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如何让旅游扶贫真正落地?

2024-05-13

1. 乡村旅游如何让旅游扶贫真正落地?

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旅游扶贫工作机制基本建立,政策体系日益完善,产品业态不断丰富,社会影响持续扩大。《通知》将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加快推进新时代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措施,提高旅游脱贫质量。

《通知》强调,各省级旅游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旅游扶贫工作。各市县级旅游部门重在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各级旅游组织要通过推进精准聚焦目标、认真落实政策、编制专项规划、举办专场营销、加强专向指导、开展专题培训等重点工作,着力推进贫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有效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对于如何让旅游扶贫真正落地,《通知》指出,各地要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围绕《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出台配套措施,积极引导各方扶贫资金、扶贫惠民政策向旅游扶贫项目倾斜,鼓励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拓宽旅游扶贫项目的融资渠道;结合旅游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能够带动贫困户广泛参与的旅游扶贫产品;发展一批以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休闲农庄、森林人家等为主题的乡村度假产品;建成一批依托自然风光、美丽乡村、传统民居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策划一批采摘、垂钓、农事体验等参与型的旅游娱乐活动,开发徒步健身、乡村体育休闲运动,培育自驾车房车营地、帐篷营地、乡村民宿等新业态,打造丰富多彩的乡村特色文化演艺和节庆活动。

乡村旅游如何让旅游扶贫真正落地?

2. 乡村旅游能带动精准扶贫吗?

近年来,恩施州坚持以美丽乡村为发展平台,带动当地的精准扶贫。

报道称,恩施州坚持以美丽乡村为发展平台,紧扣游客远离喧嚣、回归乡村、亲近自然的旅游需求,利用古村寨、民族村寨、特色产业村等特殊资源,加速发展乡村旅游,将民居、民俗、茶叶、葡萄等规划打造成特色景观带和体验带。

最终实现了,昔日卖不出去的农副产品成为了抢手货,长年沉寂的古村落成为了旅游的新去处,传唱数辈人的山民歌排练成为了民族舞,依山傍水的农家院成为了农家乐,带动贫困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

恩施枫香坡毗邻恩施城郊,虽有区位之优却无增收之门,自发展乡村旅游之后,修通了循环路,建起了农家乐集群,打造了侗族建筑群,组建了农民艺术团,形成了生态茶园景观带和“恩施玉露”品牌,成为国家3A级景区。
希望更多地区能实现以旅游带动脱贫!

3. 如何以全域旅游促进精准扶贫

利用城市和乡村现有旅游产品以及潜在优势资源,将其打造成游客赏心悦目、观光休闲渡假的地方,这是全域旅游的简单概念。那么全域旅游如何助力精准扶贫呢?
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贫”,除了病、残和缺少技能以外,还有一部分是因为住在山高、水深,居住在离中心城市比较远、产业不发达、就业生产能力比较差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风景优美,生态完好,具备了很好的旅游潜在能力和资源。只是因为交通不便,大家未识“庐山真面目”。
在全域旅游开发过程中,打造整个城市乡村,尤其具有旅游潜在资源条件,风光又非常秀丽,早期没被人发现,而现在又有了一定游客基础的地方,通过改造公共设施,提供旅游观光产品,让当地老百姓能够依靠旅游产业发展。中国贵州、海南等地方,山势很好,风水不错,空气又新鲜,各有各的奇光异景,经过全域旅游化的改造,一定给游客提供好的观赏价值,致富就是必然的了。

如何以全域旅游促进精准扶贫

4. 如何获得政府扶持,促进乡村旅游事业发展

政府介入发挥主导推动作用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道路。    (一)政府主动谋划,政策鼓励促进。    发达国家大都把乡村旅游作为政治任务或公益事业来发展,主动谋划,不同程度地采取了一些促进措施,积极发挥政府旅游和农业等职能部门的组织、规划、协调、宣传、推动的作用。    比喻西班牙,每个地区政府都有相关乡村旅游的立法,从立法上确定乡村旅游的地位。美国从县、州一直到联邦的各级政府对乡村旅游都制定了一些列扶持政府。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芬兰相继成立了农村旅游发展协会和农村政策委员会,协调农村发展尺度,推进农村资源的有效配置。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区政府主持制定了发展规划并提供了规划编制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并给予严格管理。    (二)积极搭建平台,强力推动发展。    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各国政府积极搭建企业投融资平台、跨区域合作平台、网络商务服务平台、市场营销平台等等。    比喻1992年,美国土地管理局、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国家森林公园中心、森林委员会、国防部、美国旅行与旅游管理局的“理解备忘录”(MOU),形成了地方、区域、州政府在推进联邦土地发展旅游业中共同合作的框架。法国于1953 年成立法国农会常设委员会,1998 年专门设立了“农业及旅游接待服务处”作为推广农业旅游的中央机构;建立“欢迎莅临农场”网络,完善农场客栈、农产品市场、点心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狩猎农场、暂住农场和露营农场等九大系列,推销农业旅游,大大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坚持农业主体,规范行业运作。    西方发达国家在坚持宏观管理的同时,大都走出了一条行业管理、市场规范、行业自律的发展道路。为了保障乡村旅游的农业属性,英国从法律上规定了农业的地位,全面推行农村事务管理方案;德国农业协会于1972 年制定了乡村旅游品质认证制度,凡经检验合格者,颁发度假农场认证标章,并由经济部、财政部等负责后续认证工作的推行,该制度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德国乡村旅游服务的总体质量。法国于1974 年颁发了《质量宪章》,根据“农家乐”的周边环境、软硬件设施、房间舒适度及各项服务,以麦穗为标志,将它们分为5 个等级,最低等级1个麦穗,最高级别5 个麦穗,要想获得5个麦穗的“农家乐”要求十分严格,要有私家花园、停车库,还要有包括网球场、游泳池、桑拿及音乐设备在内的休闲设施,引导企业规范运作、加强行业自律。    (四)优化农村环境,注重品牌特色。    发达国家普遍认为,乡村旅游是多事业系统推进的结果,是乡村传统产业的替代产业,是发展区域基础设施、优化农村发展环境的一条重要措施,因此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特色和优势进行开发利用。芬兰乡村旅游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在:经济增长与调整、创造就业、增加投资、人口稳定、基础设施和设备供给及保障等。意大利将乡村旅游与现代化的农业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新型生态环境及其他社会资源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综合性项目,对农村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改善城乡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

5. 政策如何推动乡村旅游全面开发?

近年来一系列旅游扶贫政策相继出台:2016年,《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制定出台,在全国实施了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旅游规划扶贫公益、乡村旅游后备箱和旅游电商推进、万企万村帮扶、百万乡村旅游创客、金融支持旅游扶贫、扶贫模式创新推广、旅游扶贫人才素质提升等八项专项行动;2017年,《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制定出台,全面实施规划攻坚、精品开发、人才培训、宣传推广、示范创建等旅游扶贫工程,加快推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2018年,《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制定出台,对旅游扶贫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全面推进贫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

同时,2017年年底,从怒江峡谷、川藏腹地、陇水之滨、青海侧畔……400多名乡村旅游带头人、旅游扶贫重点村干部、基层旅游管理人员,从所在的深度贫困地区出发,汇集到浙江湖州、江苏无锡和山东枣庄,参加国家旅游局主办的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专题培训班。

阿洛是浙江湖州培训班的学员。他回到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捧当乡迪麻洛村后,对自己升级扩建“迪麻洛阿洛客栈”更有信心了。同时,他在安吉县参观时,想到可以把一些项目引进家乡,和乡亲们一起走上旅游致富路。自2014年以来,这样的培训班共举办了15期,有4000多名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干部受益。旅游扶贫培训已经成为旅游扶贫工作的“常态”。

政策如何推动乡村旅游全面开发?

6. 旅游如何实现扶贫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会带来国内财产的移动和再分配,旅游业实现了财富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的转移,旅游地区的很多人可从旅游的直接收入中得到益处。1991年贵州省创造性地提出了“旅游扶贫”的观念,几年来取得了一些实际效果。一是景区周围农民普遍脱贫致富;二是活跃了农村经济;三是给县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了其他产业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通过旅游开发而脱贫致富的人口已有300万人以上,旅游业在脱贫致富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当前,我国旅游扶贫开发的热潮方兴未艾。国务院9号文件充分肯定了旅游业的扶贫功能,明确提出要规划建设一批旅游扶贫试验区。2000年,国家旅游局在国务院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在有中国“贫困之冠”之称的宁夏西海固地区设立了第一个国家级旅游扶贫试验区——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随后,一批国定、省定旅游扶贫试验区相继成立,许多贫困县甚至乡村也都充分利用本地方独特的旅游资源搞起了旅游业。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不少地方,如云南、新疆、四川、贵州、西藏、湖南、湖北、河南、陕西、山西等地,都已经开发了一大批旅游资源,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7. 乡村旅游能否真的带动贫困村实现脱贫?

乡村旅游,只是多了一条商路和财路,能不能真正脱贫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和改进。贫困村除了资金缺乏之外,更多的是缺乏教育。即便有了商机,也不一定能抓住。
狡诈的人看到有旅客来,就想着狠狠宰上一笔,结果旅游的人越来越少了,名声越来越差;善良平庸的人看到有旅客来,杀鸡杀鸭的热情招待,然后旅客拍拍照说声谢谢款待走了,主人家过的更加贫困了。
所以乡村旅游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但真正要实现脱贫致富还需要更多学习努力发展。

乡村旅游能否真的带动贫困村实现脱贫?

8. 乡村文化旅游经济可实现精准扶贫吗?

“调整乡村原生活环境,适应文化旅游业态的需求,可以把千家万户农民变成乡村文化旅游目的地,实现更有效的精准扶贫”。这是著名经济学家、中国资本论坛秘书长、人民传媒总裁董志龙就第二届经济学家论坛主题乡村文化旅游经济与精准扶贫话题阐述的观点。由中国经济研究院、中国资本论坛、中国经济论坛联合主办第二届经济学家论坛主题讨论会在北京举行。

董志龙认为,乡村文化旅游经济,是把生态而富有价值的农业,转变成休闲观光农业;把乡村传统住宅改造成民宿,让人记住乡愁,留住乡村记忆;把散落在农村的手工艺和手工食坊变成农村旅游品。调整乡村原生活环境,适应文化旅游业态的需求,可以把千家万户农民变成乡村文化旅游目的地,实现更有效的精准扶贫,让乡村变成魅力家园,农民享受富裕而有尊严的生活;把乡村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变成乡村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使乡村文化旅游经济成为一种能让广大农民享受普惠的经济模式。全国二万多村庄要更好适应即将迎来的城市转向农村进行文化旅游休闲的大游客群体。

董志龙指出,乡村文化旅游经济学组合了经济学中文化、生态、古迹、手工艺等关联的最普通经济学形式,没有更多的经典术语,可这种经济学深埋在最广泛的土地上,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乡村文化旅游经济进一步把农民农业农村产业链进行了延伸。把民宿、各种土货、洁净的空气和水、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通过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有效地转化成巨大经济价值,让农民不但精准脱贫,还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富裕。
相信乡村文化旅游经济必然可实现精准扶贫!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