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券商研究报告

2024-05-20

1. 如何运用券商研究报告

  对研究报告的运用关键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比如,他的推论合理不合理,是否有你没想到的地方,是否有明显的破绽。而且,看报告也要当心一点,券商、基金都是市场的参与者,他们都是有立场的。
  看券商研究报告关键是看看他们的思路,和分析的方法,这些地方能给人以启迪。
  屁股决定立场。出报告的金融机构大多是这个市场的参与者,要求他们的观点不带感情色彩是不可能的。单纯的感情色彩还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怕的是故意做的“虚假”报告。所以在这个市场里不要相信任何人,只有自己的判断才可信。读报告需要学的是他的思路和分析能力。例如,某报告说某电机厂要涨,一看,确实涨了,就信了那个报告照着操作。如果这样,十有八九你会进错了场。一个很简单的思路其实应该是这样的:缺电,谁最挣钱?电网?不对,电网的传输量是定的,发电总量不上去,他怎么可能多利润呢?原来的电厂?也不对,电厂就那么大的装机容量,300W 的不可能发出500W 的,电价不涨还是那么点利润。那是谁,就是造发电机的啊,因为要多发电只有新造电厂啊,看一看造发电机的企业有谁?那个最牛?学者生,仿者死,思路才是最重要的。
  调研部门调研通常是一个看好行业的所有企业,而资金部却只会选择一两个企业来做。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报告传出来的企业没做,同行业的另一个企业却做了。这点千万要当心。当某一家连续发某个公司的报告的时候,要关注同行业他没报告的,但是股票价格却很低的。
  财务低能,这点通常大家不会注意。可是有很多分析员估计也就是混口饭吃不好好干活。随便举个例子,比如600824,某研究报告分析时,分析了土地升值的隐藏利润,和商铺的升值利润,却不去分析财务结构。别人的土地是每年都要计提折旧的,可是上海的土地每年都在升值。商铺虽然也想到了升值利润,却看不出别人把商铺全放在存货里。当然别人这么做的目的是处于避税,国家的税制调整完了之后这块就会显露出来的。仔细看一看,他的资产净值就会高得吓人。
  证券市场水很深,任何变化都有可能发生的,报告一定要跟踪,就像跟踪企业一样。单个的报告做的再好都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很多朋友可能以为拿到了报告就和机构信息一样了,这点是不对的。事实上任何一个报告做的最好不过就是发现问题,而真的解决问题还是需要很多途径的。如果想搞私募的话,发现问题之后实地调研是必须的。
  行业报告和宏观分析一定要仔细读,大部分优秀的调研员可能精通某个企业,但是对于宏观经济的把握却不是什么时候都准确的。作为股民来说,如果单纯的想脱离行业抓个股,事实上,长久来看很难成功,除非的你资金量小得可以不计。在这个市场里能跟上大庄步伐做的只有三种人:第一种,老鼠仓,他知道底牌;第二种,做行业分析能够精确的预计后续业绩的;第三种,确实市场经验非常丰富,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千万不要靠技术分析来分析什么东西,对于主力来说,关心的只有量价,反正拉升之前手里的筹码要足够,市场换手要充分。至于你们谁拿着是你们自己的事情,反正我多就行。而洗筹的方式多种多样,你靠技术也许能成功个一两次,但多数时候还是被洗出去了。操盘手筹码拿够了,图形做好了,资金部调不钱来,你照样趴着。要想有足够的持股信心,你必须有坚实的行业和企业分析能力.
  对于报告的解读必须放在充分认识大势的环境下。除非有那种完全低估和绝对低价的股票你可以一仓打满,大多数时候你还需要考虑大势的。刚才说过做报告的都是有立场的,大多数机构都是不得不在这个市场里的,所以他们通常会有很多死多头,任何时候都认为股票是好的应该涨的,如果你照着那样去做,死得会很难看。
  综观各大证券研究所的研究员风格有多种多样。有的是看个股的形态推出应时的报告,类似于一般媒体的股评,这类报告往往推出时已经涨幅较大,而且已经脱离了底部,如果不能及时退出,十有八九会套。因此如何辨别非常重要。一般涨幅过大的股票要等成交量萎缩才能考虑。如果个股分析报告出现在股价相对底部,技术指标和均线系统均上涨,并且成交量放大,应及时介入。
  当然每天大量的分析报告并不是都有用的,有的也就仅仅是了解而已。对一些目前不具备买入条件的个股,应该把其存档,一旦跟踪一段时间,技术上符合介入要求,那时再拿出来仔细阅读,可能更有价值。
  (广发证券供稿)  插排:  如果个股分析报告出现在股价相对底部,技术指标和均线系统均上涨,并且成交量放大,应及时介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何运用券商研究报告

2. 如何利用好券商研究报告

  对研究报告的运用关键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比如,他的推论合理不合理,是否有你没想到的地方,是否有明显的破绽。而且,看报告也要当心一点,券商、基金都是市场的参与者,他们都是有立场的。
  看券商研究报告关键是看看他们的思路,和分析的方法,这些地方能给人以启迪。
  屁股决定立场。出报告的金融机构大多是这个市场的参与者,要求他们的观点不带感情色彩是不可能的。单纯的感情色彩还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怕的是故意做的“虚假”报告。所以在这个市场里不要相信任何人,只有自己的判断才可信。读报告需要学的是他的思路和分析能力。例如,某报告说某电机厂要涨,一看,确实涨了,就信了那个报告照着操作。如果这样,十有八九你会进错了场。一个很简单的思路其实应该是这样的:缺电,谁最挣钱?电网?不对,电网的传输量是定的,发电总量不上去,他怎么可能多利润呢?原来的电厂?也不对,电厂就那么大的装机容量,300W 的不可能发出500W 的,电价不涨还是那么点利润。那是谁,就是造发电机的啊,因为要多发电只有新造电厂啊,看一看造发电机的企业有谁?那个最牛?学者生,仿者死,思路才是最重要的。
  调研部门调研通常是一个看好行业的所有企业,而资金部却只会选择一两个企业来做。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报告传出来的企业没做,同行业的另一个企业却做了。这点千万要当心。当某一家连续发某个公司的报告的时候,要关注同行业他没报告的,但是股票价格却很低的。
  财务低能,这点通常大家不会注意。可是有很多分析员估计也就是混口饭吃不好好干活。随便举个例子,比如600824,某研究报告分析时,分析了土地升值的隐藏利润,和商铺的升值利润,却不去分析财务结构。别人的土地是每年都要计提折旧的,可是上海的土地每年都在升值。商铺虽然也想到了升值利润,却看不出别人把商铺全放在存货里。当然别人这么做的目的是处于避税,国家的税制调整完了之后这块就会显露出来的。仔细看一看,他的资产净值就会高得吓人。
  证券市场水很深,任何变化都有可能发生的,报告一定要跟踪,就像跟踪企业一样。单个的报告做的再好都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很多朋友可能以为拿到了报告就和机构信息一样了,这点是不对的。事实上任何一个报告做的最好不过就是发现问题,而真的解决问题还是需要很多途径的。如果想搞私募的话,发现问题之后实地调研是必须的。
  行业报告和宏观分析一定要仔细读,大部分优秀的调研员可能精通某个企业,但是对于宏观经济的把握却不是什么时候都准确的。作为股民来说,如果单纯的想脱离行业抓个股,事实上,长久来看很难成功,除非的你资金量小得可以不计。在这个市场里能跟上大庄步伐做的只有三种人:第一种,老鼠仓,他知道底牌;第二种,做行业分析能够精确的预计后续业绩的;第三种,确实市场经验非常丰富,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千万不要靠技术分析来分析什么东西,对于主力来说,关心的只有量价,反正拉升之前手里的筹码要足够,市场换手要充分。至于你们谁拿着是你们自己的事情,反正我多就行。而洗筹的方式多种多样,你靠技术也许能成功个一两次,但多数时候还是被洗出去了。操盘手筹码拿够了,图形做好了,资金部调不钱来,你照样趴着。要想有足够的持股信心,你必须有坚实的行业和企业分析能力.
  对于报告的解读必须放在充分认识大势的环境下。除非有那种完全低估和绝对低价的股票你可以一仓打满,大多数时候你还需要考虑大势的。刚才说过做报告的都是有立场的,大多数机构都是不得不在这个市场里的,所以他们通常会有很多死多头,任何时候都认为股票是好的应该涨的,如果你照着那样去做,死得会很难看。
  综观各大证券研究所的研究员风格有多种多样。有的是看个股的形态推出应时的报告,类似于一般媒体的股评,这类报告往往推出时已经涨幅较大,而且已经脱离了底部,如果不能及时退出,十有八九会套。因此如何辨别非常重要。一般涨幅过大的股票要等成交量萎缩才能考虑。如果个股分析报告出现在股价相对底部,技术指标和均线系统均上涨,并且成交量放大,应及时介入。
  当然每天大量的分析报告并不是都有用的,有的也就仅仅是了解而已。对一些目前不具备买入条件的个股,应该把其存档,一旦跟踪一段时间,技术上符合介入要求,那时再拿出来仔细阅读,可能更有价值。
  (广发证券供稿)  插排:  如果个股分析报告出现在股价相对底部,技术指标和均线系统均上涨,并且成交量放大,应及时介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何汲取券商研究报告的精华

因为总体上看, 这些大券商在研究方面有着自己的体系与文化, 报告内容较为翔实、 数据采集和对比比较认真,但拿到一份报告在手,如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第一,取数据。券商报告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 最值得汲取的一块就是数据的归类、整理、对比,个人投资者因为信息来源的欠缺, 数据整理时间的缺失, 都不能像券商研究员们专门花上几天的时间来整理一些行业数据。 这种不是针对某个上市公司而是对于整个行业的数据, 券商没有任何造假的动力和可能,都是比较翔实,来源于公开信息或者是购买的数据库资料, 投资者可以放心撷取。 比如钢材、 有色金属、航运、地产各大券商都有行业的周报, 这对长期观察和跟踪这些行业的投资者都是一个很好的信息来源。
而把券商的策略报告中引用的货币数据、贷款规模、投资增速等作为自己未来投资的判断基数就是好的选择。
第二,看逻辑。之所以强调要看券商策略报告或者行业报告的逻辑, 是因为即使数据完全正确,但使用数据的逻辑如果出问题,那么多精准的数据也徒劳。比如我们在分析航空行业的时候,知道人民币升值对航空公司有好处,因为多数航空公司是用美元贷款来买飞机,在人民币升值周期内,拼命卖空航空股逆势而为,投资则必输无疑。
券商研究员的逻辑如果是持续的,那么可以长期跟踪,比如某个经济学家对宏观把握的特别准确,那么投资者可以对他的判断和逻辑深入地分析,如果的确自成体系,那么倒是可以好好学学。
第三,查动机。券商的报告写给谁看的?伴随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实力的日渐庞大,很多券商写报告都是为了迎合基金的胃口。

如何汲取券商研究报告的精华

4. 如何汲取券商研究报告的精华?

因为总体上看,这些大券商在研究方面有着自己的体系与文化,报告内容较为翔实、数据采集和对比比较认真,但拿到一份报告在手,如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对研究报告的运用关键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比如,他的推论合理不合理,有没有你没想到的地方。是不是有明显的破绽。而且,看报告也要当心一点,券商基金都是市场的参与者,他们都是有立场的。关键是看看他们的思路,和分析的方法,有些时候是有启迪的。
  第一,取数据。
券商报告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最值得汲取的一块就是数据的归类、整理、对比,个人投资者因为信息来源的欠缺,数据整理时间的缺失,都不能像券商研究员们专门花上几天的时间来整理一些行业数据。这种不是针对某个上市公司而是对于整个行业的数据,券商没有任何造假的动力和可能,都是比较翔实,来源于公开信息或者是购买的数据库资料,投资者可以放心撷取。比如钢材、有色金属、航运、地产各大券商都有行业的周报,这对长期观察和跟踪这些行业的投资者都是一个很好的信息来源。而把券商的策略报告中引用的货币数据、贷款规模、投资增速等作为自己未来投资的判断基数就是好的选择。
  第二,看逻辑。
之所以强调要看券商策略报告或者行业报告的逻辑,是因为即使数据完全正确,但使用数据的逻辑如果出问题,那么多精准的数据也徒劳。比如我们在分析航空行业的时候,知道人民币升值对航空公司有好处,因为多数航空公司是用美元贷款来买飞机,在人民币升值周期内,拼命卖空航空股逆势而为,投资则必输无疑。
  券商研究员的逻辑如果是持续的,那么可以长期跟踪,比如某个经济学家对宏观把握的特别准确,那么投资者可以对他的判断和逻辑深入地分析,如果的确自成体系,那么倒是可以好好学学。如果在2007年年底看到一万点,而2008年看到3000点的主,那么就大可不必看了。当然只会永远看空的独立经济学家的观点也不值得推崇,显然对中国经济实际运行缺乏了解。
  第三,查动机。
券商的报告写给谁看的?伴随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实力的日渐庞大,很多券商写报告都是为了迎合基金的胃口。个股推荐的报告谨慎点看,比如海通证券的叶志刚,就是典型的老鼠仓,自己和私募买完以后再推荐研究报告,而券商的策略报告,通常不会太多陷入内幕交易,因为很少涉及到个股。
  综观各大证券研究所的研究员风格有多种多样。有的是看个股的形态推出应时的报告,类似于一般媒体的股评,这类报告往往推出时已经涨幅较大,而且已经脱离了底部,如果不能及时退出,十有八九会套。因此如何辨别非常重要。一般涨幅过大的股票要等成交量萎缩才能考虑。如果个股分析报告出现在股价相对底部,技术指标和均线系统均上涨,并且成交量放大,应及时介入。当然每天大量的分析报告并不是都有用的,有的也就仅仅是了解而已。对一些目前不具备买入条件的个股,应该把其存档,一旦跟踪一段时间,技术上符合介入要求,那时再拿出来仔细阅读,可能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