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什么时候完成?

2024-05-14

1. 事业单位改革什么时候完成?

很多人一直都在关注事业单位改革的相关信息,有统计称,我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另有900万离退休人员,总数超过4000万人。来自高层的判断认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务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薄弱。有的事业单位对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追求,偏离了公共服务这个公共机构的基本价值取向。此外,已经形成的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结构在改革中很难被打破,成为事业单位改革的最大阻力。这些问题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分类改革加以解决。日前,中央已经确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从2011-2015年,我国将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全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座谈会昨日在北京召开。一度雾里看花的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终于勾勒出了清晰脉络。根据近日下发的《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指导意见》,中央已经确定了一张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用2011-2015年的五年时间,我国将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我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超过3000万,900万名离退休人员。1995年,我国启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如今这项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那么,事业单位改革涉及哪些方面?改革进展如何?改革后事业单位职工又将何去何从?分类改革市场公益各归其位所谓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就是让事业单位真正回归到公益属性,使行政类和经营类事业单位回归到本来属性。具体看,对于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将把其职能划归至行政机构或将其转变为行政机构;对于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将其转变为企业,推向市场。现在,这项改革正稳步推进,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比如,一大批经营性科研院所已经在几年前完成转制,变身为企业,部分科研院所还成为上市公司;去年,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全部完成转企改制。招聘改革明年公开招聘全覆盖近几年,事业单位招聘中信息不公开、程序不透明、暗箱操作的事件时有发生,原因就在于没有很好地实施公开招聘制度。为此,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期专门下发文件,明确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规定权限严格履行招聘方案核准备案职责。人社部副部长王晓初表示,今后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将于2012年在全国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实现全覆盖。用人制度今年全部实现聘用制人社部近日发布的《201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2010年,全国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人员的比例达到90%。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今年我国将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积极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出台,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奖励、申诉、竞聘上岗等单项规定。今年,我国将全面完成事业单位聘用制推行工作。职称改革按类别逐步实施我国现有专业技术人才4500多万人,职称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构建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社会和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2009年,吉林、山东、陕西的部分地市开展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这项改革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充分调动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改革后,这些地方建立起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其中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分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今年,我国将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启动工程系列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同时研究提出会计、技校、中专等其他职称系列的改革意见。工资改革绩效工资全面推开我国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始于2006年,事业单位随即实行了岗位绩效工作制度,工作人员的收入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构成。人社部负责人表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2009年基本兑现到位,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抓紧实施,部分省份基本兑现,其他事业单位正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实施绩效工资。同时,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稳步推进。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也在同步推进。2009年,我国出台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方案,目前正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省市开展试点。

事业单位改革什么时候完成?

2. 关于即将进行的事业单位改革

目前,事业单位改革分三个方向,执法类以及部分较强的审批类转为行政
部分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如医院、学校保留为事业单位
部分可以市场化的事业单位,比如以前是自收自支或者差额拨款的,像歌舞剧团、设计院的就直接转为企业

但是根据十八大以来的情况来分析,中央和地方的机构改革都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不增加行政编制总数,在这个大前提下,各地的事业单位要转为公务员,就变得极为困难。比如楼主的国土资源所,如果要转为公务员,那么全市的所有国土资源所都得转,那么将造成行政编制超编。
预计,现在的事业改革将会持续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首先是改革该推向市场,实现企业化的这部分,这才是改革重点,目前而言,许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已经停止进人,等到原有的人员大部分退休,就会直接取消该事业单位。
对于向楼主这种履行公务员职责,而编制类型又是事业的,则有可能等待下一轮的改革。届时,预计可以参加内部考试,转为公务员,但转任公务员一般会有一些前提,比如学历,职称等,建议楼主现在先做这方面的准备,把这些硬件先搞好。

3. 事业单位改革最新消息

今年3月22号中央下文,下达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指导意见,将在5年内对全国所有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分类,真正的分类改革应该要拉开大幕了。
如果自己已经是事业编制的人员,自己看看所属单位的情况,根据分类改革意见,就可以看出自己单位的未来去向了,也好有所准备。
所谓分类改革,即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
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为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
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
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
“行政的归行政,市场的归市场”,也就是说,分三类事业单位,行政类,生产经营类,公益类,行政类不用说,短期内参公,长期内就转成行政机构。
生产经营型的诸如报社,影视剧厂等,转制成为企业,也没用大的异议。
最难分类鉴别的估计就是公益类事业单位了,我把专家的原话转述一下,大家可以一起来分析一下: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这样分类也可以看作是按照公益属性的纯粹程度来划分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说,纯公益类的事业单位,是由政府出资保障的,不再允许其存在经营性活动。比如乡镇诊所、社区医院等就属于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

事业单位改革最新消息

4. 事业单位改革

1、还真没遇到过这种不是公益性单位改为公益性的,不确定你们是否做市场任务。但可以确定的是,就算做市场任务,做多做少也不影响你们的工资,因为工资基本就定了。
2、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后,纯公益性的,全部依靠财政发工资。
举个例子,比如你们以前是部分财政拨款的单位,那么你们的工资构成为,假设你一个月工资5000元,国家发一部分,比如发给你3000一个月,然后其他你们可以根据单位的盈利,以补贴的方式发给你们,赚的多,她给你发1万也可以,赚的少给你发2000可以,实在发不出来,发给你1000,你拿不到你实际应该拿到的工资,也可以,这种赚不到你工资的钱,一般单位就会两种办法,一是跟财政要求再拨款,给你们补工资,当然财政给不给是他们的事,二是自己单位再想办法创收。总结来说就是,国家告诉你,你可以发多少,但是他给你只给一部分,剩下的你们自己去弄,弄多就多给你们发,弄少就少发。
而如果改为公益性的单位了,那么你工资的全部构成就是国家拨款的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说白了就是没有其他收入,国家说多少就多少了。单位不得以其他形式发给员工钱。
3、你们单位我估计以前工资不低,市场创收可能是你们工资的大部分,那么对于你们来说可能钱会变少,没你们自己赚的多。
4、有的单位虽说可盈利性单位,比如剧团,它是部分财政拨款单位,苏州的昆剧团、无锡的锡剧生意特别好,发展的特别好,那么他们员工的工资就很高,转为公益性的就很亏。但是比如镇江的剧团等,其他城市的,这种单位虽说可以给他们创收,给他们推向市场自己赚钱,但他们赚不到,他们就会出现,工资同意你发4000,但财政只拨1000。赚不到钱,每个月这些人就拿1000块,没办法。
5、你们这种本来是可盈利性的单位,改为纯公益性的,那么首先国家会加打拨款力度,举个例子,以前博物馆这样的单位每年国家拨款10万,后来改革,要求全国美术馆、博物馆类的场所必须全部免费开放(也就是原来他们可以赚门票钱,现在不允许了),现在每年拨款可能达到100万,以补贴他们免费开放所造成的损失。
6、你们是否做市场任务,或者做市场任务的量,可能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的参考。
绩效工资是有高有低分配的,谁分的多,谁分的少,会有参考标准,比方说工龄高的加几分,工龄低的加几分,这样就成了领导发的多,员工发的少。或者市场任务做的多的得几分,在国家或省市级获奖的,得几分。总之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来给你们算分,然后拉开档次,进行绩效工资发放。
7、总结来说就是,如果单位本来盈利不多,改为纯公益性的好,稳定性高了,而且国家会加打拨款力度。如果单位本来盈利多,那可能国家拨的远没有你们以前赚的多,那么你的工资可能就会变少,那就看领导了, 领导胆子大的,就把收入想办法发给你们(绩效工资后不允许以任何形式发福利,就看领导想办法了),领导胆子小的,就国家拨多少就多少了,顶多在绩效工资分配的时候有高有低,参考。但绩效工资的总数,也就是单位总共大家有多少钱是固定的,就是国家拨的,只不过分的时候大家不同了。

5. 事业单位会改革吗?

  事业单位改革是肯定的
  事业单位改革是为了加强编制管理,而非取消编制;那么编制不编制的区别仍然存在。
  一个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单位的编制还是存在的,即定人定岗。岗位实行聘用制,不再套用行政级别;编制以外的用工,只能是临时性用工,工资待遇等比编制内的,还是会有所差别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
  1、涉及机构编制调整的,不得突破政府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额,主要通过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中调剂出来的空额逐步解决。
  2、对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认真梳理职能,将属于政府的职能划归相关行政机构;职能调整后,要重新明确事业单位职责、划定类别,工作任务不足的予以撤销或并入其他事业单位。
  3、对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可调整为相关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确需单独设置行政机构的,要按照精简效能原则设置。
  4、已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但尚未调整到位的事业单位,在过渡期内继续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履行职责,使用事业编制且只减不增,人事、财务、社会保险等依照国家现行政策规定实施管理。
  有疑问的可以点击下方电话免费咨询,或者是点击下方进入官网找客服人员帮助大家解答。

事业单位会改革吗?

6. 事业单位将如何改革?

事业单位社会化,是我国事业单位的唯一出路。
很多事业单位的基本没有什么职能,或者说其职能完全可以为社会组织所取代。比如工商局的法人登记职能,完全可以交给社会法律工作者。因为现在的登记机构不对登记瑕疵承担任何民事责任,导致大批的皮包公司应运而生,直接破坏了我国的经济秩序。
再比如:对食品的管理与 检测,从生产到流通,涉及多个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结果是政出多门,无人负责。
事业单位只能承担义务大于权利的职能。如果权利和义务对等,完全可以交给社会处理。
而现在的事业单位的大部分职能不仅不是义务大于权利,反而是权利大于义务。

我们绝对不能允许越来 越多的事业单位成了权利分子的夫人院,养老院或者小妾园了。

7. 事业单位改革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在现有事业单位类别的划分上,清理规范现有事业单位。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予以撤销。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工作任务严重不足或职责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对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指导意见》也进行了细分: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具体由各地结合实际研究确定。
根据《指导意见》,认为县政务大厅管理办公室事业编人员改革后应为行政,保持原有待遇。

事业单位改革

8. 事业单位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关键要从体制机制入手,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调整和规范政事关系。2011年4月初,中央已经确定了一张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共涉及到超过126万个机构,4000余万人。该表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中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特殊产物,它虽然有别于国外的非政府组织(NGO)和所谓的非营利组织(NPO),但是又同它们有着一定的联系。根据1998年国务院发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定义,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我国的事业单位就其定位而言,主要具备以下特征:

服务性
事业单位主要分布在科、教、文、卫等领域,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的社会系统。如教育事业单位,主要功能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各方面所需要的人才;卫生事业单位,主要功能是保障公民的身体健康,使其享受良好的医疗服务,等等。缺乏这些服务支持,或服务支持系统不健全,生产力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并影响社会稳定。经济愈发展,社会愈进步,对服务功能的要求标准也愈高,范围也愈大。服务性,是事业单位最简明的特征。

公益性
公益性,是由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在一些领域,某些产品或服务,不能或无法由市场来提供,如教育、卫生、基础研究、市场管理等。为了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就要由政府组织、管理或委托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从事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公众的需求。我国的事业单位大都分布在公益性领域中,主要从事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有的虽然也从事某些物质产品的生产,但多数不属于竞争性生产经营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

知识密集性
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性组织,专业人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事业单位的主要手段。虽然事业单位主要不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但由于其在科技文化领域的地位,对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总之,事业单位作为非政府、非企业组织,有着政府机构和营利性市场主体所不具备的优点。由此可见,改革后的中国事业单位应当是主要从事社会事业和公益事业的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非营利组织。其基本特点是:非政府(也非“二政府”);非企业(也非准企业);非营利(也非变相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