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的“最高/低温度”。

2024-05-13

1. 天气预报的“最高/低温度”。

10度代表最低气温。20度代表最高气温。
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在植有草皮的观测场中离地面1.5米高的百叶箱中的温度表上测得的,由于温度表保持了良好的通风性并避免了阳关直接照射,因而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但是往往人们的体感温度受到局地环境影响,如夏天你在太阳底下和树荫下就觉得温度不一样,再加上城市里温室效应,所以体感温度觉得和预报中的气温有差异。当然个人测量的由于不符合测量规范(也就是上面提到的1.5米百叶箱) 标准,所以并不准确!

天气预报的“最高/低温度”。

2. 请问:天气预报报道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是指的是那个时间段的气温

1.案例:

上图为天津市某日天气预报数据。其中当天最高气温为7℃;最低气温为-2℃。
2.原理:在解释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前,先谈谈大气的增温过程。近地面大气的温度(简称气温),并非直接来自太阳辐射。(1)白天(下图所示),太阳辐射穿过地球厚厚的大气层,大气虽然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图中“反射”、“吸收”、“散射”),但大部分太阳辐射仍能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有限,增温效应较小)。此时,近地面的大气并未有效增温。当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界释放。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远强于太阳(短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开始吸收热量,气温缓慢上升。由于热传递需要时间过程,故此可得以下结论:①太阳(短波)辐射起到“太阳暖大地”的作用;地面(长波)辐射起到“大地暖大气”的作用。近地面的直接热源应为地面(长波)辐射;②太阳(短波)辐射12点时最强,地面(长波)辐射13点时最强,近地面气温14点时最高。

(2)夜晚(下图所示),太阳(短波)辐射消失,地面通过白天积累下来的地面(长波)辐射仍然向近地面大气提供能量。但随着夜晚的深入,地面辐射的强度会越来越微弱,气温会越来越低。直至第二天日出前,地面仍没有得到太阳辐射的供给。由此可得以下结论:气温最低时往往位于日出前。

3.总结:有上述内容可得出,一天中气温最高时出现在14时前后,气温最低时出现在日出前。(下图为某日天津部分时段气温统计,供参考)

(注:辐射的波长取决于辐射物体的温度,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就越短。如太阳表面温度达5000°以上,因此太阳辐射又称为太阳短波辐射。相比,地面温度就低的很多了,因此地面辐射又称为地面长波辐射)

3. 天气的气象台如何预测最高,最低气温

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气象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某区域或某地点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
有以下几种作法:
1.经验外推法
又称趋势法,是根据天气图上各种天气系统过去的移动路径和强度变化趋势,推测它们未来的位置和强度。这种方法,在天气系统的移动和强度无突然变化或无天气系统的新生、消亡时,效果较好;而当其发生突然变化或有天气系统的新生、消亡时,预报往往不符合实际。
2.相似形势法
又称模式法,是从大量历史的天气图中,找出一些相似的天气形势,归纳成一定的模式。如当前的天气形势与某种模式的前期情况相似,则可参照该模式的后期演变情况进行预报。由于相似总是相对的,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因此,用此法也往往出现误差。
3.统计资料法
又称相关法,是用历史资料,对历史上不同季节出现的各种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和移动,进行统计,得出它们的平均移速,寻找预报指标(如气旋生成、台风转向的指标等),进行预报。对历史上未出现过的或移动很快及很慢的例子,则此法不能应用。
4.物理分析法
首先分析天气系统的生消、移动和强度变化的物理因素,在此基础上制作天气预报,此法通常效果比较好。但当对反映这些物理因素的运动方程所进行的简化和假定不大符合实际时,就常常造成预报误差,甚至远远偏离实际情况。
上述四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使用时需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综合考虑,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天气的气象台如何预测最高,最低气温

4. 气温的定义

公众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在植有草皮的观测场中离地面1.5米高的百叶箱中的温度表上测得的,由于温度表保持了良好的通风性并避免了阳光直接照射,因而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空气温度记录可以表征一个地方的热状况特征,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国防、经济建设的应用上都是不可缺少的。气温是地面气象观测中的所要测定的常规要素之一。气温有定时气温(基本站每日观测4次,基准站每日观测24次),日最高、日最低气温。气温的单位除上面提到的用摄氏度(℃)表示,有的以华氏度(F)表示,均取小数一位,负值表示零度以下。中国气温记录一般采用摄氏度(℃)为单位。摄氏与华氏的换算关系是:C=5/9(F-32)F=9/5C+32 (式中F-华氏温度,C-摄氏温度)通常人们用大气温度数值的大小,反映大气的冷热程度。我国用摄氏温标,以℃表示,读做摄氏度。大气的温度简称气温,气温是地面气象观测规定高度(即1.25~2.00米,国内为1.5米)上的空气温度因此,基准站每日观测24次)、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配有温度计的台站还有气温的连续记录。是由安装在百叶箱中的温度表或温度计所测定的,这些温度表或温度计是根据水银、酒精或双金属片作为感应器的热胀冷缩特性制成的。气温的单位用摄氏度(℃)表示,有的以华氏度(F)表示,均取小数一位,负值表示零度以下。人们根据水银(酒精)热胀冷缩的原理发明了温度计,并将其安装在特殊的装置内,对气温进行自动连续监测。

5. 为什么天气预报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跟实际感觉不一样

夏天气温很高,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热量靠出汗散热来维持体温的平衡,要是空气中的湿度很高,则汗更不易挥发,因此会感到异常闷热。如果这时吹来一阵风,则加快了人体热量散发,人们便会感到凉快,然而此时的气温并没有变化,这就是人们的感觉温度。
人的感觉温度,与气温、湿度和风有关。科学家在两间相邻且建筑结构相同的实验室中安装了可调节气温、温度和风速的设施。他们把两间实验室气温调到相同,但风速与湿度不同,让被试验者走进这两个实验室,然后谈感觉。到过两个实验室的人异口同声地回答:气温不同相反,当把两间实验室气温调到不一样,但在风速和湿度上进行调整,人们走出实验室后,都说这两个实验室的气温是相同的。
由此看来,人们之所以在实验气温相同的环境中感觉不一样,是由于感觉气温不仅受到大气实际温度的影响,还要受到大气的湿度和风速的影响

为什么天气预报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跟实际感觉不一样

6. 最高气温和最低温度

我国夏季最高气温出现在新疆吐鲁番盆地,7月均温达32.7°C,极端气温达49.6°C。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黑龙江省漠河,1月均温-30.9°C,极端气温达,为-52.3°C。
在中国境内,绝对最高气温出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吐鲁番,达到48.9℃。绝对最低气温在黑龙江省的漠河,1968年2月13日测得-52.3°C。
气温的非周期性变化气温的变化还时刻受着大气运动的影响,所以有些时候,气温的实际变化情形,并不像上述周期性变化那样简单。
例如3月以后,中国江南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却常常因为冷空气的活动而有突然转冷的现象。秋季,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往往也会因为暖空气的来临而突然回暖。
气温受人类影响的因素如下:
1、城市下垫面(大气底部与地表的接触面)特性的影响。
城市内大量人工构筑物如铺装地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属性。城市地表含水量少,热量更多地以显热形式进入空气中,导致空气升温。同时城市地表对太阳光的吸收率较自然地表高,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进而使空气得到的热量也更多,温度升高。
2、城市大气污染。
城市中的机动车辆、工业生产以及大量的人群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粉尘等,这些物质可以大量地吸收环境中热辐射的能量,产生众所周知的温室效应,引起大气的进一步升温。
3、人工热源的影响。
工厂、机动车、居民生活等,燃烧各种燃料、消耗大量能源,无数个火炉在燃烧,都在排放热量。

7. 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是

每天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不在中午,而是在午后两点(14时)左右,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是在日出前后.
  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而影响空气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阳辐射强度所决定的.但是,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总共只有14%左右,而有43%左右的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了.当地面吸收了太阳的辐射热量之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向空气中传递,这才是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中午12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单位面积地面获得太阳辐射最多,但地面温度并未达到最高,一位,过了12时,太阳辐射强度虽然开始变小,但仍大于地面支出的热量,地面温度仍然继续升高,直至午后1时左右,地面热量收支平衡,地温达到最高.
  而地面吸收的热量传递给大气,还需要一个类似的过程.过了午后一时,地面传递给大气的热量开始减少,但仍大于大气热量的支出,因此大气温度继续升高,直到下午二点前后,气温也达到最高值.
  日落后,没有太阳辐射收入,地面温度、大气温度都不断下降,直到第二天日出前后,重新有太阳辐射收入的时候,气温降至一天中的最低值.

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是

8. 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是___,气温最低的是___.

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故答案为:14时;日出前后.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