了一个不学无术的权贵子弟(张学良故意的)
她离婚后定居美国,没有再嫁,炒股也赚了很多,最终死前,她的墓穴右侧还留着一个空墓,那是留给她的丈夫的。
张学良是幸福的,他遇到的两个女人都是无可挑剔的,但是他终究只能选择一个
他选择了自己的爱情,他的选择可以理解
而她的发妻,没有弃妇的那种幽怨,依然能够活出自我,我觉得于凤至身上有着传统与现代(当时那个时代)女人身上的优点

如何看待张学良和于凤至的爱情

6. 于凤至生平简介:痴守50年,遗憾至死未见到张学良

 在张家大院的小一辈女人中,张学良的妻子于凤至,最受张作霖重视。这不仅仅是由于儿媳妇的品貌出众,还因为他十分珍视同于凤至的父亲于文斗的旧谊。
  20世纪初,当张作霖徜徉于山林草泽之间的时候,曾受过梨树县商会会长于文斗的照拂。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作霖得知于文斗的女儿于凤至“福禄深厚,乃是凤命”。张作霖是一个颇自负的男人。他深信“将门虎子”与“凤命千金”是难得的姻缘,婚后一定大富大贵、大吉大利。从那时起他便许下一个心愿:一旦得势,他的儿子必与于家女儿成亲,用以相近相报。后来张作霖做了奉天督军,权势两得,让张学良娶了于文斗的女儿做了他的儿媳。
  
  于凤至美丽而又智慧,爱新觉罗·溥杰就曾盛赞于凤至“长得很美”。她生就一张很古典的脸,清清秀秀的,宛若一枝雨后荷塘里盛开的莲。
   
  张学良同于凤至的婚事,是由张作霖一手包办做主的。张学良最初并不满意这门亲事,因而持反对态度。学良跟随父亲住进省城奉天后,开始学英文,在这一过程中结交了许多英美朋友,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充满了他的脑海,所以对婚姻方面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十分反感。
  张作霖面对儿子的不感兴趣则出以折中的态度,他对张学良说:“你的正室原配非听我的不可。你如果不同意旧式婚姻,你和于家女儿成亲后,就叫你媳妇跟着你妈(指继室卢夫人)好了。你在外面再找女人,我可以不管。”张学良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了这门婚事。
  张学良15岁同于凤至结婚。于凤至大张学良3岁,所以婚后张学良一直对于凤至以大姐呼之。
  
  婚姻的和谐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的个人修养和成熟度。于凤至对张学良的婚外行为并非没有察觉,心里有时也不是滋味,但她的良好家教和个人涵养使她总能识大体,顾大局,所以还是一往情深地培植、浇灌她们的婚姻之树,给外人的感觉:他们夫妻倒也是和谐、幸福的。
  在帅府院内,于凤至当属小字辈,可她的彬彬有礼,博学多才,好善乐施和善解人意,却为自己矗立起一座受人仰慕的碑。
  于凤至在府内做事有板有眼,事有见地,人们有事多愿意与她商量。就连张学曾、张怀曈想要给许夫人办寿酒都请她给出主意。在张作霖的几位夫人中,于凤至对卢夫人格外敬重。她十分钦佩她能视冠英、学良、学铭如己出的美德,所以一直寻机加以回报。和卢夫人形同母女,她不但对自己的亲属毕恭毕敬,尽心竭力,对下人亦不摆少奶奶架子,于凤至平易近人,帅府的下人都愿意接近她。
  于凤至入帅府以来,以自己独有的庄重、内敛、仁义,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赞誉,也更加使张氏父子对这位女子刮目相看。
  张作霖娶于凤至为儿媳,当初想法很简单,一是想以这种方式回报于文斗的救命之恩;二是希望于家女儿能给儿子带来好运。不曾料到儿媳竟然还具有诸多美德:尊老爱幼,相夫教子,善待下人,聪明睿智。据他自己的经验:如果女子贤惠、聪明,就可以充分发挥男人的最大力量。相反,女子愚蠢、刁顽,也会大大减弱男人的力量。夫妻之间的关系犹如弓与箭,夫如箭,妻如弓,如果弓坏了,箭就无法射出去。学良能娶到这么好的媳妇,真是他的福份。可自己当初还应允学良在外找女人。张作霖觉得多少有些对不住这孩子,所以在后来的日子里对于凤至格外关照,高看一眼。据传张作霖特别给儿媳面子,他平时发怒时,别人不敢上前,于凤至一劝即可消气。
  张学良在同于凤至婚后的漫长岁月里,也越来越被她的友爱、体谅和痴情所感动。他们在1916年结婚,那时学良只有15岁,于凤至也仅18岁。婚后,于凤至可谓双重身份:既是妻子,又是大姐。作为妻子,她已察觉出学良对她用情不专,与别的女人在外同居。面对这些她没有哭闹过,也不曾以疾言厉色来责怪他,而是默默地把苦涩埋在心底,对学良仍然一副温良恭顺的样子。作为大姐,她无微不至地照顾他,问寒问暖,没有半点怨言。1927年,张学良结识了赵四小姐,他们一见钟情,双双坠入爱河。一时闹得沸沸扬扬。面对丈夫的情人,于凤至没有失却昔日风范,待她如同姐妹。这些深为张学良所感动,钦佩。所以,张学良对赵一荻提出,如果她愿意跟随他,没有夫人名义。对外国人称她为自己秘书,对中国人则可称其为侍从小姐。此后他们三人一起出出进进,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凡是和张学良有交往的人,都羡慕他有个和美的家庭,称他有两位贤内助。
  
  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蒋介石将张学良扣押起来。时值于凤至正在美国旧金山陪伴子女求学,得知此消息后,她立即给宋子文发来电报“学良不良,心急如焚”。希望宋子文能帮助周旋此事。随后,她携带子女怀着焦急不安的心情由旧金山飞抵南京,求见蒋介石。蒋拒不接见。于凤至无奈只好请宋美龄母亲出面(早年,于凤至曾拜过宋母为干娘,宋母也把她认作四女儿),并求宋美龄帮助一道做蒋工作。蒋介石仍不开情面,先是通过高级军事法庭将张学良判为有期徒刑10年,尔后又长期软禁。为此事,宋子文曾一气辞去财政部长职务,宋美龄也同蒋大动肝火。于凤至为搭救张学良,几经周折,后因有病急需治疗及考虑到子女的前途,她才又再次携子女赴美。
  张学良在溪口幽禁期间,曾住武岭学校,二日后,移居距武岭学校五、六华里的雪窦山中国旅行社招待所,之后当局允许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和赵四小姐和他同住,两位商量之后,每月一替一换,轮流来此陪伴张学良。于凤至由上海乘船来宁波,赵四小姐则由宁波去上海,有时她们也一同留在张学良的身边,小住几日。
  适时,赵四小姐和张学良所生的独子张闾琳(后在美国任太空总署工程师),还属幼小,正是需要母亲在身边照顾的年龄。于凤至为了使赵四更好好地抚养幼子,便说服赵四小姐返回上海,自己留下。而后的三年幽禁中,她由溪口辗转奔波江西、湖南的生活,使她的身心受到很大的伤害, *** 烂疮日渐加重,张学良便向军统局局长戴笠提出,让于凤至出去治病,由赵四小姐来照料自己的生活。蒋介石批准了张学良的要求,自此,天人两隔。
   

7. 《少帅》张学良为什么和于凤至离婚

   《少帅》电视剧已经到了张作霖勒令张学良去郑家屯拜访自己的老丈人,向于家提亲的时候了。所以很快张学良也会和于凤至结婚,但是熟悉历史的很多观众都知道张学良会娶三个妻子,所以少帅张学良和于凤至为什么离婚原因是什么?有传言说是宋美龄逼张学良与于凤至离婚的,下面来说说历史上宋美龄为什么逼张学良与于凤至离婚? 
         宋美龄逼张学良与于凤至离婚原因    
     1.宋美龄在张学良基督受洗时坚决主张他不能同时拥有两位夫人,此谣传源于一些未经考证的“纪实文学”。笔者所著相关著作中也有同类叙述,现据当事人的口述资料加以去伪存真,证明上述说法纯系子虚乌有 
     2.再有一种说法,便是于凤至主动提出离婚而成全张学良和赵四小姐。该说法来源于一些当事人的回忆录,有些甚至是具有相当权威性人士的见证录。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于凤至从来不曾主动让位。那么,既然于凤至当时不同意和张学良离婚,为什么后来竟然同意在“离婚协议”上签字呢?这个历史之谜现在终于到解开的时候了。为解开此谜,必须要说张学良的亲笔自传,也就是坊间传出的《西安事变忏悔录》。 

《少帅》张学良为什么和于凤至离婚

8. 如何看待张学良和于凤至的爱情?

张学良与于凤至的爱情悲剧
中国的老派人讲究“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
于凤至的父亲当年救过张作霖的命,张作霖感念于怀,一心图报。听说救命恩人的女儿正大仙容,知书达理,且属凤命,当会福禄深厚,恩泽绵长,于是殷殷求亲。
张作霖以为这是福报,没想到却断送了于凤至一生的幸福。
那年,于凤至18岁,嫁给张作霖最器重的儿子——张学良。
张学良并不爱她。这桩包办婚姻于他而言,只为遵从父命。

开始,他也是百般抵抗,最后是因为张作霖的一句话才让他接受了这门婚事:你如果不同意旧式婚姻,你和于家女儿成亲后,就叫你媳妇跟着你妈好了,你在外面再找女人,我可以不管!
当时的她并不知命运这只翻云覆雨手,为她悄然下的蛊。
她身为富商之女,但嫁到张家,却毫无千金大小姐的做派,不仅与公婆相处融洽,就连对待仆从,也从不疾言厉色,以至帅府上下的各色人等,都对她敬重有加。
张作霖脾气暴躁,发起火来一如狂飙,但只要于凤至轻言安慰,他的怒气便消减了大半。
张学良天生风流倜傥,自诩“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尤其是得到父亲的“特许”,更是流连欢场,乐此不疲。

在她的遗言中,特意交代:死后所有的财产都留给张学良,尽管他们之间已经五十年未见,尽管,他们已经签署了离婚协议。
于凤至死时在墓碑上写的名字是张于凤至,她冠以夫姓,还在旁边留了一个空墓,希望张学良百年之后与之同穴。生而仳离,只愿死后相伴。
于凤至死后,张学良携赵四去她的墓前拜祭,听人讲起她生前情意,抚碑长叹:生平无憾事,唯负此一人。
赵四去世后,葬在夏威夷东海岸著名的神殿之谷纪念陵园。2001年10月,张学良溘然长逝,也埋葬于此。他们生前厮守,死后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