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在饲料中有益的作用和不良作用,在使用时应该注意什么

2024-05-08

1. 抗生素在饲料中有益的作用和不良作用,在使用时应该注意什么

抗生素杀菌作用主要有4种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干扰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选用动物专用品种:要尽量少用、慎用人畜共用的抗生素,最好使用动物专用的品种。如欧洲共同体批准使用的抗生素品种有:杆菌肽锌、螺旋霉素、维吉尼霉素、黄磷酌醇、泰乐霉素、莫能霉素钠和阿伏霉素?种;美国批准作添加剂的有15种,日本18种。中国目前使用的抗生素饲料添加剂有土霉素钙、金霉素、杆菌肽、硫酸粘杆菌素、北里霉素、恩拉霉素、维吉尼霉素、盐霉素、莫能霉素等。 (2)严格控制抗生素的添加剂量:抗生素用作饲料添加剂一定要注意用量,如土霉素用做治疗用量可达0.1%甚至更多,用作饲料添加剂每吨饲料只需添加l0-50克。 (3)用药时间和残留量:要控制用药时归,限制药物在动物产品中的残留量。对抗生素的使用,各国除规定用于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外,还比较普遍地规定了使用时间和在申物产品中允许的最大残留量。 (4)分清不同畜、禽和生育阶段:注意不同畜禽种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等是否添加及其添加的抗生素种类。成年反刍动物不能使用一般抗生素,如土霉素等,可抑制瘤胃微生物活动;幼龄畜禽使用效果较好。马属动物不能用盐霉素、莫能霉素、拉沙洛西钠等,用后会致死。 (5)交替使用:各种抗生素应交替添加使用,以防止畜禽肠道有害微生物产生抗药性,不利于防治效果的发挥。 (6)注意各仲抗生素的配伍禁忌:莫能霉素和盐霉素禁止与泰乐菌素、竹桃霉素同时使用;盐霉素、莫能霉素、拉沙洛西钠等之间及杆菌肽锌、恩拉霉素、北里霉素、维吉尼霉素、杆菌肽锌+硫酸粘杆菌素等之间不能同时使用;哇乙醇禁止同抗生素同用。 (7)要与饲料混合均匀:抗生素药物纯晶不能直接加入饲料中使用,必须先制成预混剂,然后再均匀拌入饲料中,以防拌不匀,引起中毒。 (8)产蛋鸡和奶牛不能用:一般抗生素不得作产蛋鸡、奶牛的饲料添加剂。

抗生素在饲料中有益的作用和不良作用,在使用时应该注意什么

2. 抗生素对动物的促生长机制是什么?抗生素用作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存在的问题

营养生理学机制 
    抗生素可通过抑制环境中的抗生长因子产生的亚临床症状而促进动物生长,部分抗生素可以使蛋白质代谢相应得到改善,佟建明(2001)发现在肉鸡日粮中添加金霉素,可降低血液中氨、尿酸含量,增加氮沉积。抗生素还具有降低肠壁厚度、改善肠粘膜结构、降低肠道维持需要的作用,从而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微生物学机制 
    饲用抗生素能够减轻肠道微生物与宿主营养竞争,有人推测,抗生素抑制了小肠内的微生物生长和活性,减少了微生物对能量和养分的吸收利用,从而增加了宿主的可利用养分。饲用抗生素还可以降低动物组织及血液和环境中氨的浓度。因此,细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的减少可能是抗生素促生长作用的一种机制。抗生素的另一个重要机制是抑制了肠道内微生物胆酸的生物转化,而胆酸浓度降低,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效率相应提高。 
另外还有免疫学机制。

3. 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简答题

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会导致细菌细胞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些药物的影响.
  2.与细胞膜相互作用:一些抗菌素与细胞的细胞膜相互作用而影响膜的渗透性,这对细胞具有致命的作用.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素.
  3. 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酶不能被合成.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包括福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
  4. 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核酸的功能阻止了细胞分裂和/或所需酶的合成.

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简答题

4. 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简答题

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会导致细菌细胞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些药物的影响.
  2.与细胞膜相互作用:一些抗菌素与细胞的细胞膜相互作用而影响膜的渗透性,这对细胞具有致命的作用.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素.
  3. 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酶不能被合成.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包括福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
  4. 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核酸的功能阻止了细胞分裂和/或所需酶的合成.

5. 在饲料行业中,目前取代抗生素的有效途径有哪几种

抗生素,顾名思义是抵抗致病微生物的药物.是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可用人工合成及部分人工合成(称半合成抗生素)的方法制造而得.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生素品种繁多,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十大类. 
β-内酰胺类这类药物品种最多,用量最大,治疗病种最广,是疗效最好的抗感染药,也是抗生素中的主力军. 
这类药物主要包括两部分: 

①青霉素类,这是最早的β-内酰胺类,其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常用的品种有青霉素钠盐或钾盐,氨苄西林钠(氨苄青霉素钠),氧哌嗪青霉素(哌拉西林钠),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等. 
②头孢菌素类,这类药物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广泛用于各类感染性疾病,常用的品种有头孢氨苄(先锋Ⅳ号),头孢唑啉钠(先锋Ⅴ号),头孢拉定(先锋Ⅵ号),头孢曲松钠(菌必治)等. 
氨基苷(甙)类常用的品种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米星(小诺霉素),阿司米星(阿司霉素)等. 
四环素类常用的品种有四环?土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等. 
氯霉素类常用的品种有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大环内酯类常用的品种有红霉素,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吉他霉素(柱晶白霉素)等. 
林可霉素类常用的品种有林可霉素(洁霉素),克林霉素(氯洁霉素)等. 
其他主要抗细菌的抗生素常用的品种有去甲万古霉素,磷霉素,多粘菌素,卷曲霉素,利福平等. 
抗真菌抗生素常用的物品种有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克念菌素,制霉菌素,曲古霉素等 
抗肿瘤抗生素常用的品种有丝裂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放线菌素D等.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素(环孢灵,山地明). 
合理使用抗生素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这是人类医学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 
70年来,以青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从病魔手中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灵,为人类健康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直到今天,抗生素仍然是人们抵抗各种病菌的有力武器. 
近年来,由于对抗生素的过分依赖和滥用,使抗生素在治病的同时,又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而引起社会的严重关注…… 
触目惊心耐药菌 
21世纪人类将面临三大病原微生物的威胁:耐多药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医院感染的耐药菌株,其中耐药菌的发展速度令人触目惊心. 
据全军医院感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304医院感染控制科主任张延霞介绍,二十年代,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链球菌.而到了九十年代,产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肠球菌,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真菌等多种耐药菌.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仅20多年,但耐药率已经达到60% 70%. 
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条件致病菌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如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绿脓杆菌对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1.85%-100%.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除万古霉素外已经无药可治. 
张延霞主任说,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滥用抗菌素已经使人类付出了沉痛的代价.20世纪五十年代在欧美首先发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这种感染很快席卷全球,形成世界大流行,有5000万人被感染,死亡达50多万. 
人类与致病菌的较量从未休止,致病的病原菌与消灭病原菌的抗生素是一对永恒的矛盾.从细菌的耐药发展史可以看出,在某种新的抗生素出现以后,就有一批耐药菌株出现.医学工作者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2年的时间,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目前,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菌感染,抗生素无效. 
许多专家忧心忡忡地说:"抗生素的滥用将意味着抗生素时代的结束".人们不能不担心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种对所有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出现,也就是说人类将重新回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之前没有抗生素的年代,这将是人类的悲剧. 
滥用抗生素谁之过 
304医院呼吸科主任文仲光介绍说,尽管合理使用抗生素也会产生耐药菌,但至少可以延缓耐药菌的发展速度.在美国,买一支枪非常容易,而买一支抗生素却非常困难.抗生素是严格控制的处方药,医生乱开处方会受到处罚,患者必须持处方才能购买到抗生素.而在我国,人们到药店很随便就可以买到抗生素药品,滥用抗生素十分普遍.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国际范围内多中心调查,住院患者中应用抗生素药物的约占30%,抗生素药费占全部药品支出的15%-30%.我国某医院2000年对该院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情况进行调查,住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占80.2%,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大大超过了国际平均水平. 
文主任认为,在我国导致滥用抗生素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医生的原因.虽然每一个医生对抗生素都有处方权,但并不是每一个医生都懂得合理使用抗生素.有的医生对使用抗生素适应症掌握不严,在临床上不重视病原学检查,仅凭经验使用抗生素.有的不了解各类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在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及间隔时间等方面很不规范.个别医生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违背职业道德,给患者开许多根本不需要的高档抗生素,不仅加重了患者的负担,更主要的是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了新的伤害,加速了耐药菌的产生. 
二是患者的原因.文主任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出专家门诊接待了一位患普通感冒的患者,文主任给她检查后,开了20元左右的药.这位患者很不高兴,要求开抗生素,要求输液.文主任说,绝大多数感冒都是病毒性感染,对免疫功能正常者,根本不需要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可以杀死病菌,却不能杀灭病毒.感冒是自限性疾病,自身产生抗体可以中和病毒而痊愈.但我国许多人缺乏医学知识,对滥用抗生素的危害知之甚少,门诊时经常有患者点名要抗生素,而且越贵越好,越高档越好,也是造成滥用抗生素的原因之一. 
三是社会原因.在国外,抗生素药品是不允许作广告的.在我国,药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在大众媒介大量刊播抗生素广告,言过其实,夸大其治疗作用,极大地误导了消费者,致使很多患者"跟着广告走",对滥用抗生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今年初,国家药品监督局和国家工商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处方药广告审查管理工作的通知》,严禁处方药在大众媒介做广告,尤其是"封杀"铺天盖地的抗生素广告,实在是利国利民之举. 
四是食品的原因.个别地方的养殖业滥用抗生素,在鸡,鸭等饲料中掺杂抗生素,有的养鱼户为了减少鱼病发生,建鱼塘时在塘底撒上一层喹诺酮类抗生素.一方面动物,禽类体内残留的抗生素会转移到人体,另一方面,动物,禽类产生的耐药菌也会传播给人类.国际上是严格禁止人畜共用相同抗生素的.动物产生耐药性后,它的耐药质粒通过接触可很快传播给人类. 
合理使用抗生素要走出误区 
几乎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抗生素,但真正知道该怎样正确使用抗生素的人却为数不多.包括相当部分的医生在内,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存在不少误区. 
误区之一: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北京某商场一位职工做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为预防感染,医生给他用了大剂量的抗生素,引起腹泻.医生又用抗生素止泻,结果腹泻越来越厉害,生命垂危.专家会诊认为是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的"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立即停用抗生素并采用生态平衡治疗,病情很快得到控制.专家认为,抗生素只能用于治疗敏感性细菌引起的感染,起不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于给细菌打预防针,诱导细菌的抗药性.不当使用抗生素会造成人体菌群紊乱,诱导其它的疾病.所有医务人员都应该有一个强烈的意识:使用抗生素的过程,就是培养耐药菌株的过程,,每用一次抗生素,就产生10%的耐药率.所以,要预防感染,首先就要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误区之二:抗生素可以外用.不少外科医生经常把抗生素配成液体冲洗伤口,有的在术后向伤口内撒抗生素粉剂,不少患者用利福平点眼……这都是很不正确的.抗生素教科书规定的非常明确,所有生物合成类抗生素,沙星类抗生素以及用于治疗重症感染的抗生素,是不可以外用的.利福平是治疗结核病的首选药品,国外对利福平的使用控制非常严格,严禁外用,否则取消医生资格.而我国不少医生用利福平给患者点眼.由于利福平的广泛使用,耐药性明显提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我国结核菌耐药率高达46%,结核病发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三分之一的人感染有结核菌,感染人数超过4亿.尽管有多种原因,但不能说与利福平的滥用毫无关系. 
误区之三:广谱抗生素比窄谱抗生素效果好.所有的病人都希望药到病除,特别是对抗生素的疗效有着过高的期望.专家认为,抗感染的治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急性感染,抗生素一般要用3-5天.有不少病人急于求成,使用一天后感到症状没有明显好转,就误以为无效,要求医生用其它抗生素或增加使用其它抗生素.在门诊和临床上经常看到一个普通的感冒用几种抗生素的现象,不仅增加了患者的负担,更主要的是增加了细菌的耐药性,造成了二重感染.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的,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只有病原菌不明的重症感染,同时感染两种以上病菌或者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时才联合使用,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 
误区之四:新的抗生素比老的抗生素好.不少人喜欢跟着广告用药,认为抗生素"越新越好","越贵越好","越高级越好".常看到有的患者到医院后点名要广告上的药,要价格贵的药.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比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像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却对这些病没有什么疗效.一般来说,一种新的抗菌素研制出来,具有它的先进性,但并不是说所有的新药就一定比老的好.关键还是看对不对症.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也便宜,人们不经常使用反而可能更敏感.患者在用药上一定不能受广告的误导. 
误区之五:抗生素是消炎药.多数人将抗生素等同于消炎药,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如病毒性感冒或哮喘病人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没有效.倘若对非病原菌感染所致的无菌性炎症也采用抗生素治疗,那么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一位年轻女孩感冒,咽喉发炎,当地医院用抗生素治疗,不仅不见好转,体温反而升高到40℃,意识模糊,浑身起满皮疹,急送304医院抢救.医生诊断为滥用抗生素引发的药物热.没用任何药物,只输了一些葡萄糖,病情很快就好了.一位支气管哮喘患者,在一家医院使用大剂量的广谱抗生素,引发肺部毛霉菌感染.送304医院后,医生给他停用广谱抗生素,并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真菌药,很快痊愈.专家介绍说,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这些菌群有互相制约的作用,所以才能保持体内的微生态平衡,以防止某一种细菌繁殖生长过盛而发生疾病.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体内后将会敌我不分,乱杀无辜,反而压抑和杀灭了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招致其它疾病的发生.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瘀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跳出怪圈,换个思路抗感染 
近年来,发达国家把对感染的预防放在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上,因为绝大多数的院内感染是内源性的,与患者的免疫力有密切关系.人体有 
6大贮菌库:上呼吸道,口腔,胃肠道,泌尿道,阴道,皮肤.如果其生物社会失去控制,就会源源不断地向感染或菌群失调的领域供应.致病菌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即使把一个菌库的细菌全部杀死,也会马上被别的细菌定植.医院感染就是这样,当病人刚住院时带的敏感菌株,住院后被杀灭,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医院医护人员或其他病人身上的耐药菌株.在我国,中医讲究"祛邪扶正",二者不可偏废.抗菌素主要起的是祛邪的作用,但抗生素必须通过机体自身的免疫力才能发挥作用.因此,还应该有其它的措施来扶正,双管齐下,才能取得最好效果. 
长时间以来,我们陷入了"感染 用抗生素 培养出耐药菌株 造成新的感染 再用抗生素"恶性循环的怪圈.如果能从提高人体免疫力入手,减少人群的感染机率,就会走出这个怪圈.20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熊德鑫教授提出了"用微生态疗法防治疾病"的观点.同抗生素的不同点在于,抗生素是通过抑制和杀灭致病微生物达到治病的作用.而微生态疗法则是通过扶持生理性微生物,调整和改善人体微生态系的内环境,促进微生态平衡,提高机体的疫水平和定植抗力而获得防治疾病的效果.有人曾预言, 
20世纪是抗生素的辉煌时期, 21世纪将成为微生态治疗的黄金时代. 
抗生素与病原菌耐药水平之间的量化关系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病原菌耐药的认识基本上停留在特定病原菌对特定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以及特定抗生素对病原菌的抑菌机理上.然而相关研究表明,在抗生素使用与病原菌耐药水平之间存在着一种宏观的量化关系,即一定范围内的抗生素使用可以导致病原菌整体耐药水平以及耐药菌感染率的变化,这种关系就是抗生素与病原菌之间的量化关系. 
有关抗生素与病原菌之间量化关系研究的历史不长,而对其集中,深入的研究也只是近几年才展开的.在发达国家,特别是对抗生素使用严格控制的北欧国家此类研究开展较多,而在发展中国家则基本为空白.造成这一领域研究起步晚,发展不均衡主要有两方面因素.首先,相关研究需要通过一定范围内大样本的调查,收集,处理各种病原菌和抗生素使用的相关数据.在发达国家,有关病原菌耐药和抗生素使用的监测机构健全,可以方便地获取和处理大量的相关数据,加之有流行病学,统计学,药理学,微生物学以及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的协作,可以深入,细致,及时地研究抗生素使用与病原菌耐药之间的量化关系. 
而在发展中国家,相关的监测机构不健全.以国内为例,目前各级医疗机构有关病原菌耐药的数据和抗生素使用的数据,由不同的职能科室,部门管理,信息交流困难,导致了我们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第二,不同抗生素剂量单位以及常用剂量差别很大,在大范围研究中无法比较和叠加.早期相关研究只能以抗生素的使用率和抗生素的费用消耗为指标,不能准确反映抗生素的实际使用情况.为解决这一难题,人们用成人每日常用剂量作为标准剂量,将不同抗生素的消耗量换算为统一标准单位,并命名为每日约定剂量(defined 
doses,DDD),以使用的DDD数表示抗生素的消耗量.每一种抗生素消耗量换算成DDD后可以比较和叠加.WHO于1996年推荐采用此方法来研究,监测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正是在这一标准建立后,相关研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针对社区居民的大范围研究 
此类研究的对象多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可以是对多个国家的超大规模研究.研究结果对于指导相关国家和地区制定,修改控制抗生素使用的法规,检验相关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不同国家的对比研究还可以探讨自然条件,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抗生素使用与病原菌耐药水平之间量化关系的影响. 
瑞典在1994年设立专门机构,率先启动了一项针对抗生素使用与病原菌耐药的全国性系统工程STRAMA,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消除抗生素不合理的使用,若干年后,瑞典抗生素的消耗量减少了22%,病原菌耐药水平也明显降低. 
2,针对医疗机构的小范围研究 
此类研究主要关注不同医院,不同病区,不同基础疾病条件下抗生素使用与病原菌耐药之间的量化关系,发现并证实了多种抗生素的消耗量与常见病原菌的感染率和耐药率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此类研究的重点通常是临床常见,对患者威胁最大的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球菌和肠球菌,以及临床重点关注的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等.其研究结果对于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即控制病原菌耐药水平的上升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一项研究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分析了以色列一家医院6个内科病区抗生素使用与病原菌耐药的数据,结果表明,这些病区阿米卡星和第3代头孢菌素的消耗量与临床耐药菌感染率密切相关. 
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研究通过改变临床抗生素的使用,降低病原菌的耐药水平和耐药菌的感染率,可以说是这一领域研究的前沿,也是这一领域探索者的希望所在和最终目的. 
Landman等通过减少医院中头孢菌素,亚胺培南,克林霉素和万古霉素的使用,增加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生素的使用,成功地降低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头孢他啶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率. 
近期研究还发现,临床增加氨苄西林/舒巴坦的使用量可以明显降低奇异变形杆菌和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水平;而增加头孢吡肟的使用量可以降低MRSA的感染率. 
笔者曾对所在医院烧伤病区抗生素使用和病原菌耐药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的使用量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水平呈负相关.此外,我们目前已累积了本院烧伤病区8年来临床抗生素使用和病原菌耐药的全部数据,并建成了查询方便的数据库,为进一步进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总之,抗生素使用与病原菌结构和耐药水平之间量化关系的研究对于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制定控制抗生素使用的相关法规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这一领域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目前国内有关抗生素和病原菌的相关信息的交流存在诸多障碍,这需要包括医疗机构管理者,相关专家以及临床医师共同努力,加强信息交流,通过深入研究抗生素使用与病原菌耐药之间的量化关系,为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降低病原菌的耐药水平提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信息.

在饲料行业中,目前取代抗生素的有效途径有哪几种

6. 禽畜饲料抗生素,使用要点有哪些?

大家都知道抗生素是个好产品,尤其是针对牲畜禽畜及其一些动物而言,其具有的功效和效果是十分大的,可是我们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要是盲目跟风应用抗生素或是应用抗生素过多等状况,尤其是有一些对抗生素造成依靠的状况是最恐怖最极端的。

在动物的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以协助牲畜减少发病率,防止多种多样病症,可是要是长期性应用的话便会造成抗药性,因此这并并不是一个长期之策,那麼饲料中应当怎样添加抗生素最好是呢?下边我就给大伙儿讲下有什么必须把握的关键点吧!
一、服药时间
大家都知道抗生素不断应用是会造成比较严重的耐药性的,不断使用时间越长其造成的耐药性就越强,要是应用的或是同一种抗生素的话还会抑止大家消化道及其胃肠中有利的微生物菌种的生长发育和一切正常生长发育繁育,因此这对身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例如我们在猪饲料中应用土霉素钙质作为添加剂应用的话,就需要在宰杀的前一个星期终止服药,操纵其使用时间。

二、不良反应
在销售市场中市场销售的抗生素类型十分多,并且大家一般在应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全是几种几种的配着一起应用的,那样很可能会造成不适感及其中毒了等状况,最终不仅没有具有效果反倒会造成禽畜身亡等严重危害,因此在考虑到药品的混合配搭时大家就需要选好,什么是不可以一起用的什么才算是可以一起用的,那样才可以确保没有一切难题产生。像四环素类抗生素和青霉素钠、磺胺类药及其氯霉素放到一起应用的话那样配搭吃完会造成难题。
三、差别各种
针对不一样的牲畜而言,其在每一个不一样的成长发育环节对抗生素的要求全是不一样的,例如小猪猪在交配期及其产崽期时前后左右喂养抗生素能够充足的提升产仔数及其产仔数,可是要是时间一变的话那麼功效就彻底反过来了,并且效果会降低许多,要是将土霉素应用在成年人的倒嚼动物会抑止瘤胃动物的主题活动,反倒针对在童年时期的牲畜功效会更好许多,这就是差别。

四、添加类型
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时还需要留意的便是抗生素类型的挑选,尽可能不必用工可用牲畜也可以用的这些种类,伴随着自然环境的转变不一样大家也需要对抗生素的使用量开展调节,对自然环境的消毒杀菌及其环境卫生全是我们要充分考虑的,那样才可以确保作用的品质。
五、添加总数和匀称水平
在做添加的情况下我们要依据牲畜的饲养总数和饲养相对密度来决策抗生素的投使用量,并且添加在饲料和作为添加剂应用的情况下其添加量是不一样的,有一些养殖场为了更好地增加药力往饲料中很多的添加,那样实际上好是有误的,那样不但会使耐药性提升,还会提升成本费,因此并不倡导那样功效,此外抗生素在添加后要拌匀称,防止由于抗生素拌和不匀称造成中毒了的状况产生。

之上便是动物饲料添加抗生素的关键点了,大伙儿是否有学好呢?对于抗生素的应用大家自始至终要记牢好多个标准,那便是不可以过多长期应用,也不可以对抗生素造成依赖感,这全是不端正的观点。

7. 抗生素除了广泛应用于畜牧业外还大量的作为什么?

抗生素在水产中的应用
抗生素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防治水生动物疾病、促进生长、节约营养成分等方面。尤其是抗生素的应用有效控制了许多水产疾病的发生,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抗生素的不断使用容易产生耐药菌株、存在药物残留以及容易破坏水生动物微生态平衡,一方面使得水产养殖疾病越来越难治;另一方面水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因此,为了人类的健康和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所带来的副作用。抗生素的副作用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耐药菌株的产生。某种曾经有效的抗生素在生产上低剂量、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药效减弱或完全消失的现象,这是因为病原菌对抗生素产生的抗性或耐药性,即产生了耐药菌株。耐药菌株的产生使得生产上用药量越来越大,药效越来越差,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增 加了防治难度。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也对人类的公共卫生构成威胁。    2.在水产品中产生药物残留。抗生素使用后进入水生动物的血液循环,大多数会被排出体外,极少数则会残留在体内组织中,并且随着多次使用在体内蓄积起来。抗生素的残留在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会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3.破坏微生态平衡。水是水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其中有许多有益微生物,如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水生动物肠道里也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如乳酸杆菌、部分弧菌等。它们在维持水环境的稳定、水生动物代谢平衡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成为水产动物体内外微生态平衡中的重要组织成部分。抗生素的使用在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同时也会抑制这些有益微生物,使水生动物体内外微生态平衡被破坏,导致微生物恶化或消化吸收障碍而引起新的疾病。   4.对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抗生素对免疫系统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吞噬细胞的抑制。一是抗生素直接影响吞噬细胞的功能;二是通过影响微生物而影响吞噬细胞对微生物的趋化、摄取和杀灭等功能。  抗生素在水产养殖疾病防治中虽然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增强,抗生素利弊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因此,为了生产无公害水产品,提升水产品质量,应该科学、合理地认识抗生素使用的利与弊,要谨慎使用抗生素,严禁使用国家违禁的氯霉素、红霉素、杆菌肽锌、泰乐菌素、环丙沙星等抗生素药物,以确保养殖水产品安全卫生。

抗生素除了广泛应用于畜牧业外还大量的作为什么?

8. 怎样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

一、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对动物生产性能的作用 

    抗生素作饲料添加剂具有促进和抑制肠道内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抑制肠道微生物产生氨、酚类、芳香族化合物及胆酸的生物学转化等不利生产性能发挥的代谢产物。同时并可预防临床不明显的肠道炎症,保证肠壁良好的通透性,促进肠壁血液吸收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从而对促进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有良好的作用。大量的试验与应用结果显示,单独使用黄霉素、盐霉素等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可提高动物日增重2%--15%,提高饲料报酬1%--10%,提高胴体瘦肉率4.4%,眼肌面积扩大9.8%,母猪受胎率提高7%,窝产仔数增加0.4头,并对痢疾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如果采用下列措施,效果更加明显: 

    1、抗生素之间配合使用:许多试验结果证实,抗生素之间配合使用,由于扩大了抗菌谱范围,比单独使用某一品种抗生素效果更好。据报道,杆菌肽锌与多粘菌素以5:1的比例配合使用,提高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明显,作用效果均提高2—4倍。从仔猪日增重和腹泻率分析,添加土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喹乙醇或土霉素+阿散酸+痢特灵均显著高于杆菌肽锌+痢特灵或金霉素+磺胺嘧啶组。从猪的生产性能及腹泻率情况分析,添加洛克沙胂+喹乙醇对断奶仔猪饲养效果较好。目前国内常用的配方是抗敌素与杆菌肽锌,金霉素与黄霉素。而诺必达与黄霉素配合是出口肉鸡生产的最理想配方。 

    2、抗生素与饲用微生物联合或配伍使用:部分饲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对促进动物的生产性能也比单独使用效果明显。在0—14日龄肉鸡饲料中添加金霉素,15—41日龄添加蜡样芽孢杆菌,全期生产性能比单独添加的效果好。用强力益生素与土霉素配伍试验也具有相似的效果。把抗生素carbox和酵母培养物配伍添加到仔猪料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两者配合使用对促进生产性能的发挥有良好作用,且仔猪增重随酵母培养物浓度的提高而增加。 

    3、抗菌剂与有机酸联合使用:抗菌剂与酸化剂联合使用,对促进动物,尤其是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也有良好作用。同时使用1.25%的柠檬酸和40mg/kg的泰乐菌素,仔猪日增重和饲料效率最高;酸化剂、高铜和抗菌剂配合使用对28日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效果是:酸化剂+抗生素+铜>抗生素+铜>抗生素+酸化剂。 

    4、抗菌剂与高铜配合使用:抗菌剂与高铜不仅都具有促进生长作用,而且两者配合使用有协同增效效果。在断奶猪日粮中分别添加高铜、金霉素或维吉尼霉素,各自改进增重22%、22%和17%,提高饲料报酬5.1%、8.9%和8.2%,而在添加金霉素或维吉尼霉素的基础上,再加高铜,可进一步提高增重10%--11%,饲料报酬提高2%--5%。 

    二、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可能产生的危害 

    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抗生素也不例外,尤其是自二十世纪50年代末发现病原菌对抗生素具有抗药性以来,使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合理使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产生的危害,但从许多事实说明,抗生素可能会产生下列三方面的副作用: 

    1、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细菌可通过三种方式获得耐药性,一是在细菌繁殖的二分裂阶段通过代与代之间进行传递;二是通过自发的基因突变产生;三是从附近其它的细菌细胞上获得耐用药性基因。虽然耐药性因子的传递频率只有10-6,但由于细菌数量大,繁殖快,仍易造成抗菌株的扩散蔓延。据报道,自1957年日本发现首例宋内氏志贺氏菌具有抗药性后,至1964年已发现有40%的流行菌株有四重或多重抗药性。日本1997年发生的O157大肠杆菌风波及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已被证明与畜禽致病菌的耐药性有关。另外美国《新闻周刊》报导,仅1992年美国就有13300名患者死于抗生素耐药性的细菌感染。路透社1999年2月还报导了美国科学家在肉鸡饲料中发现超级细菌,这种肠球菌对目前所有的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目前虽然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是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引起,但上述细菌病的控制到目前复发的事实有力地说明了是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 

    2、在机体内残留,影响人和动物的免疫效果。长期使用,特别是滥用,会造成抗生素在机体的残留量增加。药物在机体内残留,一方面可能诱发产生耐用药菌,另一方面残留的抗生素又降低了免疫疫苗的免疫效果,为控制疫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3、易产生致病菌的交叉感染:使用抗生素,尤其是超量使用,会破坏肠道内的微生物持态平衡,一方面使胃肠道内对抗生素敏感性强的微生物减少,而敏感性差的菌群趁机大量繁殖,引起微生物态失衡;另一方面体内的微生物被抗生素消灭后,为体外的微生物的侵入繁殖创造了条件,从而易产生致病的交叉感染。 

    三、科学使用抗生素的措施 

抗生素在饲料中应用不当会产生不良影响,如何科学合理地应用抗生素,以充分有效地发挥抗生素的积极作用,尽可能地避免和降低抗生素的不良影响,主要措施是:  

    1、合理地选用品种。抗生素种类繁多,在饲料中应用的作用和副作用各不相同,合理选用抗生素是应用好抗生素的前提,也是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降低副作用的重要因素。农业部发布的《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中就明确规定了可在饲料中长时间使用的抗生素品种和可用于防治疾病,通过混饲给药的抗生素品种。因此,在饲料中应用抗生素就必须选用规定中允许的品种,未经批准的药物特别是人类专用的抗生素不能选用,土霉素和金霉素等人畜共用抗菌素虽然未禁止使用,也要尽可能少选用,特别是动物生长后期不要选用。禽畜专用抗生素是专门研制、开发应用于动物的品种方面,作用效果较为显著,且残留量低,不易产生耐药性,是作为饲料添加剂较理想的品种,如杆菌肽锌、黄霉素等都是优先选择的药物。选用抗生素时还应根据动物的品种、生长阶段以及饲养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不能盲目选用高档以及进口的药物。市场上的同一饲用抗生素添加剂均有不同的商品名,在选用抗生素时应首先了解其有效成分及有效含量。    

    2、适当使用剂量。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对其作用效果影响较大,抗生素在饲料中的应用一般只是作为防病促生长刑,而不是作为治疗药物。因此,应科学和慎重地确定其使用剂量,添加量过少,达不到一定的药物浓度,对病原微生物起不到最低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因而达不到相应的防病和促生长效果;但用加量过大,作用效果则可能适得其反,还可能造成动物体内的微生物菌群严重失调,引起消化紊乱,并可能产生内中毒以及给疾病治疗带来困难等后果。因此,应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剂量,适量地添加抗生素是用好抗生素的关键,但抗生素的使用剂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应用对象及其生理阶段,饲养场所以及季节区域等实际因素灵活确定。 

    3、科学的用药方案。同一环境中连续使用同一抗生素时,其促生长效果明显下降,长时间使用一种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降低作用效果。要提高抗生素的作用效果,就必须制定一个科学的用药方案。常用的用药方案有轮换用药、穿梭用药以及综合用药等。轮换用药是使用一种抗生素一定时间后,换用另一种抗生素,一般应有几种以上的药物轮换,且轮换的药物相互之间不能有交叉耐药性;穿梭用药是在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应用不同的药物;综合用药就是在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应用不同的药物,一定时间后再分别换用其它药物,也是综合轮换用药和穿梭用药。综合用药能较大限度地提高抗生素的作用效果和降低不良作用,是较为有效的用药方案。制定用药方案还应结合不同的抗生素品种,不同的动物品种、各生长阶段的特点、区域季节以及饲养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  

    4、谨慎地联合用药。联合使用抗生素能扩大抗菌谱,增强抗菌作用,抗生素相互之间有四种作用,即相加作用、协同作用、颉颃作用和无关作用。联合使用抗生素就必须选择抗生素相互之间有相加作用或协同作用,而不能有无关作用和颉颃作用。动物的育龄期和病弱的禽畜联用抗生素,可增强动物的抗病能力,而生长发育正常的动物使用一种抗生素一般就能起到明显的促生长效果,因而不提倡联用抗生素。联用抗生素虽然增强了抗菌作用,但抗生素的残留量增大,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增强及微生物平衡体系破坏加重,因此抗生素的联用要特别谨慎为好。     

    5、严格的停药期。停止应用抗生素一段时间,动物体内残留的抗菌素可相继排出体外,加上药物自身半衰期的作用,残留在动物体内的抗生素可大大地减少,因此,在动物上市前一段时间、产蛋期和泌乳期间应停止使用抗生素或使用没有停药期的抗生素,可大大降低抗生素在动物体内的残留量,从而提高禽畜产品的卫生性和安全性,目前国内很多禽畜产品药物残留超标就是因为没有严格执行抗生素的停药期而发生的。如果合理地应用抗生素并严格执行停药期,一般情况下应该不会发生药残超标。 

    6、先进的混合工序。抗生素的使用剂量一般每吨饲料中只有几克至几十克,因此,使用前一定要进行稀释预混,降低药物浓度,以确保药物在饲料中能混合均匀,保证药物均匀地发挥作用效果,并有效避免混合不均匀产生药物中毒而造成的质量问题,从而也可有效地避免和减少药物残留超标的发生。要对抗生素进行较好稀释就必须有先进的混合工序,一个先进的混合工序包括选用性能较好的混合机、根据药物选择适用的载体、正确的混合程序、充足的混合时间,科学的检验方法以及严格的管理监督措施等。 

    四、抗生素作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抗生素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的不断认识,从保护健康与环境出发,不同的国家,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对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作了不同的限制。瑞典在1996年就开始禁止在猪饲料中使用抗生素促长剂,以望为消费者提供“天然的猪肉”;美国对饲料中使用抗生素的反应不如欧盟国家强烈,但采纳了欧盟国家禁用抗生素的积极方面,由美国FDA、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农业部协作成立了国家抗生素的抗药性检控体系,一旦发现耐药性产生,便启动相应的法律禁止使用。我国已制定发布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规范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使用。由此可见,限制抗生素作饲料添加剂,是生产安全食品的需要,是发展的大趋势,但全面禁用抗生素将很难做到。主要依据有:一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将会不断开发出高效、副作用小,甚至无副作用的抗生素供生产上使用,从当初的金霉素到现在的黄霉素及天然抗菌素的开发利用就是一个有力的说明。二是从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对养殖业产生的效益看,除非开发出具有与抗生素功能相当的替代品或出于某种需要,否则禁用将是得不偿失,弊大于利。从瑞典政府禁止猪饲料中使用抗生素,导致猪的腹泻发病率普遍上升,生长速度减慢,治疗所用药物量远远大于禁令前的使用量,其后果足以说明禁用的代价。三是目前也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禁止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有专家指出,病原菌的抗药性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并不仅限于使用抗生素作生长促进剂的动物集约化养殖区。并指出大量的证据和临床经验证明,病菌的抗药性与人类疾病时抗生素的使用和滥用有关。综合分析认为,抗生素作饲料添加剂,前景是广阔的,且有专家预测,在未来的10—20年内,抗生素在饲料添加剂中仍会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今后饲用抗生素发展的趋势是将向高效和低残留的动物专用抗生素方向发展,且更科学地规范对每种饲用抗生素的适用对象、使用剂量、使用期限等应用技术。同时对饲用抗生素的研制、生产、销售、应用以及检验等各环节将有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法律条文和管理机构来管理和监督,确保饲用抗生素的科学应用并有效地降低其负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