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进入证券市场,当大闸蟹玩起“证券化”,消费者还吃得起吗?

2024-05-15

1. 大闸蟹进入证券市场,当大闸蟹玩起“证券化”,消费者还吃得起吗?

螃蟹券,想必大多数人都不陌生,最近又有中秋节,螃蟹券依然活跃在送礼礼单之中,很多人手里都有,笔者手里也有两张。
不否认,大闸蟹不易保存,直接用作送礼也不方便,以纸制券的方式来流通,提货也便捷,无论是送人还是自己吃,都是比较实用的。进一步说,螃蟹券的存在,确实也有助于螃蟹交易量的提升,且有助于市场的进一步壮大,更为大闸蟹的产业化和规范化之路助力。

但目前来看,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迹象,最为典型的便是,螃蟹的“证券化”倾向。随着螃蟹市场产量与销量的暴涨,社会层面上也出现了“炒劵”的情况。经销商高价印劵,等这些礼券在社会上空转一圈,再回收券,便可轻松赚个几十万。要知道,这些钱的赚取过程中,没有任何实物交易,甚至也不需要实物的生产与交易,纯靠金融的玩法便可牟利。
能赚钱固然好,但我们更应该看到螃蟹“证券化”所带来的现实风险。当资本的游戏成为实体行业的主导后,后果大概率是满盘皆输。进一步具体说,过度“证券化”之后,一方面,正如专家所言,确实会使得经销商忽视产品本身;另一方面,巨大的牟利空间会使得更多资本进入,当市场过于饱和时,无论是螃蟹券的售卖还是回收,都会遇到困难,届时,也会进一步放大资金链条断裂的风险,资金一旦紧张,就会影响到对真正螃蟹的购买力。
无论是哪方面,最终伤害的还是最广大的普通消费者,要么是到手的螃蟹“名不副实”,“以小充大、以次充好”的螃蟹会在市面上泛滥;要么是买了螃蟹券,却领不到真螃蟹,涉事的企业又没钱赔偿,结果是消费者只能吃“哑巴亏”。

大闸蟹进入证券市场,当大闸蟹玩起“证券化”,消费者还吃得起吗?

2. 一只没卖也能净赚100元,螃蟹为何会被“证券化”?

一则有关“一直螃蟹也没卖没张蟹券净赚100元”的消息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整体事件据报道称,以由商家打印并售卖的500元蟹券为例,商家以400元价格把蟹券卖给销售人员,销售人员再以500元出售并以250价格回收蟹券,最终销售人员又可以以300元的价格卖回给蟹券商家。蟹券这一路买家与卖家交易流程走下来只用券没有“蟹”的参与就形成了闭环,事件在引得不少网友调侃的同时这事件背后反映的社会现象也不禁让人深思。

面对这样的新闻有人调侃表示“至少整个事件中没有一只螃蟹受伤”得到了很多网友认同,有的网友开始执着计算商家以及营销人员到底可以获得多少利润。有人认为这种事件的存在极其不合理,但同时也有人认为卖家与买家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皆大欢喜。螃蟹被“证券化”是新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新现象,有网友调侃到直接改成电子券更好,不但可以达到目的还可以节能环保。很显然“证券化”是一种新的送礼形式,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国家有很多传统习俗与礼仪被传承了下来,在佳节互相送礼是对亲朋好友的关心与祝福。

但在这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交际活动难免会混杂入利益。蟹券能够流入市场并引起关注显然是因为出现在很多人的生活中,可见社会是有这方面需求的。蟹券比赠送螃蟹方便很多,且解决了很多人面对收到的礼物特别是食物自己不喜欢吃却也难以处理的情况。直接送券可以让不喜欢蟹的人直接折现,是一种快速处理“礼品”的方法。

螃蟹被“证券化”便捷了人们生活的社交活动,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

3. 大闸蟹背后的证券化逻辑思考都有什么?


大闸蟹背后的证券化逻辑思考都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