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总监和总会计师,谁的待遇更好?

2024-05-11

1. 财务总监和总会计师,谁的待遇更好?

不同的公司待遇不一样,不一定谁高谁低。
公司同时设有财务总监和总会计师是因为二者职责范围不同,一般财务总监的主要职能在于筹资和资本管理,更多服务于企业的资本运营需要,要面向资本市场。负责银行关系、筹资、信用管理、红利分配、保险等。
而总会计师,则在于监控企业资金运用的效果和效率。重点在于审核会计报表的真实,负责内部审计、编制财务报表、职工工资、纳税、编制预算等。

发展背景:
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在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向现代化和集团化转型的过程中,企业家在更加深入的思考:如何最大化的利用企业的资源、信息和财务管控手段,使股东价值可以持续增长,组织能力能够不断优化,企业风险治理能够符合需求,使企业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所有的这一切决定了在当前环境下财务管理体系的转变迫在眉睫。资源、信息和管控手段,没有哪一样不和财务管理相关,财务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要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和转变至关重要。企业家向财务总监寻求帮助的同时,对财务总监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财务总监的您,是否在和企业家进行同样的思考呢?
财务总监研修班在现代商业环境和现代企业治理体系下,全方位探讨财务总监的职责和定位,构建适应企业商业模式的财务管理体系,紧密结合公司战略规划,深入结合企业商业运营模式,阐明了在新环境下,财务如何由简单的“报数者”转变成为“经营的分析者”和“未来的预报者”,由被动的“理财管家”转变成为“战略的管理者”和“未来的规划者”。
也阐明了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财务总监的使命和职能又应如何构建和实现。

财务总监和总会计师,谁的待遇更好?

2. 总会计师和财务总监的区别是什么?

总会计师和财务总监的区别如下:
1、职责不同
财务总监的职能主要在于监督,总会计师的职能主要在于管理。总会计师是专业职务,财务总监是行政职务,二者是相辅相存的。
2、主要工作内容不同
总会计师是单位行政领导成员,协助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工作,主要对单位主要行政领导负责。凡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在单位行政领导成员中,不设与总会计师职权重叠的副职。财务总监主持公司财务战略规划的制定,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并协助总经理制定公司战略。

3、起源不同
财务总监制度起源于二战前后,西方国家在国有企业中建立财务总监制,监督总经理及经理层,以避免“内部人控制”,保护所有者的利益。
总会计师起源要从建国之初开始,当时的新中国就仿效了苏联公司的经营方式,借鉴了三总师制度: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

3. 财务总监和首席财务官,谁的级别更高?

首席财务官和财务总监可以理解为同一个职位。

财务总监一词的用法和含义在中国很不统一。许多人直接将CFO称为“财务总监”。国内一个财务总监网站,也将CFO作为财务总监的同义语使用。

目前我国对此尚无明确权威的解释,理论界也没有统一的认识。企业的财务总监是履行所有者财务职能的。从理论上说,任何企业都可设置财务总监,因为这是企业的所有者为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监督企业财务会计活动的需要。

首席财务官CFO是企业治理结构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必然产物。没有首席财务官的治理结构不是现代意义上完善的治理结构。首席财务官/财务总监的职能:

一、管理职能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财务总监要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必要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保证公司的财务及经营活动依法进行。

二、监督职能

1、事前监督。

1、积极参与预算计划的编制工作,对总经理制订的预算计划进行审批,提出合理的建议,对于其中的重大投资、筹资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协助总经理制定最佳的筹资、投资方案。

2、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会计体系,制定完善的企业会计规则和制度,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必要的指导,提升会计人员的思想和业务水平。

3、建立和完善费用和成本核算责任制,严格控制费用支出的审核批准制度,杜绝不合理费用的发生。

4、积极开展资金使用定额制度,确立合理的指标定额,明确资金的使用范围、申请程序、审批制度以及资金的保管等工作。

二、事中监督

1、财务总监的事中控制是指对于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被有效执行进行监控,并对其中产生的差异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纠正。

2、对于特殊的业务事项,如果涉及到重大的价格差异、或者折让,应由财务总监审批。财务总监要及时审查企业的成本、费用开支是否按照规定执行,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费用支出的合理性。

三、事后监督

1、财务总监要仔细审阅企业的账簿和财务报告,对于其中的虚假信息、不实报告要坚决予以纠正,避免虚假会计信息误导报表使用者。

2、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考核指标的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实施过程中发现的指标与实际实施结果之间的差异,应认真分析原因。

财务总监和首席财务官,谁的级别更高?

4. 审计总监是什么级别的人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微笑]审计总监是什么级别的人亲,这边帮您查询到:审计总监是企业审计部门的负责人,主持审计监察工作,组织实施公司决议。其工作职责有组织制定审计监察工作计划,制定审计监察的考核指标;组织内部考核和评价; 组织编制并实施公司年度审计工作计划; 定期检查监督公司的资产管理、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 负责组织审计活动结束后审计资料汇总、审计意见书撰写、审计项目立卷等工作。【摘要】
审计总监是什么级别的人【提问】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微笑]审计总监是什么级别的人亲,这边帮您查询到:审计总监是企业审计部门的负责人,主持审计监察工作,组织实施公司决议。其工作职责有组织制定审计监察工作计划,制定审计监察的考核指标;组织内部考核和评价; 组织编制并实施公司年度审计工作计划; 定期检查监督公司的资产管理、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 负责组织审计活动结束后审计资料汇总、审计意见书撰写、审计项目立卷等工作。【回答】

5. 财务总监和副总经理那个级别高?财务总监属于财务部的人吗?

一个公司的财务总监属不属于财务部主要是要看公司对财务总监的职权是如何定位的。关于财务总监和副总经理哪个级别高关键要看一个公司组织架构的设定以及高层权限的划分。
如果一个公司的财务由副总经理分管,那这个公司的财务总监职位可能会在副总经理职位之下,但如果财务由总经理分管,那财务总监职位就应该和副总经理职位一样高。总之财务总监和副总经理的职位都属于公司高管级别,但谁高谁低并不是绝对的。

扩展资料
财务总监主要权责应当包括:
1、审核集团公司的重要财务报表和报告,与集团公司总经理共同对财务报表和报告的质量负责;
2、参与审定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规定及其他经济管理制度,监督检查集团子公司财务运作和资金收支情况;
3、与集团公司总经理联合审批规定限额范围内的企业经营性、融资性、投资性、固定资产购建支出和汇往境外资金及担保贷款事项;
4、参与审定集团公司重大财务决策,包括审定集团公司财务预、决算方案,审定集团公司重大经营性、投资性、融资性的计划和合同以及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方案,参与拟订集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5、对董事会批准的集团公司重大经营计划、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6、依法检查集团公司财务会计活动及相关业务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和制止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行为和可能造成出资者重大损失的经营行为,并向董事会报告;
7、组织集团公司各项审计工作,包括对集团公司及各子公司的内部审计和年度报表审计工作;
8、依法审定集团公司及子公司财务、会计、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晋升、调动、奖惩事项。

财务总监和副总经理那个级别高?财务总监属于财务部的人吗?

6. 财务总监与财务部总监有什么区别

责人,是法律地位上的“会计机构负责人”。

财务部部长、财务部经理、财务部总监等等各种称谓,都是指财务部的部门负责人。有些单位不叫财务部,而叫财务处或财务科或计财股,则财务处(科、股)长,是这些单位的法律地位上的“会计机构负责人”。

有些单位分设财务(资金)部和会计部,则会计部的负责人,是法律地位上的“会计机构负责人”。

2、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单独设立财务部门、而将财务会计工作并入某一部门的(如放在“办公室”或“综合部”),则该部门内的负责财务会计工作的那个人(可能是总帐会计,也可能是办公室主任),是法律地位上的“会计主管”。

3、在有些规模稍大单位,有将负责某一块或某一方面会计核算的财务人员叫做会计主管的,但这不是法律地位上的“会计主管”。

4、财务总监,是一个企业法定的财务负责人,那层次要明显高于上述那些岗位了,应当是副总级别了(在厂子里,则是副厂长级别了) 。

5、还有一个称谓叫总会计师的,主要存在于国企,设置由来起源于前苏联,其层次与财务总监相当,本质上也有区别,但现实生活中差别已模糊了。一个单位里不可能同时存在财务总监和总会计师的。从财会人员角度,要记得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是自己这个专业工作的最高级别领导。

7. 总会计师、财务总监有什么区别?

原来我国的叫法是总会计师,后来叫财务总监。“总会计师”的提法源自前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当时是一个既对国家负责,又对厂长(经理)负责的职位。进入市场经济之后,我国企业一般都是在“对总经理负责”这一含义上定位总会计师的职责。国务院1990年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对总会计师的定位是“总会计师是单位行政领导成员,协助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工作,主要对单位主要行政领导负责。凡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在单位行政领导成员中,不设与总会计师职权重叠的副职”。我国《会计法》明确规定,国有独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总会计师制度是中国经济管理的重要制度。总会计师制度的建立是企业经营管理、经济核算的自然需要。随着企业的建立、经济核算工作的开展,就必然会有会计,会计的总管即总会计师。总会计师是总经理的理财助手、经营参谋,他由总经理提名,通过一定程序任命,与经营者利益完全一致。总会计师代表企业管理当局,是经理级财务管理人员,由总经理任命,对总经理负责。总会计师的职能是负责企业的日常管理,负责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总会计师侧重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在西方国家,“总会计师”更多地被称为“主计长”、“会计长”、会计经理或会计负责人,这一职位的主要工作是主管企业会计工作,向财务总监汇报工作。财务总监制度起源于西方国家,二战前后,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一般是由能代表国家的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在人才市场上选择总经理,由总经理代为管理,并授权总经理选择合适的总会计师等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经理层,负责管理生产经营。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些高级管理人员作为经理层,在目标、利益、行为等方面与所有者存在很大差异,当双方利益不一致时,经理层往往通过选择会计政策、会计方法、会计程序等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从而使所有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西方国家通过建立财务总监制,监督总经理及经理层,以有效避免“内部人控制”保护所有者的利益,满足所有者对企业经营监控的要求。拓展资料:在我国,“财务总监”的提法是在“总会计师”之后。与西方国家相同,我国“财务总监”制度源自政府委派财务总监对国有企业实施监督,其工作内容涉及财务监督的主要方面,实质上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总会计师制度和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关于财务工作组织运行和财务监督上的更高层次的发展与完善,它吸收和集中了总会计师和内部审计中的部分财务管理与监督职能,也弥补了总会计师在企业组织中地位和职责权限上的不足。它是经理层高级财务管理人员,主要承担内部受托责任。最初使用这一称谓的主要是上市公司和上海、深圳等一些国有企业及其他企业。基于良好的监督效果,财务总监制度逐渐得以推广。如今“财务总监”这一称谓已经很普遍,但是其定位在各个企业中的差异较大。有的企业的“财务总监”相当于国有企业对总经理负责的“总会计师”。有的“财务总监”则是指“财务部门负责人”。也有个别企业的“财务总监”相当于CFO。“财务总监”有的对董事会负责,有的对总经理负责,还有的是对监事会负责。目前我国总会计师制度和财务总监制度存在着一些弊端,相当一部分企业要么没有按照《会计法》设置总会计师职位,要么即使设置了,也不让总会计师进入高管层面,而且绝大多数企业的总会计师和财务总监在经理班子中排在末位。另外,也有一些设置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职位的企业,不是把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设在董事决策层,而是设在经理执行层,只对总经理负责,不对董事会负责。由于财务总监和总会计师各有不同的职责与作用,两者不能互相取代,因此,在实践中,有人提出财务总监制度与总会计师制度应同时运行,但是这并不能改变高级财务管理人员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所有方面负责,因而在企业中处于没有地位的现状。其实,要想建立起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对于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是称谓并非最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财务管理体制的实质。笔者认为,由于CFO制度是完全不同于财务总监制度与总会计师制度的一种新型体制,CFO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不仅是董事会成员,而且应作为执行董事参与公司决策,于是在我国的公司制企业中应该建立起真正的CFO制度,这样就可以改变目前总会计师和财务总监在公司中,无法真正参与企业管理决策和风险管理的现状,使得中国CFO发挥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真正应该发挥的作用。

总会计师、财务总监有什么区别?

8. 财务总监和总会计师有和区别,很急

“总会计师”的提法源自前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当时是一个既对国家负责,又对厂长(经理)负责的职位。进入市场经济之后,我国企业一般都是在“对总经理负责”这一含义上定位总会计师的职责。国务院1990年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对总会计师的定位是“总会计师是单位行政领导成员,协助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工作,主要对单位主要行政领导负责。凡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在单位行政领导成员中,不设与总会计师职权重叠的副职”。 

  我国《会计法》明确规定,国有独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总会计师制度是中国经济管理的重要制度。总会计师制度的建立是企业经营管理、经济核算的自然需要。随着企业的建立、经济核算工作的开展,就必然会有会计,会计的总管即总会计师。总会计师是总经理的理财助手、经营参谋,他由总经理提名,通过一定程序任命,与经营者利益完全一致。总会计师代表企业管理当局,是经理级财务管理人员,由总经理任命,对总经理负责。总会计师的职能是负责企业的日常管理,负责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总会计师侧重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在西方国家,“总会计师”更多地被称为“主计长”、“会计长”、会计经理或会计负责人,这一职位的主要工作是主管企业会计工作,向财务总监汇报工作。 

  财务总监制度起源于西方国家,二战前后,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一般是由能代表国家的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在人才市场上选择总经理,由总经理代为管理,并授权总经理选择合适的总会计师等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经理层,负责管理生产经营。 

  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些高级管理人员作为经理层,在目标、利益、行为等方面与所有者存在很大差异,当双方利益不一致时,经理层往往通过选择会计政策、会计方法、会计程序等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从而使所有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西方国家通过建立财务总监制,监督总经理及经理层,以有效避免“内部人控制”保护所有者的利益,满足所有者对企业经营监控的要求。 

  在我国,“财务总监”的提法是在“总会计师”之后。与西方国家相同,我国“财务总监”制度源自政府委派财务总监对国有企业实施监督,其工作内容涉及财务监督的主要方面,实质上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总会计师制度和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关于财务工作组织运行和财务监督上的更高层次的发展与完善,它吸收和集中了总会计师和内部审计中的部分财务管理与监督职能,也弥补了总会计师在企业组织中地位和职责权限上的不足。它是经理层高级财务管理人员,主要承担内部受托责任。最初使用这一称谓的主要是上市公司和上海、深圳等一些国有企业及其他企业。基于良好的监督效果,财务总监制度逐渐得以推广。如今“财务总监”这一称谓已经很普遍,但是其定位在各个企业中的差异较大。有的企业的“财务总监”相当于国有企业对总经理负责的“总会计师”。有的“财务总监”则是指“财务部门负责人”。也有个别企业的“财务总监”相当于CFO。“财务总监”有的对董事会负责,有的对总经理负责,还有的是对监事会负责。 

  目前我国总会计师制度和财务总监制度存在着一些弊端,相当一部分企业要么没有按照《会计法》设置总会计师职位,要么即使设置了,也不让总会计师进入高管层面,而且绝大多数企业的总会计师和财务总监在经理班子中排在末位。另外,也有一些设置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职位的企业,不是把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设在董事决策层,而是设在经理执行层,只对总经理负责,不对董事会负责。 

  由于财务总监和总会计师各有不同的职责与作用,两者不能互相取代,因此,在实践中,有人提出财务总监制度与总会计师制度应同时运行,但是这并不能改变高级财务管理人员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所有方面负责,因而在企业中处于没有地位的现状。 

  其实,要想建立起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对于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是称谓并非最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财务管理体制的实质。笔者认为,由于CFO制度是完全不同于财务总监制度与总会计师制度的一种新型体制,CFO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不仅是董事会成员,而且应作为执行董事参与公司决策,于是在我国的公司制企业中应该建立起真正的CFO制度,这样就可以改变目前总会计师和财务总监在公司中,无法真正参与企业管理决策和风险管理的现状,使得中国CFO发挥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真正应该发挥的作用。 一是经济体制环境不同。总会计师多见于改制前之国企,财务总监则多见于公司制企业;前者与“总工程师”、“总经济师”均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国企传统的领导层岗位设置;后者则与“董事会”、“总经理”等并存,体现了现代企业制度两权分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