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伴的失败原因

2024-05-11

1. 八佰伴的失败原因

 整个八佰伴集团结构庞大,属于家族式经营,经营决策上往往高度集中于一人。这种陈旧而缺乏活力的经营管理方式,与现代化、大规模的百货业发展要求极不适应,在这个每一环节都必须以专业化参与竞争的环境里,个人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八佰伴一直没有一个得力的人才培养机制,虽然在发展后期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然而人才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前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造成了内部管理的空虚。在八佰伴的扩张过程中,因为战线拉得太长,人力资源的匮乏成了致命的缺陷。缺乏中层经理人才、内部管理混乱已经成为八佰伴的致命内伤。正如八佰伴集团一位老职员所说:“和田一夫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前锋,只是无人能替他把守住后方。”由于过于注重外部的扩张速度,忽视了内部管理的跟进,使得管理出现真空。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八佰伴总部在香港沙田租用的写字楼,从租用到关门的5、6年的时间内,有1/3的地方一直空置,无人过问。在租金十分昂贵的香港,对其他公司来说,这是不可能出现、也不应该出现的。另外,由于缺乏管理人才,内部许多环节管理失调,导致采购的商品价格高,缺乏竞争力。在家族管理模式下,八佰伴的经营机制缺少透明度。八佰伴的集团体制是断层独立式框架。日本八佰伴既要经营日本国内的四十余家百货店,又承担着统括集团在东南亚的各项投资事业;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事业,主要由在香港上市的八佰伴国际集团为主体而进行。令人不解的是,作为集团成员,八佰伴国际集团与日本八佰伴无直接资本关系。后来和田一夫在回忆八佰伴破产的时候也承认,家族式的管理已经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为时代的进步需要更多的头脑来武装企业。和田一夫让其弟弟和田晃昌做日本八佰伴的总裁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失败。在八佰伴的管理体制下,不仅下面的人向上级汇报假帐,连和田的弟弟也向和田汇报假帐 在投资策略上,因为决策的个人主义,八佰伴很多店铺选点缺乏科学性,脱离当地环境,盲目发展。香港马鞍山新市镇人口一般较老镇少,又缺少流动人口,因此购买力相对较低,很难支持大型商店。八佰伴在不足十几万人口的新市镇开了16万尺的大商场,销售额做不上去,从开业到关门一直亏损。百货店选点要遵循客观规律,人口在30至40万以上,有发展前景的新市镇顶多可以开间二至三万尺的中小型商场,如果是没有什么发展前景的老市镇则不具备开大型百货商店的条件。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香港不断上涨的高租金、高地价、高工资,已经在客观上限制了不可能在收入较低的新市镇经营大面积的商场,八佰伴却没有做出充分的评估。八佰伴经营策略的失误,更加速了它的清盘。像其他日资百货公司一样,香港八佰伴追求商场大型化,以琳琅满目、多姿多彩的中高档商品来吸引客源。这一策略在前期非常成功,当时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香港得益于内地经济高速增长,市民收入显著增加,八佰伴百货初期的货品80%来自日本,20%就地采购,经营颇为成功。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香港楼价急升,租金暴涨,百货业的经营环境已大为改变,商场面积越大,租金开支就越大,雇请的员工就越多。而且并不是所有陈列出来的商品都畅销,其中不少是流转速度极慢的商品,既占压资金,又欠缺效益。同时,百货业经营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像其他行业,投资以后很快可以得到回报。一般来说,百货业从开店到开始盈利需要六年左右的周期。八佰伴经营者忽视这一市场规律,机械地奉行初期的发展模式,盲目地扩充店铺数量,开完一间又一间。由于许多新开的店铺缺少客源,几年内根本不可能盈利,在泥潭中越陷越深。 一段时间的成功,使八佰伴的决策者开始盲目乐观,开始了不切实际的扩张,如计划建造亚洲最大的百货商店,在中国设立一千家连锁店等。实际上八佰伴当时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只能大肆举债。这种举债发展的方式一旦超出其合理的限度,就会随时遭受灭顶之灾。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无论是对中国经济而言,还是对世界经济而言,都处在一个程度不同的调整阶段,世界上大多数企业由此也处在休整期,而恰恰在这一时期,八佰伴不顾经济形势的变化,到处设立分店,并向地产、房产、金融业扩张。企业的规模扩张是有边界的,绝对不是越大越好。如果不顾自身条件一味追求企业的规模扩张,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管理成本都会随之增加。每个企业的决策者在进行企业扩张的决策时,一定要对自身的实力、外部环境、管理能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可贸然行事。八佰伴百货急速扩展的恶果十分明显。以香港为例,业界人士估计,开设一间像八佰伴这样大规模的百货店,单是装修费少说也要四、五千万元,回本期至少要五年。1991年八佰伴盈利处于高峰期,有近5700万元的纯利。往后四年,八佰伴开了7间分店,盈利却急速滑落。自1995年起,八佰伴出现大幅亏损,累计亏损3.16亿港元。八佰伴不断将资金投入新店,战线拉得过长,令整体开支不断增加,存货数量亦不断提高。在资金流入无法应付开支的情况下,八佰伴惟有不断向银行借贷及延迟向供货商还款,利息开支也因此日益加重。八佰伴日本公司总经理和田光正也曾明确表示,公司破产的原因是先行投资过多。和田光正说:“当时我认为投资计划是绝对没有错误的。从结果来看,我想是因为公司对日本和海外的经济形势及对自己企业的能力过于乐观了。”然而事实上,八佰伴在海外并没有详细周密的投资计划。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八佰伴日本为了快速扩展国际事业,趁着日本泡沫经济的时机,在债券市场上大量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这种筹资方法,虽然摆脱了从银行取得资金的限制,却也失去有效的财务监督,极易陷入债务膨胀的危机。 自1996年11月以来,八佰伴日本公司的经营状况就已经开始恶化。八佰伴日本公司把利润以及通过发行公司债券这种“炼金术”聚集的大量资金投到了海外市场,然而这些资金的回收情况却不尽人意。八佰伴内部的种种危机初露端倪,资金链面临断裂。在这种情况下,八百伴没有得到银行的有力支持,这也是导致其失败的直接原因之一。日本的企业大多实行主力银行制度,主力银行制度的最大目地就是当经营出现经济危机时,通过获得来自银行的资金支援,以期待企业自身安定的发展。但八佰伴似乎讨厌这种间接资金调控手段,只在表面上维持与主力银行的关系在业务扩张过程中,八佰伴缺乏同银行的紧密合作,实际上其资金调解和吸收主要是通过直接金融手段,即通过在证券市场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资料统计,该公司在1990年至1994年,共抛售了价值500亿日元的可换股债券。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八佰伴的股票价格也不例外地降低,国内以及投资国外的经营状况也开始走向低潮,这样能否偿还巨额债务就成了首要悬案。采取直接利用市场的财务手段,可以在降低企业筹集资金费用的同时大范围吸收资金,是一种有魄力的财务手段,但这种方法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当企业经营走入低潮,收益效果降低,证券市场的公司股票、债券价格随之连动下降,所发行债券的偿还资金得不到充分的保障时,就会出现被市场所淘汰的恶性结果。“八佰伴日本”直接向金融市场发行没有银行担保的公司债券,直接在市场吸收资金,这一举动,虽然反映了日本企业从依赖银行贷款的间接资金来源,转变为直接从市场吸收资金的直接资金来源的时代潮流,但也得罪了长期交往的主力银行。脱离银行的支持是和田家族的失误。任何一家公司都有兴衰起落,当日本某银行行长警告和田会长要注意过大依靠市场的危险性时,没有得到接受,八佰伴仍然坚持独自的资金调控方式。因此,当“八佰伴日本”资金流通不畅,而发行的公司债券却到了必须偿还的时候,曾经担当八佰伴主力银行角色的东海银行、住友信托银行、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却采取了袖手旁观的姿态。没有银行做后盾支持,在资金无法周转的情况下,八佰伴不得不宣布清盘。总经理和田光正承认,银行不支持是造成公司破产的一个因素。董事长和田一夫也曾向身边的亲信说过,“公司是被银行挤垮台的”。

八佰伴的失败原因

2. 八佰伴的破产属于什么类型的危机?为什么

您好,和田先生说,第一个原因是太相信房地产市场。


日本在80年代进入了泡沫经济时期,全国上下普遍相信房地产价格还会上涨。当时整个八佰伴集团正处于一个迅速扩张期,而银行也是有钱贷不出去。于是就找到了和田先生,告诉他一个道理:如果你买一块土地,再在这土地上面建一个购物中心,然后你自己使用一部分,再出租一部分,你至少可以获得三份利润,第一是土地升值的利润,第二是房产升值的利润,第三是店铺出租的利润。和田一夫想想也对,于是八佰伴拼命地购买土地,然后自己建造购物中心,使得整个八佰伴很快成了日本最大的商业集团。


但是,没有想到,在1990年,日本的泡沫经济出现崩溃。一夜之间,地价暴跌房价暴跌,整个消费市场陷入低迷,银行开始上门讨债,和田一夫这才发现,自己买土地造房子,是一个多么愚蠢的做法。

【摘要】
八佰伴的破产属于什么类型的危机?为什么【提问】
您好,和田先生说,第一个原因是太相信房地产市场。


日本在80年代进入了泡沫经济时期,全国上下普遍相信房地产价格还会上涨。当时整个八佰伴集团正处于一个迅速扩张期,而银行也是有钱贷不出去。于是就找到了和田先生,告诉他一个道理:如果你买一块土地,再在这土地上面建一个购物中心,然后你自己使用一部分,再出租一部分,你至少可以获得三份利润,第一是土地升值的利润,第二是房产升值的利润,第三是店铺出租的利润。和田一夫想想也对,于是八佰伴拼命地购买土地,然后自己建造购物中心,使得整个八佰伴很快成了日本最大的商业集团。


但是,没有想到,在1990年,日本的泡沫经济出现崩溃。一夜之间,地价暴跌房价暴跌,整个消费市场陷入低迷,银行开始上门讨债,和田一夫这才发现,自己买土地造房子,是一个多么愚蠢的做法。

【回答】
和田一夫说的第二个原因,是要面子,把公司总部盲目搬到香港。


当八佰伴在海外的子公司达到100多家的时候,他觉得,作为一家国际商业集团,总部应该搬到海外去,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作为一家国际商业集团的地位。就在1990年,日本出现泡沫经济崩溃的兆头的时候,和田一夫居然把八佰伴总部迁到了香港,把公司最核心的业务——日本市场,交给了他的弟弟打理。


但是,和田一夫的弟弟是搞财务出身,并不具备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而且他又很怕哥哥。所以,在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企业的销售业绩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为了让在香港的哥哥安心,和田先生的弟弟开始做假账,而且在公司严重亏损的情况下,还给股东们分红。这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是一个致命伤。等和田一夫发现弟弟的问题时,日本根据地已经是地动山摇,和田弟弟最后也因为做假账而被捕。


和田一夫说的第三个原因,是过于相信银行。


在八佰伴破产前半年,和田一夫赶回了日本,他亲自担任日本八佰伴公司的经营本部长,实施公司的拯救计划。当时他与日本的另一家大型超市集团——大荣公司达成协议,将16家店铺卖给大荣公司,卖掉以后得到了320亿日元的资金。银行得知和田一夫有了320亿日元的现金后,于是游说和田一夫先把欠银行的钱还上,然后一个星期之后,再贷给八佰伴公司。银行说,这样的话,你作为上市公司的话,业绩好看,股票也会上涨。


在这关键的节点上,和田一夫犯了致命的错误。


他说,我当时真的有些天真,认为只要将这笔钱还给银行,银行一定还会贷款给我。但最终的结果是,银行收到这320亿日元后,却没有履行诺言,拒绝再贷款给八佰伴公司。在这种情况之下,八佰伴山穷水尽。


和田先生跟我说,这是我一生当中做出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决策,如果不把这些钱立即还给银行的话,也许八佰伴还能活下去。


1997年9月18日,在八佰伴即将迎来创业70周年的时刻,和田一夫走进了静冈县地方法院,递交了公司破产申请。


从法院回到家,和田夫人正在看电视,电视上全是“八佰伴破产”的报道,他的夫人还没有感觉到公司申请破产到底意味着什么。和田先生告诉夫人,我们已经变得一无所有了!


一个星期之后,和田先生和夫人只被允许带几件换洗衣服,离开了自己的家。房子和家具都被法院封存扣押。


从一名商业帝国的皇帝,变成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和田一夫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的人生会沦落【回答】

3. 八佰伴的国内现状

至2005年国内现存八佰伴百货主要分为3个体系,分别是澳门新八佰伴、上海第一八佰伴和无锡八佰伴,均与日本没有关联,其中无锡八佰伴前身隶属于无锡国资委。中国企业【江苏华地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于2005年12月耗资1亿美元,从无锡国资委全资收购无锡八佰伴,并获得“八佰伴”的品牌使用权,随后投入大量财力物力进行改造,使之成为无锡地区最高端百货商场之一,之后集团又陆续在其它城市投资兴建了其它“八佰伴”百货,分别为:南京八佰伴、镇江八佰伴、马鞍山八佰伴、长兴八佰伴等数家门店,并于2010年成功上市,除“八佰伴”之外,集团还拥有“华地”和“大统华”两个零售业品牌,这些品牌均属于中国品牌,与日本没有关系; 1930年和田一夫的祖父和田伴一郎和母亲加津在日本静冈县热海市创建了一个小蔬果杂货店,取名八佰伴。 1950年4月13日,对和田家,对热海市,都是个灾难性的日子,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一幢存有化学物品的仓库发生爆炸,火光冲天而起。和田家合力惨淡经营了20年的蔬菜水果杂货店八佰伴,这一天从热海彻底消失,成了一片废墟。1955年11月1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八佰伴重新开张。新店比旧店的面积大了5倍。八佰伴商店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改名为八佰伴食品百货店股份有限公司。八佰伴正式实行现款交易和低价出位的新举措,事先已作了宣传。还没开门,八佰伴门前就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一开门,顾客蜂拥而至,一边啧啧惊叹售价便宜,一边不亦乐乎抢购商品。店员忙得满头大汗,也应接不暇,两部收银机叮哨作响,没有一刻停歇。1958年,八佰伴的取消赊账和廉价销售的经营方法在市场完全站住脚了,赢利情况良好。八佰伴经营进入佳境。和田一夫逐步担当起主要责任,里外的不少大事,均由和田一夫出头。二弟、三弟也先后加入八佰伴的经营。到了1962年新春,八佰伴正式进入和田一夫时代,作为家庭事业的掌门人,年仅33的一夫决定将超级市场作为八佰伴的主营方向。1965年,八佰伴超级市场在热海站稳脚跟,偿还了银行贷款的本息,还积累了相当的利润。银行乐于向信用良好、经营正常、有发展前景的商家发放贷款。在银行的大力支持下,和田一夫从这年起开始了一系列大行动。他在热海市建起新的八佰伴超级市场。趁热打铁,和田一夫又在热海市以外的乡镇开了两间小型分店。同一年,和田一夫在热海市开设了面包、糖果和调味品厂,可为八佰伴提供相当数量的货品,从而降低了进货成本。这一年,八佰伴公司的营业额首次突破10亿日元。公司资产由1000万日元增加到3000万日元。1966年至1974年八年间,和田一夫在热海以外的市镇又开设了8间八佰伴分店,平均一年一间,获得较稳健的发展。但是和田一夫并不满足,经过反复的要稳,决定提前走海外发展的路子。海外业务组立即投入前期准备工作:办理各种开业手续;寻找租用铺位;市场调查;组织货源;招聘员工。1969年10月,日本国营广播电台(NHK)在国际节目中播发了八佰伴将在巴西开设分店的消息。日本同行各界感到震惊,顷刻间在日本掀起轩然大波。1971年9月24日,巴西八佰伴首间百货公司开幕。和田一夫把日本先进的经营方式和八佰伴的优良传统带到了巴西,大获成功。开业时预期的年营业额是10.7亿日元。由于生意超常兴旺,预计营业额可达20亿日元。开张的10天后,10月3日的《圣保罗日报》辟出专版,专门介绍评价八佰伴的经营。文章惊呼八佰伴把全新的经营观念引进了巴西,造成了百货业的一个空前紧张的局面。文章不无忧虑地指出,原有的百货超市行业,如果不作改变,恐怕会在日本式的服务狂潮中倒闭!和田一夫趁成功之势,马上投入扩建。1972年扩建部分投入营业,店面比原来扩大3倍,一举成为圣保罗市的最大的百货商场。1973年8月,八佰伴在索洛加巴地区开设了第2间分店。两年后,第3间分店又开幕。1976年10月,第4间八佰伴分店在巴西国际中心开幕。这个商业中心,是当时拉美最大的购物市场。1974年9月14日,新加坡八佰伴隆重开幕。在开业后的11个月就收回投资,进入正常赢利。1977年8月,八佰伴在新加坡的加东地区开设了第2间分店。1979年5月,八佰伴在郊外的汤逊区开设了第3间分店。此时,八佰伴一跃成为新加坡最大的百货公司。1981年,八佰伴在武吉知玛开设的新加坡第4间分店开幕。1973年10月,和田一夫首先在香港注册了一家私人有限公司。1984年12月22日,香港八佰伴第1号分店在沙田商场隆重开幕。1988年,沙田分店营业额高达9.35亿港元(约合日元170亿),纯利为3128万港元。在薄利的百货业中,这个赢利水平十分理想。第2号分店、位于新市镇的屯门店于1987年12月9日开幕,两店正好相隔1年。屯门八佰伴面积更大,22000平方米,为香港所有日资百货规模之最。1988年9月,八佰伴香港有限公司宣布以每股1港元(注:面额为0.25港元),发行7500万新股,由于证监处严厉监察暗盘,筹得资金6730万港元,股票于9月22日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资金用于八佰伴在港的第3号分店——九龙黄埔花园超级市场的开设,该店面积13900平方米,于当年12月9日开张。到1989年,八佰伴在香港拥有一间上市公司、3间百货超级市场。这只是和田一夫“中国战略”冰山一角。1989年7月,和田一夫另组八佰伴国际流通集团,他辞去八佰伴百货公司经理(社长)职务,仅保留会长(董事长)名誉职务,出任八佰伴国际的总裁。日本八佰伴改名为国际八佰伴,总经理一职由原副总经理和田晃昌接任,其在行政上隶属八佰伴国际。八佰伴国际又是所有海外分公司的总公司。1990年5月,和田一夫挟划11.5亿港元资金,将八佰伴总部迁往香港,展示出他在香港落地生根的决心。和田一夫来港之后,开始了脚踏浮云、“天比高”式的扩张行动!至1995年八佰伴(香港)百货公司拥有港澳10间超级市场,该公司隶属于上市公司八佰伴香港,为八佰伴香港的全资子公司。同时八佰伴还插足饮食、家电、鞋包等其他行业。1994年、1996年还分别在上海、无锡开了分店。无节制的扩展造成了集团资金的极度紧张,为最终的破产埋下了伏笔。通过急剧的商业扩张,八佰伴在破产前十年中成为日本在亚洲的头号海外企业,其百货超级商场遍布日本、巴西、美国、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文莱和中国大陆。在全盛期,八佰伴拥有员工近3万人,在世界上1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450家超市和百货店,年销售额达5000多亿日元。1997年,债务缠身的八佰伴财务危机全面爆发。“阿信精神”的传承——八佰伴国际集团宣布破产。八佰伴破产,正值亚洲国家地区受金融风暴冲击,经济向下调整时期,虽然有种种外部不利因素导致八佰伴经营的失败,然而,主要的原因却是管理层脱离实际的扩展雄心,将八佰伴推上了不归路。

八佰伴的国内现状

4. 八百伴的倒闭的结局

由于八百伴的资金周转从7月以来日益恶化,7月7日该公司的股票由200多日元下跌到184日元,7月11日又跌到95日元,9月18日这天竟下降到70日元。东京证券交易所9月18日宣布,从19日起停止八百伴日本公司股票的交易,并且将于12月19日废止该公司的股票上市。同时,根据“公司更生法”的申请,八百伴公司所发行的400亿日元的转换公司债已不能偿还,银行是不会收购的。但是,这次倒闭的只是八百伴日本公司,八百伴集团依然存在。八百伴日本公司总经理、和田一夫的四弟和田光正近日向记者表示,尽管他本人将引咎辞职,但八百伴集团在日本国内的其他店铺及在海外的分号仍将照常经营下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