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报国”和“尽忠报国”有何区别?

2024-05-10

1. “精忠报国”和“尽忠报国”有何区别?

现在多作“精忠报国”,其实“尽忠报国”也对,二者为近义词.意思都为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二者都出自《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上海辞书出版社的《中国成语大词典》立“尽忠报国”为主条,竭尽忠诚报效国家.《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也作精忠报国.“精忠报国”为附见条,说:见“尽忠报国”.
不难看出,“尽”为动词(去声,繁体写“尽”.上声的“尽”还有极、最和纵然、只管之意,繁体为“尽”),“精”算副词;在语法上,尽忠与精忠都作谓语、定语,表达的意思都是非常爱国,甚至牺牲生命.只是结构上有所差别,前者为“连动式”,后者是联合式.
再从成语来源论,尽忠报国,出自北周末年《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精忠报国,始于宋高宗锦旗御书的“精忠岳飞”.据《中国历史年表》列,头尾相接,两朝相差547年.
如果非要找出个中差别,那只能认为:“尽忠”,应是岳飞的报国决心;或是姚太夫人对儿子的要求.而“精忠”,则更多地表示了他人对岳飞的褒奖.

“精忠报国”和“尽忠报国”有何区别?

2. 谁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的人物是岳飞。
康元年(1126年),宋钦宗赵桓反悔割地,两路金军于攻破太原后会合,二次南下围困开封。赵桓在求和的同时使人送蜡书命康王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征召各路兵马以备勤王。在相州城里,武翼大夫刘浩负责招募义士,收编溃兵。
从平定军突围回到家乡的岳飞目睹了金人入侵后人民惨遭杀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愤慨,意欲投军,又担忧老母年迈,妻儿力弱,在兵乱中难保安全。
岳母姚氏是位深明大义的妇女,积极勉励岳飞“从戎报国”,还为岳飞后背刺上“精忠报国(后世演义为‘精忠报国’)”四字为训。岳飞牢记母亲教诲,忍痛别过亲人,投身抗金前线。


岳飞的军事成就:
军队建设
杜充降金后,岳飞开始独立成军,在江南坚持抗金。岳飞收复襄汉六郡后,岳家军移屯鄂州,襄汉地区自此成为岳家军的主要防区。经过数次扩编,岳家军截至绍兴五年的兵力达到了三万人。绍兴五年(1135年),岳家军的规模扩大到十万人左右。
治军风格
岳飞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岳家军”成为一时的典范。他虽然没有军事论著传世,但从其散见于史书篇牍中的论述和军事实践,可看出岳飞严于治军的主要内容。前人在总结岳飞的治军思想时指出有六个方面:贵精不贵多;谨训习;赏罚公正;号令严明;严肃纪律;同甘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岳飞

3. 谁精忠报国

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 挺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
但“国”字没有一点,象征国内无首。刺完之后,岳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岳飞简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
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朝廷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后又追谥武穆、忠武,追封鄂王。
岳飞出仕之前,其母在其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字,以期岳飞日后能够为国竭尽忠诚。这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典故之一,常用以教育,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精忠报国是对岳飞的评价。

谁精忠报国

4. 精忠报国与尽忠报国区别

  精忠报国与尽忠报国区别——其实这两个词语在意思上、使用上、出处上都没有区别。
  尽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也作写为“精忠报国”。
  那为什么出现“尽忠报国”和“精忠报国”两个版本?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贾三强认为,岳飞身体上的刺字源于《宋史》中的一段记载:秦桧因岳飞主战,反对求和,一心想杀掉他。首先,秦桧怂恿其他官员弹劾岳飞,岳飞为此不得已辞掉兵权,回朝当了一个官位很高,但没有实权的闲职。可秦桧仍不罢休,又找人诬告岳飞企图重掌兵权。在逮捕、审查岳飞的时候,一把把岳飞的衣服撕烂了,《宋史》中有一句话“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深入肤理”,因而可以认定,刺在岳飞身上的四个字,并非民间流传的‘精忠报国’。”
  而之所以很多人从小就被误导刺字内容为“精忠报国”,贾三强教授是这样解释的:“因为30年前,评书艺术家刘兰芳的《岳飞传》脍炙人口,评书改编源于清朝小说《说岳全传》,其作者钱彩首先将‘尽忠报国’改成了‘精忠报国’,而且《说岳全传》这部作品广为流传。”另有网友说,钱彩将“尽忠报国”改成了“精忠报国”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宋高宗赵构为了表彰岳飞的战功,曾御笔亲书‘精忠岳飞’四字给他作旗帜。”

  参考资料:
  1、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550/5064383.htm#viewPageContent
  2、http://news.gmw.cn/newspaper/2013-06/20/content_1610257.htm

5. 精忠报国的意思?

精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读音:jīng zhōng bào guó
出自:唐·李大师《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
翻译:我受到朝庭的恩惠,定要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爱国

扩展资料典故:
20岁的岳飞已经是个饱读兵书、谙熟武艺、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他盼望有一天能够投身疆场,为国家报仇雪耻。当招募”敢战士”的消息传来时,他报名参军。
就在他走上战场的前夕,深明大义的母亲,特意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嘱咐他一生一世都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勇杀敌,决不吝惜自己的生命。
岳飞参军后一直坚持战斗在抗金的最前线,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英勇杀敌。他率领的”岳家军”不畏强敌,独当一面,先后六次与金兵交锋,均获全胜,“岳家军”声威大震。
但是当时的皇帝赵构却重用宠臣主和派代表黄潜善、汪伯彦等人,并且在某些事情上有私心。他和秦桧为了向金兵求和,诬陷他唆使部下谋反, 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送进监狱。1141 年12 月29 日,岳飞和他儿子岳云、部将张宪等一同被害, 当时岳飞年仅39岁。

精忠报国的意思?

6. 尽忠报国还是精忠报国

尽忠报国和精忠报国没有区别。
二者都出自相同,互为近义词。
尽忠报国,汉语成语,拼音是jìn zhōng bào guó,意思是正义、忠贞的伟大气节。出自《北史·颜之仪传》。据传“尽忠报国”四字为岳母教子时所刺,俗又传为“精忠报国”。后此典喻指竭尽心力,不惜牺牲一切报效国家。译文:你们受到朝廷的恩惠,为国家竭尽忠诚。用法:作谓语、宾语;指爱国。示例:岳飞尽忠报国,却父子就戮,真是千古奇冤。近义词:忠心耿耿、为国捐躯。反义词:卖国求荣、卖身投靠。

尽忠报国的造句:1、青少年不仅要有尽忠报国的志向,还要努力学习,具备尽忠报国的本领。2、民族英雄岳飞尽忠报国的事迹,至今仍为人所称颂。
3.《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4.元·脱脱《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5.明·郭勋《英烈传》第三回:尽忠报国,乃臣子之责。
6.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五回:“县官虽小,事情却大,作那一处的官,就是那一方的父母,你不安分守己,尽忠报国,孝敬主子,只怕天也不容你。”

7. 尽忠报国还是精忠报国

尽忠报国和精忠报国都是正确的写法,在清朝之前,“精忠报国”为“尽忠保国”(也有版本“尽忠报国”),后演化为“精忠报国”。
1、尽忠报国
读音: jìn zhōng bào guó。
释义:忠:赤诚无私,竭诚尽力。报:报效。竭尽忠心,报效国家。
出处:元·脱脱《宋史·岳飞传》: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翻译:岳飞撕开衣服以后背示人,上面有“尽忠报国”四大字,刻入皮肤。
例句:军人的工作,尽忠报国,军人的使命,捍卫和平,军人的举止,英姿飒爽,军人的生日,祝福此时,八一建军节到,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敬礼,你们辛苦了,祝愿你们开心快乐,永远年轻。
2、精忠报国
读音:jīng zhōng bào guó。
翻译:出自中国历史人物(南宋时期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的典故。它形容精心忠诚,报效祖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出处:唐·李延寿《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精忠报国。”
例句:一颗赤子之心,精忠报国矢志不渝,一双勤劳之手,任劳任怨爱岗敬业,一生正气之歌,友情互助弘扬美德,一幅璀璨之画,绘制蓝图锦绣中华!

尽忠报国还是精忠报国

8. 尽忠报国还是精忠报国?

尽忠报国和精忠报国皆为成语,两个成语都是存在的,互为近义词。以下为尽忠报国的详细解释:
成语意思:正义、忠贞的伟大气节;
成语出处:《北史·颜之仪传》;
原文: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
白话文翻译:你们都受到朝廷的恩惠,应当有正义、忠贞的伟大气节。

扩展资料:
相关典故
北周宣帝时御史大夫颜之仪经常苦苦劝谏宣帝不要暴政,被宣帝冷落。宣帝死,朝中大臣刘昉、郑译造假遗诏让杨坚做丞相辅助小皇帝治理国家,颜之仪极力反对,誓死要尽忠报国。
杨坚大怒,要杀掉颜之仪。由于颜之仪得到民心,因此只被杨坚贬到西疆当郡守。隋文帝杨坚即皇帝位后还是表扬颜之仪,对他说:“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爱国。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