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加强社会保障审计

2024-04-29

1. 新时期如何加强社会保障审计

一、加大社会保障绩效审计力度
随着社会保障资金财政财务制度的不断健全,监督管理方式和手段的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审计围绕资金安全开展真实性、合规性审计已经远远不够。社会保障审计在关注资金安全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社会保障制度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促进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绩效。社会保障绩效审计就是审计机关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对社会保障政策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真实有用的反馈信息,为完善政策、制度提供有用的建议,从而促进政策、体制、机制的完善。因此,社会保障审计应在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逐步加大绩效审计力度,更加关注政府在发展社会事业、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健全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责任和企业经营者在社会保障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促进社会保障资金的足额到位和有效管理。
社会保障审计要掌握社会保险基金总体状况,揭示社会保险基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和管理上揭露分析问题,摸清底数、揭露问题、防范风险、查处案件,为建立比较系统、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供参考和依据,促进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与规范管理,确保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和大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完整和公平有效做出贡献。如养老保险审计中,可综合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等养老保险,采取总体分析、分类审查与对比等方式,突出反映养老保险中存在的保障不到位、制度不衔接、管理不规范和发放不及时等问题。
二、促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和执行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保障预算尚未正式建立,社会保障审计缺乏有效的工作平台。审计监督一要依靠法律法规,二要依靠预算。社会保障审计要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整体和全过程进行监督,必须依托社会保障预算。国务院于2010年1月颁布《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虽然明确了社会保险基金被正式纳入政府预算,但是,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尚处于试行编报阶段,并且只包含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险,各地将其它社会保险基金纳入政府预算的进展状况不一,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扩展。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五项社会保障基金预算还不能给出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基金收支计划和执行情况的总体概念。
对社会保障审计来说,由于没有社会保障预算,使社会保障审计缺少有效的工作平台,无法从总体上和全过程对社会保障资金进行跟踪监督,也不能全面反映社会保障基金的结余情况和正确计算社会保障基金的增值情况。因此,社会保障审计要以社会保障基金预算审计为载体,从完善国家治理的高度,在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两个方面发挥揭露、预防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促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不断完善,推进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确保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和保值增值,关注老百姓的权益保护
社会保障资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事关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随着社会保障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和运营好社会保障资金意义重大。当前,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漏洞和投资损失,审计机关通过对社会保障资金投资方向和规模的分析,揭示资金运营中存在的风险,提出建立科学的社会保障资金资产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议,加快完善社会保障资金治理结构,确保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和保值增值,保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维护其切身利益,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应重点关注失地农民、进城务工农民、下岗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情况,审查这些群体未完全和选择性参加社会保险情况以及被纳入社会保障的比例、社会保险金的发放水平、农村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实际情况、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在享受社会保障待遇方面的公平性等。
四、深入开展计算机审计
近年来,社会保障新政策连续出台,参加各种社会保险的人数快速增长,加上社会保障业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电子信息数据量也非常庞大,如果仅凭手工审计很难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流中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审计风险巨大。社会保障审计的特点是人员多、分布广、核查难,而审计力量则相对有限。为了在纷繁芜杂的保障对象中发现问题疑点,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社会保障领域必须广泛地、深入地开展计算机审计。
如计算机审计核查保障对象资质,根据不同社会保障业务特点,通过外部部门(如工商、公安、房地产等部门)核查保障对象是否具备保障资质。如在城市低保资金审计中,城市低保对象需具备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的条件;对于有一定收入但在城市低保线下的城市居民,实行差额享受低保金的条件。为核查城市低保人口是否具备上述条件,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下载公安部门车辆登记数据、房产部门房产数据和财政部门财政供养人口数据,与民政部门城市低保数据进行数据比对;利用计算机审计核查保障对象是否重复享受保障待遇。如在新农保审计调查中,为核查新农保参保人员是否也重复参加了城镇养老保险,利用计算机下载社会保障局的城镇养老保险数据,与新农保经办机构的参保人员数据进行了数据比对,发现重复参加养老保险的问题。
五、适时开展社会保障联网审计
社会保障资金联网审计是未来社会保障审计的发展方向,它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一定的传输接受方式将社会保障数据管理方的计算机网络与审计机关相连接,通过审计业务操作平台及配套的审计应用软件系统对采集的共享资源进行数据转换,开展异地远程实时的联网核查、分析、排疑、预警,从而有效地实现以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以及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为特点的新型计算机审计模式,开展社会保障联网审计从事后审计模式改变为事中审计模式,能及时发现问题,更高效地为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转服务。
六、充实人才储备,强化审计力量
从事社会保障审计首先要提高审计人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要对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真正关心,要从政治高度正确反映和兼顾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要求。因此审计机关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工作,引导社会保障审计干部适应形势发展和审计工作自身发展的要求,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审计创新研究,敢于大胆探索和尝试新的审计领域,开阔眼界、启发思路,增强综合素质和能力。
随着社会保障覆盖面的迅速扩大和社会保障资金规模的急剧膨胀,审计机关的社会保障审计力量将会日益显示出力量不足和无法满足审计工作需要,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保证一支规模合适的队伍,加大培训力度,巩固和充实骨干力量;同时,由于社会保障基金审计涉及范围较为广泛,每一名审计工作人员都不可能对所有的知识做到面面俱到,这就需要各方面专家的配合和帮助,因此要培养一支精通审计、熟悉社会保障的专家型审计队伍,建立相关的社会保障基金审计专家人员人才库。在实施审计时可以在专家库中找寻该审计项目需要的专业人士,从而拓宽审计领域,提高社会保障审计质量,提升社会保障审计水平。

新时期如何加强社会保障审计

2. 社会保障审计的意义和作用

  1 社会保障审计意义及作用

  开展社会保障审计,对于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1.1促进我国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基金审计是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完善的助推器。从宏观看,社保审计促进了社会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使社保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推动工作进一步规范:从微观讲,社保审计的监督和服务功能相互融合,在实行监督检查的同时,为社保基金管理和经办机构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服务社保工作更好地开展。

  1.2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基金流失。社会保障审计开展,进一步规范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等管理、经办机构的财务管理,有效防范了基金的流失,使社会保障基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1.3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也是人民群众共同享受改革开放伟大成果的重要举措。开展社会保障审计,就是要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审计的职责,使社会保障基金的每一分一毫都真正能用在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上,用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环节上。作为一名审计工作者,就是要用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站好岗、服好务。

  2 社会保障审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社会保障立法的相对滞后,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审计定性、评价难,审计决定落实难。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的范围不断扩大,各种保障险种陆续出台,而与之相配套法律法规制定滞后,不利于基金规范管理。由此给审计的实施和判断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审计工作人员在了解大量的政策法规的同时,还要分析相关政策法规的一致性和衔接性,从而做出相应的判断。另外,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法规大多是程序法,而不是实体法,对违反法规的处理没有明确规定,审计处理依据不明确。

  由于法律法规的滞后,在审计中存在合情合理而不合法的现象,给审计决定的落实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比如,在某专项基金审计过程中发现,此项基金存放在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对基金的安全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同时又更便于服务农民。然而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规定,必须将基金存放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这就造成了合情合理与合法之间的矛盾,相关的审计决定落实起来也就有很大难度。

  2.2社会保障基金种类多、涉及面广的特点,加剧了审计力量与工作量之间的矛盾。社会保障基金几乎覆盖于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具有种类多、覆盖面广的特点。从种类上看: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基金,救济、救灾、扶贫等社会救济基金,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社会福利基金,住房公积金、廉租住房资金,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社会保障资金等:从收支渠道看,其资金来源有各级财政拨款、单位及个人缴纳、社会捐助、基金存入银行利息收入、结余基金购买国库券利息收入、滞缴罚款收入、调剂收入、补助收入、赞助收入等,从支出的范围上看,有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下岗、低保、救灾、扶贫、助残、退伍、福利院、五保户和贫困户临时救济等:另外,还有政策性极强、管理和经办机构多等特点。社会保障基金的这些特点,在加大审计工作量同时,也使得审计人员在有些行业是无法涉足的,例如在医疗保险基金审计中,医院的延伸审计调查只能停留在表面,对于药品是否滥用、是否存在挂床现象等均无法深入调查,这也无形增加了审计风险。

  2.3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先进的审计手段运用不足,制约了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的效率和质量。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金保工程”,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在社保基金的管理中逐渐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审计部门在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虽然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局限于硬件与软件的不足,审计部门特别是广大的基层审计部门在开展社会保险审过程中,不能充分利用计算机便利开展审计,尤其是软件开发不足等问题(在审计实践中曾出现社保专项基金业务审计软件无法容纳基金数据库的现象)的存在,导致社会保障基金计算机辅助审计无法正常开展,影响了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3. 关于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几点思

社会保障是民生的基础,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监督机制。
首先,要努力改善社会保障监督环境。一是全国人大尽快制定社会保障法,完善社保资金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制定社保资金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对社保资金的投资运行提供适当的支持和保护,吸引那些资信好、效率高的金融机构参加社保资金运营,减少风险,提高收益。三是建立统一和完善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持续和均衡发展,保证社保资金收支平衡。四是加强社会监督,利用新闻媒体做好宣传,维护社会保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形成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保障管理和监督的社会氛围。
其次,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内部审计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防范、自我调控的机制,是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加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是相辅相成的,而且内部审计更具灵活性,能够在社保资金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中发挥独特的功效。
(二)  合理规范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内容。
在审计中应紧紧抓住四个重点:一是资金筹集环节的审计,重点应审查社保资金的筹集方式是否与社保制度模式相适应,税务、劳动和社保部门以及缴费义务单位是否按照法定的项目和标准及时、足额征缴社保资金,有无少缴、漏缴、不缴、转移或隐瞒资金收入和资金运营收益等行为,民政、房管部门是否将社会捐赠、募捐、住房资金等完整入库,有无转移或隐瞒资金收入、私设“小金库”的行为以及财政预算和补贴是否及时、足额到位等。
二是资金管理环节的审计,重点应审查社保资金管理部门、经办机构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运作程序与管理行为是否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是否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做到专款专用能否根据既定的保障政策与目标编制相应的社保资金中、长期收支预算,资金结余是否按规定运营,有无挤占、挪用、贪污等行为。三是资金支出环节的审计,重点应审查资金支付是否严格执行既定的原则与程序,是否及时、足额,有无拖欠、截留、虚列、扩大或缩小开支范围、提高或降低发放标准、虚报冒领等行为。四是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重点应审查社会保障覆盖面,判断是否存在着应保未保以及“断保”等问题,测算分析支撑能力通过比较收支,判断已经筹集的资金是否能够满足社会保障的需要,投资决策是否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有无决策不科学、不民主、不合理或决策失误造成无效投资及损失浪费等行为。 做好新时期社保资金的审计
(一)要大力推进社保资金效益审计。开展社保资金效益审计,可以围绕社保开发工作重点,分别选取一定比例的项目进行审计和调查,在具体实施中做到“突出一个重点,抓住一个关键,搞好三个结合”。突出一个重点,就是重点揭露社保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管理不善、决策失误、挤占挪用等损失浪费的问题。抓住一个关键,就是要把效益审计的关键放在如何促成社保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上,以对审计发现的弄虚作假、虚列套取资金等造成社保资金损失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改进体制、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社保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建议,引起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搞好三个结合,一是财务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社保资金审计方案要充分体现效益审计调查的内容、方法和指标。二是点面结合,社保资金效益审计的落脚点要放在社保项目上,抽查不得少于40%。三是定量与定性结合,要把有关部门考核社保资金效果和效益的指标与各级党政领导关心的指标进行有机结合,作为社保资金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其中:既要有定量指标,又要有定性指标。
(二)探索“上审下”和“交叉审计”的组织方式。积极探索对重点区县市开展“交叉审计”。开展“交叉审计”,一方面有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较好地解决审计情况上报难、审计处理难的问题,审计揭示的问题比较全面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说服力强,影响面大,既能为党政领导的宏观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又能引起被审计单位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通过交叉审计,有效地整合审计资源,提高社保资金审计工作质量,同时还起到了锻炼审计干部队伍的作用。因此,今后一个时期,社保资金审计还要继续坚持“上审下”和“交叉审计”的组织方式,以进一步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提高审计效果。
(三)积极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手段。要提高社保资金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必须采取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内控制度测评、统计抽样、风险分析、审计风险评估等现代审计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从总体上把握审计对象,准确地抓住重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社保资金审计要从实际出发,探索如何运用这些理念和方法,但不能生搬硬套。同时,要加大计算机技术在社保资金审计中的应用,要积极运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软件(AO)。要建立社保资金项目数据库,将项目基本情况录入数据库,并随项目进度随时进行维护和更新,为社保审计工作打下良好的资料和信息基础。(四)努力推进社保资金审计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尽管社保资金审计监督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加大,今年,审计署出台了《关于加强地方审计机关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监督的意见》,给社保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但在短期内还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社保资金管理使用中各类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很多问题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这就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进一步强化社保资金审计工作。要将社保资金审计工作以制度甚至法规的形式加以规范,一方面,让社保审计走上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另一方面,增强对管理使用社保资金的部门和单位的震慑力,使有限的社保资金被审计的“火眼金睛”盯得更紧。审计机关要充分总结近年来社保资金审计工作的经验、成效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适当的时候争取以地方法规的形式,明确社保资金审计的主体、审计内容、审计方式以及对社保资金投入、使用和管理中违法行为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内容,使社保资金审计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进一步提高社保资金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

关于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几点思

4. 关于社保审计

社会保险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社会保险资金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
行的审计监督。社会保险审计的范围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农村养老、工伤等
社会保险基金。针对不同基金在征收、支付、管理方面的不同特点,审计的内容
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审计机构可分别或同时运用前述的审计方法。
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应把握以下几个重点环节:
(1)加强审计项目管理,合理确
定审计重点;
(2)加强调查测试,明确审计工作重点:
(3)加强延伸审计,确保审计
工作效果;
(4)加强跟踪检查,提高审计成果质量。
为了保证社会保险审计工作的
顺利开展,可以从银行账户入手,突出审计社会保险基金及其管理部门财务收支
的真实性,实现真实、合法、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将审计社会保险基金及其管
理机构与延伸审计缴纳单位相结合,以促进社会保险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5. 关于社保审计的几点思考

审计前:
企业接到劳动局、社保局的审计通知;
企业填写人员过录表,表中包括员工的个人信息、工资信息等。
审计中:
会计师上门审计,对于企业所填写的“人员过录表”进行审查,并与财务帐目进行比对;
会计师对企业相关从业人员资料、企业工资总额构成相关资料等进行收集;
对于有疑义的数据,会计师将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取证;
会计师根据所有资料进行审核,并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经企业确认后,将上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审计后:
审计查出存在以下情况,社保局将发出《整改通知书》和《整改须知》,通知企业整改;
原申报工资总额与审计结果不一致;
职工月平均工资与审计结果不一致;
存在应参保未参保人员。

关于社保审计的几点思考

6. 社会保障审计有哪些意义和作用?

1、开展社会保障审计,对于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2、促进我国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基金审计是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完善的助推器。3、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基金流失。4、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也是人民群众共同享受改革开放伟大成果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