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杀预防的措施

2024-05-27

1. 大学生自杀预防的措施

一、不要住楼上,防止晚上控制不住自己跳楼。
二、宿舍最好不要通电,防止用电自杀。
三、宿舍不要有锐器。
四、楼上加高栏杆。
五、老师对学生多做思想开导

大学生自杀预防的措施

2. 如何预防大学生自杀行为

预防措施一般要从规章制度,管理方法入手。
预防大学生自杀行为:
1.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可以采取师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将收集到的答案分类,根据结果进行分析和采取合理的措施。
2.可以以宿舍为单位,根据同宿舍的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进行分类。不过一个宿舍一定要有最顽皮的,不惹事的和相对老实的。这样可以以不同的性格将这几个人联系在一起。
3.可以定期召开学生心理教育活动,输入正能量,提升学生的生活信心。
4.校医参与制,对于学生身体出现问题时,校医除了解决疾病问题外,还要参与到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辅导员,学校都要积极参与其中。
5.给予困难学生一定的扶住。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信息除了保密外,要引导其他学生有一定的帮助和监督。
6.积极组织团体活动,类似于职场中的团建,提高团队的熟识度,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7.宿管和辅导员(班主任)积极参与。
8.针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就行适当的检讨,学生的年龄和处事方法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所以管理制度和方法也要定期的更新,要老的方法管理新思想的学生,反而会适得其反。
以上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谢谢!

3. 预防大学生自杀原因和建议

为什么高校大学生轻生自杀事件会频繁发生,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个人内因1.心理因素大学生大多数处于青年期,这个时期的内心世界逐渐变得复杂,易于激动、不安与烦躁。容易因一点小事振奋、被感动,或因一点挫折消沉。在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上常有片面性和认知模糊的现象。在自杀的学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和情绪失调现象。这些心理特点使大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上的反差和挫折,使他们容易漠视生命存在,走向自杀。据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有焦虑、抑郁、人格障碍、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的人数逐年增加。2.感情因素大学生是青年中比较特殊的群体,生活在一个较为特殊的环境中。他们的生活相对比较封闭,主要集中在校园。从人际交往方面来看,同学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和学校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大学生处于希望被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具有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的必然要求。一旦某种关系危机或破裂,遇到了拒绝、摩擦或者冲突,就感到万念俱灰,绝望和自卑,无法承受、走上极端。3.性格因素性格是人格的核心。在大学生中间,由于从小各自生活的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当他们面对相同的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时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和思维方式。一些不良的性格特征更容易给学习生活带来困扰和烦恼,形成自身发展的障碍,比如胆小羞怯、内向多思,敏感多疑或者优柔寡断、依赖性强、抑郁悲观,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更容易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丧失生活的勇气,产生自杀的意念。(二)综合外因1.社会因素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暂时的问题,如:人口膨胀、升学失业、人际关系淡薄、文化转型、生活节奏快、竞争加剧等问题。从不同程度给大学生带来困扰和焦虑,加大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缺乏安全感。2.学校因素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非理性走向理性的关键时期。大学学习是非常艰苦的,学习需要消耗大量的生理和心理的能量。当代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更容易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心理上的反差和失落,脆弱的心理难以承受这些来自外界的沉重负荷时,便容易走极端。此外,当家中有人自杀或媒体上对明星自杀行为的大力宣传,这些都会对学生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他们应对无力时有很大可能会去效仿。二、 如何从心理危机干预的角度预防学生轻生自杀当发现学生出现轻生自杀的预警信号时,学校、社会以及家庭应正确面对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及时加以引导和帮助。其中最主要的是父母,应该给孩子们创建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们及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在学校,辅导员应该多和学生们交流,给他们输送一些正能量的思想,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在社会方面,提倡政府和社会对大众的心理健康给予重视。(一) 心理危机识别是心理危机干预成功的关键提前发现并严密关注心理异常现象是正确确定预警对象、识别心理危机的关键环节。从心理危机发生的时间看,辅导员要注意新生入校、毕业生离校、重要考试结果公布及学生遇到重大变故等时段。从心理危机发现的途径看,宿舍学生是危机发现的有效途径。辅导员应加强和探索学生干部在心理危机中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环节。(二) 院系与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合作是心理危机干预成功的保障虽然辅导员与学生联系最密切,最贴近学生生活,最容易发现学生的异常情况,但如果没有系统、规范的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和实训,辅导员就容易进入两个误区,一时将思想问题当作心理问题,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来处理心理问题;二是将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用心理咨询的方式来处理思想问题。因此,辅导员应加强与心理咨询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实现优势互补。发现心理异常的学生时,要及时与心理咨询人员沟通,确认心理危机,寻求专业帮助。(三)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社会系统支持功能的新途径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原则是给予心理危机学生支持和帮助,使其逐渐恢复心理平衡。因此,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系统的联动是心理危机干预效果的重要保证。社会支持系统越强大,越有利于心理危机学生的身心康复。大学生自杀现象是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学校、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的高度重视,建立心理健康、心理疏导、预防干预的综合机制,做细做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好大学生自杀问题。


预防大学生自杀原因和建议

4. 大学生自杀应该如何预防

对于家长来说,虽然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一定不能够溺爱孩子。所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生活中家长要多陪伴孩子,不管生活或是工作有多繁忙,给孩子足够的爱,让孩子精神富足才是最为重要的。
对于老师来说,虽然学生的成绩好坏可能会影响到个人的声誉,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却不能够一味的追求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帮助学生树立好正确的三观,不但会让他们更好的珍惜生命,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实现个人的价值。
对于大学生来说,虽然具体的情况都是不同的,但是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管事情多么糟糕,总会有过去的时候,坚守做好自己才能拥有更好的自己,不冲动不极端,让自己理性的面对一切才会更好。

5. 大学生的自杀行为

大学生成自杀高危群体 继农民、破产者、下岗工人、明星等自杀高危群体之后,大学生也加入了这个群体的行列。
据《中国日报》的报道,自杀已成为我国20岁~35岁人死亡的第一原因。西方研究显示:中国青年自杀剧增,每天约有600多名中国人自杀,有自杀企图的人在250万~350万之间,其中青年人占据不小的比例。
今年上半年,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某学生对大学生自杀状况展开调查,他在北京联合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发放了200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6%的大学生曾有过自杀念头。
《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出现焦虑症状,12%存在敌对情绪。 大学生缘何走上绝路 据专家们分析,大学生自杀率攀升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
1.心理疾病。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研究显示,引发自杀的第一诱因是严重的抑郁症,我国年轻人尤其是拥有大学学位的人在抑郁症患者当中占有极高的比例。哈佛大学精神病研究者阿瑟·克莱因曼认为,年轻人缺乏应对困难的经验,容易患抑郁症并由此引发更严重的心理危机。
2.恋爱失败。南京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显示,恋爱失败占大学生自杀原因的44.2%。
3.学习压力。南京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显示,学习压力占大学生自杀原因的29.8%。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会长林永和教授表示,过去高校自杀的学生中以本科生居多,现在硕士和博士自杀的比例呈增加趋势,这是由于高学历学生面临的压力比过去更突出。
4.家庭原因。据社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的研究,中国有70%的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合格,其中30%是过分保护,30%是过分监督,10%是严厉惩罚、传统的打骂式。这些不合格的教育方式带来的结果就是年轻人的承受挫折能力差,适应能力差。
此外,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大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缺乏社会责任和对人生价值观的认识,遇到挫折可能采取极端行为。
5.社会压力。当前社会上对大学生的评价及其待遇、地位都较以前下降,加上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压力,让学生们对找工作深感焦虑,并产生自卑感。 此外,媒体经常报道自杀他杀现象,对受众有感染作用。网络上曾出现的“自杀方式研究”等帖子转载率很高,这对有潜在自杀愿望的人,很可能是一篇指南。
心理危机干预靠全社会的努力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指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一种方式,它能够帮助抑郁症患者正确理解和认识自己的危机。
由于患者通常无法看到生活中发生的困境与自己心理障碍之间存在的关系,所以心理治疗者可以通过倾听、提问等直接有效的方法,使患者释放被压抑的情感。研究表明,自杀者在采取行动前的24小时内,小的挫折和人际关系的损失的发生频率都很高,帮助他们缓解这些困扰,往往就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但是,我国的心理危机干预的现状却不令人满意,由于经费等问题,规模非常小,水平也不高。目前,全国范围内,只有北京、福建、安徽、重庆、四川和浙江开设了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开设2条心理危机干预热线,但囿于资金和人员的限制,很多时候因为电话占线而无法被接听。
尽管政府部门要求各高校要对大学生心理疾病进行危机干预,但高校中的专职心理咨询员数量却严重不足。

大学生的自杀行为

6. 大学生自杀因素

如今社会竞争激烈,为了找到一份工作,许多学生拼命学习,却越来越没勇气面对未知的将来,出点小问题就留下遗书就寻了短。只抓学习的同时,社会各方面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教育,许多学生表现出社会经验不足、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点,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极端之路。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除了关心学生的成绩外,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时刻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节,最好多用点生活经验磨砺他们的意志,粗壮他们的神经。

冷漠的社会文化氛围

现在打造的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影响确实恶劣。一个是“贵族文化”氛围,看看如今反映青春生活的电视、电影,哪个不是珠光宝气的,有几个是反映奋斗、拼搏、朴素、进取的?很容易让学生把它拿来和现实对比,自然会产生悲观心理。第二是冷漠生命的文化氛围,暴力影视就是证明,难道人的生命就随便被暴力侵犯?很容易让人产生对生命的淡化。第三个是奢侈文化氛围,讲究吃穿成为人们的时尚,这种时尚的结果是导致人心灵的空虚。悲观、漠视生命、心灵空虚、是产生自杀情绪的催化剂。

固步自封的大学教育

自古以来都说:教书育人,但现在的大学中,教书很多,育人却不够,特别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更是空谈理论,不着实际,没有进入到学生的心灵,如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上已经是一片苍白虚无的荒漠。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革新的速度,大学生要适应社会,适应将来,就必须要求大学教师们认真的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和社会实际之间的关系,寻找到他们将来融入社会的切入点,这是思想教育的关键,但是,这样的工作,我们大学教育做了多少呢?扩招、扩招!生源扩招了,你们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扩招了吗?

情感的纠葛

学校里曾经流行过一句话,“昔人已乘宝马去,此地空闻旧人哭。”是对当代校园爱情的生动写照。现在大学生喜欢速食爱情,却不知道留下的后遗症有多么严重。在校时恋爱,毕业就分手的情况很普遍,感情本来就是双方面的,不好预知结果。最后有的走的洒脱,有的却放不下,有些生活经历不够的大学生就钻了死胡同,发生了自杀的悲剧。一方面是现代人对感情问题的草率态度,把爱情当作游戏;一方面是自我保护意识的薄弱,身心受到了的极大欺骗,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流行文化里的爱情,让现代大学生爱情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也让一些还没来得及改变,或改变不够彻底的走上了不归路。

7. 怎样预防大学生自杀心理学

首先,对于家长来说,虽然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一定不能够溺爱孩子。所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生活中家长要多陪伴孩子,不管生活或是工作有多繁忙,给孩子足够的爱,让孩子精神富足才是最为重要的。

[图]
2/6
其次,对于老师来说,虽然学生的成绩好坏可能会影响到个人的声誉,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却不能够一味的追求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帮助学生树立好正确的三观,不但会让他们更好的珍惜生命,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实现个人的价值。

[图]
搜索大家 - 点击进入查询~
广告
3/6
同时,对于大学生来说,虽然具体的情况都是不同的,但是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管事情多么糟糕,总会有过去的时候,坚守做好自己才能拥有更好的自己,不冲动不极端,让自己理性的面对一切才会更好。

[图]
4/6
对于学校来说,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任何学校来说,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学生,让他们能够更为快乐开心的学习,拥有健康的心理往往比任何成绩都重要。

[图]
5/6
对于社会来说,虽然很多竞争都是非常残酷的,比如大学生就业等,但是为了更好的让每个大学生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要尽可能多给他们一些机会才会更好,这也会有利于他们建立更强的自信心自尊心等。

[图]
6/6
当然,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同时更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当时对于他们来说, 想要做更好的自己,就要能够好好珍惜生命,远离各种负能力,当情绪不好的时候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发泄方式,做个健康心理的自己才能更好的立足社会。

[图]
注意事项

怎样预防大学生自杀心理学

8. 怎么避免大学生自杀

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当今,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经济飞速发展,信息传播加快,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对大学生接触各种思想、价值观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因而使得精华与糟泊同在,先进也落后并存。所以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区分鉴别和吸收,整合到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当中。如果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树立正确的思想,那么不少大学生的心理就容易失去平衡,价值观就可能出现混乱,心理障碍也会增多,自杀率上升的趋势就难以避免。因此,我们要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丰富大学生课余的文化娱乐生活;大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培养大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形成浓厚的校园学术风气;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社会、看待人生。
 (二)加强择业就业教育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由于扩招的影响,使得市场人才供大于求。由于传统观念认为考上大学就可以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可以得到高薪的回报。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会使得大学生们处于急剧的冲突和焦虑之中,造成心理失衡。因而进行就业择业的指导与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降低大学生们的职业期望,使大学生们正确面对生活,正确对待社会,挑战自我,努力创业,帮助他们确定人生的发展方向,树立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三)建立建全防范机制
  高等学校要尽一切力量对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进行预防和干预,为他们的生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1. 建立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关注大学生中的特殊人群和自杀高危人群心理。
  心理咨询可以持续、稳定地帮助大学生摆脱各种心理困挠,消除各种心理障碍,防止大学生用偏激极端的行为(如自杀)对待自己或他人。有条件的院校,可建立有专职心理医生坐诊的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昼夜派专人值班,并利用校园网建立心灵绿色通道。同时学校还要组织思政教师队伍、学生处、保卫处、辅导员、寝室长等学生干部担负起心灵卫士的责任,时刻关注自己身边的同学或学生。
  要从入学的大一新生开始,开展心理调查,建立他们个人的心理及健康资料,要及时存档,严格保密,时刻关注大学生中的特殊人群和高危自杀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并保持经常性的关系和帮助。
 2.启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大学生的心理卫生意识
  (1)在大学生中宣传普及各种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大学的心理卫生意识,是防止大学生自杀的一个有效的办法。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实例分析和讨论;定开展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利用校园网开辟大学心理健康网页;带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时间组织有心理卫生知识的文艺汇演或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等;帮助他了解和掌握一些青年期心理适应的技巧,如合理的渲泻、代偿移情、升华等,提高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2)普及有关大学生自杀前的各种表现特征,及时发现和处理。根据有关调查发现,大多数自杀者自杀前患有有明显的抑郁症。医学专家在伦敦抑郁症讨论会上指出,到2020年,世界范围内的抑郁症很可能成为除心脏病外最大一种疾病。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它尤如生理上得到感冒一样,是一种精神感冒,人们大可不必因此而歧视患者。抑郁症患者与其他精神病患者不同,他们的思维和行为处于清醒状态,基本上没有攻击行为,不会造成对他人的伤害。
  由于抑郁症患者内分泌系统紊乱,会引发患者睡眠质量降低,常常早醒,早晨起来很早,处于一种难以自控的焦虑状态,四处游走,情绪低落,思维迟钝,没有快乐感,对任何事物失去兴趣,患者不喜交际,常常沉溺于自我思维当中。患者思维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当中,常常自主思维,难以自拔;严重的患者,脸部肌肉僵硬,生理反应缓慢。
  抑郁症与神经衰弱有许多类似的地方,但区分的症状却十分明显:抑郁症通常上午严重,下午到晚上症状有所缓解;而神经衰弱则是上午症状很轻,而下午晚上症状加重。中度和重度抑郁症患者并不是通过开导和心理咨询就可以化解,必须通过药物进行控制,通常需要服药半年以上,才能恢复常态,其后才可逐渐减量,以防复发。抑郁症患者的恢复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之下,进行服药,需要忌酒,同时注意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多参加运动和交际,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由于抑郁症患者处于非常痛苦之中,他们需要向人倾诉,同学和教师应该多关心他们,并注意观察其恢复状况,防患于未然
满意的话请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