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的全民健身计划

2024-05-15

1. 全民健身的全民健身计划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大众体育运动受到政府重视并全面开展起来,而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在最近十年。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同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此后又有一系列法规和规章相继出台,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得以沿着健康的轨迹发展。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的“全民健身计划”,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倡导全民做到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健身方法,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为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国家体育总局采取多项措施,期望锻炼身体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动与日常习惯。包括每年一次的“全民健身宣传周”活动在内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全民健身计划”迅速开展,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逐渐增强,体育活动普及程度显著提高。国家体育总局2002年底公布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显示,2000年中国的体育人口占可统计的7—70岁总人口的33.9%,比1996年提高2.5个百分点;体育人口中老年人的比重略有下降,中青年的比重略有上升;城乡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全年体育消费平均为397元。得益于此项为期15年的计划,群众体育健身的环境和条件正在逐步改善。各城市社区、公园广场、草坪和路旁以及居民聚居的地段,普遍设立了便民的健身场所,并配置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器械和设施,某些地区设立“全民健身一条街”,普遍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全国现有各类体育场馆约61.6万个,绝大多数公共体育场馆已向社会开放。近几年来,国家体育总局把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央收入部分的60%,总计约7.5亿元用于全民健身活动;同时,共有1.46亿元体育彩票公益金投入到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和长江三峡地区,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使36个县、市受益。自1994年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开始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以来,截至2001年,全国省以下各级各类体育社团有53万个,团体会员21.3万个,个人会员866.5万人;全国城市和乡镇体育指导站13.7万个,经常参加活动的有1180多万人;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有20余万名,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国民体质测定系统,加强了国民体质检测和科学指导,群众体育科学化水平已有明显提高。伴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巨大变化。在一些大中城市,为健康而消费成为新时代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时尚。部分新兴体育项目,如攀岩、马术、蹦极、保龄球、滑板、女子拳击、沙弧球、跆拳道、高尔夫球等运动,尤其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的目标,到2005年,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达到总人口的37%以上;直辖市及经济发达省会城市100%的社区、其他城市80%的社区和25%的农村乡镇建有公益性体育健身设施; 西部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省会城市80%的社区、其他城市60%的社区和15%的农村乡镇建有公益性体育设施;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35万名;全国70%以上的市区街道,70%以上的县和50%以上的乡镇建有体育指导中心或体育指导站;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建设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达到3000个左右。到2010年,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总人口的40%左右;国民体质有明显的增强;体育锻炼场所有较大增加,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特制定本纲要。

全民健身的全民健身计划

2. 全民健身计划

  2011年5月14日,这个美丽的季节,在房山区长沟镇凯旋大街举行的“第二届春季北京国际长走大会”,旨在积极倡导绿色出行理念,使首都各界人士体验健康生活环境,感悟自然和谐之美,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春季北京国际长走大会拟每年举办一届,届时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前来参与全民健身计划。
  作为房山人文地理的导引者,房山区政府一直致力于挖掘房山人文地理资源,保护当地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等也是我们应担当的责任。长走不仅仅体现生命的张力,兴奋刺激,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房山区春季长走的持续举办,皆在引导人们以积极的态度增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同时春季长走大会,已然成为人们走进房山、了解房山的重要途径。作为观察者与传播者认知房山、共享房山;从体能极限到心灵超越,环保每一寸土地,向大众展现房山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现状全民健身计划。
  此次“春季北京国际长走大会” 的起点、终点设在长沟镇凯旋大街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东侧。为满足不同层次长走爱好者的需求,设计了两条路线:
  第一条路线全程长16.5公里,具体线路是博物馆→东甘池大坝→水源头→三座庵村→三座庵村柴鸡养殖基地→博物馆;
  第二条路线全程长21公里,具体线路是博物馆→东甘池大坝→水源头→三座庵村→三座庵鳌头寨→三座庵村裤脚沟→博物馆。
  春季长走以“绿色北京 快乐房山”为理念,寓意行走在绿色沿途,同时也行走在心灵的高处,在身体达到锻炼的同时触发心灵喜悦,与房山区FUNHILL传递快乐的品牌理念完美融合。
  2011年是建党90周年,在房山开展这样一个别开生面的春季长走活动,亲身体会祖国壮美山川和房山人的幸福生活,用切实的行动参与其中,以这样特殊的方式向祖国献礼,祝福党的90岁生日。

3. 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落实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六方面全面推动全民健身的落实。刘鹏表示,我们不能只抓短时间出成绩的事,而是要花大力气把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的大事抓好,才是对我们的体育事业负责。拿群众体育事业来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们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宗旨。群众体质是我们建设体育强国中一个基础性的短板。全民建身条例的颁发实施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重大的政策依据和巨大的契机。全民建身条例是我国第一步以全民建身为宗旨的行政性法规。为抓好全民健身条例的贯彻落实。我们提出要以突破性的思维采取突破性的措施,来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要找准突破口,抓住牛鼻子,来推动全民健身的落实,我们找了六个突破口:第一个突破口是全民健身实施“三纳入”,推动政府履行公共事业的职能。“三纳入”是指全民健身事业要纳入各级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和年度工作报告。去全民建身条例颁布之后,大力推动这项工作。各级政府非常重视。下一步要通过个省区市的工作推动延伸,向县和市延伸。构建起从上到下全民健身的公共服务体系。第二个突破口是加大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例来说明,这个工程是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共同实施的一项工程,已经写入了十一五的规划。就是在全国的行政村一级建立诸如一个篮球场加两个兵乓球台这些最基本的设施。我们本来规划十一五期间在全国的十万个行政村建设这样的体育设施,结果实施建设的结果进度比我们预想的快得多。2008年年底江苏省就率先实现了在全省所有的行政村建成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到2009年年底我们统计的时候全国已经建成了17万个农民体育工程。建设群众身边的小型、适用的体育设施仍将是我们今后一个重大的任务。除了农民体育工程之外,其他一些援建的项目像雪炭工程、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中心、全民健身路径等都加大了力度。此外,在汶川大地震过后的灾后重建的工作中,我们体育总局也派出专人参与了总体规划的制定工作,把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了总体规划当中,这些工作都在实施中,青海玉树地震后同样我们也派出专人建设体育设施的项目。第三个突破口是盘活现有的体育资源,让群众身边有更多的体育设施。根据我们的调查全国65%的体育场馆集中在学校。但这些体育场馆对青少年和公众的开放率非常低,如果这块资源能够盘活,对群众开放。必然大大加大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为此我们和教育部一块推动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工作。这两年经过努力我们确定了一些试点学校,全国有3200多所学校,带动了2万8000多所中小学的场地向社会开放。今天正在安徽马鞍山正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召开一个工作会,因为马鞍山市全市所有的学习体育场馆都向公众开放。这项工作还需要急需推进,在过程中还要解决些难题。有些难题通过试点单位得到了相当成程度的解决,这项经验都要推广。第四个突破口是要制定全民健身计划和各级地方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目前国家体育总局代国务院起草的《全民健身计划》已经到了最后的审定阶段,下一段还要更广泛的征求群众意见,进行修改之后上报国务院。全国相当多的地方已经开始着手制定地方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第五个突破口是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力度,我们要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是全民健身的宣传者,全民建身活动的组织者,科学建身的指导者,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者,场地设施服务的维护者,有65万名指导员,国家级5000名,这个数量和我们13亿人口比大大的不够。过去我们在全国布点了8所体育院校学校,作为国家级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基地。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我们经过严格资质审查,扩大到更多所院校隆重的授牌。为了给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做指导,培训了数以千计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第六个突破口是建立全民建身自愿服务体系,自愿服务是各国通行的做法,和我们国家尊老爱幼这些美好的传统都是相契合的,全民健身事业也需要自愿服务。我们以世界冠军和优秀运动员来做开展自愿服务的引领。在福建龙岩革命老区,我们组织了一批世界冠军 深入基层和学校做自愿服务,效果很好。我们随后又组织了子啊健身场地就职的教练和指导员开展了全民健身自愿服务万里行的活动,效果也很好。根据这个情况,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发起了开展全民健身自愿服务活动的决定。全国运动会开幕的前夕在济南举办了一个正式的启动仪式,考虑全民健身自愿服务体系长效化的机制,已经有了若干比较成熟的计划,要在下一步退推出来。落实《全民建身条例》是一个长期的基础的战略性的工作,我们还只是开了个头,六个突破口不是工作的全部,还要在今后几年里继续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全民健身条例的贯彻落实,使群众体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落实

4. 全民健身计划的基本情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大众体育运动受到政府重视并全面开展起来。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同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此后又有一系列法规和规章相继出台,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得以沿着健康的轨迹发展。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的“全民健身计划”,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倡导全民做到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健身方法,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为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国家体育总局采取多项措施,期望锻炼身体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动与日常习惯。包括每年一次的“全民健身宣传周”活动在内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全民健身计划”迅速开展,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逐渐增强,体育活动普及程度显著提高。国家体育总局2002年底公布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显示,2000年中国的体育人口占可统计的7—70岁总人口的33.9%,比1996年提高2.5个百分点;体育人口中老年人的比重略有下降,中青年的比重略有上升;城乡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全年体育消费平均为397元。 得益于此项为期15年的计划,群众体育健身的环境和条件正在逐步改善。各城市社区、公园广场、草坪和路旁以及居民聚居的地段,普遍设立了便民的健身场所,并配置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器械和设施。全国现有各类体育场馆约61.6万个,绝大多数公共体育场馆已向社会开放。近几年来,国家体育总局把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央收入部分的60%,总计约7.5亿元用于全民健身活动;同时,共有1.46亿元体育彩票公益金投入到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和长江三峡地区,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使36个县、市受益。 自1994年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开始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以来,截至2001年,全国省以下各级各类体育社团有53万个,团体会员21.3万个,个人会员866.5万人;全国城市和乡镇体育指导站13.7万个,经常参加活动的有1180多万人;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有20余万名,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国民体质测定系统,加强了国民体质检测和科学指导,群众体育科学化水平已有明显提高。 伴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巨大变化。在一些大中城市,为健康而消费成为新时代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时尚。部分新兴体育项目,如攀岩、马术、蹦极、保龄球、滑板、女子拳击、沙弧球、跆拳道、高尔夫球等运动,尤其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的目标,到2005年,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达到总人口的37%以上;直辖市及经济发达省会城市100%的社区、其他城市80%的社区和25%的农村乡镇建有公益性体育健身设施; 西部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省会城市80%的社区、其他城市60%的社区和15%的农村乡镇建有公益性体育设施;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35万名;全国70%以上的市区街道,70%以上的县和50%以上的乡镇建有体育指导中心或体育指导站;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建设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达到3000个左右。到2010年,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总人口的40%左右;国民体质有明显的增强;体育锻炼场所有较大增加,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特制定本纲要。

5.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国家发展社会体育事业的一项重大决策,是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中国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纲领性文件。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设想的提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体育界在深化体育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对群众体育工作进行了新的研究和认识。
在1993年4月的全国体委主任会议上,国家体委副主任徐寅生同志接着作了题为《加强宏观管理,抓好群众体育工作》的讲话,他指出:“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必须转变职能,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切实抓好群众体育工作”。
“近期内国家体委拟与有关部委配合,准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把全民健身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全体国民中推行。”

目标任务:
确定全民健身计划总体目标和任务的依据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要求”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鉴于全民健身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全民健身计划又带有战略性。
《纲要》首先提出到2010年的总体发展目标,就是“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6. 如何制定单位职工的全民健身计划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互联网、新媒体等传媒方式,开办全民健身栏目,举办科学健身讲座,制作全民健身公益广告、宣传片、宣传画,出版全民健身科普图书、音像制品,提高公民科学健身素养。借助"全民健身日"、重大体育赛事及各种节庆体育活动,加强全民健身社会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开展"终身体育"教育,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树立体育健身是健康生活方式最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崇尚体育健身、积极参加体育健身的社会风气。
充分发挥行业体协、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职工体育协会作用,广泛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和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育竞赛。坚持工间(前)操制度,开展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和职工体质测试活动。开展进城务工人员体育活动,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创新职工体育发展模式和基层职工体育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完善社区体育与职工体育互补机制。

7. 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现状

全民健身计划 - 北京奥运会以来的建设概况一、是加强对“全民健身工程”设施建设的监督检查和引导示范。北京奥运会后,总局加大了对“全民健身工程”室外健身器材质量的监督检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已安装使用的室外健身器材质量进行抽检。检查工作起到了督促企业规范生产、保证器材质量的作用,进而帮助企业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在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期间,总局群体司与体育大会组委会在合肥联合举办了全国创新型室外健身器材展示活动,从参展室外健身器材中评审出了最佳创新奖、创新奖和群众喜爱奖。这一活动鼓励、引导了企业加强产品创新,树立示范,推动了室外健身器材的研发生产以及“全民健身路径”等室外健身设施的建设发展。二、是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管理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全民健身工程”设施的建设管理水平。主要有两项举措:一个是推动修改完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支持有关部门对2004年出台的国家标准《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进行修订;另一个是探索将体育服务认证机制引入“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的建设管理,启动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服务认证调研和试点工作。三、是加强对“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指导,提高“全民健身工程”场馆的服务水平。为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开拓思路,创新理念,完善机制,提高运营管理水平,群体司2009年开始组织举办“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与运营管理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及运营管理的政策、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的经营开发、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等。2010年此类培训班共有三期,其中一期专门为四川省的“雪炭工程”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场馆负责人设计,目的是提高这些场馆负责人的业务水平,进而推动“雪炭工程”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场馆运营管理水平提升。四、是加大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模式的创新力度,丰富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种类。一个是“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试点。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在总结“全民健身路径”十年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借鉴上海市建设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的做法,在北京、天津、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八省(市)启动了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建设试点。北京奥运会后,总局对试点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大,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城乡各地新建成一批笼式足球、笼式篮球、笼式排球、极限运动(轮滑、滑板)、乒乓球长廊、篮球长廊、全民健身路径、健身步道等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地,深受群众欢迎。另一个是“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09年在总结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在乡镇试点建设“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内容包括灯光篮球场、门球场、室内体育活动室等,使广大农村乡镇新增了体育活动阵地。五、是统筹协调,面向基层,构建城乡体育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网络,推进不同区域健身设施平衡发展。加强对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灾区城乡基层健身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对东部地区主要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支持。如,两年来,在健身设施建设中中央共支持西部地区近7亿元,约占全国的53%;支持四川灾区建设“雪炭工程”20个,占全国148个的13.5%,为全国各省(区、市)之最。

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现状

8.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规划与步骤

实施《纲要》的基本思路是采取整体规划、逐步实施的方式,将1995—2010年的16年分为两期工程。第一期工程为1995—2000年,相当于“九五”期间。第二期工程为2001—2010年,即“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在第一期工程的6年间又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995—1996年为第一阶段,基本目标是“进行宣传发动和改革试点,初步掀起一个全民健身活动热潮”;1997—1998年为第二阶段,基本目标是“通过重点实施,逐步推进,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1999年—2000年为第三阶段,基本目标是“全面展开全民健身计划的各项工作并普遍取得成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第一期工程的三个阶段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通过逐阶段的实施,逐步达到《纲要》确定的到本世纪末实现的发展与改革目标。第二期工程是在第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再经过10年的努力,“把全民健身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实现《纲要》确定的2010年的奋斗目标。第二期工程又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1—2005年,第二阶段为2006—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