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灏的人物经历

2024-05-08

1. 周宏灏的人物经历

1939年5月出生于湖南长沙。1962年毕业于武汉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前身)。1983年,周宏灏在香港大学做访问学者时,每周有半天时间看高血压门诊。他发现同样症状的高血压患者,中国人和英国人需要的药物剂量却不同,有的药英国人的剂量甚至是中国人的2到8倍。对这样的情况,传统的解释是中国人的体重比英国人轻,因为“体重论”是当时已被国际医学界广泛认同的“真理”。但周宏灏开始怀疑:“体重差距不可能有2到8倍这么大啊!会不会有一个规律性的因素或者机制引起药物反应的种族差异呢?”他决定以此作为课题,探索其中的奥秘。1984年周宏灏到美国Vanderbilt大学访问学者,进行关于药物反应种族差异的研究。经过几年攻关,他科学地证实黄种人和白种人对药物代谢和敏感性均有显著差异,并最终系统阐明了药物反应种族差异的机制。这一研究在国际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被国际同行誉为“药物反应种族差异的经典研究”,并导致美国等国家相继规定新药临床试验和国外药品注册需要考虑种族因素。1991年,周宏灏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回到了湖南医科大学,建成国内第一个临床药理研究所,他把研究方向扩大到民族和个体之间的差异研究。在证实了药物反应差异确实存在后,周宏灏便开始研究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差异。为了完成这项研究,他和他的学生们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新疆、内蒙等地,采集了4000多人用药后样品。继而,周宏灏用现代技术对这些样品进行分析和机理研究,得出重要结论:不仅世界各种族用药后的反应有差异,中国各个民族之间的药物反应也不同,个体之间也因基因的变异也会不相同。1995年3月任湖南医科大学副校长。2002年2月任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2005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宏灏的人物经历

2. 周宏灏的人物评价

从质疑“体重决定用药剂量”开始,周宏灏一步步对人类用药的种族差异和个体差异进行解密,终于在世界上开创了基因导向个体化用药新时代。(湖南日报评) 周宏灏善于发现,勇于挑战,从临床到基础的华丽转身。(《生命的守护者:医学大家(一)》作者 肖飞 评)

3. 周宏灏的介绍

周宏灏(1939年5月-),湖南长沙人。中国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学科的开拓者和带头人,个体化医学奠基人。11962年毕业于武汉医学院医疗系;1995年3月任湖南医科大学副校长;2005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周宏灏长期从事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的教学、研究和转化。发现和阐明了遗传因素引起药物种族和个体差异的若干现象和机制及其规律,建立了有国家和民族特色的遗传药理学理论体系。1周宏灏教授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等国际SCI期刊上发表300余篇论文,出版了《遗传药理学》中、英文专著和研究生教材5部、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和八年制《药理学》中、英文教材6部。

周宏灏的介绍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