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期付息债券确认的票面利息,确认应收利息,不影响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

2024-05-09

1. 对分期付息债券确认的票面利息,确认应收利息,不影响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

对分期付息债券确认的票面利息,当期确认当期付息,不影响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

只有到期一次付息会影响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

对分期付息债券确认的票面利息,确认应收利息,不影响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

2.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为什么要分期摊销?

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很久,但是我现在想清楚了,我用最通俗的话来解释,希望能帮助正在学习且对此处不明白的人。(数据来源是结合一个例题,重在思路理解,勿要深究计算过程)
  情况一、实际利率>票面利率
折价购买
  支付价款1000元购买:债券面值1250元,票面利率4.72%,实际利率10%,5年期,按年付息,到期一次还本。假定其他因素不考虑。
  问题1:如何理解少花的250元
  答:因为票面利率4.72%<实际利率10%,也就是说,你把钱用来买债券将来得到的利息还不敢把钱存入银行得到的利息多,所以,你少花的250元,实际就是现在给你的补偿。  
  问题2:如何理解少花的250元摊销问题
  答:你买的债券面值1250得5年以后拿到手吧,所以你少花的250块钱,并不是你现在一次性的收益,你得分摊到5年,至于每年摊多少,就是具体计算问题了。
  情况二、实际利率<票面利率
溢价购买
  简单的说,你花1250元,购买了面值1000元的债券,你为什么多花250元呢,因为票面利率高哇,你以后得到的利息高于你把钱存在银行,所以你才买债券作为投资。那你现在多花的250元,你得分摊到5年里,每年应该为此多花的250元承担多少。
那利息调整和多花少花的钱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多花少花的钱记在利息调整的科目里,关于计算不详述了。

3.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为什么要分期摊销

       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很久,但是我现在想清楚了,我用最通俗的话来解释,希望能帮助正在学习且对此处不明白的人。(数据来源是结合一个例题,重在思路理解,勿要深究计算过程)
 
  情况一、实际利率>票面利率  折价购买
  支付价款1000元购买:债券面值1250元,票面利率4.72%,实际利率10%,5年期,按年付息,到期一次还本。假定其他因素不考虑。
  问题1:如何理解少花的250元
  答:因为票面利率4.72%<实际利率10%,也就是说,你把钱用来买债券将来得到的利息还不敢把钱存入银行得到的利息多,所以,你少花的250元,实际就是现在给你的补偿。  
  问题2:如何理解少花的250元摊销问题
  答:你买的债券面值1250得5年以后拿到手吧,所以你少花的250块钱,并不是你现在一次性的收益,你得分摊到5年,至于每年摊多少,就是具体计算问题了。
 
  情况二、实际利率<票面利率  溢价购买
  简单的说,你花1250元,购买了面值1000元的债券,你为什么多花250元呢,因为票面利率高哇,你以后得到的利息高于你把钱存在银行,所以你才买债券作为投资。那你现在多花的250元,你得分摊到5年里,每年应该为此多花的250元承担多少。
 
那利息调整和多花少花的钱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多花少花的钱记在利息调整的科目里,关于计算不详述了。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为什么要分期摊销

4.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什么要做利息调整? 债券的利息是按票面利率支付的,既然这样,那实际利率有什么用呢,

通俗点的话。。好吧
①市场利率和票面利率的差异,②导致你购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价格不等于其账面金额,③进而导致

首先说①吧,
票面利率和市场利率没有必然联系,再夸张点说,我想设10%或5%,完全看我的意愿
接下来说②
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低,也就是说你以后期间收到的利息少,那这项投资对你是没有吸引力的,所以要价值就要便宜一点,你才会考虑买。比如:
A:1000元, 10%,5年
B:1000元,5%,5年
很明显的,你肯定会买A,而不是B。再加入市场利率分析的话,如果市场利率为6%,那B是完全没有市场的。若市场利率为3%,则A B 都是可以的 ,只是风险和收益不同,都能让你获得比市场更大的收益。
那如果市场利率为6%,B怎样销售呢?
那肯定就要降价了(或是其他优惠条件,这里不讨论),1000卖不出去,900呢?这样你就会考虑了,重新考虑
价格900元,利息每年1000*5%,5年,到期收回1000(注意利息计算依据和到期收回金额均为面值,并非支付德900元,而是1000),然后根据现值系数,计算其实际利率,若实际利率大于6%,你才会考虑购买。

只想到这么多了,有疑问随时追问。

5.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什么要做利息调整? 债券的利息是按票面利率支付的,既然这样,那实际利率有什么用呢,

通俗点的话。。好吧
①市场利率和票面利率的差异,②导致你购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价格不等于其账面金额,③进而导致
首先说①吧,
票面利率和市场利率没有必然联系,再夸张点说,我想设10%或5%,完全看我的意愿
接下来说②
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低,也就是说你以后期间收到的利息少,那这项投资对你是没有吸引力的,所以要价值就要便宜一点,你才会考虑买。比如:
A:1000元,
10%,5年
B:1000元,5%,5年
很明显的,你肯定会买A,而不是B。再加入市场利率分析的话,如果市场利率为6%,那B是完全没有市场的。若市场利率为3%,则A
B
都是可以的
,只是风险和收益不同,都能让你获得比市场更大的收益。
那如果市场利率为6%,B怎样销售呢?
那肯定就要降价了(或是其他优惠条件,这里不讨论),1000卖不出去,900呢?这样你就会考虑了,重新考虑
价格900元,利息每年1000*5%,5年,到期收回1000(注意利息计算依据和到期收回金额均为面值,并非支付德900元,而是1000),然后根据现值系数,计算其实际利率,若实际利率大于6%,你才会考虑购买。
只想到这么多了,有疑问随时追问。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什么要做利息调整? 债券的利息是按票面利率支付的,既然这样,那实际利率有什么用呢,

6. 怎样理解“对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债券价值逐渐增加”?

(1)债券的价值=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 (2)对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而言,债券的价值=到期值×复利现值系数,折现期间是距离到期日的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到期日的时间逐渐缩短,折现期间越来越短,复利现值系数越来越大,但是未来现金流入的数值(等于到期值)不变,所以,债券价值逐渐增加。

7. 在持有至到期投资中,投资收益为什么是实际支付价款乘以实际利率

这其实只是为了满足权责发生制原则,人为的一个会计约定而已。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比如,2013年1月1日买入以90元的价格买入面值100元年票面利率1%的三年期债券,每年付息,到期还本。
看现金流的话:
2013年1月1日: 付出90元
2014年1月1日:收到1元
2015年1月1日:收到1元
2016年1月1日:收到101元

其实整个持有期间一共收益是13元 (101+1+1-90)
但是,显然不能前两年各确认1元,第三年确认11元

于是,为了把这13元收益在持有期间内合理分摊,计算一下实际利率 结果是4.648%
2013年持有期间,占用资金是90 实际利率4.648%
所以第一年要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益 4.18元 
注意,这是应计的部分,可是实际收到1元,所以还剩下有3.18没收到的
也一起计入摊余成本

于是,2014年持有期间,占用资金=90+4.18-1=93.18,实际利率还是4.648
所以第二年收益=93.18*4.648%=4.33元
收到了1元,剩下3.33元还是没收到,仍然计入摊余成本

记下来,2015年持有期间,占用资金=93.18+4.33-1=96.51,实际利率还是4.648%
那么这一年确认收益=96.51*4.648%=4.49元
看看这时候应收多少了?

96.51+4.49=101
这一年正好收到101 两清!

反过来再算一下三年期间一共确认过的收益
=4.18+4.33+4.49=13.00元!

总结一下:
1)如果算总帐的话,实际利率法的结果和收付实现的结果是完全一样的
2)不一样的,是持有期间总收益如何在各年度之间分摊
3)这样的分摊,是为了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而人为进行的约定。

在持有至到期投资中,投资收益为什么是实际支付价款乘以实际利率

8.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中,“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括的已到付款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首先你要明白,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什么,他只能是债券,绝对不能是股票,其次,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买债券,也就是说我们是占在买方的立场上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所以,当我们花钱买债券的时候,我们是需要会付钱的,这样你的问题就出现了,你有可能是在2012年买的债券是2010年就己经发放了的债券,这样就存在着一个每年付息的问题,比如利息按年发放,那么,你在2012年买的债券由于按年付息,你买的时候债券本身的价格里就包括了己经到了付息期而尚未领取的利息,本来这个债券值100万,结果发行债券的公司2012年准备付利息10万,所以, 你就得用110万来买这个债券了。这就是你付出去的钱中包括了己经到了付款期而尚未领取的利息。
 
至于你所说的问题,因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属于金融资产类别当中的,存在着一个货币时间价值的问题,你付出去的钱跟你收到的利息的钱由于并不能存在于同一个时间点上,那么,在折现的时候就会出现差异,所以这一进一出所代表的真实含义并不能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