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应该如何利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来大力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

2024-04-28

1.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应该如何利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来大力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

摘 要:近年来,学术界对于我国究竟应按比较优势理论,还是竞争优势理论来指导我国的对外贸易问题,一直有所分歧。主要因为中国地域太大,人口太多,往往一个省的面积和人口就都大于欧洲的中等国家的面积和人口。所以,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的运用,不能一刀切,而应分地区来看,资本密集的地区如上海,可以发展竞争优势;劳动密集的地区如贵州,应充分利用其劳动力丰裕的比较优势。 
  关键词: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区域分割 

  比较优势理论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指导思想,然而现实中不少发展中国家却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增长”的现象,陷入了“比较优势陷阱”。(洪银兴,1997)因此,有的学者倡导中国应该发展竞争优势,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然而,生产要素存在匹配效率的问题,单方面加大对某一要素的投入,而不变动其他相关要素,不仅全要素生产效率难以提升,而且此要素本身效率也难发挥,从而边际效益递减(林毅夫,2002)。

  两种观点都是从我国总体宏观的角度上分析和把握的,正是比较优势理论的运用才促成了我国改革开放这些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促使学者从竞争优势理论的角度来寻求解决方法,以促进我国贸易和经济的良性发展。虽然上述两种理论某种程度上都是适用中国的现实的,但近年来却时有争论。本文认为,主要是中国地域太大,人口太多,往往一个省的面积和人口就大于欧洲的中等国家的面积和人口。钱纳里曾在《结构变化与发展政策》一文中指出,大国指的是人口2 000万以上的国家结构,从这点看,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大国。而且中国存在着区域的二元经济结构,既有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省市,又有经济落后的中西部省份。有些东部发达地区的各项经济指标可以与中等发达国家相媲美,而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却要落后很多。因此,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的运用不应该“一刀切”,而应该分地区实行,对于东部发达地区主要推行竞争优势战略,辅以比较优势;对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着重推行比较优势战略,辅以竞争优势,甚至专一采取比较优势战略。

  一、现阶段比较优势在我国运用所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主要指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从一国生产要素丰缺的角度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就是看各国资源禀赋差异造成的比较利益差异,各个国家应按照比较利益原则加入国际分工,从而形成对外贸易的比较利益结构。发展中国家缺乏资本和技术,而具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应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具有资本和技术资源丰富的优势,应专业化生产和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从这个理论上看,我国的出口主导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比较优势理论需要一系列严格的前提假定才能成立,这与现实经济相差很大。虽然从1957—2004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由20.6%提高到93.4%,初级产品出口比重则由79.4%下降到6.58%,基本实现了出口结构从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有了极大改善,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总体上说,中国占全球商品出口和进口的比例由1993年的2.9%和2.6%分别上升到2005年的7.4%和6.1%。自1995年以来,中国出口和进口的年平均增速分别达到18.9%和17.9%。其中初级产品出口比重继续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继续上升。2001年两者比重分别为9.89%和90.11%,第一次达到10∶90的状态。而到了2005年初级产品出口和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分别为***3%和93.56%。其中,外商投资的企业,其出口额从1998年的886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4 441.8亿美元。其出口份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也由48.2%上升到58.3%,是我国最主要出口部门的地位。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与当地企业合资或合作,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市场的要素优势,降低自己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能享受到中国合资或合作企业所提供的市场信息、销售网络、人力资本、与中国其他企业的联系、与中国政府的关系,以及有关中国的法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在这个国际化生产链条中,中国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内分工类型在总体上仍以垂直分工为主,这种分工类型使得中国出口呈现出低级化状态。中国处在相对次要的地位,所获附加值很小,且难以获得核心技术和培育国际化的品牌。外资投资企业出口份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逐年增长,表面上优化了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但由于出口规模过大,是我国外贸顺差的主要造成者,贸易顺差的扩大导致了我国贸易摩擦的频发,而中方资本的收益却相比较小,且在某种程度上恶化了我国的国际市场环境。

  二、分地区实行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比较优势理论来看,我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我国却没有简单的依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分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玩具,服装,简单电子电路)一直在我国出口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也出口大量的高尖端产品。我国的出口结构是一个人均收入水平相当于我国三倍的国家才具有的(丹尼·罗德里克)。这是因为我国既有东部发达地区又有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如下表。



  用人均GDP来表示一国资本相对劳动力的丰裕程度,从整体看我国的资本丰裕度比较低,但分地区来看,在我国既有像上海这样的资本相对充裕的地方,又有像贵州这样的资本相对匮乏、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地方。因此,类似上海这样的地方从比较优势来说可以出口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且其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存量比较高,可以通过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来培育自身的竞争优势。像贵州这样的地方则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根据适用劳动力密集程度的不同选取四个行业来分析:服装、纺织、机械和化工,四个行业的资本密集程度依次增强,而劳动密集程度依次增强(彼德·K.斯科特)。

  借用下图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来表示在国际贸易中按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的情况。

  这样,四个行业分割出A、B、C三个要素密集度不同的区,一个国家在所属区域外发展某产业将会导致负利润,因此追求GDP最大化的国家会固定在其所属区域内专心发展两个产业。假定拉美的经济体位于B区,他们产品组合中的劳动密集型部分与中国劳动充裕的部分相交迭,而产品组合的资本密集型部分与美国的资本充裕部分相重叠。如图所示,国家之间产品组合的重叠说明两国具有相对相似要素禀赋。由于我国国内要素差异很大,从而使我国能够跨A、B两区,意味着我国既可以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又可以出口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分布A、B两区内我国的各地区反映了这种状况。

  三、各地区实行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路径选择 

  从上面我们看出由于地区差异的存在,我国一方面可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另一方面可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同时说明我国是一个“超大国”,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比较优势或竞争优势或兼有二者等不同的贸易策略。

  首先对不同的地区我们应采取不同的贸易策略,在上海我们应通过投资带进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培育竞争优势。所谓竞争优势战略就是指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产业结构升级为特征,全面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加大自主创新和二次创新的能力,培育要素的核心竞争能力,使企业逐步掌握自主的核心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获利。而像在贵州这样劳动力相对比较充裕的地方我们应采取比较优势策略,来引导企业增强其自生能力,获取贸易分工的比较利益,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其次,从表中我们看出,上海等处在表左栏的地区不仅资本相对丰裕,而且高级人力资本也相对丰裕,高级人力资本的劳动属于复杂劳动,而贵州等处在表右栏的地区的劳动多属于简单劳动,我们知道复杂劳动相当于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处于左栏的地区尤其处于左栏上部的地区要充分利用其人力资本的比较优势,提高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人力资本投入,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获取较高的贸易收益。而贵州等处在表右栏的地区,尤其是陕西、四川和重庆等地这些区内有不少可以承当地区增长角色的城市,这些城市在吸引外资时应着重吸引跨国公司来建立研发中心,通过技术外溢来取得某些行业的竞争优势。但对于表右栏的大部分地区来言,应该发挥劳动力充裕的比较优势。

  总体来说,对于东部发达地区主要推行竞争优势战略,辅以比较优势,但这里的比较优势其要素的质量也相对较高,譬如人力资本禀赋的比较优势;对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着重推行比较优势战略,个别地区辅以竞争优势,甚至专一采取比较优势战略。并且即便同一省内,经济发展不同程度又有某些要素优势的地市县对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权重取舍也应不同。这就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官员、专家和企业家共同协商,研究制订真正适合当地情况的贸易策略。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J].经济学季刊:第1卷,2002,(2). 

  [2] 洪银兴.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兼论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的缺陷[J].经济研究,1997,(6). 

  [3] What's so special about China's expotrs? Dani Rodrik,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4] The relative sophistication of vhinese exports,Peter K. Schott. 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 作者:韩庆凯)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应该如何利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来大力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

2. 中国加入WTO,对于国际地位有所提升外,还有那些优势以及劣势?发展中国家有那些机遇和挑战?

根据初步谈判的条款,加入WTO中国改变
 
朱镕基总理访问美国后,美国政府率先宣布在中国和美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谈判的初步内容,在我们的国家和国际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国际社会广泛承认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作出了重大让步“,美国的政治家和商界人士也认识到,中国政府做出重大让步。很多我们国内的按条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给中国大的影响,因此,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多的怀疑。
 
当然,这次谈判的条件的承诺的主要领域,应该说有一定的影响,在一些,并确实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但在具体的问题具体的分析。事实上,如果我们最初的承诺加人WTO仔细分析条件,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影响是没有,一些报纸,国外描述作为全国大开放“,允许外国企业长驱直入,但实际上有很多的限制和保护,也有一定的过渡期,主动权基本上在手中,我们中国人在自己手中。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1。农业。现在谈论更多的领域和农业。对于美国的农产品,首先是让被污染的TCK病的小麦进口。但解除禁止进口的事实的情况下,没有大的影响,对中国和WTO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加入WTO后的影响,提高商品配额增加至21万吨,每年进口粮食的“配额”。是1%至3%的低关税的进口量2100万吨,继续进口超过2100万吨的配额高关税,但应逐步从目前的30%减少到40%,到2004年17%的水平,部分将减少至14%。可能是第一个21万吨的配额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比较大,因为本年度的粮食进口超过300万吨,进口增速仍然较大,即使在头两年的进口配额只有700 - 在中国的困难,产品供大于求,销售农产品1200吨的情况下,可能是在中国国内农产品价格和农民的收入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第一个21万吨的进口仍然占大约只有2%-3%,中国的粮食总消费量中,约10%的市场总交易量(部分)进入市场,不是我们的食物市场。第二,食品价格的下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但中国目前70%的食品属于农民自给自足的部分,主要影响到市场上去出售商品粮的30%,影响大,但仍然有限的市场价格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第三,农产品价格的进一步下降,将改革,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农产品价格体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农业结构调整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较低的国际粮食价格上涨抑制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农民的收入有一定影响,但去将是一个有益的和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农村的人口转移到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由于较低的食品价格上涨,平均工资水平可以降低,有利于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化水平的提高,目前,广泛应用于工业,第三产业的速度,农村劳动力转移,收入较高的农村人口进入工作可能还会增加。因此,如果我们承认农民收入的增加,是不可能继续依靠农业收入的增长将主要依靠对行业,非农产业的发展,虽然会在短期内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形成和农民的收入,但是从长期来看,300万和700万农村人口的农业劳动力是有益的。如果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应采取积极措施,以尽量减少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在短期的负面影响。 
 
农业可能会导致较大影响的具体品种的大豆和棉花。根据中美农业合作协议,中国的豆油进口配额,到2004年将达到330万吨。预计大豆出油率14%-15%,进口豆油330万吨,相当于2200万吨的大豆进口量,进口大于国内大豆生产。这对中国的大豆生产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其次是棉花。中国进口棉花20万吨,去年签署的“协议”后,很快就变成棉花进口743,000元吨,以达到894000吨到2004年将有上升到500万,和我们当前的股票的棉T,并因此压力是也较大。 
 2。汽车行业。很多人认为,WTO,汽车关税将降低为0,因此,中国的汽车行业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事实上,即使今年加入WTO后,汽车价格不会立即下降。我们的承诺,到2008年(美国需求至2005年),汽车保护性关税下降到25%,从80%-100%。这样一个很长的过渡期间,国内汽车行业的增长和发展,并逐渐与国外厂商的竞争。现在,中国的汽车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的20%至50%。因此,WTO的价格不会是最大的影响。投资服务的影响可能会大于价格冲击。在投资方面,我们提供车用发动机生产,对外投资不能超过50%,加入WTO后,这一规定将被淘汰。这个影响是很大的,汽车制造,中国与国外的差距售后服务。研究与发展(R&D),中国和国外的差距也非常大。国外,如丰田,通用这样的大公司,每年的研发经费高达5-6亿美元,而整个汽车行业的R&D经费加起来只有十几亿人民币。设计和开发的一种新的模式需要R&D经费为20亿美元,将达到1亿美元,中国的R&D经费只够,可以说在这方面无法与外资抗衡。现在看来,我们唯一可以与国外汽车维修服务竞争。台湾感谢健全的国内汽车维修服务系统,汽车保护性关税降得很低,因此,在他们的汽车进口量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下降。 
 
总之,WTO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是全面的,但它永远不会一下子被冲走。门,我呼吸的时间抓住这一时机,在完成重组后,中国的汽车产业一个新的水平。 
 
 3。电讯。电信行业其实并没有对外国公司长驱直人。我们承诺的条件是在六年内,允许外资进入的移动通信业务在两年内取消限制的寻呼机,移动电话进口,四年可以进入基础电信业务。在加入WTO基本电信业,允许外商投资占25%;增值电信业,允许外商投资占30%。但是,这些“输入”的品种,地区,程度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移动通信,基础电信企业在这方面,而不是让外国独家,而是让他们参与合资投资。美国在这方面的要价,外国公司控股60%,至少51%的外国公司可以直接国际出口,从而绕过国际访问管理。这个目标是在与中国的可能性。要进行协商和确定,是为了让他们持有太多的股票,无论是控股权。增值服务,寻呼区域51%的股权,但在其他方面。因此,我们致力于主要是为了让他们做了合资公司权益,而不是由他们控制中国的电信行业。从这个角度看,这是电信行业的发展需要。过去,我们的一些电信公司也进行联合的尝试,是及时通过合资,引进他们的技术。因此,对我们来说,利大于弊。当然,外国公司将获得一些收入,但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影响也不是很大,相反可以加速中国电信业的发展,跟上国际信息产业发展的步伐。 
 
 4。金融业,金融业的另一个有争议的地区,金融业实际上是和电信行业的情况。在银行业,在目前的谈判中,第一个是允许左右从现在到周围设立了分公司,在国外开展业务。但该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合资企业,他们可以做外币业务。一段时间后,将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人,在上海,深训练已经逐步放开。但是,这对外商投资企业人民币业务,人民币业务。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可能会允许他们经营中国居民外币业务的,它也不会允许他经营的中国居民企业和中国企业的人民币业务。如果外币非直接的交流与人民币,很多人会愿意到中国银行的外币存在。此外,外资银行在那里他们可以开展业务,还需要人民银行的批准。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该??说是非常大的限制。其次,另一个金融业的开放,允许外国投资者参与合资银行,其股份占50%,有一定的限制。 
 
 5。保险业,保险业的开放速度可能会快一点。寿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高达50%至51%,一年后允许外国投资者将持有51%的股权在合资保险公司非寿险和再保险领域,并在两个输入年设立的全资分公司,在一定范围内的保险产品,并不是所有的保险公司业务的正常运行。 
 
 6。关税。这是另一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中国同意削减农产品关税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意在2005年减少工业产品的关税从1997年的24.6%至约9.4%。在某些领域,如化工,医药产品的5%至6%,其他国家的关税比下降;汽车产业从2005年的25%下降到80%-100%的汽车零部件关税税率为10 %。应该说下降幅度比较大。但这种影响,我们必须考虑的。过去的名义关税是比较高的,但实际关税的比例很低,只有3%-5%,这还不包括走私(高关税,走私动机)。所有进口的产品中,我们已经实施了各种关税减免,优惠政策的合资企业,大型和中型的企业引进先进设备的优惠政策,以及一些优惠政策为原料,加工企业,其实没有大的比例征收的关税政策。不是说降低关税有没有影响,但它的实际影响比数字显示的程度可能会更小。此外,为降低关税的影响,使整体的分析,不仅适用于某些利益集团的影响来判断的。例如,像汽车行业,关税的下降,汽车装配业的影响,零部件制造商可能会受益于整个汽车行业的就业人数有可能大幅增加。 
 
另外,为降低关税有一个认识问题。中国的关税水平为16.8%,我们承诺,在2001年下降到15%,到2005年的10%。现在,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是14%,发达国家3%至6%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中国的关税削减被认为是符合国际潮流,不让步,随着经济全球化,关税的保护作用逐渐下降。例如,中国签署了一项贸易协定(ITA),这意味着,在2005年,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将降低到0。为什么我们想要做的,这是由于全球化的高科技产品,需要在世界的自由流动,如果关税降低到零,人们也不会去给你在这里生产,更不用提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需要努力赶上的国家。 
 
各个角度来看,这是毫无疑问,加入世贸组织是成本,是要付出代价的一些地区的影响,但其影响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多。 3-5年的过渡期,部分地区有六年的过渡期,还是给了我们一些调整的余地。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加强国内系统,加快了国内企业,特别是非国有经济开放领域,加强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国内竞争,提高能力的各个领域的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不仅是全球化的规则的收件人,同时也参与全球化的规则制定,也可以使用WTO论坛,以解决贸易争端。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带动下,世界贸易组织即将开始的下一轮谈判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扩大农业信息的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美国和其他国家(地区),开放的服务部门。中国现在不加入WTO,不仅在未来增加更多的困难,但在新一轮的谈判,我们没有无菌的发言权,不能在这一侧加强发展中国家的议价能力,这将使得结果更多的缺点,在新一轮的谈判。这也是需要考虑“未来的因素。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大好处是:一定的国际承诺,以促进国内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发展所有领域的市场竞争,在国内经济中的,和现在我们都面临着与不足国内需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在短期内的情况,就业的增长可能是积极的,以推动和促进积极的。一个另一方面,国家市场我们的产品更加开放的贸易增加和出口量将增加,而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U取得了国际市场的承诺,外国投资者将可以感觉到改善的投资环境在中国将加大在中国的投资,这也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复苏,因此,如果我们看到这种积极的推广带来的负面影响抵消,甚至短期内,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不一定是坏事,不是更何况从长远来看,中国始终是要走向世界,始终是改革和开放,通过开放促进中国的经济和机构改革的发展。
 
二的可能性,中国加入WTO 
 
朱镕基总理访问美国,美国政府没有批准的符号和中国的最终协议,这也使得美国企业的反对的声音,朱总理回国后,事件发生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机的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中美关系出现了急剧恶化。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加入WT0的前景如何?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态度和美国的态度从两个方面分析。
 
态度的国家,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的最根本的问题是好还是伤害。中国的加入了WTO的好处远大于弊,然后无论什么发生中美关系,我们应该积极寻求加入。因为的更加恶化,国际关系,的更多的弱势地位,在国际舞台上,在更发达经济,你更要争取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我们应当通过进一步开放,西方国家的利益,不考虑我们国家的利益和争取自己的目的利益,而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现在有没有大的变化。在过去,我们仍然要进行协商,并符合我们的最佳利益,实现平等的权利和利益。
 
从美国的事件,也没有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的很大的变化发生,既不更好,并不一定糟糕。没有更好,因为他们将不认为你做了什么错,出来的一种歉疚心理,使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好的通过,美国有美国的国家利益的,反中国势力在美国还是在中国,他们将不会改变你的大使馆被炸,但不一定糟糕的事情,包括后一场风暴,反中国势力在美国的叫嚣:“中国政府正在组织示威活动的要价是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问题”,但大多数人还是从经济关系的角度来看,两者之间的问题。美国商业游说活动也得到了加强,以抵消反中国势力的增长是不错的,但不产生实质性的变化。
 
中国领导人最近表示:我们不会放弃我们的根本利益;说13年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表明中国的立场。在此之后,中国的能力在今年加入,WTO,实际上取决于在美国的谈判地位的变化。的那一刻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可能性,以世界贸易组织今年仍然存在,但还不如做一个“50%至50%的估计。 
 
恶化的国际形势,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开放
 
首先,国际经济形势并不好,在长期内中国的出口增长。进入新世纪后,也没有想到中国的外国贸易条件在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及我们将不成为像日本,在亚洲“虎”的经济起飞了享受那种松散的国际市场。目前,中国是对美国的出口盈余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美国采取了各种抵制措施。在欧洲,有各种各样的贸易配额对中国实施了各种限制。亚洲和东欧。在南美的其他发展中国家也都在发展各自的经济,我们的竞争;随着世界经济进入通缩期。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必须更专注于国内市场,着眼于扩大国内需求。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越多的国际形势对我们不利,我们更必须决心加快改革开放。 
 
首先是加快改革国内的系统运行我们自己的事情尽快,为了真正提高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我们不能再“胡说八道”,不再抱有幻想,只有“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加快改革,密切关注经济发展。 
 
二是要加快步伐向外界开放,即使它是吞食了一些,也不想吞下“苦果”。这是因为所谓的“发展”的概念,是一个落后的国家,缩短差距与发达国家,而不是落后的国家,你的日子比昨天好多了。这包括以下涵义:第一,发展中国家必须使用标准的国际市场作为一个参考框架,来衡量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落后,和了解他们的问题;其次,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实现发展,因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的人也越来越大,如果经济增长速度比别人慢了,到底差距越来越大;第三,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你必须付出更高的代价,付出更多更多的努力做更多的事情比别人多,包括一些痛苦的事情,为了赶上先进国家,以跻身世界各国。虽然郄洽洽表明:发展,有必要打开被添加到国际市场,并经受住了考验的国际竞争,开放和改革是一个艰难和痛苦的事情,因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意味着面对发达国家允许外国资本和产品国际竞争和挤压,甚至冒着太多占领本国市场的风险,但只有开放的,我们可以知道,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参照系是10是什么,我们的经济发展的需要,技术,资金,管理和国际市场,以充分利用和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其他国家,少走弯路,多走捷径,一步一步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国家。的差距。我们不能在紧闭的门打开,也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今天的生活就是比昨天好多了,但作为一个已经远远落后于国家,其结果只能做的增长速度是不是足够高,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将扩大的快速变化的世界,今天的技术和市场,闭门造车,是绝对不是一个解决方案,因为我们赶上了与发达国家,其目的可以不这样做,取得相反,可能不再是其他人欺负。现在,我们正在谈论西方的“炮舰政策”的。在历史上的一个国家使用武力打开国外的“炮舰政策”。也就是说,不早主动开放,经济发展,结果被殴打,被迫打开,就是侵略。我国历史上有过这样的先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改革开放,归根到底的目的是不再受欺负的人,以使我们能够发展,平等的基础上与世界强国。使强大的,它必须是开放的世界,来衡量自己的世界高水准的使用,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可能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本,技术等,以加快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和市场建设。

3. 没有开放第一批沿海城市之前,中国城市可以与外国进行贸易或引进外资吗?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所有的外贸进出口都是由中央统一调配的,不是自由进出口的,改革开放以后才下放了外贸系统和进出口的经营权。但是在84年的时候这个经营权还只有省一级以上的重点国企才会有,个体经济还不够“资格”呢,因为个体经济还没有合法的身份去就行外贸,所以也就不会有进出口交易等等的发生。后来有了四大经济特区,就慢慢地才开始与外国进行贸易或者引进外资。但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充分发掘身为沿海开放城市的优势,让自身的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带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南门引导中国经济全球化。在沿海开放城市抓住国家机遇,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并且成为我国发展经济的作用城市。
自从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在科学的发展中,带领中国又快又好地发起来,得到了质与量的良好优秀场面。沿海开放城市已经成为驱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的动机,并且沿海城市的开放在不断推进国家内地的发展,打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局面。
虽然我国在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神我国的与国外的外贸交易很少,但是不管以前怎么样,现在正是有了这些沿海城市的开放才有了如今国家的全面发展。并且在这之后我国的金融运行态势非常平稳,而且个人经济与外贸经济的结合更加圆满成功,加大了我国国家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如此,还让居民收入快速的增加。这些沿海城市的开放有利于国民收入的提高,这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同时也在不断积极扩大消费者的需求。也更加会满足国家居民的需求,持续使投资发展稳步增加。同时我国的东西也走出去了,出口在不断地扩大,同时增加国民的收支。







没有开放第一批沿海城市之前,中国城市可以与外国进行贸易或引进外资吗?

4.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引进来”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

答案D
“引进来”“走出去”都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不能作为发展我国经济的立足点,①错误。故该题只能选D项。

5. 简答题:中国加入WTO的意义

加入世贸组织给发展中的中国既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中国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利于在政治上树立中国守规则、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疑虑,从而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入世贸组织还使中国取得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的发言权,最大限度地谋取国家利益;此外,加入世贸组织,还会使国内民族企业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促使其进行调整完善,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中国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国内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中国经济发展会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而增加不确定性。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中国只有加入其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会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简答题:中国加入WTO的意义

6. 我国加入WTO后,将给国内企业带来哪些机遇?

近来,对中国加入WTO可能带来的影响众说纷纭,沸沸扬扬。 有人认为,“加入世贸,国门洞开”,“世贸组织是布满鲜花的陷阱”,“ 金融业开放意味着资本项目开放”云云,似乎加入世贸就会大难临头。另一些人则认为,加入世贸之日,就是中国完全建立市场经济之时,尽可分 享全球贸易投资之益,颇有“加入世贸,黄金万两”之势。 之所以存在这样那样的偏颇之见,与人们对世贸组织的性质不了解有关,与人们对我国加入世贸的具体谈判内容不了解有关。加入世贸不会在一夜间带来灾 难,也不会在一夜间带来繁荣。加入世贸后,中国市场不会全面立即开放,中国 经济不会因此变成纯自由的市场经济,国内商品也不会出现价格与国际全面接轨、外国产品长驱直入的现象。 近几年中国连续主动降低关税,不仅是为了加入世贸,更重要的是中国自身改革开放和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无论中国何时加入WTO,中国都会坚定地执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国企业应顺应这种潮流,积极做好加入WTO的各种准备,特别是在思想观念、组织效率、管理技能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制定挑战对策,提高竞争力,迎接新世纪的经济全球化挑战。 
目前,世界贸易组织(WTO)贸易规则体系由三大部分组成 
 ●多边货物贸易协议,包括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农产品协议、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与贸易相关的投资措施协议、装运前检验协议、原产地规则协议、进口许可程序协议、反倾销协议、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和保障措施协议等; 
●各种附件规则,包括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贸易政策审议机制,以及多边贸易协定(包括民用航空器贸易协议、政府采购协议、国际奶制品协议和国际牛肉协议); 
 ●WTO发展过程中达成的协议,如信息技术协议、基础电信协议和金融服 务协议等。 
目前,第二和三项规则正在各国贸易谈判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如GATS已 经成为影响世界各国贸易环境和条件的重要规则,它的权利反映它将会在WTO 的全面保护下,与GATT的条款一样地发挥作用。GATS的序言阐明了各成 员希望“在透明化和循序渐进的自由化推动贸易的共识上,建立服务贸易的多边 原则框架和规则”。关于农产品协议 
中国承诺加入WTO后5年内农产品平均关税下降到17%。(本文涉及的中国的有关承诺均为中美本次签署双边协议谈判前的承诺) 
WTO农产品贸易规则是处理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和出口竞争问题。一般将这些内容归纳为三个方面: 
1、将非关税措施关税化,即计算出拟取消的非关税措施的关税等量,将这些关税等量加到已有固定关税上。非关税措施关税化后的关税税率不得随意提高。 
2、相互减让约束关税,即各缔约方承诺按照一定比例对约束关税进行相互减让。发展中国家平均削减24%,且每一产品的关税至少削减10%,在10年内完成。 
3、削减补贴,即减少对农产品的补贴,主要是削减对小麦、谷物、肉类、奶制品和糖的补贴。发展中国家在10年内分别削减24%和14%。 
发展中国家一般有10年过渡期实施它们的削减关税和补贴计划。中国承诺加入WTO后,5年内(即2004年前)农产品平均关税下降到17%,其中,小麦等农产品的平均关税更下降到14·5%。 
开放农产品市场,特别是大幅度削减农产品保护关税,总体上不会对中国农业构成严重冲击,冲跨中国农业生产体系的可能性很小。首先,中国20年农业改革取得了相当坚固的农业生产管理基础和物质基础,可以抵御较强的外来冲击。其次,中国农产品实际保护率比名义保护率要低得多,即使中国加入WTO,也不会构成实质上的冲击。再次,降低农产品关税,引入外国竞争,可以刺激国内农业部门提高效率和改善服务质量,促使它们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更高效率的服务。这样,又反过来加强了国内农业经济的安全。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 
以前中国对美国小麦、肉类和柑橘类食品采取进口禁令政策。经过谈判,中国同意与美国签署3个双边协议,取消对美国小麦、肉类和柑橘类食品的进口禁令。 
中国对美国开放国内鲜果和食品市场,对于中国一般果农的冲击将比对小麦生产企业的冲击更小,但对种植与美国加州鲜果相同品种或类似品种的果农将产生较大的竞争压力。 
这种竞争局面有助于中国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提高专业化程度和参与国际分工。反倾销协议 
一缔约方采取反倾销行动前必须进行反倾销调查,反倾销调查必须由进口方境内宣称受到损害的产业或其代表提交书面申请后才可以实施。 
加入WTO将使中国企业能更好地利用WTO的解决争端机制维护自身利益,避免被其他贸易伙伴滥用反倾销协议阻碍中国产品的出口贸易,同时也可按WTO原则对外国进入中国市场的倾销产品开展反倾销调查。 
中国加入WTO将极大刺激贸易增长,服装、纺织品、鞋类、箱包、玩具和家电及日用产品等企业将成为中国加入WTO的最主要的受惠者。 
在国际贸易中,倾销指某成员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销售产品,进入另一成员国市场的行为。倾销不仅损害了进口国的竞争性 产业,而且危害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为了维护国际贸易中的公平竞争,防止成 员滥用倾销活动和反倾销措施,WTO制定了反倾销协议。 
8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不是GATT缔约方或没有加入WTO,也由于我国国内企业相互竞争压价形成无序的恶性竞争,贸易伙伴常常对我国产品或企业 开展各种反倾销调查。例如,仅1990—1994年,美国对华出口商品反倾 销投诉就发生37起,影响到中国对美数亿美元的出口贸易。补贴与反补贴措施 协议、幼稚工业的保护 
对于发展中国家,可以在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生效后的8年内,以渐进 的方式取消出口补贴,但不能提高现有补贴水平。 
我国承诺加入WTO后将对汽车制造业关税水平做出最大限度的让步,并 且在2005年将取消汽车进口配额。 
按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中国更大幅度开放国内医药市场后,中国医药生产企业会受冲击,西药价格将较大幅度地下降。 
我国承诺加入WTO后,将对汽车制造业关税水平做出最大限度的让步,汽 车进口关税将在2005年以前由日前的80—100%降低到25%,汽车零 部件进口关税更下降到10%,并且在2005年将取消汽车进口配额。金融服 务业 
金融服务被定义为“缔约方金融服务供应商向一个金融实体提供的任何服务。” 包括所有保险和与保险相关的服务,以及所有银行业务和其它金融服务。 
中国承诺加入WTO后美资银行可立即向外国客户提供所有外汇业务,外资银行在2年内获得批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并适当取消数量和地域限制。 
中国承诺加入WTO后人寿保险公司中外资持股比例最高可达50%,加 入WTO一年后持股比例可达到51%,即形成实质上的控股权。电信服务业 
在市场准入问题上,电信服务谈判的焦点不但集中在开放电信业引入竞争 上,而且集中在服务提供领域中外国企业能否平等参与国内电信市场的服务上。 WTO基础电信协议涉及语音电话、数据传输、电传、电报、文传、专线 、移动电话、移动数据传输和个人通信等方面的短途、长途和国际电信服务,包 括了电信市场的93%,各缔约方分别提出了各自实现电信业自由化的承诺,将 长期受到保护的电信行业在不同程度上向国外竞争者开放。 
WTO信息技术产品贸易协议规定在本世纪末完全取消计算机和通信产品 关税。 
信息技术产品协议是信息产业自由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自199 4年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以来,世界贸易体系正式的最大的一项削减关 税的协议。它减少了数以亿计的消费者费用,并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领域里促 进了竞争。 
遵照WTO信息技术协议和基础电信协议,中国承诺加入WTO后,将在2 005年以前取消半导体、计算机、计算机设备、电信设备和其他高技术产品的关税限制。加入WTO后6年内,将取消外资在寻呼机、移动电话进口,以及国 内固定网络电话服务等领域的地域限制。 
加入WTO,对我国产生的正面影响远胜于负面影响 
有利于中国更快、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社会。由于二战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存在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社会、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优化资源的配置,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有利于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加入WTO,将使我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可以为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作出更大的贡献。 
有利于密切海峡两岸的经贸关系,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这对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都将是一个有力的推进,同时对市场的法治也是一个促进。 
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加入WTO后,我国可获得多边无条件最惠国待遇,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获得普遍优惠的待遇,有利于实现市场的多元化,使我国的出口贸易有较大的增长;同时,由于关税的下降,非关税壁垒的减少或取消,开放服务市场,进口贸易也会大幅上升。 
随着投资环境趋于统一和得到普遍改善,加上中国潜在市场的巨大吸引力,外国直接投资的总量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外资来源将进一步多元化。我国将对外国企业逐步取消各方面的限制,给予他们以国民待遇,有利于消费者得到更优质、更廉价的服务。 
有利于比较公正、合理地解决贸易争端。由于目前中国尚不是WTO的缔 约方,中国的出口商品常常受到歧视性待遇。 
有利于激发中国企业的竞争意识。加入WTO后,竞争的压力会促使国有 企业加快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加速改制、重组、联合、兼并的进程。由 于进口原材料价格的下降,有利于降低某些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他们的竞 争能力。 
有利于技术进步。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国外先进的技术。 
 当然,以上所述并不意味着中国在加入WTO问题上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 只有利而没有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更密切地融入世界经济,中国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 存度增加,中国固定资本投资对国际资本市场的依存度也会增加。 
随着更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随着外资及外资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地 位的进一步上升,以及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及管理必须符合WTO的多边协议和规 则的要求,将使我国国家的宏观调控难度增加。 
外国产品更自由地、廉价地进入中国市场,肯定会对某些行业产生一定的 冲击,如化工制药业、机械工业、汽车业、某些电子产业、通信设备制造业等。 
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强化,也会使一些长期侵权或缺乏创新能力,缺乏 品牌,依靠仿制生存的企业难以为继。 
开放服务市场是我国加入WTO所承诺的重要义务。服务贸易总协定要求 缔约方最终对服务贸易实施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服务行业将面临外国 同行的强有力挑战,将不得不让出一定的市场份额,出现“肥水流入外人田”的 问题。 
开放农产品市场,农产品的进口会逐步增加,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一定 压力。 

  中国为恢复GATT地位和加入WTO而努力了13年。“黑头发都谈成了 白头发”。为此,中国作出了巨大让步,这些让步不仅包括上述提及领域,而且 包括其他服务领域 

  中国要参加世贸组织,毫无疑问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参加,中国的参加是以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为原则的。中国有两点可以肯定的态度:其一,在市场准入方面,将一如既往地执行渐进的市场开放模式;其二,今后不会再作出更多的让步了。 

  但是,中国加入WTO后,汽车、电子产品和某些高档消费品的进口将会有 所增加,对于国内相关产品等生产企业形成压力。我国有巨大的市场,有20年 改革开放形成的物质基础,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经受得住这种冲击,并且经过一个 时期的调整和适应后,会形成新的竞争力。 

  加入世贸组织符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利益,中国政府是有诚意的。在遵守国际 惯例和规定方面,中国已签署了乌拉圭协议书,充分体现了中国全面遵守通行的 国际惯例和规则的诚意。在市场开放方面,从1992年至今,中国的关税已削 减了60%以上,中国承诺到2000年,关税总水平降到15%。 

  但也绝不表明,中国是要乞求加入WTO,不加入WTO,中国也同样活得很好。没有多边贸易,中国一样可以和世界各个国家发展双边贸易。况且,中国 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即将成立的澳门特别行政区都在WTO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 位,WTO事实上也无奈中国的影响。正像宋代著名诗人辛弃疾写的词那样:“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利弊纵横,趋势仍然不可阻挡。可以这么说,中国 的观点本质上也是WTO自己的观点:合则两利,分则共损。

7. 中国加入WTO以后它给我市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挑战和机遇?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这是4000余年以前流传于中原地区的一首“复关”歌谣,唱的是一个年轻英俊的纺织商与一位美丽多情的少女约会复关的故事,少女在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望穿秋水却不见情郞的踪影,浪漫中透出一丝忧伤。自然,少女的等待和业已成为过去的中国对"复关"与"入世"的期望并没有多少可兹比较的地方。而后者所经历的这段刚刚结束的长达15年之久,"黑发谈成白发"、"有发谈成无发"的马拉松谈判却足以令人感慨万分。就在不久前的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审议通过中国入世决定。雄关已越,轻舟千里,回首来时的艰辛与欢笑,我们已然结束了漫长的等待,但当我们又一次展望未来,入世的成功又何尝不是另一个充满挑战并注定会充满艰辛的新的开始。WTO将给我们未来的生活节奏、管理方式、思维模式带来的影响,也许要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以往人们谈论"入世",多聚焦于WTO将对市场和某些行业的冲击,作为法律人,我们无法漠视WTO将给我国法治进程特别是司法改革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法律界对WTO的关注不应来得如此之迟,大多习惯了“上命下从”的地方司法机关更在WTO扑面而来时表现出一片茫然。如果说以往中国的司法改革更多地是基于自身诸如司法腐败、司法不公、司法无效率等“司法危机”的压力,而更倾向于一种自我完善的话,那么今天,已处于WTO大家庭中的中国司法改革又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强大压力。遭遇双重挤压之下的司法改革将会倾向于一种更大力度的改造,这种改造不仅仅局限于司法制度本身,而是与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乃至世界司法改革潮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入世”后的中国司法改革

  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审议通过了中国入世决定。15的漫长谈判期内,“入世”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利弊得失我们早已听出了耳茧,学者们深入浅出的分析日益消除了民众对“入世”的恐慌。然而,对于WTO将在我国司法改革进程中可能产生的冲击,人们却似乎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要知道,WTO不仅是一个在国际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国际组织,更是一部从实体内容到程序规范都具有鲜明特色的宏大法典。加入WTO后,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的变化,必然对我国的司法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WTO将在司法改革的哪些领域带来冲击,以及如何利用和遵循WTO协议并立足国情,积极创新,加快我国的司法改革进程,已经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提高立法与司法的透明度
  透明度是WTO的一个重要特色,这体现在从GATT到WTO协议的多处条款中,如GATT第10条,GATS第3条,TRIPS第63条等。按照“透明度”原则,WTO要使每个成员方都能对其他各成员方国内所有影响国际贸易的法律、规章和措施了若指掌。换句话说,WTO要求成员方将本国(地区)的所有有关法令,规章,司法判例,行政裁决等统统公布。对WTO而言,不论是作为一个有效率的国际组织的运转,还是条约规则的有效实施和遵守,透明原则都具有十分重要而必不可缺的价值。仅就WTO本身而言,它的一切活动都是公开而透明的。不论所制定的协议文件、决议、专家组或上诉机关的裁决报告,统统公布,并收入专门文献集DISD(基本文件与补充文件)。
  我国承诺履行WTO关于透明度的规定,包括对立法、司法程序和裁判文书等多方面的“透明度”要求。首先,在立法的“透明度”问题上,尽管我国的法律、法规一经立法机关通过就立即公布,但整体的透明度仍嫌不够。如我国仍没有承诺公布立法草案,也没有给立法提供听审程序,“部门立法”严重,立法草案和程序的不透明也使得立法过程中民间参与度不够。其次,在司法程序的“透明度”问题上,我国尚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司法改革过程中,一些地方司法机关任意出台内部使用的诉讼规程,现有法律框架屡被突破,致使法制统一的原则遭到人为的破坏。这些既不“透明”也不合法的地方规程必须予以及时的清理;再次,在裁判文书的“透明度”问题上,虽然以强化“说理”为内容的裁判文书改革已被列入司法改革的议事日程并被写入《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但该项改革的推进过程仍十分缓慢,而且各地做法不一,不尽协调。当务之急不但应改革我国现有的裁判文书格式,更要完善裁判文书的公开方式。裁判文书应真实地再现争讼的有关情况,清楚地展示举证、质证和认证的过程,详细地叙述支持裁判结论的理由和根据。但裁判文书的公布也不应是无规则和无限制的。前不久,广东某法院出台了裁判文书的改革措施,在该院的司法裁判文书中公开法官意见,包括合议庭各组成人员有不同意见的,每一位法官的意见都要记载在裁判文书中。我们认为这种公开的方式极为不妥。在裁判文书中公布不一致的意见,既不利于法院权威的树立,也不利于当事人对法律的理解。而且,合议庭是一个法定的审判组织形式,实行的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最终的裁判采纳的是整个合议庭的意见,在裁判公开上,也应公布合议庭的集体意见。如果合议庭内部存在分歧的,应在合议庭内部解决,若只是基于更好地推行法官的责任追究制,则完全可以在法院内部的审结报告中载明合议庭每位成员的意见,但没有必要在裁判文书中将不同意见向全社会进行公开。对于法院的内部卷宗及相应材料,WTO规则并无“透明度”的限制,相反,内部材料不予公开倒是各国司法的通例。
  二、WTO协议在我国法院的适用
  WTO协议在各成员方法院的适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适用,即WTO协议无需转变为国内法就可以为法院所直接引用,并对当事人产生约束力。当WTO协议与国内法相抵触时,法院应优先适用WTO协议。一是间接适用, WTO协议不能为国内法院所直接援引为裁判的依据,这是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欧盟诸国等在内的主要成员国的普遍做法。我们认为,目前我国法院直接适用WTO协议不利于以对等原则保护本国诉讼主体的合法权利,而且,鉴于WTO复杂的立法背景,法院在直接适用上尚存在技术方面的困难。因此,对WTO协议的适用,应以间接适用为原则。
  但同时必须指出,法院不能直接适用WTO协议,并不意味着WTO协议与国内司法适用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能直接适用的国际条约同样会具有非常重要的国内法律效力(domestic legal effects),特别是能够直接影响法院对相关国内法的解释。依据已在国际社会得到普遍尊重的同一解释原则(the doctrine of consist entinterpretation),当对国内法可以作出不同的解释时,对国内法的解释不能与国际义务相抵触。该原则常常被用来解决国内法与国际法之间的分歧,以使条约和国内法都能够得到遵守。在美国、欧盟诸国、瑞士和加拿大等不允许WTO协议直接适用的许多国家,也都普遍采用同一解释原则。因此,即便WTO协议不能在国内直接适用,这也只是从法院能否直接引用其条款作为案件裁判的直接依据这一意义上来说的。而依同一解释原则,虽然在形式上并不要求法院直接引用WTO协议条款而仍然是适用国内法而判案,本质上却仍是对WTO协议的适用,只不过这种适用在过程上有所婉转罢了。WTO协议的间接适用和同一解释原则无疑将对我国的司法程序和法官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当然,有了间接适用和同一解释原则并不代表我们在WTO协议的国内法律适用上就高枕无忧了。对立法和司法解释工作仍应尽快解决国内法律与WTO协议不一致的问题,通过加速立、改、废,确保WTO的协议和规则在国内得到统一的实施。立法上应分清轻重缓急,按我国承诺的国际条约义务制定或修改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凡是违反WTO协议和我国对外承诺的司法解释要废止;凡是与WTO协议和我国对外承诺不一致的司法解释,都要通过修改使其一致;凡是国家法律、法规已作出修改的,与之相应的司法解释也应作修改;凡是我国法律、法规不明确的,需要进一步作出司法解释。
  三、WTO与我国的司法审查制度
  WTO中的司法审查制度并不是指WTO自身的司法审查制度,而是针对各成员方国内的司法审查而言的,即:要求各成员根据有关的WTO协议规定建立或完善相应的司法审查制度。国内学者多将WTO中的司法审查制度混同于我国的行政诉讼,因而得出我国司法审查制度与WTO的要求基本一致的结论,实则不然。尽管在最近十年来,我国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在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日益接近WTO的要求,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我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仍仅限于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而不包括行政机关制定的一般规则。这一差距如果不能被尽快弥补,其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某成员国当事人认为我国某贸易法规、规章明显违反上级法律,而我国对这种抽象行政行为又没有有效的审查机制,当事人就会直接诉诸WTO的争端解决机制。这样,我国的抽象行政行为将被强制接受WTO专家组的审查,这恐怕不是我们所想见到的结果。二是在具体行政行为方面,接受审查的也只是行政机关及其官员武断适用规则的结果,而不包括行政机关的酌处行为。三是行政终局裁决权与司法审查制度相冲突。目前我国行政机关在三个领域还拥有行政终局裁决权,即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决定、公安机关关于出入境的决定和政府关于土地资源确权的决定。根据WTO规则的要求,应迅速修改上述国内立法,取消这些不适当的行政终局裁决制度。
  四、WTO解决贸易争端机制
  由GATT第22、23条规定的解决贸易争端机制,经过近半个世纪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和所形成的习惯规则,逐渐建立了一整套颇具特色的国际司法体制,并具体体现在《WTO协定》附件2《管理解决争端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之中。依据统一的WTO争端解决程序,当某一成员对另一成员执行世贸组织协议的情况感到不满且理由充分时,即可寻求WTO争端解决机制予以解决。WTO争端解决机制有权设立专家组,当通过协调不能解决争端时,如果一方向争端解决机制提出设立专家组的请求或提出上诉,对方必须接受争端解决机制对裁决或建议执行情况的监督,除非该机制一致反对。显然,这些具体的规定已使WTO司法机制取得了事实上的强制管辖,其法理依据便来源于成员方在加入WTO时的事先承诺。
  WTO争端解决机制要求我国建立一个能迅速有效处理国际贸易争端的国内法体系。一方面,要加强立法和立法监督工作,切实保障现有的立法和今后的立法符合WTO协议的要求,减少和避免因立法冲突引起的争端,将被诉减至最小限度。另一方面,我国在投诉和应诉的法律规定上都很不健全,急需从立法和机构等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建立一整套投诉和应诉的快速反应机制。鉴于我国法律体系不尽完善的现状,入世后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个与WTO其他成员方冲突的多发期,依据WTO各适用协定所提起的争端将大量涌现,涉及的领域也会更广泛。而WTO争端解决机制涉及面极其广泛,内容纷繁复杂,学者们甚至将之称为“迷宫”。这就需要我们有应对挑战的充分准备和过硬的素质,同时我们也急需大批精通WTO协议的法律专业人才,只有当深入认识和了解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性质、内容、程序及作用,才能更好地让WTO争端解决机制为我所用。
  除上述问题外,WTO同时也对我国的司法官员研修制度乃至整个法学教育制度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司法官员管理制度的改革,应从行政管理模式向符合司法规律和WTO要求的模式转换,以努力实现司法队伍的同质化、精英化和专业化。法学教育的改革,应不再仅仅围绕培养学生以独立、公平和公正的司法理念为目标,同时也应以国际化的标准着重培养一批熟知WTO规则的实务性法律人才。在具体措施上,可在高等法律院校内从大三起开始设立WTO方向,让有志于WTO法律实务工作的学生能在余下的一年时间内系统学习WTO规则及相应知识。在诉讼费用的收取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第41条的规定,有关执法程序不应过于复杂或费用高昂。而在我国,非财产案件受理费按件征收,财产案件的受理费按争议财产的金额或数额按一定的比率征收。总的来看,我国法院征收的诉讼费用既多又滥,独增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急待改造。
  入世后,WTO对我国司法改革的影响是多方位的,这种影响又将长期存在。对于目前步履维艰的司法改革而言,入世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作为一个过程的司法改革绝不会仅仅因入世就一蹴而就,但也必须看到WTO对我国司法改革提出了更高、更快和更深入的要求,其紧迫性自不待言。我们必须在熟知WTO协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国情,革旧换新,趋利避害,有条不紊地采取改革措施,逐步建立起符合WTO要求的司法制度,为“入世”后的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中国加入WTO以后它给我市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挑战和机遇?

8. 中国申请加入WTO时,体现了中国哪些外交政策

1、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2、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 
3、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多边外交,多边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