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构建面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运营体系

2024-05-12

1. 如何加快构建面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运营体系

      移动互联网时代,构建运营体系,需要围绕用户来展开。只有受到用户青睐,在有部分用户规模的情况下才进行消费类需求和商业需求的植入,可谓之“抢占江山,先抢用户”。在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运营体系,可从如下几点入手:
规模化用户资源,是业务发展的首要任务
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主要是能够便捷的继续进行资源共享,进行超越时空的沟通和交流,并满足用户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在此基础上,必须满足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紧跟用户需求,持续推进业务发展
只有满足用户需求的好产品才能够在抢夺用户的竞争中获取有力地位。从用户的需求细分的角度出发,更加专业化、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受到了用户的青睐。诸如垂直门户、微博服务、新媒体,即时通讯,网络游戏等大的需求涵盖了用户使用给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方方面面。从用户的需求结构出发,功能需求,形式需求,外延需求和价格需求也决定了一款产品能够在同行的竞争力凸显创造力。因此,要全方位的去地用户的需求进行整理和完善才能带来业务的快速发展。
立足现状,构建满足用户需求的运营体系
从这点出发,目前活跃在移动互联网前端的互联网企业都有比较权威的发言权。腾讯公司依托高素质团队的创造力,构建了一套快速的产品开发CRM体系,把内容运营的价值链跟产品研发进行有效融合,利用广告平台,采取多元化的渠道推广资源,对有效需求快速响应,提升团队之间的沟通和融合的效率,让新产品更为快速的问世。在具体的开发形式上,从传统的瀑布模型向迭代增量模型转变,有效发送全员进行测试,确保了产品的竞争力。
文化先导,建议用户导向的互联网文化
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可以看到用户的价值所在。之前单一的抢夺用户的情况正在慢慢的向挖掘用户的价值的方向转变。用户的数量是有限的,但是用户的价值需求是无限的。要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无限的挖掘用户潜在价值的事业中去,才是良性竞争,有序竞争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基础上,我们倡导一种用户价值导向的互联网文化。从现在的互联网企业的文化出发,互联网文化有两种,一种是创新文化,一种是运营文化。前者,构建高激励的回报机制,争取行业优秀的人材,鼓励创新,允许失败,提倡独辟蹊径;后者构建运营主导的文化,强调运营持续优化,提升运营的关注程度,让运营从单一的市场竞争中解放出发,成为多元渠道的运营。

如何加快构建面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运营体系

2. 如何加快行业解决方案的推进,保障互联网+工作的落地

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对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意义重大。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会议通过《“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互联网+”,促进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等若干能形成新产业模式的重点领域发展目标任务,并确定了相关支持措施。一是清理阻碍“互联网+”发展的不合理制度政策,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市场准入,促进创业创新,让产业融合发展拥有广阔空间。二是实施支撑保障“互联网+”的新硬件工程,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核心芯片、高端服务器等研发和云计算、大数据等应用。三是搭建“互联网+”开放共享平台,加强公共服务,开展政务等公共数据开放利用试点,鼓励国家创新平台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线开放。四是适应“互联网+”特点,加大政府部门采购云计算服务力度,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开展股权众筹等试点,支持互联网企业上市。五是注重安全规范,加强风险监测,完善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保护公平竞争。用“互联网+”助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会议指出,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是为企业减负的定向调控重要举措,有利于稳增长、促就业。会议决定,在已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的基础上,从10月1日起,将工伤保险平均费率由1%降至0.75%,并根据行业风险程度细化基准费率档次,根据工伤发生率对单位(企业)适当上浮或下浮费率;将生育保险费率从不超过1%降到不超过0.5%;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超过合理结存量的地区应调低费率。实施上述政策,预计每年将减轻企业负担约270亿元。

会议认为,改革商业保险资金运用方式,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市场需求,有利于保险业创新增效,也可以带动社会有效投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会议确定,按照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和商业可持续原则,设立中国保险投资基金。基金采取有限合伙制,规模为3000亿元,主要向保险机构募集,并以股权、债权方式开展直接投资或作为母基金投入国内外各类投资基金,主要投向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重大水利工程、中西部交通设施等建设,以及“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重大项目等。用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打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新引擎。

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草案借鉴国际经验,删除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这有利于完善金融传导机制,增强金融机构扩大“三农”、小微企业等贷款的能力。会议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3. 如何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随着人口的激增和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容,城市治理工作变得越来越纷繁复杂,在住房、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治安等各方面都面临着各种问题和压力,智慧城市建设由此应运而生。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智慧社区就像一个个细胞单元般必不可少。金鹏信息为您详解智慧社区:智慧城市建设的“细胞单元”。

智慧社区是社区管理的一种新理念,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的社区。

“智慧社区”建设,是将“智慧城市”的概念引入了社区,以社区群众的幸福感为出发点,通过打造智慧社区为社区百姓提供便利,从而加快和谐社区建设,推动区域社会进步。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一个“细胞”,它将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智能管理系统,有望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捷、舒适、高效。

“互联网+智慧城市”的建设,让城市的管理者有了自己的“ERP”,通过信息化系统大平台,实现了政务、交通、教育、医疗、旅游、治安管理等功能的集成,既为职能服务部门提供了信息化管理的工具,又让人们能够快捷地分享和使用各种信息,同时还通过大数据的优化算法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可谓一举数得。

如果说智慧城市的建设是“高大上”,那么智慧社区的建设应用则是“接地气”――通过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社区基层信息化平台,智慧社区可以24小时全天候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安全快捷的民生服务。


利用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提供的大数据,人们还探索出社区基层管理治理方式的创新――从治理向服务转变。通过社区数据采集及分析,让大数据的“政用、商用、民用”形成新的业态产品来提供社会服务、公共服务等供给侧创新,真正做到“创新供给,激活需求”;通过提升社区自治和服务能力,充分开发社区资源,使政府和企业聚力,把公共服务和民生结合,打造出社区政务服务的云平台,实现了社区服务延伸到“最后的100米”;通过增强社区便民利民智能化水平,使得社区治理的供给侧服务平台化、扁平化,实现上下联动、流程透明、管控精准、服务便捷。

在智慧社区里,每一个居民都可以通过网络客户端和手持终端的APP应用,深度参与、随时随地互动,为社区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尝试社区自治,开放共建共享,真正实现“人人都是社区的主人”。随着社区居民的不断参与,逐步建立起邻里互信,通过居民个人历史数据分析,建立起居民征信平台,推进和发展社区“共享经济”。从社区安全的网格化管理应用到社区智慧政务服务,从居民家庭的智能家居到物业的家政服务,从大健康大养生到居家养老,从社区商业到周边的服务业态……这些,都能让人充分领略到智慧社区网络的魅力,体验信息智能化的便捷,既规范了管理,也方便了居民。

于是,传统城市居民邻里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状况将大为改善,取而代之的,是依托智慧社区“我的邻居”“交友”等朋友圈智慧社交功能而实现的邻里间的互联互通、积极互动,从而打造出邻里和睦、互助友爱、安全温馨的新型社区。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社区是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存和发展的载体,其智慧化是城市智慧水平的集中体现。智慧社区从功能上讲,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核心,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服务,全面满足居民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智慧社区由高度发达的“邻里中心”服务、高级别的安防保障以及智能的社区控制构成。
金鹏信息智慧政务解决方案

如何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4. 如何推进社区"互联网+社区服务"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

一、社区网格化管理,是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和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社区管理模式。
  其基本思路,就是在街道、社区大格局不变的基础上,将城市基层划分若干个单元网格,并搭建社区信息化平台,以网格化的方式,来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职能,提升社区服务,从而实现社区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和长效化。

二、社区网格化管理,源自北京等城市对“万米网格”城市管理系统的探索和实践。
  从发达城市多年来的实践看,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总体思路和技术条件已基本成熟,社会认知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城市管理、计划生育、社区党建等方面的持续探索,为社区管理网格化提供了丰富经验。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对于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预言,社区网格化管理,将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自2000年以来,我市围绕社区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社区“有人、有钱、有章、有地方”办事,社区建设总体水平处于全省前列。
  各街道、社区为延伸社区管理,在分片包干、建立责任区、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为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市、区一些职能部门在社区搭建工作平台,也力图以网格化管理来解决自身人手不足等问题。
 
四、针对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需要有清醒认识。
  1、 社区事务繁杂,各方面工作都要进社区,既各自为政,又重复浪费,资源整合不够,条块结合不够,属地管理机制尚不完善;
 
  2、 社区工作调查多、统计多、报表多、台账多,管理手段落后,综合效率不高,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形成;
 
  3、 社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开会、迎检、写标语、整理档案上了,场面性的活动开展较多,社区工作者“上门服务”、“面对面服务”与群众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4、 社区工作行政化、机关化倾向较为突出,社区工作者考评机制、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等。
 
五、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是社区建设和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据了解,铜官山区已将该项工作纳入今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并将启动建设。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需要先进的管理模式作为基本框架。今年,我市还将进行社区规模调整和社区居委会换届,如何对2500户左右的“大社区”提供有效服务,开展长效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建设和谐社区,把“四有”夯实,向“四优”(设施优良、管理优化、服务优质、环境优美)迈进,更需要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模式。因此,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六、社区网格化管理,社区是基础,网格是关键,服务是本质,管理是核心。
  关于网格的划分,外地有不同的模式。在城区推行网格化管理,可把街道作为一级网格,把社区作为二级网格。这两级网格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大都覆盖到这两个层面。有些城市或有些工作的网格划分,就是把社区作为基本单位。针对我市目前的“大社区”设置,社区内的管理构架,还需要进一步明晰。因此,可借鉴外地经验,在社区内划分若干责任区(相当于居民小组),作为网格单元,可称为“责任网格”。这样,“街道-社区-责任网格”,就构成了城区三级网格体系。从延伸社区管理、提升社区服务的角度,社区责任网格,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七、社区责任网格,是对社区事务的责任承接。通俗理解,就是“公共服务进社区,社区事务进网格”。
  目前,我市的社区事务主要集中在民政、计生、就业、社保、城管、创建、综治、党建等方面,并有进一步拓展的趋势。社区内的居民楼院、商务楼宇、街区、市场、学校、、文化体育场馆,以及驻区单位、公共服务站所、物业管理机构、社区民间组织等,均可归致各个网格。因此,将社区事务逐项分解到每一个网格,将社区信息全部定位于每一个网格,是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重要内容。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除了条线上的职责,还应该在网格内找到自己的任务。专职社区工作者、党支部书记、居民小组长、楼栋长、清洁工,以及各方面的社区志愿者等,共同构成了各网格的责任主体。总之,参与公共服务,促进依法治理,保障群众监督,履行社会责任,是社区网格的主要职责。
 
八、社区责任网格,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居民区网格,即以居民区为主体的责任网格。
 
  第二类,单位网格,即以辖区单位为主体的责任网格,以及属于非居民区类别的其他网格。从街道、社区的主要职责看,目前的管理重点是居民区网格。而涉及计生、综治等方面的社区事务,还需要单位网格发挥作用,以达到“共驻共建”的要求。单位网格的划分,应符合以下条件:
  1、 区域相对完整;
  2、 具有较大的占地范围和管理规模;
  3、 以非居住功能为主导;与居民区边界清晰;
  4、 有独立设置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5、 能切实履行网格内的社会责任和公共义务。
  对于那些占地较小的单位,则以就近纳入居民区网格为宜。
 
九、社区责任网格,在具体划分时应注意衔接以下因素。
  1、居民小组和党支部管辖区域的划分;
  2、物业管理区域的划分;
  3、市容环境卫生和城管执法区域的划分;
  4、社区卫生服务区域的划分;
  5、治安及户籍管辖区域的划分;
  6、小学学区的划分。
 
  总的要求,就是促使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覆盖到社区、延伸到网格。按户籍人口统计,每个居民区网格以“250户以上、500户以内”为宜。这样一片区域,有利于社区工作者包干负责,上门调查,面对面服务。
 
十、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是加强基层管理、完善公共服务、建设和谐社区的需要,同时也是社区管理模式的重要转型。
  “信息化平台、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社会化监督”,有可能成为社区工作新模式的基本内容和努力方向。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一方面,要充分体现“数字社区、责任网格”的总体要求,另一方面,要充分体现“和谐社区、百姓网格”的人文理念。社区责任网格,就是要关注民情、关怀民生,就是要为老百姓服务、对老百姓负责,使其真正成为“百姓网格”。
 
  十一、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我们对于社区建设中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如“选聘分离”社区管理体制,社区工作站设置,社区主任和书记“一肩挑”,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相结合,社区平面图上墙,责任小区划分,计生“户况图”绘制,“1890”社区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共驻共建”长效管理机制,社区议事委员会监督机制,社情民意表达渠道,等等,都应予以巩固和完善。总之,要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内,围绕“四优”建设,进一步拓展网格化,促进信息化,努力形成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新格局。
 
  十二、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对社区来说,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整合社区工作资源,强化综合管理,不断夯实“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社区工作机制。同时,有必要研究和深化“分片包干”责任制,按照社区网格化的要求,实现“人员、职责、任务”三落实。因此,这就要求广大社区工作者,每天到达工作岗位后,在不影响专职(线上)工作的情况下,至少要到自己所负责的“责任网格”(面上)巡查一次;按照规定,认真做好网格内的调查、统计、宣传、调解、信息收集、应急管理等基础工作;强化“社工”意识,建立长效机制,与社区志愿者一起,共同治理网格内的社区事务,切实解决社区居民的矛盾和困难。
 
十三、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街道作为一级网格,负有统筹指导、综合协调的责任。主要的工作:
  1、按照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要求,落实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项政策、措施。
  2、坚持以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为依托,高效率办事,高质量服务,让群众满意。
  3、合理划分社区责任网格,建立分类指导和科学考评的新机制。
  4、设立街道网格化管理中心,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的平台。
  5、推广“民情日记”工作法,夯实社区管理和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6、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以活动为载体,彰显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群众性、公益性和人文性。
  7、加强街道、社区队伍建设,强化绩效考核,研究建立社区工作者“薪级补贴”等制度,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
 
  在网格化管理过程中,还有两个重要问题值得研究。一个是社区工作“准入制”,作为一项具体职权,可放在街道,与属地管理职责相适应,以促进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机制的逐步形成;一个是社区党建工作,要在社区网格化管理中放在突出位置,并渗透到各个方面,以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区党建全覆盖”。
 
十四、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城区各部门的管理职能、工作方式等应与之相适应。
  1、区级行政职权和资源要继续下沉到街道、覆盖到社区,夯实社区工作基础。
  2、各条线的工作进社区都要与网格化管理相衔接,规范工作机制,推动长效管理。
  3、各项公共事务落地社区和网格时要加强协同,促进资源共享。
  4、各类统计、报表等应纳入统一的平台,有利于社区信息化的推进。
  5、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对社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投入、支持,增强保障能力。
  6、加强与市直部门、系统单位的沟通协作,促进共驻共建。
  7、按条线对社区工作者开展经常性培训,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水平。
  8、组织开展一些全区性的活动,营造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氛围。
  总之,城区各部门在开展工作时,要加强统筹协调,形成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强大合力。
 
十五、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
  1,要加强调研,有针对性地考察,制定出一个总体方案。目前,我市铜官山区已被省信息产业厅、省信息办纳入全省社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区,尤其要加强项目研究和包装,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2,要着力开展对铜陵市“百姓网格”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专业公司合作,尽快将该软件系统在试用的基础上投入运行。某种程度上说,该软件系统是社区信息化成败的关键,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细节着手,并将网格的概念融进去,在全面、精细、有效、快捷上下功夫。
 
  3,要设立市辖区公共服务信息中心,推动区级中心数据库的建设,实施区街居三级联网基础工程,促进电子政务与社区信息化对接,确保信息畅通与安全。
 
  4,要在市辖区行政区划图的基础上,绘制一张“铜陵市中心城区网格地图”。
 
  实际上是三级网格地图,区级,标到每一个社区;街道,标到每一个责任网格(居民区网格和单位网格);社区,标到每一栋楼房、每一条道路、每一项设施。此外,还应建立社区责任网格编码制度、社区信息化建设评估体系,以及加强市辖区政府网站、社区服务中心网站建设,搭建区街居三级办公业务平台,等等。
 
十六、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必须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
    要按照国务院文件要求,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培育社区服务民间组织,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就铜官山区来说,当前必须抓好三项重点工作:一是区社区服务中心要进一步发展壮大;二是区行政服务中心要尽快组建;三是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要大力开展。
 
十七、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必须加快建立社区监督体制。
    所谓社区监督,是指社区居民和社区党员,围绕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群众利益和构建和谐社区,而开展的群众性、综合性、有序性的民主监督。具体来说,一是对延伸到社区的政府工作(如依法行政、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监督;二是对辖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承担公共义务的监督;三是对群众权益保障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四是对党政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如何开展社区监督,是一项具有探索意义的社区工作创新。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有必要对建立社区监督体制深入研究、大胆实践。总之,要创新方式方法,顺应网格化管理要求,搭建社区监督平台,尤其发挥社区老党员、老同志的监督作用,促进公共服务在社区开展、基层民主在社区扩大、群众自治在社区加强。
金鹏信息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5. 如何提升网络化管理水平,加快智慧社区建设

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的社区。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社区在智慧城市的框架下,通过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和相关平台的建设,构建社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整合社区已有的各类服务资源,为社区各类群体方便地提供政务、商务、娱乐、教育、医护及生活互助等多种社区服务,使居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各项服务,时刻体验“行在外家就在身边,居于家世界就在眼前”的高品质生活方式。智慧社区主要涵盖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家庭、智慧物业等四大类应用。

  随着智慧社区的各种解决方案纷纷推出,智慧社区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居民得以享受衣食住行更加便捷的智慧生活。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把社区建设成为政务高效、服务便捷、管理睿智、生活智能、环境宜居的社区生活新业态,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通过任何方式,能得到任何服务”的“5A模式”已由梦想变成现实。

  信息服务是智慧社区最突出的特点,利用方便的管理、高效的监控和先进的信息通信方式,在数字技术的应用层面实现自动数据处理、信息共享、系统联动、自动诊断。由于目前人们对社区功能化要求的提高和海量信息的覆盖,计算机网络化的智慧社区已经难以满足社区远程控制和信息处理的需求,而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出现为满足这些需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开创智慧生活新时代,应形成智能家居、智慧社区、智慧城市三个层次的智慧生活服务体系。智慧社区是智慧生活规模和效应最适合的连接点。随着智能家居的广泛应用,以智慧社区形成智慧城市的格局已成为全球发展态势。

  智能家居因物联网技术的崛起而发生质的变化,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它已从一个集中控制系统变为一个家庭智能秘书,从一个控制中心转变为管理中心,对人们的衣食住行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智能家居通过家庭内网与智慧社区对接,保持信息交流通畅,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有效地安排时间,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便捷性。

  智慧社区与智能家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智能家居的实现为加速建设智慧社区提供了有利条件,而智慧社区为智能家居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大背景,有力地推动和帮助智能家居的普及,同时也为家居的智能化提供了有效的管理体系。智慧社区的基础是智能家居,而打造智慧城市才是打造智慧社区的终极目的——无数智慧社区构成智慧城市的雏形。

如何提升网络化管理水平,加快智慧社区建设

6. 如何推动互联网+,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关于推动互联网+,就连国家也是赞成支持的,宏观上,“互联网+”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体系,通过推动互联+体系,重塑了消费力,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促进普惠金融与计算,助力新型产业形成,通过组织治理调整,实现供应链逆向再造,以数据驱动企业自主创新,走出同质低效困境,通过大面积部署新信息基础设施,实现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大数据与云计算有效协同,生产模式全面改制,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培育社会诚信合作文化,建立跨界知识学习环境,培养全面复合人才,催生产业集群,带动区域产业发展。
国家除了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外,还颁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创新运用,《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提出要提升云计算发展水平,物联网也有相应的政策内容;同时,还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
对于传统的渗透和改造,“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信部开展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加快改造传统制造业;《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及其他创新创业政策中均提到要利用互联网发展开放式创新,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你想从宏观上推动互联网+,除非你有立法的特权。
微观上,就是互联网+某种企业。微观上看,你想推动互联网+,换了种角度来看就是怎么样去更好的融合互联网与传统企业间的关系,由小推大,再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各种产业峰会的举行,各类产业顾问,都是可以着手的入口。只待你慢慢挖掘了。

7. 如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互联网

 设施建设仍有空白点。设施方面,虽然我国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了按行政层级“全设置”,但农村基层特别是城乡结合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还有空白点。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仍有619个县级公共图书馆和791个县级文化馆建筑面积小于800平方米,分别占县级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的22.8%和27%。全国有487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小于300平方米,占文化站总数的14.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只有1.46平方米。
  投入不足,全国人均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06元。投入方面,虽然各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但由于长期以来文化建设经费基数低,财政投入的增长与文化发展的需求之间仍有不小差距。近年来,全国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长期保持在1.8%左右,比重偏低。2014年,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为2683亿元,占全国财政总支出(15.17万亿元)的1.77%。全国人均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为206元。
  队伍方面,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机构专职人员数量严重不足、队伍不稳定、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比较突出,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提升。
  服务效能不高,不少地方“重设施建设,轻管理使用”。报告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但是当前公共文化产品种类数量少、质量不高的问题比较普遍,部分互联网站内容还存在过分娱乐化和庸俗化的问题。一些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不足、效率不高。不少地方存在“重设施建设,轻管理使用”的问题,一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闲置,公共资源没有实现最大社会效益。
  均等化水平有待提高,两成县级公共图书馆无购书经费支出。从城乡看,县级以下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资源仍然比较匮乏。2013年在我国2712个县级公共图书馆中,无购书经费支出的有580个,占到县级公共图书馆的21.4%。从区域看,中西部地区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2013年,东部地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约占全国总量的44.15%,中部约占22.57%,西部约占33.25%。从群体看,当前针对老人、少年儿童、残疾人、农民工和边疆民族地区群众的公共文化体育资源普遍偏少,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策要求在不少地方尚未落实。
  “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还存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倾向,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实际工作中不受重视。”雒树刚说,同时,政府在公共文化领域还存在“越位”“缺位”现象。一是公共文化服务行政管理职能条块分割、项目设置交叉重复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二是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尚待完善,特别是对党政领导履行责任情况的评估评价还有待加强;三是社会力量参与的动力不足,渠道不畅,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形成。
  雒树刚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落实政府责任、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促进效益发挥作为主要任务,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为中心环节,把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落实到创作、表演、研究、传播等各个环节。继续组织“中国梦”主题创作展示活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改进文艺评奖,解决文艺评奖过多过滥问题。加强对网络文学、网络视听节目的引导扶持和审核把关,做到正导向、提品质。
  二是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加强城市公园、广场等设施的管理和使用,鼓励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学校文体设施向社会开放。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互联网延伸,大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三是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指导各地尽快制定实施标准,以县为单位推进实施。把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与集中连片扶贫开发、与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编制专项规划,谋划实施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四是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增加产品和服务总量,使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的重要推手。推动互联网与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的融合,进一步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
  五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运行机制。推动基层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参与式管理,健全民意表达和监督机制。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措施,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对群众自发开展的文体活动给予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工作机制,健全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制定公众满意度指标,创新绩效考核方式。
  六是加强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机构人员编制标准。设立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岗位,配置由公共财政补贴的工作人员。将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文化志愿服务队伍。

如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互联网

8. 如何深入推进“ 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

12月14日,工信部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到2018年,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进一步深化,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指导意见》明确了“互联网+”的十一个重点行动领域: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以及七项保障支撑行动。并明确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
   该行动计划由发改委牵头组织实施,在11项重点领域中,有7项重点领域由发改委牵头(位列第一单位为牵头单位,见下文标注)。而在保障支撑方面,发改委则肩负着实施重大工程包、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市场准入、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开拓国际市场,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等关键要任。
总体思路
顺应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
坚持改革创新和市场需求导向,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基本原则    坚持开放共享;坚持融合创新;变革转型;坚持引领跨越;坚持安全有序。
发展目标   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明确11项重点行动
一、 “互联网+”创业创新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以促进创业创新为重点,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开放式创新等,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等负责,列第一位者为牵头部门,下同)
1.强化创业创新支撑;2.积极发展众创空间;3.发放式创新。
二、“互联网+”协同制造。
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产业链协作,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在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打造一批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形成制造业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共同牵头)           1.大力发展智能制造。2.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3.提升网络化协同制造水平。4.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三、“互联网+”现代农业
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多样化农业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农副产品、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农业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商务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等负责)                                   1.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2.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3.提升网络化服务水平。4.完善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四、“互联网+”智慧能源。
通过互联网促进能源系统扁平化,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革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节能减排。加强分布式能源网络建设,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促进能源利用结构优化。加快发电设施、用电设施和电网智能化改造,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能源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负责)                                            1.推进能源生产智能化。   2.建设分布式能源网络。3.探索能源消费新模式。4.发展基于电网的通信设施和新型业务。
五、“互联网+”普惠金融。
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全面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力和普惠水平,鼓励互联网与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的融合创新,为大众提供丰富、安全、便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不同层次实体经济的投融资需求,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型企业。(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网信办等负责)
1.探索推进互联网金融云服务平台建设。
2.鼓励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拓宽服务覆盖面。
3.积极拓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的深度和广度。
六、“互联网+”益民服务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高效、便捷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服务消费成本。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旅游、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提升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旅游局、网信办、信访局等负责)
1.创新政府网络化管理和服务。2.发展便民服务新业态。3.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
4.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5.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
七、“互联网+”高效物流
加快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鼓励大数据、云计算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建设智能仓储体系,优化物流运作流程,提升物流仓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运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网信办等负责)
构建物流信息共享互通体系。2.建设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系统。3.完善智能物流配送调配体系。
八、“互联网+”电子商务
巩固和增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领先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行业电商和跨境电商,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务发展空间。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不断深化,网络化生产、流通、消费更加普及,标准规范、公共服务等支撑环境基本完善。(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质检总局、网信办等负责)
1.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2.大力发展行业电子商务。3.推动电子商务应用创新。、4.加强电子商务国际合作。
九、“互联网+”便捷交通
加快互联网与交通运输领域的深度融合,通过基础设施、运输工具、运行信息等互联网化,推进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便捷化交通运输服务发展,显著提高交通运输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精细化水平,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品质和科学治理能力。
(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共同牵头)1.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                                 2.推进交通运输资源在线集成。3.增强交通运输科学治理能力。
十、“互联网+”绿色生态
推动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完善污染物监测及信息发布系统,形成覆盖主要生态要素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动态监测网络,实现生态环境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充分发挥互联网在逆向物流回收体系中的平台作用,促进再生资源交易利用便捷化、互动化、透明化,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商务部、林业局等负责)
1.加强资源环境动态监测。2.大力发展智慧环保。3.完善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4.建立废弃物在线交易系统。
十一、“互联网+”人工智能
依托互联网平台提供人工智能公共创新服务,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促进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智能终端、智能汽车、机器人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培育若干引领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骨干企业和创新团队,形成创新活跃、开放合作、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信办等负责)
1.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2.推进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创新。
3.提升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