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的作文怎么写

2024-05-09

1. 人物专访的作文怎么写

怎样写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刊登这类文章,很受读者的喜爱,不但记者写,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常把写人物专访作为社会实践和练笔的机会。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专访呢?

第一,在确定专访对象时,必须熟悉访问对象的大体经历和主要成就。这样,交谈时也就有了话题,便于提出问题,写作时也有助于文章的充实。例如,有一篇题为《漳州飞来的小鸟——记八次叩响获奖大门的胡晓梦》的专访,作者在采访之前,仔细了解了胡晓梦同学是如何攀登文学殿堂的(从十四岁到十六岁,八次叩响获奖大门),并且认真阅读了胡晓梦的作品,于是,作者满怀澡情地写道:

“果然不负众望。晓梦用她的一双纯真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用她的全副的心灵去感知生活,从江上那来去匆匆的帆船上,看到那腰间拴着绳子的孩子的寂寞孤独,以深切的同情写成了散文诗般的《白帆之歌》:从‘花市’的热闹景象中,发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以优美的文笔写成了《买花》;从热闹的家宴中,发现冯科长的贪婪无耻,写了《客人》给以无情的鞭挞和揭露;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小翠的不幸的婚姻中,发现那几千年来不合理的封建积习,至今还吞噬着可怜的农村少女的青春和生命,写出了感情深沉而有震撼力的《小河,小河》,发表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这段文字,不仅使这篇专访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而且也使读者对晓梦的作品有了概貌的了解。

第二,要善于发掘专访对象生活中的有趣的故事或独特的兴趣爱好,以便从多方面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例如,山西省平陆县西街中学初一学生程若明发明了“多面黑板”和“果核刀”,荣获科技发明三等奖,被人们誉为“小小发明家”。《中国少年报》的记者在访问他的时候,兴致勃勃地追踪他的发明之路,从程若明同学决心为山区的老师减轻负担(一位老师要在同一间教室里,给两三个年级上课。一块黑板常常不够用,老师擦了写,写了擦,又累又不卫生),到他从书上及日常生活中得到启示——建楼房是为了减少占地面积,增加居住面积,书上的话顾

第三,要注意突出重点,勾画出访问对象的举止、神态和性格特点。前些时候,《中国青年报》“人物剪影”专栏里有一篇《文坛一怪》的文章,文中写道:

“他四十多岁了,高了兴就一个人在屋里又唱又跳,从床上跳到桌上,再跳下来;和朋友聊天,没有正形儿,常说出比小学生还幼稚的话,问出莫名其妙的问题来;在老学者们座上,他又俨然是个“小老夫子”,说话文诌诌;早饭吃什么,他记不住,常把帽子、车钥匙丢落,却能在诗歌讨论会上,不用讲稿侃侃而谈,大背《论语》、《人间词话》、佛经、苏珊·朗格和科林伍德的美学——甚至某页第几段都说出来,令听者目瞪口呆。”

文字不多,却活脱脱地勾画出当代文坛“怪人”——深通中国古典文、史、哲,能书、能画、能篆刻、能谱曲,熟悉戏曲的中年作家钱世明的形象。凡是熟悉这位“文坛怪人”的朋友门,读了这段文字,都说:“像极了!”

又如,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的李劲同学荣获我国青少年程序设计一等奖,将应美国的苹果电脑公司的邀请赴美参观访问,按常理,写人物专访应该着重写李劲同学在程序设计方面的成就,然而,《中学生报》的中学生记者却从少年科学家谈语文这个角度进行了专访,重点突出,构思独特,善于取舍。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人物专访,内容一定要真实,引述采访对象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必须是原意,作者不能随意改动或发挥,无根据的拔高和添枝加叶是不允许的。所以,在专访时,要细心倾听,掌握尽可能多的第一手材料,时间、地点、人物,作品和数字等要当场问清楚并记下来,以免张冠李戴。文章写完以后,最好送采访对象过目,听取本人意见,以免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人物专访的作文怎么写

2. 人物专访范文 3000字 谢谢

怎样写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刊登这类文章,很受读者的喜爱,不但记者写,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常把写人物专访作为社会实践和练笔的机会。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专访呢?

第一,在确定专访对象时,必须熟悉访问对象的大体经历和主要成就。这样,交谈时也就有了话题,便于提出问题,写作时也有助于文章的充实。例如,有一篇题为《漳州飞来的小鸟——记八次叩响获奖大门的胡晓梦》的专访,作者在采访之前,仔细了解了胡晓梦同学是如何攀登文学殿堂的(从十四岁到十六岁,八次叩响获奖大门),并且认真阅读了胡晓梦的作品,于是,作者满怀澡情地写道:

“果然不负众望。晓梦用她的一双纯真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用她的全副的心灵去感知生活,从江上那来去匆匆的帆船上,看到那腰间拴着绳子的孩子的寂寞孤独,以深切的同情写成了散文诗般的《白帆之歌》:从‘花市’的热闹景象中,发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以优美的文笔写成了《买花》;从热闹的家宴中,发现冯科长的贪婪无耻,写了《客人》给以无情的鞭挞和揭露;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小翠的不幸的婚姻中,发现那几千年来不合理的封建积习,至今还吞噬着可怜的农村少女的青春和生命,写出了感情深沉而有震撼力的《小河,小河》,发表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这段文字,不仅使这篇专访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而且也使读者对晓梦的作品有了概貌的了解。

第二,要善于发掘专访对象生活中的有趣的故事或独特的兴趣爱好,以便从多方面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例如,山西省平陆县西街中学初一学生程若明发明了“多面黑板”和“果核刀”,荣获科技发明三等奖,被人们誉为“小小发明家”。《中国少年报》的记者在访问他的时候,兴致勃勃地追踪他的发明之路,从程若明同学决心为山区的老师减轻负担(一位老师要在同一间教室里,给两三个年级上课。一块黑板常常不够用,老师擦了写,写了擦,又累又不卫生),到他从书上及日常生活中得到启示——建楼房是为了减少占地面积,增加居住面积,书上的话顾

第三,要注意突出重点,勾画出访问对象的举止、神态和性格特点。前些时候,《中国青年报》“人物剪影”专栏里有一篇《文坛一怪》的文章,文中写道:

“他四十多岁了,高了兴就一个人在屋里又唱又跳,从床上跳到桌上,再跳下来;和朋友聊天,没有正形儿,常说出比小学生还幼稚的话,问出莫名其妙的问题来;在老学者们座上,他又俨然是个“小老夫子”,说话文诌诌;早饭吃什么,他记不住,常把帽子、车钥匙丢落,却能在诗歌讨论会上,不用讲稿侃侃而谈,大背《论语》、《人间词话》、佛经、苏珊·朗格和科林伍德的美学——甚至某页第几段都说出来,令听者目瞪口呆。”

文字不多,却活脱脱地勾画出当代文坛“怪人”——深通中国古典文、史、哲,能书、能画、能篆刻、能谱曲,熟悉戏曲的中年作家钱世明的形象。凡是熟悉这位“文坛怪人”的朋友门,读了这段文字,都说:“像极了!”

又如,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的李劲同学荣获我国青少年程序设计一等奖,将应美国的苹果电脑公司的邀请赴美参观访问,按常理,写人物专访应该着重写李劲同学在程序设计方面的成就,然而,《中学生报》的中学生记者却从少年科学家谈语文这个角度进行了专访,重点突出,构思独特,善于取舍。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人物专访,内容一定要真实,引述采访对象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必须是原意,作者不能随意改动或发挥,无根据的拔高和添枝加叶是不允许的。所以,在专访时,要细心倾听,掌握尽可能多的第一手材料,时间、地点、人物,作品和数字等要当场问清楚并记下来,以免张冠李戴。文章写完以后,最好送采访对象过目,听取本人意见,以免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3. 身边优秀人物的专访作文

  让我感动的人物在生活中,令我敬佩的人物有很多很多,但令我有深刻印象的是——张海迪姐姐。张海迪,1955年的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就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瘫痪。这她使无法上学,但她没有放弃学习,便在家自学完成了中小学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万字的英语小说,并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户》`《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优秀书籍。这些优秀的作品,对于一个身体不是的人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姐姐在轮椅上创作和翻译的作品竟然超过了100万字。因为,虽然她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她至少有勇气去面对生活,至少她有对生命的追求与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精神。在这残酷的命运的挑战面前,张海迪姐姐依然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信念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了生命的考验。她始终对人生充满信心与勇气,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张海迪姐姐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应该珍惜自己身边的每一滴时间,好好的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身边优秀人物的专访作文

4. 采访名人作文

周末,在校寄宿读初二的儿子回家,在小黑板上写出了学校布置的5项作业,“采访父母”是其中的第一项。列第一项并不意味着第一个做,周末两天,等他把其他作业做完,到了要走的周日下午才开始“采访父母”。

    干了半辈子新闻,没想到今天要接受儿子的采访。儿子倒好,第一问题是问我怎么采访。呵呵,这好象是到了我饭碗里了。“采访前你要定一个主题,你想了解什么,要围绕一个题目来谈。”“哦,老师说了,要你谈谈自己的奋斗史。”奋斗史?在儿子去准备采访工具的间隙,我问自己,我奋斗过吗?

    儿子摆开了阵势,又是本子又是笔,还准备录音。虽然面对的是儿子,要录音感觉还是不自然。我教导儿子说,你要用心采访,要多依赖笔头,把录音给关了。不能依赖录音,儿子居然要求我把每句话讲两遍,第一遍听,第二遍记录。“哈哈,这怎么行?你记要点啊,记关键词啊。”窗外秋风瑟瑟,才5分钟,儿子直喊热,竟开始冒汗了,呵呵,没见过采访别人如此紧张的。

    “奋斗,一个人要如何奋斗。”我偷偷地把话题扭了扭,“首先他要立志,要立志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益的人,将来不能危害社会,直白地说就是要一辈子做个好人。人要有理想,有梦想,从理论上讲,你将来可以做任何事,当科学家,当政治家,当将军,等等。有梦想,你才会有为实现梦想而奋斗的行动,你才会主动地去学习。学习才会因此而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练就一身本事,也就是要成才。如何成才?人才人才,先成人再成才。成人和成才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能成人,还谈什么成才?你现在最主要的就是要健康地安全地长大成人,要锻炼强壮的身体,要珍惜生命,时刻注意自我安全保护,包括过马路这样的小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没有了。对生命决不能轻言放弃,特别是在和平年代。在非常时期,如战争如地震,需要你为国为他人献出生命又另当别论。”

    “最近四川地震灾区有个官员自杀了,你怎么看?”儿子渐渐地平静下来,飞快地记录着并开始插话提问。“这个官员在地震中失去了孩子和妻子,工作压力又特别重,他经受的打击太大了,他顶不住选择了放弃生命,我们应该尊重他的选择。所谓尊重就是不去谴责他,他有他放弃的自由,但是也不能赞扬他,更不能学习他。一个人一生当中会要遇到很多挫折,我们要善于调整自我,从挫折中走出来。面对挫折和困难,我们一要树立信心,二要动脑筋,用智慧去战胜它。”曾经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创关东》就充满着生活的智慧,我以此为例启发着儿子。“你怎么和我们德育课老师讲得一样啊,他上课就是讲这些。”儿子嘟囔着。

    “第二,关于学习。最重要的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要有毅力,要自觉地主动地学。毛主席当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为了磨练自己的意志,有时刻意到南门口闹市边去读书。……考试要讲究技巧,在考场里一切要以拿分数为主,……”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过去了,儿子记满了两页纸。虽然我有意跑了点题,没有直接谈我的“奋斗史”,看样子他对采访很满意,因为足够他完成作业了,但愿他能明白一些道理,并付诸行动。

    儿子的采访结束了,我走在上班的路上还在思索着,我奋斗过吗?从学校毕业到单位,在单位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一天又一天,我们是在奋斗吗?我们为什么奋斗,为职称,为职务,为生活?我们该如何向孩子们传授人生经验?再过N年退休时,我们又如何总结自己的奋斗史,对自己一生做个怎样的交代?

春节来临,背井离乡游子,都纷纷赶回家,盼望与亲人团聚。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有别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心理。这种心理,在我们民俗文化底蕴深处,可说是根深蒂固,流传甚广,仿佛是打在每个人身上难以磨灭烙印。这种团圆习俗在国内外中国人头都已扎下深根脉。 
年夜饭(团年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这一天人们预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重要。家庭是华人社会基石,一年一度团年饭充分表现出华族家庭成员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关系更为紧密。家人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劈劈啪啪"算盘声和抑扬顿挫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乐章。 说到除夕刀砧声,邓云乡撰写《燕京乡土记》却记载着除夕一个十分凄凉故事:旧社会穷人生活困难,三十晚上是个关。有户人家,丈夫到三十晚上很晚尚未拿钱归来,"家中瓶粟早罄,年货毫无。女人在家哄睡孩子,一筹莫展,听邻家砧板声,痛苦到极点,不知丈夫能否拿点钱或东西回来,不知明天这个年如何过,又怕自己家中没有砧板声惹人笑,便拿刀斩空砧板,一边噔噔地斩,一边眼泪潸潸地落……,这个故事让人听.确实心酸。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时候。大年夜.丰盛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5. 采访记写人作文

  采访记——射击运动员谭永亮的母亲迎着和煦的春风,踏着轻盈的脚步,我们来到了著名射击运动员——谭宗亮的家。刚一进门,谭宗亮的母亲就笑容满面的接待了我们。步入客厅,一个个闪闪发亮的奖杯吸引了我们的视线,经魏奶奶介绍,那是谭宗亮叔叔在汗水后所得到成就的见证,每一个都是努力的回报。具有世界级的金牌有14枚、银牌9枚、铜牌7枚。另有其他不同级别的奖牌40多枚。奖牌在餐桌上整整齐齐的摆放着,我们瞪大双眼仔仔细细的看着,和这么神圣的东西零距接触,心里感觉自己是多么幸福。我们小记者问:“谭宗亮叔叔是什么时候对射击这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的?
  
   是他从小就喜欢吗?”魏奶奶很高兴地回答道:“宗亮小时候因我的遗传,在文艺方面十分突出,三句半、相声、唱歌,都是他的.爱好。当他14岁上了中学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刘志强教练看中了宗亮在射击这方面的潜力,将他选进了省队,凭借优良的天分,他人生中的第一枪打了9环。从此,宗亮开始了它射击的生涯。”“那您能不能给我们讲讲谭宗亮叔叔小时候的故事呢?”又一位记者迫不及待地问道。奶奶回想了一下说:“宗亮小时候心地善良。在一次户外劳动中,他拿的铲子没能带回来,我看后严厉的询问原因。原来他的铲子被一位女同学拿走了,我叫他去要回来。他去时看到同学家里贫困,就没再追要。当时他的一句话感动了我。‘妈妈,我们家还能买得起铲子,我看她家太穷了,我们把铲子送给她吧。’”我们听后心里不禁热了起来,对谭宗亮叔叔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想在基地里谭宗亮叔叔此时定在努力的训练,您能不能给我们说一下叔叔是怎样努力训练的?”“以前训练是星期一到星期六的,有一次星期日没找到宗亮,就发现他在训练室里自己正在训练呢。他一开始学射击的时候,手老实发抖,于是教练在他的手臂上挂上砖头练习,当时才14岁,身体还在发育阶段,时间长了手臂都弯了。”说着,魏奶奶便拿过一张照片,从中我们发现谭永亮叔叔的一条眼眉向下弯,“你看,这两条眉不一样高吧。
  
   经常射击,这只眼总闭着,久而久之就向下垂了。这就是职业病了”说着为奶奶笑了起来,我看着她的笑中好像有一丝丝的酸楚。魏奶奶还为自己的儿子写了好几首歌,她给我们唱了两首,从中可以体现出他对儿子的盼望。我们也十分渴望看到谭宗亮叔叔凯旋而归。时间如同流水般,过的好快呀。我们的采访也将要结束了。我们和魏奶奶一起照了张相便准备走了,临走时我们都没忘向魏奶奶说声再见。这次的采访让我看到了一位奥运健儿的生活背景,他的童年生活和他所得的成就。一个人的成功定是用自己的汗水换来的。简评:在金牌的背后溢着汗水,在名人的身后留下的是奋斗的足迹!

采访记写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