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机构对于保险资金投资的限制是怎么样的

2024-05-16

1. 监管机构对于保险资金投资的限制是怎么样的

作者:田晨彤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686291/answer/2305591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
(保监发〔2014〕13号)
……针对保险公司配置大类资产制定保险资金运用上限比例。
(一)投资权益类资产的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0%,且重大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净资产。账面余额不包括保险公司以自有资金投资的保险类企业股权。
(二)投资不动产类资产的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0%。账面余额不包括保险公司购置的自用性不动产。
保险公司购置自用性不动产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净资产的50%。
(三)投资其他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5%。
(四)境外投资余额,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15%。
三、设立集中度风险监管比例
为防范集中度风险,针对保险公司投资单一资产和单一交易对手制定保险资金运用集中度上限比例。
(一)投资单一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其他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均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5%。投资境内的中央政府债券、准
政府债券、银行存款,重大股权投资和以自有资金投资保险类企业股权,购置自用性不动产,以及集团内购买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等除外。
投资上市公司股票,有权参与上市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决策,或能够对上市公司实施控制的,纳入股权投资管理,遵循保险资金投资股权的有关规定。
单一资产投资是指投资大类资产中的单一具体投资品种。投资品种分期发行,投资单一资产的账面余额为各分期投资余额合计。
(二)投资单一法人主体的余额,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0%。投资境内的中央政府债券、准政府债券和以自有资金投资保险类企业股权等除外。
单一法人主体是指保险公司进行投资而与其形成直接债权或直接股权关系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一融资主体。

监管机构对于保险资金投资的限制是怎么样的

2. 监管机构对于保险资金投资的限制是怎么样的

根据个人需要购买即可,保险价值可由三种方法确定:
(1)根据法律和合同法的规定,法律和合同法是确定保险价值的根本依据;
(2)根据保险合同和双方当事人约定。有些保险标的物的保险价值难以衡量,比如人寿保险,健康保险,人的身体和寿命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则其保险价值以双方当事人约定;
(3)根据市价变动来确定保险价值。一些保险标的物的保险价值并非一直不变的。大多数标的物也会随着时间延长而折旧,其保险价值呈下降趋势。

3. 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的第三章 投资标的

第十二条保险资金直接或者间接投资股权,该股权所指向的企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依法登记设立,具有法人资格;(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备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资质条件;(三)股东及高级管理人员诚信记录和商业信誉良好;(四)产业处于成长期、成熟期或者是战略新型产业,或者具有明确的上市意向及较高的并购价值;(五)具有市场、技术、资源、竞争优势和价值提升空间,预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现金回报,并有确定的分红制度;(六)管理团队的专业知识、行业经验和管理能力与其履行的职责相适应;(七)未涉及重大法律纠纷,资产产权完整清晰,股权或者所有权不存在法律瑕疵;(八)与保险公司、投资机构和专业机构不存在关联关系,监管规定允许且事先报告和披露的除外;(九)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保险资金不得投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具有稳定现金流回报预期或者资产增值价值,高污染、高耗能、未达到国家节能和环保标准、技术附加值较低等企业股权。不得投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不得投资设立或者参股投资机构。保险资金投资保险类企业股权,可不受第(二)、(四)、(五)、(八)项限制。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权,仅限于保险类企业、非保险类金融企业和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医疗、汽车服务等企业的股权。第十三条保险资金投资的投资基金,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投资机构符合本办法第十条规定;(二)投资方向或者投资标的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及其他金融监管机构的规定;(三)具有确定的投资目标、投资方案、投资策略、投资标准、投资流程、后续管理、收益分配和基金清算安排;(四)交易结构清晰,风险提示充分,信息披露真实完整;(五)已经实行投资基金托管机制,募集或者认缴资金规模不低于5亿元,具有预期可行的退出安排和健全有效的风控措施,且在监管机构规定的市场交易;(六)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的第三章 投资标的

4. 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的独立监督人

第五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独立监督人,是指根据投资计划约定,由受益人聘请,为维护受益人利益,对受托人管理投资计划和项目方具体运营情况进行监督的专业管理机构。一个投资计划选择一个独立监督人,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可以分别聘请独立监督人,投资计划另有约定的除外。独立监督人与受托人、项目方不得为同一人,不得具有关联关系。第六十条 独立监督人可由下列机构担任:(一)投资计划受益人;(二)最近一年国内评级在AA级以上的金融机构;(三)国家有关部门已经颁发相关业务许可证的专业机构;(四)中国保监会认可的其他机构。第六十一条 独立监督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具有相关领域内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最高级别资质;(二)具有良好的诚信和市场形象;(三)具有完善的内部管理、项目监控和操作制度,并且执行规范;(四)具备承担独立监督职责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五)从事相关业务3年以上并有相关经验;(六)近3年未被主管部门或者监管部门处罚;(七)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六十二条 独立监督人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报送下列文件材料:(一)相关业务经营许可证和相应资质证明文件的有效复印件;(二)公司基本材料,至少应当包括公司名称、组织架构、注册资本、经营范围,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最近一年公司财务报表;(三)内部管理制度,至少应当包括实施监督的动态监控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监控操作流程、监督报告制度等;(四)基础设施项目监督经历及监督主要项目说明;(五)监督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及运营的专业人员简历;(六)监督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基本方法及措施;(七)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的承诺书;(八)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材料。除提交前款规定材料外,独立监督人还应当提交符合本办法第六十一条规定条件的证明材料。中国保监会从监督基础设施项目经验、公司治理、资信状况、信用等级、管理能力、内控制度、监督机制等方面,对独立监督人提交各项申请材料内容的完整性进行形式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书。第六十三条 独立监督人与受益人正式签订有关合同前,应当提供中国保监会出具的审核意见书。第六十四条 独立监督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与受益人签订监督合同,遵守职业准则,忠实履行监督职责;(二)必要时聘请法人、自然人及其他组织,协助完成独立监督职责;(三)监督受托人管理投资计划以及履行法定、投资计划约定职责的情况;(四)跟踪监测项目方管理的基础设施项目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投资计划资金投向,项目期限、质量、成本、运营以及履行合同情况。发现项目方财务状况严重恶化、担保方不能继续提供有效担保等重大情况,应当及时向有关当事人以及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报告;(五)分析项目建设及运营风险,及时提出防范和化解建议;(六)审核受托人超过受托合同授权额度的资金划拨指令,出具书面意见,并及时报告受益人;(七)了解、获取投资计划管理及项目运营的有关信息,并要求受托人、项目方作出说明;(八)列席受益人大会;(九)向委托人、受益人和中国保监会提交监督报告,主动接受委托人、受益人以及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报送相关文件及资料;(十)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职责。第六十五条 独立监督人按照投资计划约定取得报酬。独立监督人因监督不力造成投资计划财产损失的,应当向受益人或者委托人承担赔偿责任。第六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益人大会按照投资计划约定解任独立监督人:(一)独立监督人违反与受益人合同约定或者未能履行合同规定及其承诺的职责;(二)独立监督人利用投资计划财产谋取约定报酬以外利益,或者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三)独立监督人监督受托人、项目方不力,不能有效监督投资计划财产管理和项目运营情况;(四)独立监督人向投资计划有关当事人提供虚假文件资料,或者有其他欺骗行为;(五)独立监督人依法解散、被依法撤消、被依法宣告破产或者被依法接管;(六)受益人大会有证据认为更换独立监督人符合受益人利益;(七)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独立监督人有上款所述情形的,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可以建议受益人大会解任独立监督人。第六十七条 独立监督人被解任的,受益人大会应当在30日内委任新独立监督人。独立监督人被解任的,新独立监督人继任前,原独立监督人应当继续履行有关职责,妥善保管监督资料,及时办理监督业务移交手续。新独立监督人应当承继原独立监督人处理投资计划事务的职责。投资计划终止时,独立监督人应当继续履行有关职责,直至清算结束。第六十八条 独立监督人职责终止的,应当通报其他当事人,并报告中国保监会。第六十九条 独立监督人不得有下列行为:(一)与受托人、托管人和项目方合谋,损害受益人利益;(二)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禁止的行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