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理财教育

2024-05-26

1. 什么是理财教育

在国外许多小孩从他们入学起就开始理财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国外的许多成功人士,他们从小就具有了很强的理财意识,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理财活动,如存钱、打工、炒股等。股神巴菲特更是从10岁多的时候就开始购买股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股票市场的痴迷有增无减,最终成为闻名世界的股神,财富达到800多亿美元。

那为什么说理财越早越好呢?
假设你今年20岁,那么你可以有以下选择:



(1)20岁时,每个月投入100元用做投资,60岁时(假设每年有10%的投资回报),你会拥有63万。



(2)30岁时,每个月投入100元用做投资,60岁时(假设每年有10%的投资回报),你会拥有20万。



(3)40岁时,每个月投入100元用做投资,60岁时(假设每年有10%的投资回报),你会拥有7.5万。



(4)50岁时,每个月投入100元用做投资,60岁时(假设每年有10%的投资回报),你会拥有2万。


看到上面的结果,你会选择在哪一年开始你的理财之旅呢?

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这么大的差距是怎么产生的呢?

很简单,就是上面的数据中所体现出来的差距是时间带来的。经济学家称这种现象为“复利效应”。复利,就是复合利息,它是指每年的收益还可以产生收益,即俗称的“利滚利”。而投资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复利的增长。

《百万富翁教师》书中有个案例,一对朋友斯塔尔和露西,在她们都没有钱的时候,斯塔尔从5岁开始,每天将靠捡破烂赚来的1.45美元交给父母、用于投资,在成年后,她依然每月投资45美元。
另一方面,露西也有份不错的工作,过着“优质”的生活,从40岁开始每月定投800美元。她嗤笑斯塔尔每月只投资45美元,担心斯塔尔退休后钱不够用,一直建议她再多存点。可是最终,在同样的投资回报率下,他们65岁时,露西最终的收获竟比斯塔尔少237,052美元。而原因是,斯塔尔可以用32400美元进行投资,然后再把这笔钱变成100多万美元,但是,尽管露西每月投资额比斯塔尔多8倍,但因为开始得晚,所以,露西最终还是没能获得更多的回报。

什么是理财教育

2. 什么是“理财教育”?

理财,就是为以后走向社会获得了生存能力以及获取财富的技能。只有从小树立起投资理财的意识与追求财富的观念,才能在资源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更易更快更早地获得成功。现代社会是经济时代,或者叫财富时代,衡量一个人的主流价值标准就是财富,现在社会就是两极分化,一部分是在站在金字塔尖的有钱人,一部分是生活在底层整天为生活奔波的贫苦百姓。

目前这样的社会结构已经基本固定,要想太大的变动基本上这几年是不行了,当然现在短视频这些红利风口还在但要想赚大钱就太难了,而且你要有那个才华,如果没有那么我还是劝你趁早理财吧,越早越好,这两年又因为疫情经济状况也不是太好,在现在这个国内环境比较适合理财,理财出一笔资金,等疫情过了,你做什么也方便,想创业你也有那个本金,所以理财要趁早。


很多人觉得理财没必要,那么我们打个比方,你5年前买房子才几十万就可买到了,5年后你现在去买房子却是几一两百万,试问你几年前的价格和现在的价格对等吗?你几年前就开始理财,几年前的经济是高速发展期,基本上理财产品是稳赚的,你5年前投资了1000快,到现在那1000块变成了3000块,这其中的两千块就是你的回报,这两年由于疫情很多人投资理财产品都亏损了。但不要紧现在只是暂时的,等疫情过了以后一切都会好了,理财讲究方式方法它不像买股票,买了亏了就没办法,理财产品买了它始终是会赚的,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我们知道了时间的神奇后,也就了解了同样的资金在5年前的投资和5年后的投资的回报将会不同。所以越早投资也就越快获得财富。就算从今天开始投资,或你感觉晚了,也会比明天才开始投资要好!这就是趁早投资理财的理由。由时间来给你创造财富!现在你理的一块钱它经过理财投资它将会变成十块百块,所以我们学习要趁早,理财投资也要趁早,早做总比晚做好。

3. 什么是尴尬的理财教育?

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既不夭折,也难成材。 ——陶行知
也许会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应该让他(她)过早地接触金钱,更没必要也不适合学习如何理财。事实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很多发达国家,比如美国,他们对少年儿童的理财知识教育就有一个明晰的目标和要求。比如他们要求3岁左右的孩子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在5岁时要灌输“等价物”的概念;而在我国,3岁的儿童大部分还不知道钱为何物,或都只是对硬币感兴趣却不识钞票。下面就让我们看两个事例。
事例一:
有一天傍晚,在一个国有企业的家属大院里,天上突然雪片般飘下百元大钞,路人纷纷擦亮眼睛,发现钞票竟然是真钱,于是哄抢空中、地下的钞票。虽然有小区保安员紧急制止,但也只是找回一部分。
原来,钱是从家属区10楼的陈先生家里掉下来的。陈先生和妻子曾经都是这家国企的职工,后来,企业破产之后,陈先生和妻子便在大院门口摆了一个小摊,做起了水果生意。每天傍晚当人们外出回来,是水果的销售高峰时间,陈先生的妻子便经常出去帮忙。因为这段时间不是很长,陈先生的妻子通常就把5岁的儿子旭旭一个人留在家里,而旭旭一般这个时候都是一个人在家里安安静静地看电视动画片。
可让陈先生夫妇后悔莫及的是,这一天,陈先生的妻子临出门前,把半个月来卖水果的将近3500元有零有整的钱装在了一个信封里,没有封口就直接放在电视柜上。等她出门后,好奇的旭旭竟然将信封拿了出来。看到花花绿绿的票子,对金钱一无所知的旭旭不但把钞票扔得满地都是,还从阳台的窗户上玩起了“天女散钱”。结果,人们便看到了开头的一幕——一张张钞票从天而降。
这次“事故”让陈先生夫妇损失了1000多块钱,这对一个以卖水果为生的家庭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这只是小孩子不懂事演出的一场闹剧,然而只要我们往深处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在我国,由于受传统思想文化观念的影响,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针对少年儿童金钱和理财方面知识的教育十分欠缺,或者说基本上是个空白。这就使得很多孩子,特别是文化水平有限的父母在对孩子金钱和理财的认识上,表现出不合乎智力发展水平,甚至不合乎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低能”现象。做家长的一定要早教孩子一些金钱方面的知识,省得犯下连自己都想不到的错误。也要以此为鉴,转变观念,从“我”做起,从“早”做起,加强对孩子金钱和理财知识的教育和培养——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事例二:
如果说5岁的小旭旭“散钱”其中有父母疏于看管的客观原因,那么一群十一二岁的小学生大摆生日宴所反映出的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
有一天傍晚,在一家颇具档次的饭店里,一群人正忙着给一位同伴过生日。在一个豪华包间里,墙壁、天花板上张灯结彩,音箱放着时下流行的歌曲,各种经过精心包装的大大小小的生日礼物堆满了沙发。餐桌上则摆了十多道菜和各种饮料、啤酒……
当生日歌曲唱完、酒足饭饱之后,大家自然又少不了去卡拉OK高歌一曲。最后,在饭店消费1000多元之后,这几个人三三两两地打的回了家……
如果说这是几位成年人组织的生日聚会,倒也正常,可是如果这几位出手动辄上千元的“消费者”是几位年龄只有十一二岁的小学生,你又作何感想呢?
在现在的中小学生中,有许多已失去了朴素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奢侈。在他们之间,盛行各种聚会:生日、离别、节日、考试,等等,都能成为聚会的理由,档次也越来越高,相互间赠送的礼物动辄十几元,甚至几十元,而往昔表达友谊的形式如生日卡、祝福卡早已相形见绌。至于校园“新贵族”们的消费就更令人瞠目。
另外,不少做父母的不论经济条件如何,对孩子的吃、穿、住都是尽量满足,唯恐孩子生活上受委屈或因条件不如别人被瞧不起,而孩子之间盲目的攀比心理,也助长了他们盲目的消费。
同时,这件事情反映出父母对孩子在理财方面教育的脱节。从孩子的角度说,现在的孩子,一般都会拥有自己的零用钱,甚至数额相对不小的压岁钱,他们愿意拥有自己的钱,更想自由支配自己的钱,但是具体如何支配,他们大多心里没有具体合理的计划。因此父母在把零用钱交给孩子支配的同时,应该主动教会孩子如何“理财”,至少应该让孩子在实践中慢慢体会钱的意义、价值,最终养成合理支配、合理消费的好习惯。

什么是尴尬的理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