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王刘安是怎么死的?

2024-05-19

1. 淮南王刘安是怎么死的?

汉武帝元狩年(公元前122年),武帝以刘安“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入淮南,刘安被迫自杀。


淮南王--刘安
公元前179--前122
刘安(公元前179--前122),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文帝8年(公元前172年),刘长被废王位,在旅途中绝食而死。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把原来的淮南国一分为三封给刘安兄弟三人,刘安以长子身份袭封为淮南王,时年十六岁。
刘安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潜心治国安邦,著书立说。刘安爱贤若渴,礼贤下士,淮南国都寿春成了文人荟萃的文化中心。刘安和众门客著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淮南子》有《内篇》21篇、《外篇》33篇、《道训》2篇,20余万字。又著诗歌《淮南王赋》82篇、《群臣赋》44篇、《淮南歌诗》4篇、《淮南杂星子》19卷、《淮南万毕术》。内容涉及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领域,包罗万象。这些著作中集中体现了道家思想。在《淮南万毕术》中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据考证“曾青”是指铜的化合物,有的科学工作者认为是铜绿,说法不一。

刘安好黄白之术,召集道士、儒士、郎中以及江湖方术之士炼丹制药,最著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晋昌、毛被、左吴,号称“八公”,在寿春北山筑炉炼丹,偶成豆腐。刘安因之被尊为豆腐鼻祖,八公山也因此而得名。

刘安的制国思想是“无为而制”,对道家思想加以改进,不循先法,不守旧章,遵循自然规律制定了一系列轻刑薄赋、鼓励生产的政策,善用人才,体恤百姓,使淮南国出现了国泰民安的景象。

尽管刘安的治国政策得到百姓的拥护,可是在那独尊儒术的时代,他所奉行的道家思想,屡遭谗言。汉武帝元狩年(公元前122年),武帝以刘安“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入淮南,刘安被迫自杀。


汉武帝非常欣赏刘安的才情,但他强力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思想,却和刘安推崇的“无为而治”的道家学说南辕北辙,而父亲刘长之死更成了刘安心中的一个“死结”。因此,刘安在广置门客进行“学术研讨”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积蓄力量,为有朝一日的谋反做着准备。
不过,和自己的父亲一样,刘安的谋反还没有来得及实施,便由于门客雷被的告状,以及门客伍被、孙子刘建的告密而划上了句号。
在刘安招募的数千门客中,有8个人最具才华,他们分别是苏非、李尚、左吴、陈由、伍被、毛周、雷被和晋昌,这8个人号称是淮南王府上的“八公”。其中雷被是一位剑艺精湛的剑客,他在与淮南王太子刘迁的一次比试中,失手击中了刘迁,从此惹怒太子,后来更是被逼得在淮南国里待不下去了。雷被于是向刘安请求:跟随大将军卫青去打匈奴。没想到刘安听后,反倒认为雷被起了叛心,并将其免了职。心怀怨恨的雷被索性逃出淮南王府,跑到长安城状告起刘安来。根据汉律,凡阻挠执行天子诏令者,应被判弃市死罪。此时正忙着“削藩”的汉武帝,早已对刘安的所作所为有所耳闻,因此雷被这一状正好告对了时候,汉武帝顺水推舟,剥夺了刘安的封地。
“八公”中的另外一位门客伍被,在得知刘安准备谋反时,曾经多次进行劝阻,但刘安不仅不听,还总是拿出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成功的例子来反唇相讥。伍被见自己的谏言得不到采纳,也决定反戈一击,将刘安谋反一事密报给了朝廷。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刘安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的孙子刘建又跳了出来,朝自己爷爷的心窝上狠狠地“捅了一刀”。刘建的父亲刘不害因为是庶出,很少得到刘安的宠爱,长期心存怨言。此时,他那个“没长脑袋”的儿子刘建,竟然也跑到了长安城告起状来。刘建的目的原本是想陷害太子刘迁,让自己的父亲当上淮南王的继承人。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一状恰恰将自己的爷爷送上了黄泉路。
如此一来,雷被告状在前,伍被、刘建告发在后,汉武帝遂派有名的酷吏张汤前来办案,结果认定刘安谋反属实。公元前122年(汉元狩元年),汉武帝以刘安“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进入淮南,从刘安家中搜出了准备用于谋反的攻战器械,和用来行诈而伪造的玉玺金印,自知罪无可赦的刘安被迫自杀,而与他串通一气的衡山王刘赐闻讯后,也自杀而亡。


汉王朝的创立者高祖刘邦共生有8个儿子,刘安的父亲刘长是他最小的一个儿子。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败亡后,刘邦在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和燕王臧茶等诸侯王的“劝进”下,由“汉王”摇身一变而成了汉王朝的“皇帝”,完成了由秦到汉的历史性过渡。汉王朝建立后,西汉中央政权与各诸侯王的矛盾很快便浮出水面,各诸侯王纷纷举兵叛乱。公元前196年7月,淮南王英布率兵反汉,年老体弱的刘邦抱病亲率大军迎战,并最终将英布击败。此后,在大大小小一系列针对诸侯王的平叛战争中,刘邦得出了一条“经验教训”———各诸侯王之所以会与中央政权离心背德,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他们都不姓“刘”。于是,刘邦开始将诸侯王分封给刘氏的宗室子弟,到他于公元前195年去世时,总共有9位刘氏子弟被封为诸侯王,其中刘长“接”了英布的“班”,被父亲立为淮南王。淮南国共领有九江、衡山、庐江和豫章4郡,都城在寿春,也就是今天的寿县。
不过后来历史的发展却表明,刘邦总结出的这条“经验教训”实在是荒唐透顶得很,被他亲自册封为诸侯王的刘氏子弟,随着羽翼的丰满和势力的膨胀,又很快走上了英布等异姓诸侯王的老路,他们不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甚至公然与朝廷分庭抗礼、“叫起板”来。汉文帝即位没多久,济北王刘兴居便举兵反叛;公元前174年,被汉文帝刘恒“待以兄弟之礼”的淮南王刘长也起了叛心。
刘长的生母赵姬原是赵王张敖的姬妾,当年刘邦伐秦经过赵国时,赵王将赵姬献给了刘邦,赵姬在和刘邦一番巫山云雨之后竟有了身孕。后来张敖叛乱,赵姬受牵连被捕,她在生下刘长后愤而自杀。由于有了这样的出身,刘长从小便养成了不太正常的心理,在被立为淮南王后,他更是将这种变态的心理发展到了极致,平素为人傲慢,骄横无比。到汉文帝时,刘邦的儿子们大多已不在人世了,剩下的只有汉文帝和刘长,因此,刘长做起事来更是骄纵妄法,无视朝廷的各种典章制度。比如他因为怨恨大臣辟阳侯当初没有替生母赵姬辩白,甚至用袖中藏着的一把铁锥,亲手将辟阳侯杀死。刘长不仅在淮南国内不用汉法,而且还自己任命起各级官员来,小小的淮南国,俨然成了不在汉王朝统治下的“世外桃源”。
公元前174年,刘长暗地里派人与太子奇等勾结,并打算联合闽越人和匈奴人联手叛乱。很显然,像刘长这样的“公子哥儿”,要想成就一番大事并非轻而易举的事,他的密谋很快便被朝廷发觉,他本人也被捉拿到了京城。汉文帝因念及兄弟之情,并未依法处刘长极刑,而是将他废爵流放蜀郡。刘长在发配途中绝食而死,年仅25岁,死后被谥为淮南厉王。刘长死后,淮南国被取消,收归中央管理。
两年后,汉文帝又想起了刘长这个自杀了的弟弟,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便下诏将刘长4个年仅七八岁的儿子都封了侯;到公元前164年,汉文帝再次下诏,将原来的淮南国一分为三(淮南、衡山和庐江),分别封给刘长的3个儿子,其中长子刘安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出任淮南王。
“死结”带来的祸端
寄望于幼年便惨遭丧父之痛的刘安能对汉王朝忠心耿耿,这显然是痴人说梦。事实上,刘安的一生,始终就是在对朝廷的不满、怨恨和异心频起之中度过的。
刘安不同于自己骄横无比的父亲,他喜欢交游宾客,在做淮南王时,他招募的宾客和术士最多时竟达到了几千人。这些宾客在淮南王府不仅从事讲学、炼丹之事,而且还经常与他进行为政、治学以及做人的讨论。刘安也不同于一般的皇室子弟,他从小就不太喜欢骑马、打猎,而是爱好读书、学艺、弹琴,尤其热衷于道家黄老之术。由于天资聪明,加上勤奋好学,到汉武帝时,刘安已“流誉天下”,成了国内颇有名气的学者,在各诸侯王中也享有很高的声誉。汉武帝对他这位才华出众的皇叔很是欣赏,曾专门召他来长安撰写《离骚传》。据说汉武帝清晨下达了诏令,刘安中午就把《离骚传》给写好了,汉武帝看过后连声称赞。
然而,尽管汉武帝非常欣赏刘安的才情,但他强力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思想,却和刘安推崇的“无为而治”的道家学说南辕北辙,而父亲刘长之死更成了刘安心中的一个“死结”。因此,刘安在广置门客进行“学术研讨”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积蓄力量,为有朝一日的谋反做着准备。
不过,和自己的父亲一样,刘安的谋反还没有来得及实施,便由于门客雷被的告状,以及门客伍被、孙子刘建的告密而划上了句号。
在刘安招募的数千门客中,有8个人最具才华,他们分别是苏非、李尚、左吴、陈由、伍被、毛周、雷被和晋昌,这8个人号称是淮南王府上的“八公”。其中雷被是一位剑艺精湛的剑客,他在与淮南王太子刘迁的一次比试中,失手击中了刘迁,从此惹怒太子,后来更是被逼得在淮南国里待不下去了。雷被于是向刘安请求:跟随大将军卫青去打匈奴。没想到刘安听后,反倒认为雷被起了叛心,并将其免了职。心怀怨恨的雷被索性逃出淮南王府,跑到长安城状告起刘安来。根据汉律,凡阻挠执行天子诏令者,应被判弃市死罪。此时正忙着“削藩”的汉武帝,早已对刘安的所作所为有所耳闻,因此雷被这一状正好告对了时候,汉武帝顺水推舟,剥夺了刘安的封地。
“八公”中的另外一位门客伍被,在得知刘安准备谋反时,曾经多次进行劝阻,但刘安不仅不听,还总是拿出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成功的例子来反唇相讥。伍被见自己的谏言得不到采纳,也决定反戈一击,将刘安谋反一事密报给了朝廷。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刘安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的孙子刘建又跳了出来,朝自己爷爷的心窝上狠狠地“捅了一刀”。刘建的父亲刘不害因为是庶出,很少得到刘安的宠爱,长期心存怨言。此时,他那个“没长脑袋”的儿子刘建,竟然也跑到了长安城告起状来。刘建的目的原本是想陷害太子刘迁,让自己的父亲当上淮南王的继承人。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一状恰恰将自己的爷爷送上了黄泉路。
如此一来,雷被告状在前,伍被、刘建告发在后,汉武帝遂派有名的酷吏张汤前来办案,结果认定刘安谋反属实。公元前122年(汉元狩元年),汉武帝以刘安“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进入淮南,从刘安家中搜出了准备用于谋反的攻战器械,和用来行诈而伪造的玉玺金印,自知罪无可赦的刘安被迫自杀,而与他串通一气的衡山王刘赐闻讯后,也自杀而亡。
刘安死后,朝廷严厉追究此事,因此而受牵连被杀者多达数千人。此后,汉武帝下诏废除了淮南国,将淮南故地改为九江郡,收归中央,淮南王宗族至此覆亡。
“无为”的经典之作
淮南王刘安带着满腹的怨恨和遗憾,匆匆走上了不归之路,但这位博学之士却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被近代学人梁启超称誉为“汉人著述中第一流”的划时代巨著《淮南子》。
《淮南子》又被称为《淮南鸿烈》或《鸿烈》,是刘安在做淮南王时,“招致宾客方士数千人”撰写而成的。此书虽为多人合作完成,但“为人好书”、“善为文辞”的刘安,则被公认为是名副其实的“主编”,《淮南子》中必定有他亲自撰写的文章,这本书也大体上反映出了他本人的思想。
《淮南子》原为鸿篇巨制,共有“内书”21篇、“外书”33篇和“中书”8卷,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轴,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多个领域,是汉代道家学说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流传至今的《淮南子》仅仅只剩下“内书”21篇了。
《淮南子》吸取了《老子》、《庄子》,特别是《黄老帛书》的思想资料,成为集黄老学说之大成的理论著作,它不仅对“道”、“天人”、“形神”等问题提出了独特见解,同时又在继承春秋时的“气”说与战国中期稷下黄老之学的“精气”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元气论”的概念和系统的宇宙生成论。作为西汉时期一部影响巨大的社会百科全书,《淮南子》所蕴含的史学研究价值和丰富的精神智慧,仍有待我们后人去进一步挖掘。

另外很有趣的是,明朝罗颀在《物原》中提到前汉书刘安做豆腐的记载。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

淮南王刘安是怎么死的?

2. 淮南王刘安是被谁逼死的?

汉武帝元狩年(公元前122年),武帝以刘安“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入淮南,刘安被迫自杀。


淮南王--刘安
公元前179--前122
刘安(公元前179--前122),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文帝8年(公元前172年),刘长被废王位,在旅途中绝食而死。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把原来的淮南国一分为三封给刘安兄弟三人,刘安以长子身份袭封为淮南王,时年十六岁。
刘安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潜心治国安邦,著书立说。刘安爱贤若渴,礼贤下士,淮南国都寿春成了文人荟萃的文化中心。刘安和众门客著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淮南子》有《内篇》21篇、《外篇》33篇、《道训》2篇,20余万字。又著诗歌《淮南王赋》82篇、《群臣赋》44篇、《淮南歌诗》4篇、《淮南杂星子》19卷、《淮南万毕术》。内容涉及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领域,包罗万象。这些著作中集中体现了道家思想。在《淮南万毕术》中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据考证“曾青”是指铜的化合物,有的科学工作者认为是铜绿,说法不一。

刘安好黄白之术,召集道士、儒士、郎中以及江湖方术之士炼丹制药,最著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晋昌、毛被、左吴,号称“八公”,在寿春北山筑炉炼丹,偶成豆腐。刘安因之被尊为豆腐鼻祖,八公山也因此而得名。

刘安的制国思想是“无为而制”,对道家思想加以改进,不循先法,不守旧章,遵循自然规律制定了一系列轻刑薄赋、鼓励生产的政策,善用人才,体恤百姓,使淮南国出现了国泰民安的景象。

尽管刘安的治国政策得到百姓的拥护,可是在那独尊儒术的时代,他所奉行的道家思想,屡遭谗言。汉武帝元狩年(公元前122年),武帝以刘安“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入淮南,刘安被迫自杀。


汉武帝非常欣赏刘安的才情,但他强力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思想,却和刘安推崇的“无为而治”的道家学说南辕北辙,而父亲刘长之死更成了刘安心中的一个“死结”。因此,刘安在广置门客进行“学术研讨”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积蓄力量,为有朝一日的谋反做着准备。
不过,和自己的父亲一样,刘安的谋反还没有来得及实施,便由于门客雷被的告状,以及门客伍被、孙子刘建的告密而划上了句号。
在刘安招募的数千门客中,有8个人最具才华,他们分别是苏非、李尚、左吴、陈由、伍被、毛周、雷被和晋昌,这8个人号称是淮南王府上的“八公”。其中雷被是一位剑艺精湛的剑客,他在与淮南王太子刘迁的一次比试中,失手击中了刘迁,从此惹怒太子,后来更是被逼得在淮南国里待不下去了。雷被于是向刘安请求:跟随大将军卫青去打匈奴。没想到刘安听后,反倒认为雷被起了叛心,并将其免了职。心怀怨恨的雷被索性逃出淮南王府,跑到长安城状告起刘安来。根据汉律,凡阻挠执行天子诏令者,应被判弃市死罪。此时正忙着“削藩”的汉武帝,早已对刘安的所作所为有所耳闻,因此雷被这一状正好告对了时候,汉武帝顺水推舟,剥夺了刘安的封地。
“八公”中的另外一位门客伍被,在得知刘安准备谋反时,曾经多次进行劝阻,但刘安不仅不听,还总是拿出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成功的例子来反唇相讥。伍被见自己的谏言得不到采纳,也决定反戈一击,将刘安谋反一事密报给了朝廷。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刘安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的孙子刘建又跳了出来,朝自己爷爷的心窝上狠狠地“捅了一刀”。刘建的父亲刘不害因为是庶出,很少得到刘安的宠爱,长期心存怨言。此时,他那个“没长脑袋”的儿子刘建,竟然也跑到了长安城告起状来。刘建的目的原本是想陷害太子刘迁,让自己的父亲当上淮南王的继承人。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一状恰恰将自己的爷爷送上了黄泉路。
如此一来,雷被告状在前,伍被、刘建告发在后,汉武帝遂派有名的酷吏张汤前来办案,结果认定刘安谋反属实。公元前122年(汉元狩元年),汉武帝以刘安“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进入淮南,从刘安家中搜出了准备用于谋反的攻战器械,和用来行诈而伪造的玉玺金印,自知罪无可赦的刘安被迫自杀,而与他串通一气的衡山王刘赐闻讯后,也自杀而亡。


汉王朝的创立者高祖刘邦共生有8个儿子,刘安的父亲刘长是他最小的一个儿子。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败亡后,刘邦在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和燕王臧茶等诸侯王的“劝进”下,由“汉王”摇身一变而成了汉王朝的“皇帝”,完成了由秦到汉的历史性过渡。汉王朝建立后,西汉中央政权与各诸侯王的矛盾很快便浮出水面,各诸侯王纷纷举兵叛乱。公元前196年7月,淮南王英布率兵反汉,年老体弱的刘邦抱病亲率大军迎战,并最终将英布击败。此后,在大大小小一系列针对诸侯王的平叛战争中,刘邦得出了一条“经验教训”———各诸侯王之所以会与中央政权离心背德,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他们都不姓“刘”。于是,刘邦开始将诸侯王分封给刘氏的宗室子弟,到他于公元前195年去世时,总共有9位刘氏子弟被封为诸侯王,其中刘长“接”了英布的“班”,被父亲立为淮南王。淮南国共领有九江、衡山、庐江和豫章4郡,都城在寿春,也就是今天的寿县。
不过后来历史的发展却表明,刘邦总结出的这条“经验教训”实在是荒唐透顶得很,被他亲自册封为诸侯王的刘氏子弟,随着羽翼的丰满和势力的膨胀,又很快走上了英布等异姓诸侯王的老路,他们不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甚至公然与朝廷分庭抗礼、“叫起板”来。汉文帝即位没多久,济北王刘兴居便举兵反叛;公元前174年,被汉文帝刘恒“待以兄弟之礼”的淮南王刘长也起了叛心。
刘长的生母赵姬原是赵王张敖的姬妾,当年刘邦伐秦经过赵国时,赵王将赵姬献给了刘邦,赵姬在和刘邦一番巫山云雨之后竟有了身孕。后来张敖叛乱,赵姬受牵连被捕,她在生下刘长后愤而自杀。由于有了这样的出身,刘长从小便养成了不太正常的心理,在被立为淮南王后,他更是将这种变态的心理发展到了极致,平素为人傲慢,骄横无比。到汉文帝时,刘邦的儿子们大多已不在人世了,剩下的只有汉文帝和刘长,因此,刘长做起事来更是骄纵妄法,无视朝廷的各种典章制度。比如他因为怨恨大臣辟阳侯当初没有替生母赵姬辩白,甚至用袖中藏着的一把铁锥,亲手将辟阳侯杀死。刘长不仅在淮南国内不用汉法,而且还自己任命起各级官员来,小小的淮南国,俨然成了不在汉王朝统治下的“世外桃源”。
公元前174年,刘长暗地里派人与太子奇等勾结,并打算联合闽越人和匈奴人联手叛乱。很显然,像刘长这样的“公子哥儿”,要想成就一番大事并非轻而易举的事,他的密谋很快便被朝廷发觉,他本人也被捉拿到了京城。汉文帝因念及兄弟之情,并未依法处刘长极刑,而是将他废爵流放蜀郡。刘长在发配途中绝食而死,年仅25岁,死后被谥为淮南厉王。刘长死后,淮南国被取消,收归中央管理。
两年后,汉文帝又想起了刘长这个自杀了的弟弟,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便下诏将刘长4个年仅七八岁的儿子都封了侯;到公元前164年,汉文帝再次下诏,将原来的淮南国一分为三(淮南、衡山和庐江),分别封给刘长的3个儿子,其中长子刘安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出任淮南王。
“死结”带来的祸端
寄望于幼年便惨遭丧父之痛的刘安能对汉王朝忠心耿耿,这显然是痴人说梦。事实上,刘安的一生,始终就是在对朝廷的不满、怨恨和异心频起之中度过的。
刘安不同于自己骄横无比的父亲,他喜欢交游宾客,在做淮南王时,他招募的宾客和术士最多时竟达到了几千人。这些宾客在淮南王府不仅从事讲学、炼丹之事,而且还经常与他进行为政、治学以及做人的讨论。刘安也不同于一般的皇室子弟,他从小就不太喜欢骑马、打猎,而是爱好读书、学艺、弹琴,尤其热衷于道家黄老之术。由于天资聪明,加上勤奋好学,到汉武帝时,刘安已“流誉天下”,成了国内颇有名气的学者,在各诸侯王中也享有很高的声誉。汉武帝对他这位才华出众的皇叔很是欣赏,曾专门召他来长安撰写《离骚传》。据说汉武帝清晨下达了诏令,刘安中午就把《离骚传》给写好了,汉武帝看过后连声称赞。
然而,尽管汉武帝非常欣赏刘安的才情,但他强力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思想,却和刘安推崇的“无为而治”的道家学说南辕北辙,而父亲刘长之死更成了刘安心中的一个“死结”。因此,刘安在广置门客进行“学术研讨”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积蓄力量,为有朝一日的谋反做着准备。
不过,和自己的父亲一样,刘安的谋反还没有来得及实施,便由于门客雷被的告状,以及门客伍被、孙子刘建的告密而划上了句号。
在刘安招募的数千门客中,有8个人最具才华,他们分别是苏非、李尚、左吴、陈由、伍被、毛周、雷被和晋昌,这8个人号称是淮南王府上的“八公”。其中雷被是一位剑艺精湛的剑客,他在与淮南王太子刘迁的一次比试中,失手击中了刘迁,从此惹怒太子,后来更是被逼得在淮南国里待不下去了。雷被于是向刘安请求:跟随大将军卫青去打匈奴。没想到刘安听后,反倒认为雷被起了叛心,并将其免了职。心怀怨恨的雷被索性逃出淮南王府,跑到长安城状告起刘安来。根据汉律,凡阻挠执行天子诏令者,应被判弃市死罪。此时正忙着“削藩”的汉武帝,早已对刘安的所作所为有所耳闻,因此雷被这一状正好告对了时候,汉武帝顺水推舟,剥夺了刘安的封地。
“八公”中的另外一位门客伍被,在得知刘安准备谋反时,曾经多次进行劝阻,但刘安不仅不听,还总是拿出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成功的例子来反唇相讥。伍被见自己的谏言得不到采纳,也决定反戈一击,将刘安谋反一事密报给了朝廷。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刘安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的孙子刘建又跳了出来,朝自己爷爷的心窝上狠狠地“捅了一刀”。刘建的父亲刘不害因为是庶出,很少得到刘安的宠爱,长期心存怨言。此时,他那个“没长脑袋”的儿子刘建,竟然也跑到了长安城告起状来。刘建的目的原本是想陷害太子刘迁,让自己的父亲当上淮南王的继承人。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一状恰恰将自己的爷爷送上了黄泉路。
如此一来,雷被告状在前,伍被、刘建告发在后,汉武帝遂派有名的酷吏张汤前来办案,结果认定刘安谋反属实。公元前122年(汉元狩元年),汉武帝以刘安“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进入淮南,从刘安家中搜出了准备用于谋反的攻战器械,和用来行诈而伪造的玉玺金印,自知罪无可赦的刘安被迫自杀,而与他串通一气的衡山王刘赐闻讯后,也自杀而亡。
刘安死后,朝廷严厉追究此事,因此而受牵连被杀者多达数千人。此后,汉武帝下诏废除了淮南国,将淮南故地改为九江郡,收归中央,淮南王宗族至此覆亡。
“无为”的经典之作
淮南王刘安带着满腹的怨恨和遗憾,匆匆走上了不归之路,但这位博学之士却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被近代学人梁启超称誉为“汉人著述中第一流”的划时代巨著《淮南子》。
《淮南子》又被称为《淮南鸿烈》或《鸿烈》,是刘安在做淮南王时,“招致宾客方士数千人”撰写而成的。此书虽为多人合作完成,但“为人好书”、“善为文辞”的刘安,则被公认为是名副其实的“主编”,《淮南子》中必定有他亲自撰写的文章,这本书也大体上反映出了他本人的思想。
《淮南子》原为鸿篇巨制,共有“内书”21篇、“外书”33篇和“中书”8卷,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轴,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多个领域,是汉代道家学说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流传至今的《淮南子》仅仅只剩下“内书”21篇了。
《淮南子》吸取了《老子》、《庄子》,特别是《黄老帛书》的思想资料,成为集黄老学说之大成的理论著作,它不仅对“道”、“天人”、“形神”等问题提出了独特见解,同时又在继承春秋时的“气”说与战国中期稷下黄老之学的“精气”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元气论”的概念和系统的宇宙生成论。作为西汉时期一部影响巨大的社会百科全书,《淮南子》所蕴含的史学研究价值和丰富的精神智慧,仍有待我们后人去进一步挖掘。

另外很有趣的是,明朝罗颀在《物原》中提到前汉书刘安做豆腐的记载。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

3. 淮南王刘长为什么被活活饿死?

堂堂一代诸侯王刘长,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少子,一位有着扛鼎之力的大汉,最后却在囚车上活活饿死,这样的悲惨结局让人哀怜。可是当你知道他被活活饿死的原因以后,一定会非常认可一句非常流行的话: “不作死就不会死!” 
  
   
   刘长的作死之路  
 刘长是刘邦的少子,是刘邦了赵姬的私生子。当年赵国的张敖把赵姬献给刘邦,经刘邦宠幸后怀孕,不久张敖就因为一宗谋反案而受牵连,赵姬也因此而入了监狱。当时的赵姬已身怀有孕,曾托人告诉刘邦却没得到理会,后又通过 辟阳侯审食其 把这消息告知吕后,希望吕后能劝说刘邦,但也被吕后压了下去。赵姬最终在监狱里生下了一个男孩,就是后来的淮南王刘长。
  
 刘长出生后,赵姬越想越气,在监狱里自杀了,现在看来很有可能是产后抑郁。赵姬死了,刘长就成了没妈的孩子。刘邦为此感到愧疚,把刘长交给吕后抚养。由于刘长是跟着吕后长大的,多少有点感情,所以吕后在后来清杀党派忠臣的时候会放过刘长。
  
   
  
 刘长后来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把所有的责任都怪罪到审食其身上,他认为审食其没有真心帮他母亲劝说吕后,于是视他为杀母仇人。终于有一天,刘长带上几个手下来到审食其家中,把审食其杀死,还肢解了审食其的尸体。随后刘长来到汉文帝刘恒面前请罪,一条条的陈诉审食其的罪状,认为自己杀了审食其不是私人恩怨,而是为民除害!汉文帝激动的想,这是见义勇为啊,要给奖状吗?最终汉文帝念及手足之情赦免了刘长的杀人之罪。
  
 经过这件事以后,刘长神气了,他开始忘了自己的身份,直接称汉文帝为大哥,虽然他们确实是兄弟,但汉文帝已是皇帝,君臣明显要高于兄弟的级别。汉文帝一直宠着这位兄弟,处处都给他最宽容的态度,没想到慈心生祸害,刘长不断尝到甜头以后竟然想着要造反称王!他养了一大帮亡命之徒为他卖命,还准备了大量的武器,准备造反的那天事情败露,刘长被擒。
  
   
  
 不管在哪个朝代,造反都是大罪,要处以极刑。但汉文帝还是不想杀他,不想落下一个杀弟的 历史 罪名。最终决定废掉刘长的淮南王,把他全家都流放到蜀郡严道县(现在四川省荥经县的严道镇)。就在用囚车押送刘长去严道县的途中,刘长感觉自己受到了天大的耻辱,一路上愤愤不平,用绝食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结果就这样活活饿死在囚车中。
  
   
  
  刘长本来可以过很好的生活,一代诸侯王,又深受皇帝哥哥的爱护,而他却不安于现状,非要折腾点事情出来。他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证明了一个道理:不作死就不会死! 
  
 淮南王刘长。是刘邦最小的儿子。被吕后养大,跟吕后的感情很好,所以在诸吕之乱的时候没有被吕后杀掉。
  
   
  
  
  
 汉文帝刘恒当皇帝以后。一直对这位小兄弟非常的纵容。刘长仗着自己的哥哥是皇帝。擅自杀害朝廷大臣。在自己的封国。废除汉法,实行自己制定的法律。汉武帝置若罔闻。这样一贯的骄纵。使得刘长更加目无法纪。骄横跋扈。
  
 孝文帝6年。刘长召集了70多个人20多辆车。想要谋反。这恐怕是 历史 上的造反行动人数最少的一次。可见这位淮南王刘长已经被娇纵到了何等跋扈的程度。结果也可想而知。谋反被轻易的镇压。汉文帝命人抓住了淮南王刘长。还是不忍杀自己的这位小兄弟。于是就令人用囚车锁住淮南王刘长。押解到蜀郡监视居住。袁盎曾经劝谏过汉文帝。淮南王性格一向刚烈,恐怕受的如此的屈辱。臣很担忧他会突然在途中身染风寒,患病而死。汉文帝听后说,我只是想让他尝尝苦头罢了,就会让他回来的。
  
   
  
  
  
 结果不出所料。淮南王刘长在囚车因为受不得屈辱,一直没有吃东西。而沿途各县的官员也不敢打开囚车的封门查看。等到了蜀郡。淮南王刘长已经饿死了。
  
   
  
  
  
 刘长从小就娇生惯养。后来屡犯国法,也被汉文帝一再纵容。加上自己的性格又十分刚烈。在受到了这样的处罚以后不堪屈辱自己绝食而死。
  
 淮南王刘长是汉高祖刘邦的少子,也是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同父异母的兄弟。并且,史书记载文帝对这个弟弟很是疼爱,导致他日益骄纵跋扈,最终自取灭亡。
  
 
  
 刘长是刘邦与赵姬的儿子,因为当时赵姬受张敖案的波及,导致其心灰意冷自尽而死,而刘长就被吕后所抚养了。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刘长在之后的政治迫害中得以幸免。
  
 
  
 在汉文帝继位之后,刘长自恃与刘恒的关系亲密,于是就越发的骄横不逊,一再地违法乱纪。可是,汉文帝念及与刘长的手足情深,一再的原谅了他,这就更加增长了刘长的嚣张气焰,有恃无恐。
  
 
  
 甚至,刘长还直接前往审食其的府邸,拿出铁锤直接将其捶倒,并且让随从杀死了他。之后,便向文帝有理有据的说杀死审食其的理由,将私人的恩怨提升到了天下大义的高度,好像杀死审食其就是为民除害一般。
  
 
  
 不过,如刘长所愿,刘恒又是念及手足情深赦免了他的罪行,这就更加增长了刘长的嚣张气焰了,在回到自己的封国之后,他渐渐的违反礼制,模仿天子的声威。
  
   
  
  
  
 
  
 之后,刘长渐渐的觉得自己可以更上一步,直接取代汉文帝,于是,谋反的念头在他心底愈演愈烈。他开始网罗收纳各郡县和诸侯国的人以及负罪逃亡者,组织自己的力量蓄意谋反。
  
 
  
 当然,这件大逆不道的事情想当然的就被揭发了,所以这个时候刘长也理所当然的被朝廷拘捕了。当时刘恒还在考虑该怎么处置刘长,谁知道皇上不急大臣急,群臣急忙的上书一定要处死刘长。不过后来刘恒还是决定赦免他的死罪,将其流放蜀郡。
  
 
  
 不过,刘长在路上觉得羞愧,便直接绝食自尽了。
  
 是汉文帝逼死的,发配刘长的时候,在囚车上贴了个封条,结果路上接待的人都不敢揭条,活活把刘长饿死了。
  
 因为他和你老妈通奸,被你老爸抓住结关起来,没有吃的,所以活饿死。
  
 因为他节食减肥节过头了。

淮南王刘长为什么被活活饿死?

4. 西汉淮南王刘长绝食而亡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史籍记载,汉文帝六年淮南王刘长派出使者联络匈奴、闽越,企图在谷口谋反起事。结果事情败露,刘长被汉文帝刘恒宣召入京。汉文帝说自己不忍制裁弟弟刘长,可又不赦免他,来了个让列侯与两千石以上官员公议!结果可想而知,谋逆还能议出什么罪?自然是死罪。可汉文帝又开始“作秀”了,说什么自己不忍心处罚刘长,免去了他的死罪,贬为庶人,发往蜀地居住。结果,刘长在半道绝食而亡……


刘长何许人也
淮南厉王刘长,汉高祖刘邦庶出第七子,汉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刘长的身世非常特殊,他并不是汉高祖在编的妻妾过生,他的生母赵姬曾经是汉高祖姑爷、赵王张敖的女人。晚年的汉高祖东征经过赵国,因为彼时已经在着手剪除异姓诸侯王,汉高祖自然对自己这位身为异姓诸侯王的姑爷不那么待见,于是开始各种找茬儿!张敖为了巴结老泰山,使出了吃奶的劲儿,甚至连自己的小妾都用上了,把自己的小妾赵姬送去给老丈人暖被窝……


汉高祖也是个色鬼,管她是不是姑爷的女人,照单全收!当晚便和赵姬滚了一把床单,之后提起裤子便走人了,只字未提带走赵姬的事情……这下可难坏张敖了,收回来继续做自己的小妾肯定不行,可汉高祖又没带走她,将来瓜田李下的岂不是更加说不清?于是便修了坐宫殿将赵姬当“丈母娘”似的供了起来。后来赵相贯高阴谋行刺汉高祖事败,张敖被下狱、赵姬也未能幸免。在狱中,赵姬为了保命公开了怀孕之事。怀了龙种,下面人自然不敢怠慢,随即上报给了汉高祖。可汉高祖正在气头上,哪里听得进去!于是,赵姬的弟弟找到了吕后的姘头辟阳侯审食其,请他疏通吕后的关系。哥也是醉了,跟人家老公生了儿子居然去找人家老婆……结果可想而知,吕后不管,而且不允许审食其插手!赵姬见出狱无望,生下儿子之后便自杀了,这个儿子就是刘长。


事后,汉高祖看见儿子心软了,命人将赵姬的遗体送回老家厚葬并将刘长交给了吕后抚养。不得不说,吕后这个人还是相当大度的,她不但没有虐待刘长,而且将他当作亲儿子一样养大。因此,刘长也与吕后多了一重关系,吕后既是他的嫡母、还是他的养母。吕后去世之后,汉高祖庶长房的几个孙子联合朝中元老发动了一场名为“剿灭诸吕”的军事政变。出于相互之间的不信任,元老集团以“娘舅不贤,为免出现第二个诸吕”为由否决了齐哀王刘襄的皇位继承资格。彼时,汉高祖只有两个儿子还在世,即汉文帝和刘长。因为刘长与吕后的关系,他第一个就被否决了,最终汉文帝捡漏成为了皇帝。而这一事件也为刘长后来的遭遇埋下了伏笔!因为他是汉文帝唯一的“竞争对手”。


欲擒故纵
因为都是庶出,而且是汉高祖仅存的两个儿子之一,刘长是汉文帝彼时唯一的对手!为了稳住刘长,汉文帝不仅保留了刘长的淮南王之位,而且能给的、不能给的都黑了!在养母吕后的长期纵容之下,刘长本就性格嚣张、目中无人,汉文帝的“放纵”使得刘长更加嚣张跋扈!因为当初没有出手相救自己的生母,刘长居然亲手杀掉了吕后的姘头辟阳侯审食其!不管审食其如何,他至少还是汉王朝的列侯,可刘长居然滥用私刑杀了他,可见刘长有多么嚣张不法了。可汉文帝依然一味放纵,从而助长了刘长的野心。


汉文帝六年,刘长终于耐不住寂寞,私下里勾连匈奴、闽越准备谋反了。谋反这种事通常都是“密室之谋”,可汉文帝很快便得到了消息,可见汉文帝监视刘长恐怕不是一天两天了,可以猜想,之前的一切放纵很可能就是汉文帝的“欲擒故纵”,为的就是让刘长失去人心、放松警惕,从而抓住他的把柄!试想,如果汉文帝有意放刘长一马,他有什么必要将刘长谋反案公开,交给列侯、两千石以上官员公议呢?直接赦免就是了。说白了,汉文帝要的就是群臣公议刘长死罪!这样才能撇清自己“屠戮兄弟”的嫌疑。


撇清嫌疑、逼死兄弟
既然要撇清“屠戮兄弟”的嫌疑,做戏自然要做全套!于是便有了赦免死罪、流放蜀地之事。可奇怪的是,刘长居然在迁徙途中绝食而亡了……一个野心勃勃想要谋反之人,怎么会在得以活命之后选择自杀?只要活着就有东山再起的一丝希望,死了什么希望都没了!通常自杀者都是自知必死、以免受辱才会选择自杀,不是吗?这太不正常了。


除此之外还有不正常的!在将刘长流放蜀地之前,大臣袁盎曾经和汉文帝有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袁盎对汉文帝说:“淮南王性情刚烈,现在粗暴地摧折他,臣担心他会在途中突然感染风寒而死,陛下如果因此落得个屠戮兄弟的恶名如何是好?”汉文帝的回答更堪称“教科书式”,撇得一干二净:“我只是让他尝尝苦头,便让他回来了。”不奇怪吗?彼时的就长还非常年轻,又膀大腰圆、孔武有力,袁盎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更奇怪的是,刘长居然在途中真的就死了……


从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得出,袁盎其实就是在暗示汉文帝,是不是要我在途中做点手脚,让刘长“暴毙”,不是吗?汉文帝的回答更加意味深长,正常逻辑应该是:“他年轻,扛得住,你们好吃好喝别虐待他就是了。”可汉文帝却顾左右而言他:“我只是想让他吃点苦头,便让他回来。”这算是什么意思?是要虐待刘长让他吃点苦头,还是要赦免他?汉文帝怎么说都对!可结果却是,刘长被关在大门封闭、暗无天日的囚车里,谁也看不到他在里面到底如何。到雍县时,县令打开封门,刘长已经“绝食而亡”了,没人知道是真绝食还是被饿死的……


事后汉文帝的反应更加奇怪,既然刘长是自己绝食而亡,周围的看押之人又能如何?可汉文帝却下令杀光了各县押送刘长而不予开封进食者。这是典型的杀人灭口,不是吗?如果没有汉文帝的默许或授意,谁敢在吃食上做文章、饿死皇上的亲弟弟?!汉文帝此举欲盖弥彰,恰恰说明刘长之死他脱不了干系,不是吗?个人认为,很可能就是汉文帝的那句顾左右而言他的话给了袁盎暗示,“路上让他吃点苦头”,让他回来,可没说让他一定活着回来,不是吗?否则袁盎与汉文帝的那段对话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综上所述,虽然史籍记载了一个仁慈的汉文帝,可从他对待自己娘舅薄昭的态度来看,恐怕这位仁君恐怕并不仁慈。薄昭之死与刘长几乎如出一辙,同样是“不忍加害”!可汉文帝怎么干的?命人去薄昭家哭活丧,硬是逼得薄昭自尽身亡了……由此可见,汉文帝默许或授意底下人活活饿死了刘长是很有可能的。既然是自己绝食而亡,汉文帝自然也不用背负“屠戮兄弟”的罪名!为自己立有巨大功劳的亲娘舅尚且难逃一死,何况一个与自己争夺皇位、有巨大利益冲突的弟弟?刘长之死汉文帝恐怕很难撇清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