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的概念

2024-05-08

1. 协同创新的概念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协同创新是一项复杂的创新组织方式,其关键是形成以大学企业研究机构为核心要素,以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创新平台非营利性组织等为辅助要素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网络创新模式,通过知识创造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间的深入合作和资源整合,产生系统叠加的非线性效用协同创新的主要特点有两点: (1) 整体性,创新生态系统是各种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简单相加,其存在的方式目标功能都表现出统一的整体性;(2) 动态性,创新生态系统是不断动态变化的因此,协同创新的内涵本质是:企业、政府、知识、 大学、研究机构、 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协同创新是通过国家意志的引导和机制安排,促进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是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范式。 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自2012年启动实施,四年为一个周期,旨 在建立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大力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协同创新的概念

2. 协同创新的介绍

协同创新1多为(组织)企业内部形成的知识(思想、专业技能、技术)分享机制,特点是各独立的创新主体拥有共同的目标、内在动力、直接沟通、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平台,进行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

3. 再论创新与协同

上上周,我写了创新与协同的主题,主要是从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的建设中有了一些感悟和思考。但是,我觉得这可以放到更加宏大的场景中来讨论。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因为有了人,这种变化和发展忽然有了意义。
  
 人类出于自己的利益和诉求,喜欢对事物的变化赋予价值的评判。对人类有利的,我们就认为这是一种积极的、正向的、进步的变化;反之则认为是一种消极的、负向的、退步的变化。
  
 生物的演化方向是以生命的繁衍为唯一标准的,能够顺利地繁衍生息的变化才会最终被记录下来,并存在下去。
  
 但是,人类却改变了这一规则,生存和繁衍只是基本条件,真正决定价值的是处于人类大脑中的短暂而微妙的生化反应。
  
 为了获得那一点点生化反应所带来的幸福感觉,人类总是努力促使事物向这一特定的方向变化。我们把符合这一方向的变化称为创新。
  
 比如创造出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这些都属于创新。一部创新史,就是一部人类需求的满足史。
  
 我们说,创新是一种符合人类利益的变化,那么,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
  
 有一种观点认为,所有事物基本上都可以分为更小的一些单元,所谓创新,要么就是改变一些组成事物的更小单元,要么就是改变更小单元之间的组成方式,要么就是两者兼而有之。
  
 所谓改变一些更小单元,也可以理解为是对这些更小单元的创新,而这些更小单位同样由比它还小一级的单元组成,它们的创新同样是由小小单元的创新或组织方式的变化而实现的。
  
 这样的模式可以不断地向下分形,直到不可分,或至少人类无法探究为止。比如,目前人类尚无法对夸克进行拆分。
  
 更小单元的创新,除了改变其组成成分,也可以是其形态上的变化,或者直接替换、增减一部分组成单元,但这些在本质上要么是可以归为其组成单元的创新,要么是可以归为其组成单元组织方式的变化。
  
 但是,当事物分无可分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所有事物最终都是由一些相同性质的粒子组成,也就是说,这些最小粒子已经没有变化(创新)的可能,产生向上一层的差异就只能靠粒子的不同组织方式。
  
 比如,不同的原子本质上只是原子核中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不同造成的,以及由此带来的外层电子数不同。正是这些粒子数量上的差异造成了原子在物理和化学上的表现不同。
  
 因此,创新在本质上也可以理解为不同单元之间的组织方式的变化,当然也包括单元在数量上的增减。
  
 但是,为了更加符合我们的日常认知,便于我们的理解,我仍然将创新和组织方式的协同作为两种推动事物向有利于人类发展的途径。
  
 创新不同于一般的变化,它是以人的价值取向作为标准的。组织方式的变化同样要以这一取向为标准进行判断,符合这一取向的,我们认为是一种更加协同的组织方式。
  
 有的协同可以创造出革命性的变化。比如小岗村的承包责任制改革,地还是那块地,人还是那些人,但是简单的制度调整就激发出了巨大的化学反应,从而给人们创造了巨大的利益。
  
 这种变化是通过改变效率发生的,提高协同性可以用相同的投入获得更高的产出,或者用相同的时间可以产生更高的收获。
  
 有的协同不一定改变效率,却可以提升产品的品质。
  
 这篇小文只是简单地讨论了对创新与协同的认识,我想后续更加重要的是去深入研究如何推动创新与协同。

再论创新与协同

4. 科技创新,什么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

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
“十三五”时期“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这样,中心—核心—先发—引领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形成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实践链条、逻辑体系,进一步丰富了“第一动力论”的科学内涵,必将有力推动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

5. 协同创新中心是干什么的

2011协同创新中心全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2011计划”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种类型。


类型划分
“2011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种类型。
1、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以自然科学为主体,以世界一流为目标,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际知名学术机构的强强联合,成为代表我国本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水平与能力的学术高地。
2、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体,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行业产业以及国际学术机构的强强联合,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主力阵营。
3、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以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特别是与大型骨干企业的强强联合,成为支撑我国行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技术研发和转移的重要基地。
(4)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切实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点,通过推动省内外高校与当地支柱产业中重点企业或产业化基地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

协同创新中心是干什么的

6. 协同创新中心是干什么的

2011协同创新中心全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2011计划”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种类型。【摘要】
协同创新中心是干什么的【提问】
2011协同创新中心全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2011计划”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种类型。【回答】
“2011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种类型。

1、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以自然科学为主体,以世界一流为目标,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际知名学术机构的强强联合,成为代表我国本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水平与能力的学术高地。

2、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体,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行业产业以及国际学术机构的强强联合,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主力阵营。【回答】
3、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以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特别是与大型骨干企业的强强联合,成为支撑我国行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技术研发和转移的重要基地。

(4)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切实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点,通过推动省内外高校与当地支柱产业中重点企业或产业化基地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回答】

7. 统筹什么协同创新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
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

教育数字化的知识如下:
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
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

统筹什么协同创新

8. 扎实推进协同创新

搭建产学研用结合平台,院与西藏地勘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举办西藏地质找矿突破研讨会,联合共建地科院西藏分院和拉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亿阳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等,进一步拓展协同创新和科技服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