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新基建重点方向,千亿市场将迎爆发

2024-05-02

1. 充电桩:新基建重点方向,千亿市场将迎爆发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基建”的重点建设方向。新基建所覆盖的领域主要包括以下七项:5G基站、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特高压、充电桩以及城际高速和轨道交通。伴随新能源车近年的高速发展,充电桩作为新能源车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有望在“新基建”发力下加速发展。
   同时国网对于充电桩的布局也在加码,2020重点工作任务中多次提到充电行业。重点工作任务中强调:“大力拓展专用车充电市场,积极推广智能有序充电,车联网平台接入充电桩100万个,覆盖80%以上市场和用户。
   近日从国网电商平台获悉,国网电动 汽车 2020年第二次充电桩设备采购项目已开标。这是国网电动 汽车 有限公司今年第二次招标,此前一次招标为2020年建设施工框架采购项目。国网系统内部人士表示,由于此前充电桩行业存在无序建设的情况,建设和运营情况均不甚理想,今年国网公司下了非常大的决心去主导这一轮充电桩建设布局,下一阶段预计还将公布更多的计划。
   
   伴随新能源 汽车 市场发展,充电桩市场快速增长。2014-2019年,中国充电桩数量经历了从3万个到121.9万个的爆发式增长,CAGR 110%;其中,直流充电桩占比约为16.2%,对应公共直流充电桩数量累计值达到28.3万个。
   充电基础设施作为新能源 汽车 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长期滞后必将阻碍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成长。在确认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充电桩的建设量将快速提升,目前车桩比约为6:1,按照发改委和交通部的规划,充电桩目前仍存在200万根左右的缺口。
   充电桩建设的大规模重启,将成为新能源 汽车 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推动新能源 汽车 行业整体持续快速发展。
   
   根据功能划分,充电桩产业链从建设到运营涉及充电设备制造商、充电建设运营商、以及整体解决方案商,国内充电产业链上的这几类从业者往往身份重合、同时涉足多个功能领域,一些硬件制造商目前也开始涉及建桩运营业务。其中,国电南瑞、许继集团、特锐德、奥特迅等设备制造商,以及比亚迪、特斯拉等电动 汽车 制造商是推动充电技术进步的主体。
   2014年民间资本涌入充电桩行业后,尽管一些业务模式暂未为企业带来稳定的收入、或者停留在实验和理论探讨阶段,但未来得益于电动 汽车 的快速放量,这些带有互联网思维的经营理念最终有可能迎来爆发,从而拓展充电桩行业的盈利模式和空间。
   目前,随着互联网企业、 科技 公司、初创公司、以及诸多 社会 资本的介入,我国的充电桩行业已经形成了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并存的产业格局。
   在上一轮洗牌下剩下的运营商2019年开始加速充电桩建设。公共充电桩运营领域,特锐德、星星充电和国家电网市场份额位居行业前三。截止2019年10月,全国规模化运营厂商(充电桩保有量≥1000个)22家,占充电桩保有量99.5%。前三大分别为特来电、星星充电和国家电网,保有量33.3万个,占比69.6%,前十大保有量44.4万个,占比93.0%。其中特来电(特锐德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充电桩运营公司,市占率领先于同行,公共桩占比29%。
   根据充电桩设备收入来计算,目前市场份额占比较高的公司包括国电南瑞、特锐德、易事特、万马股份等,国网充电桩建设大规模开启后,头部企业将率先受益。
   从区域上来看,充电桩保有量基本与新能源 汽车 的销量和保有量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排名最靠前的省份是广东、江苏、北京等,保有量均在5万以上。
   
   充电桩是为电动 汽车 充电的专用电力设备,由桩体、电气模块、计量模块等部分组成,一般具有电能计量、计费、通信、控制等功能。充电桩主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 汽车 充电。
   按充电方式分,可分为直流桩和交流桩两类。交流桩:俗称慢充桩,需通过车载充电机为电动 汽车 充电,功率小,充电速度较慢,但成本低,多用于小区充电桩。直流桩:俗称快充桩,直接为电动 汽车 充电,功率大,充电速度快,但成本较高。
   根据GGII数据,直流充电桩平成本为0.8元/W,以目前市场主流的60kW直流充电桩为例,其成本约5万元/个;其中,IGBT成本占比约为20%, 历史 充电桩统计中直流桩占比约为15%~18%,对应中国充电桩行业2019年市场规模约为10.5亿元;根据中国充电联盟预测值测算,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8亿元。
   
   充电桩主要零部件包括充电模块、主控制器、绝级检测模块、智能电表、刷卡模块、通信模模块、空气开关、主继电器和辅助电源开关等。
   充电模块门槛较高,参与充电桩制造的上市公司中,以配电、UPS、电源系统等制造商为主,这些产品的特点是都涉及到了交直流转换和电能质量的控制,这与直流充电模块的核心技术本质上是相同的。
   充电模块制造商,实际上都具有直流充电桩制造的核心优势。各个企业之间产品的主要差距,在于充电模块的转换效率。目前转换效率主要为94%-97%,均处于较高水平。各个企业之间的技术水平稍有差距,但是总体上看差距不大。
   充电桩也是对功率半导体增长的驱动力之一。根据英飞凌的统计,一个100kW的充电桩需要的功率器件价值量在200-300美元。目前 汽车 充电桩的核心功率模块有两种:一种是采用IGBT芯片;另一种为采用MOSFET芯片。
   国家能源局在《电动 汽车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草案中提出,到2020年国内充换电站数量将达到1.2万个,充电桩达到450万个。中国产业信息研究院数据预计到2020年国内充电桩功率器件市场规模有望超过35亿元。
   
   充电桩高功率快充是趋势。当前慢充功率7kW/14kW,单价在千元级;快充30kW/60kW,单价在万元级;未来TeslaV2功率120KW,V3功率250KW。慢充体系更多由主机厂、4S店、运营场景资源等组成。普通快充存在运营壁垒,未来能提供智能解决方案的公司比例会提升。
   超高功率快充有技术壁垒,目前全球掌握该技术的有特斯拉和onity,后者是保时捷、BBA等车企的供应商。
   2019年,特斯拉已在全球建立1604座超级充电站,14081个超级充电桩,而2017年只有约800座超级充电站,5000多个充电桩,两年时间数量接近翻倍。中国地区,Tesla的充电网络已经覆盖了130多座城市,超充电桩数量已累计突破1700个,搭配超过2100个目的地充电桩。
   
   受益于我国电动 汽车 充电桩规划、政府补助以及新能源 汽车 应用的快速增长,我国新能源 汽车 充电设施行业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新基建加速落地,充电桩的招标和建设主体回归国网,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后续地也有望延续或加强前期充电桩补贴,充电桩行业景气度在政策扶持下正逐步提升。
    看深度行业研报,就到乐晴智库:www.767stock.com 
    微信公众号:乐晴智库精选 

充电桩:新基建重点方向,千亿市场将迎爆发

2. 40万亿入局“新基建”,充电桩为何成了“宠儿”

 
   
   
   
   
   
     
   在诸多企业遭受疫情影响呈现业绩疲软态势后,以充电桩为代表的新基建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宠儿”。
   
   
   
   
   
   
     
   3月4日,国家再次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明确了“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我国接下来重点发展的七大“新基建”。
      充电桩市场不均衡发展,但前景可观 
   充电桩的潜力爆发,得益于新能源 汽车 产业的高速发展。
   
   
   
   
   
   
     
   根据《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 汽车 销量占 汽车 销量的25%左右,保守预计新能源 汽车 销量700万辆左右。
   然而,我国新能源 汽车 行业高速发展,而充电桩配套尚显不足。数据显示,2019年底车桩比为3.5:1,较理想状态的车桩比1:1仍有较大缺口,以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2000万辆、车桩比1:1估算,需要的充电桩数量至少约1880万台。
   国内职业司机充换电平台快电CEO于翔认为,由于早期建设的充电站缺乏布局及建设依据,且当时的车辆技术也不成熟,造成充电桩安装功率过小、布局不合理等现象,单一充电桩的平均使用率只有5%,资源匹配极不均衡,充电站的两极分化愈发明显。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月底全国已建成公共充电桩53.1万台,远低于《电动 汽车 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规划的1:1。
   不过,自2017年开始,在国产自助品牌新能源电动 汽车 技术高速发展及政策推动下,促使各地将新能源电动 汽车 大批量投入,并应用到出租、网约、城配等民生领域,同时,在私家车领域,以北、广、深一线城市为起点,也呈现销量几何倍增的喜人态势。
   但即便如此,行业目前面临的充电难问题依然没有得到高效地解决。“有桩无车”、“一机多选”、“充电时间长,司机休息难”等行业痛点依旧存在。
   正是因为有了痛点,才有了创业的突破口。
   “当前,随着国家层面战略部署充电桩行业等新基础设施,这是我们国家新能源 汽车 产业向欧、美等传统 汽车 强国弯道超车的一次最好机会。”于翔如此看待这次百年难遇的好契机。
   以快电为例,快电一方面将加大充电桩布局,提升数字化平台运营管理效率。另外,推进油电一体化网络建设,与合作伙伴企业深化战略合作级关系,协助传统能源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例如将单一加油站转型为油、电一体化的能源岛等。
   此外,快电将依附能链集团平台大数据,帮助充电运营商打造集绿电发展、充电、储能、售电一体化的能源共同体。随新基础设施布局越发成熟,快电未来也会适时考虑进入国际新能源充电市场。
    数千家企业逐鹿赛道 
   充电桩的市场增量引来数千家企业加码赛道。
   
   
   
   
   
   
     
   就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万亿市场蓝图中令充电桩类的企业跑马圈地,抢占市场优势。初期进入行业的大型民营企业快马加鞭,各地中、小、微游资借助政策推力及地方资源优势,快速抢占优势点位,行业格局形成了千余家大小企业群雄逐鹿的局势。
   然而,从业务模式等方面来划分,赛道中基本可以将其定为四大类充电运营商。
    1、辐射全国,资产投建、运营一体化的大型运营商。 以特来电、国家电网、星星充电最具代表性,同期甚至更早进入市场的普天新能源、万马等,在激烈的竞争下已经下降至第二梯队。
    2、资产投建、运营一体化的区域、地方类中、小、微充电运营商。 区域类以万城万充、深圳致联、都市快充、卡丘充电等最具代表性,地方类以天津汇充、66充电等最具代表性。区域、地方类充电运营商与大型充电运营商最大的区别体现在运营效率,普遍单桩运营效率都要高于大型运营商。
    3、聚合类平台运营商。 以快电、雄安联行等为最具代表性,其中快电从资本端开始,但企业自身及股东均不涉及并持有任何投建资产,并依附能链集团作为国内领先的出行能源互联网公司为依托,具有极强的运营能力优势,与传统各类规模运营商形成了鱼与水的共生关系。
    4、SaaS销售类平台服务商。 以云快充、蔚景云最具代表性,以销售saas端,收入抽成等方式为主要商业模式。
   
   
   
   
   
   
     
   在政策红利的推动下,被摁下暂停键的市场经济重新被激活。对各省发改委官网不完全统计后发现,随着各地重点工程的复工及一批2020年省级重点项目名单的下发,超过40万亿元的投资体量浮出水面。
   目前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正处于上升时期,通过政策刺激行业投资体量扩充,下一阶段将迎来行业的爆发期。正如于翔所判断的,从大面来讲,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新能源电动 汽车 产业、新能源充电行业的蓝海市场会很快到来。
   就市场分布来看,快电作为国内领先的职业司机充换电平台,目前已经互联互通了包括特来电、星星充电、万城万充、云快充、深圳致联等超过1000家充电运营商,链接超31万根充电桩,占国内充电桩总量的70%,并优选上线9万余根。
   同时快电作为电动 汽车 充电能源接口,已合作750余家各类平台型企业,为全国新能源 汽车 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随着5G和AI技术的成熟应用,自动驾驶、共享出行将会成为未来 汽车 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与此同时,智能充电桩未来具备自动驾驶、充电和停车属性,或者是承载更多人性化服务功能充满极大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一切的可能,也离不开底层基础设施的建设。未来充电桩的价值洼地,还需要更多的企业协同挖掘。

3. 充电桩纳入新基建,百亿投资加持,风口之上如何走向成熟?

[ 亿欧导读 ]?新基建按下的加速键,会如何催熟市场?

作者丨丁唯一
编辑丨张宇喆
充电桩正走向“风口”。
4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蔡荣华公布了一组数据:预计今年内完成100亿元的投资,新增公共充电桩约20万个,私人桩约40万个,新增公共充电站4.8万个。
而在过去十余年里,中国大概建设了45万根公共充电桩。
以此速度来看,充电桩建设进入了政策快速推动时期。
不断扩散的疫情正在让全球的经济按下暂停键。在中国汽车产业,工厂停工、裁员降薪、供应链断裂已经成为了疫情笼罩之下挥散不去的阴影。但由于“新基建”风口的出现,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细分领域却展现出了发展活力。
在正式被纳入“新基建”之后,充电桩行业的好消息不断。政策撬动下,各路资本纷纷注入,在疫情阴霾笼罩的3月,充电桩行业却密集收获3起融资,其中还包括“圈外人”宁德时代和蚂蚁金服。
充换电行业在之前成长过程中烦恼不断,高投入、高回报周期、低利用率等都成为了盈利的掣肘。按照一个行业的成长周期来说,亿欧汽车认为充电桩行业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的试探、初步形成期的蒙眼狂奔、发展期的高质量增长及成熟期的稳步前行。
随着“新基建”地位的确认,中国充电基础设施行业获得了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踏板,但距离成熟还有一定距离。
01 未达预期的第一阶段
时间回溯到2006年,比亚迪在深圳总部建成全国首座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中国充电桩行业的历史大幕就此拉开。
随后2008年,北京市奥运会期间建设了国内首个集中式充电站,该充电站可满足50辆纯电动大巴车的动力电池充电需求。2009年,南方电网投产的首批电动汽车充电桩在深圳建成,建设规模为2个充电站,134个充电桩。
彼时,出于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乐观预期,国家电网曾梦想一统充电设施领域,如同加油站中的中石油和中石化一样。
随后,国家电网曾三次调高充换电站建设计划。
2010年,国家电网在《“十二五”电网智能化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建设904座充换电站和23.3万个充电桩,充电设施规划总投资为217.1亿元。
2011年9月,时任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在2011智能电网国际论坛上,又将“十二五”目标扩大到2900座充换电站和54万个充电桩。随后,2013年6月,据《国家电网报》报道,“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又将数字再一次提高,计划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3700座、充电桩34万个。

充电桩/ 123rf
理想很饱满,现实却十分“骨感”。
《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2013)显示,截止到2013年底,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400座,充电桩1.9万台。原计划投资额逐年增加,从建设数量上看2012年充换电站建设放缓,2013年全年竟然只建成了47个。
南方电网设立的Flag也同样经历了倒下的命运。此前,南方电网与深圳市政府达成协议,到2012年在深圳建设89个充电站、29500个充电桩,预计总投资额将超过10亿元。不过,根据《南方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2012年),截止到2012年底,南方电网仅建成充换电站18座,充电桩仅3229个。
谈到充换电站建设放缓,仍然绕不过“盈利难”这道坎儿。国家电网内部人士曾称,彼时已建成的400余座充换电站几乎没有盈利的项目,处于全线亏损的状态。南方电网分公司也表示,其在深圳建成运营的7座充电站,每年亏损额为1300万元。
早期的充电桩,就这样“小心试探”了一番。一方面,巨额亏损的“果子”并不香甜;而另一方面,充电桩的巨大缺口仍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掣肘。
02 蒙眼狂奔的六年
2014年之后,充电桩市场的大门正式开放。
2014年,国家电网宣布全面开放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与电动汽车换电设施市场。这意味着,充电桩市场不再只受国有企业所控制,民间资本也有分一杯羹的机会。同年,如今在公共充电桩领域排名第一、第二的特来电、星星充电相继成立。
充电桩行业爆发的另一关键因素就是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2014年,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一举打破了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刻板印象”。被特斯拉“教育”过后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成为了各大汽车厂商争夺的重要战场之一,大批新能源汽车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了8.39万辆,累计销售7.4万辆,和2013年的1.75万辆和1.76万辆的产销数据相比,翻了四倍有余。
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计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的规模。
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加码,使得充电桩市场随之变成一片红海。一时间,国营资本、私营企业蜂拥而上,掀起了一阵充电桩建设狂潮。狂潮的猛烈在充电桩数量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制表人/ 亿欧汽车分析员 丁唯一
截至2015年底,我国公共类充电设施保有量仅5.7万台。这一数字在2019年底已达到121.9万台,增长了21倍。在充电桩高速建设的同时,全国车桩比水平也在持续优化,已由2015年的7.8:1提升至2019年底的3.4:1。
但是好看的数字背后却是以野蛮增长的方式在支撑。
过去几年,充电桩行业赛道上一时间人满为患,但其中碰撞出的问题也比比皆是:投入成本高、利用率低下、用户体验差、共享观念淡薄的情况却愈演愈烈,从而导致了全行业陷入盈利难困局。
即使是充电桩行业的头部企业特来电,也没能逃过亏损的境遇。特来电在成立前四年累积亏损6亿元,直到2019年4月才实现盈利。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直言不讳:“特来电投了这几年亏了八亿,别人想干这个事不亏5个亿休想做成。”
由于充电桩行业存在投入资产重、回报周期长的属性,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充电桩市场已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格局——行业前三的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占据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

制表人/ 亿欧汽车分析员 丁唯一
因此,尽管入局容易,但在赛道上坚持下来的玩家并不多。特来电品牌总经理赵健在此前的采访中曾透露,2017年中国大概有300多家充电桩企业。但到了2019年,50%的企业或倒闭或退出该行业,还有30%的企业在盈亏平衡的基准线上挣扎。
随着“蒙眼狂奔”的日子结束,坚持下来的充电基础设施企业正在寻找良性增长之路。
03 走向成熟
2020年3月,充电桩正式被中国纳入到七大新基建之中。
在亿欧汽车看来,“新基建”地位的确立,是充电基础设施行业从蒙眼狂奔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大手笔和新玩家,是充电桩市场迈入第三个阶段最直接的表象。
3月初,国内第一大公共充电桩运营商特来电完成了总计13.5亿元的增资,新引入了鼎晖投资以及国调基金。其中,鼎晖投资是管理千亿级资产的知名机构,国调基金则是国家队背景、管理资产规模达到3500亿元的中国最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3月6日,中央为新基建定调后的第三天,主营动力电池的宁德时代,与福建百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上海快卜新能源,主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业务。
3月27日,蚂蚁金服也入股了一家充电桩运营企业简单充,并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占股33%。
此外,可以预见的是,各地方政府针对充电基础设施也将有政策方面的倾斜。3月底,上海市开始对充电桩提供安装补贴。不久前,北京、深圳、成都、山东等地也先后发布了对充电桩的扶持政策。
资本和政策推手之下,充电桩市场自身也将经历洗牌。
新基建中的“新”是使充电桩不同于普通基建的关键。云快充CEO田波曾对亿欧汽车表示:“新基建区别于传统基础设施的跑马圈地,更加注重充电设施的运营平台建设,让桩联网、车联网加快融合。”
未来,充电桩行业离不开大数据、5G等新技术和新领域的协同作用。而这样的工作,不可能仅靠充电运营商一方完成。因此这也不难理解为何之前从未涉水过充电桩市场的蚂蚁金服和宁德时代会纷纷入局。
而充电运营商在其中,则可以通过充电获取数据,打通出行、生活服务的数据链条,原本单一的充电业务上就多了增值服务,未来的盈利模式也将有着更多元的探索。

电动汽车充电/ Pexels
不过,“新基建”地位的确立,并不意味着充电桩未来的发展就能一帆风顺。十三五期间发布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显示,到2020年底,中国要实现车桩比1:1的目标。截至到2020年2月,这一数字仅达为3.2:1。雪上加霜的是,新冠疫情还在拖累着行业的发展速度。因此,2020年实现这样的目标恐怕并不容易。
虽然当下的行业发展远未达2015规划的目标水平,但亿欧汽车对于充电基础设施行业未来5年的发展仍有巨大的信心。近年来,全球汽车企业开始走向电动化、CTP等动力电池技术走向量产、更多高效的充电场站完成建设、新能源汽车成本逐渐下探、V2G技术距离量产越来越近……充电基础设施行业的活力也将不断提升。
在今年1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预计,在2025年之前,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相关技术都会全方位成熟,电动化拐点来临;同时,新能源发电价格拐点也将到来。
亿欧汽车预计,在2025年左右,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逐步超越燃油车,充电基础设施市场的发展期也将结束,正式迈向成熟阶段。
因此,基于新能源汽车的良好发展前景,充电桩作为其配套补能设施也必将随之成长,不管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
新基建按下了加速键之后,充电桩的快速布局成为推动新能源车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它却不是制约消费者购买的唯一原因。
(近期,亿欧汽车正在推进《2020-2025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预期研究报告》,欢迎大家交流探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充电桩纳入新基建,百亿投资加持,风口之上如何走向成熟?

4. 新建7.8万充电桩,基建“狂魔”又上线

作为21世纪的实至名归的“基建狂魔”,中国在高速公路、铁路网建设上拥有世界领先的水平,建造了诸如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三峡、北盘江大桥等世界一流的大型超高难度工程。一系列工程的启动,不仅拉动了内需,也让社会经济进入快速的时代。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老基建的作用逐渐减弱,对于基建投资来说,除了要有让人满意的速度,更需要契合时代的结构。
也就是最近频繁提及的新基建,包括大力发展5G、AI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

4月14日,国家电网公司宣布启动新一轮充电桩建设,计划投资27亿元,新增充电桩7.8万个。作为科技基础工程,充电桩建设不仅是为新能源车提供补充能源,同时也是车联网信息流的重要接口。
业内认为,国家加快充电桩建设,不仅可以服务于不同的车型,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而且代表着中国技术不断探索发展,大功率充电、有序充电与电网的互动等新技术也在逐渐落地。

一方面,在疫情影响下,新能源汽车消费受阻,国家相继出台修改汽车准入办法和购置补贴延长两年等政策,同时也需要帮助消费者解决充电难、充电速度慢、续航能力低等问题,最大程度上消除消费顾虑,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
据统计,截止今年1月,国内充电桩保有量为124.3万个,车桩比约为3.5:1,远低于规划的1:1。而根据初期预测,国内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能在2025年达到700万辆,如果保持目前的充电桩数量,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这也意味着国内的充电桩缺口依旧很大。
按照“新基建”规划,2020年将计划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到2025年建设超过3.6万个充换电站,以达到全国车桩比1:1。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也出台相关政策以加大对充电桩建设项目的支持。

对于开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项目,国网方面表示,目前已开工的项目对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带动产业链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开工项目计划建设充电桩2000余个,总设计充电容量109MW,能够为约1.2万辆商用、乘用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将直接带动汽车购置消费30亿元,刺激电源类产品、零配件生产制造、车后服务等上下游产业需求。
此外,根据测算,国网在全年布局的充电桩项目将带动新能源汽车消费超过200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资大、链条长的特点,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新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充电桩建设大规模重启,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国家在大力发展充电桩,行业机遇期显现,优质的产品智能化程度高,未来应该能更好打开市场。”业内人士如是说。

另一方面,因为汽车产业链比较长,电动汽车是建设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又与能源转型结合起来,是国家大的发展方向。但从去年开始电动汽车市场方面受到一定挑战,滑坡也非常厉害。在疫情期间要拉动内需,‘新基建’的发展、充电设施建设就成为重要的方面。
今年3月,中央部署加快“新基建”建设,涉及的七大领域中包含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此后,该领域发展加速。
业内人士认为,国家电网发力充电桩,一方面是“新基建”带来的“政治任务”。目前油价下跌和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使充电桩实现盈利难度加大,这就更加迫切地需要两大电网承担起投资拉动内需的任务。另一方面,相较于其他国企,充电桩建设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与两大电网的业务关联性较强,能够推动电力事业发展,因此,其本身也有动力。
“建设量大了,布局也更合理。总的投资规模增加,包含充电设备、配套电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必然带来建桩的招标量增加,相关企业也会从中受益。”业内人士分析说。

这就是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不同之处,新基建是与产业化应用配套推进的体系化,既承接了传统基建稳增长的属性,又具有助推创新、推动投资效率边际递增的功能。可以预见,在疫情的冲击之下,“新基建”将持续发力,发挥稳经济和稳就业的效用,充电桩建设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采写 | 汽车有智慧 王得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 风口已至,纳入“新基建”能否让充电桩行业迸发“第二春”?

“新兴行业”“前景旷阔”,充电桩行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了一个年营收不下数十亿的新兴公共服务行业。

“管理乱象”“营收下降近八成”,疫情影响下的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今春日子并不好过。
“风口已至”,被纳入“新基建”范围,充电桩行业真的能迎来第二春吗?
曾经的第一春!“大发展”背后的血腥争夺
前几年,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大势,充电桩行业也迎来了发展春天。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表示要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一瞬间,各路资本纷纷涌入行业跑马圈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建桩狂潮,这其中既有国资巨头,又有整车企业,更有大量的民营企业投入其中。第一春之下的,是大发展背后的血腥争夺。
由于充电桩点位是稀缺资源,曾经那些搞运营一体化的大型运营商,只能陷入到“跑马圈地”“资本比拼”之中,在残酷的竞争下,行业格局逐渐开始稳固,如特来电、国家电网、星星充电等资本雄厚,且运营理念较为出色的,牢牢卡住了第一梯队;同时,在地方上,一些搞资产投建、运营一体化,深耕自留地的中小微充电运营商,则借助精耕细作的高运营效率,实现了自身优势;还有一波玩家,硬件建设到一定水平后,从资本端出发,搞第三方平台整合各类运营商上,提供专业运营能力服务的平台型企业开始出现。如快电、雄安联行等企业开始了自己的合作连横。

“当时千余家企业群雄逐鹿”,充电桩平台运营商快电CEO于翔告诉,充电桩两极分化越发显著,早期的车辆技术不成熟等原因,造成充电桩安装功率过小、布局不合理,曾有一度,单一充电桩的平均使用率只有5%,资源匹配极不均衡。
“第一春”的浓烈硝烟,随着富电绿能等一批充电桩企业的惨烈下场,终告结束,开始进入平稳发展时期,甚至已经出现了如“特来电”这样实现盈利的充电桩企业。
现在的第二春!“新基建”明确的广阔前景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会上重点强调了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下称“新基建”)的进度。
所谓新基建,是一个相对概念,区别于传统基建的铁路、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等土木工程。新基建立足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输变电网络建设、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板块,是当下稳增长的重要力量,更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为何能入选“新基建”,成为七大板块之一?作为新型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充电桩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基本保障。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持续向好,选择电动汽车出行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多,但充电这一环节的问题越发凸显。
近五年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快速发展态势,但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尚未明确独立划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在实际过程中又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电力供应,特别是在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用地、税收等方面缺乏与之对应的配套政策依据。
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新基建的发展,将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充电基础设施的产业地位,对加强充电基础设施产业的支持力度,夯实我国新能源汽车能源供给保障。
未来能否“四季如春”?充电桩行业将何去何从?

受益于新基建的启动,充电桩建设在未来一定会会迎来发展新机遇。但不可否认的是行业仍面临普遍亏损状况。未来在建设布局上该如何侧重,才能促使行业良性发展,从而真正做到“四季如春”呢?
首先,充电桩行业要发展,就绕不开盈利问题,当下充电桩相关企业的运营能力亟需加强,不论是线上平台还是线下的网络管理,整个行业需要沉下来做精细化运营,从而才能降低成本,避免“摊大饼”式增长。

其次,充电桩行业应该进一步优化设施合理布局、提升产品质量、提高运维服务水平、提高智能化水平、促进互联互通、保障充电安全,毕竟,随着行业的高速发展,只有能够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优质的充电服务体验,才有能够赢得未来将竞争的资本,反过来说,只有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才会反过来刺激需求。
此外,从“新基建”政策我们便可知道,国家是希望能规避浑水摸鱼捞一票就走的投机者,几年前,在充电桩建设能够领取到高额建设补贴时,一些企业无视使用场景,曾有充电桩被建在了荒郊野外的菜地中。

因此,当新基建的真金白银变为一个个项目时,需要弃过往大干快上,重数量不重质量的旧习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推动行业技术迭代升级,促使充电桩使用效率、服务质量提升,帮助企业尽快摸索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算是“四季如春”。
总结:从“第一春”的“血雨腥风”,到“新基建”的国家政策助力,充电桩行业经历了太多风风雨雨,兴亡更替。
?如何在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保障广大用户的核心利益?仍是行业需要解决的切实问题。不能只看政策支持力度下菜碟,而是要真正的了解市场,了解受众,因地制宜,构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生态链。
尽管这是需要全行业的不断努力,但如果真的能换来“四季如春”的市场态势,那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风口已至,纳入“新基建”能否让充电桩行业迸发“第二春”?

6. 独家:疫情下营收锐减八成,新基建能拯救脆弱的充电桩产业吗?

营收下降近八成,疫情影响下的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今春日子并不好过。经过最近几年快速发展,这已是一个年营收不下数十亿的新兴公共服务行业。
出行一客从权威渠道获得数据,在今年2月疫情最严重时,加上春节放长假因素,全国大量在册充电桩营业额只有日常的两成左右。一边是承压的营收,一边是不减的成本。此外,受疫情影响新建桩的计划也被迫延期。
在过去几年里,在放开民营企业准入门槛后,充电桩行业迅猛发展,提前5年完成了国务院的阶段性发展目标。业内催生了不同商业模式玩家,正从跑马圈地的粗放发展,转型进入精细运营的关键时刻。
疫情打乱了计划。人工、场租、银行利息,这些都炙烤着充电桩企业的现金流。最麻烦是,由于疫情影响,防疫装备与维保人员的紧缺,会制约设备维保效率。这不仅涉及到用户体验,更事关安全。
“充电桩行业还很脆弱,希望大家重视,好好扶持发展,”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秘书长许艳华对出行一客呼吁,出台指导意见,对疫情期间充电量给予一定的专项运营补贴;面对充电桩企,提供低息贷款,帮助行业渡劫。 
如今,充电桩行被视作国家高度重视的新基建产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月4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当日,央视新闻在节目中显示新基建七大领域及产业链的定位是:5G基建、特高压、大数据中心、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充电桩行业再度火热。从wind资讯的充电桩指数来看,5个交易日内,充电桩指数上涨7%。 
同时,借助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智能充电网可成为智慧城市的组成部分。这背后涉及的G、互联网、信息化、智能化等新基建概念,都能聚合在充电桩场景上。 
值得注意的是,新基建的政策细则尚未出台,如何能够精准、高效支持充电桩行业迭代升级,而非大水漫灌让投机者浑水摸鱼;如何设定合适的门槛,谋求最大的社会资源和民间资本,同时又能避免有人“玩票”造成风险,这都是决策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疫情侵袭,急踩刹车

疫情把居民关进了屋里,尚处于发展期的充电桩产业遭遇了重创。
重资产的充电桩产业链正想办法过冬。受疫情影响,出行人数减少,导致充电桩收入下降;审批程序暂缓,获批项目难以开工;加上疫情让人趋向保守,投资信心受阻。 
据出行一客得到的一份权威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全国不少在册充电桩实际营业额只有日常的两成左右。 
营收减少的同时,成本却没有下降。人工、场租、银行利息,这些都炙烤着充电桩企业的现金流。最麻烦是,由于疫情影响,防疫装备与维保人员的紧缺,会制约设备维保效率。这不仅涉及到用户体验,更事关安全。
此前,充电桩行业整体堪称高歌猛进。
2014年国务院给充电桩发展下了发展目标:到2020年,新建充电站1.2万座;到2025年,建成3.6万座。据记者不完全估算,按照每辆电动车30-40度电,平价电价按照0.8元/度计算,每个充电站有5个有效使用的充电桩,到2025年光从运营角度来看充电桩产业每年的营收规模可达百亿。 
同年,民营资本被获准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领域。一批头部玩家开始重资投入,产业开始高速发展。 
效果显著。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2019-2020年度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显示,全国充电基础设施规模达120万个,充电站方面,保有量已由2015年的1069座增加到2019年的近3.6万座,数量上已经赶上2025年的建站目标。 
“新能源汽车普及和充电桩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许艳华表示,伴随技术完善,无论是私家车还是出租、物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的身影越来越频繁,市场接受度越发高涨。
“营运性电动车的激增是充电数据改善的一个重要原因”,特来电总裁郭永光曾向出行一客分析充电量数据变化时表示,机场、车站布局的针对营运车辆充电场景的充电站今年明显发挥出效益。他预计,随着自用新能源车保有量的不断提高,未来小区、商场等针对自用场景的充电桩使用率也会出现明显改善。 
如今,疫情让高速前行的充电桩行业,重重踩下了刹车。 
“充电桩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应该予以更多支持,”许艳华补充称,希望能尽快下拨此前的建桩奖补资金,细化新阶段下充电桩奖补政策细则,地方财政也应鼓励配套建设私人充电桩。
当年的大发展背后 

竞争惨烈,八仙过海。 
充电桩点位是稀缺资源,跑马圈地的大战曾经辐射全国、搞运营一体化的大型运营商彼此厮杀,在残酷的竞争下,行业格局已经相对稳固,特来电、国家电网、星星充电等卡住了第一梯队。 
同时,在地方上,一些搞资产投建、运营一体化,深耕自留地的中小微充电运营商,则借助精耕细作的高运营效率,实现了自身优势。 
还有一波玩家。当硬件建设到一定水平后,从资本端出发,搞第三方平台整合各类运营商上,提供专业运营能力服务的平台型企业开始出现。如快电、雄安联行等企业开始了自己的合作连横,但对其来说,最难的是如何摆放好自己和股东方间的利益关系,实现“公平”。
此外,一些销售类平台借助导流场景抽佣的平台也逐渐发展起来。
“当时千余家企业群雄逐鹿,”充电桩平台运营商快电CEO于翔告诉出行一客,充电桩两极分化越发显著,早期的车辆技术不成熟等原因,造成充电桩安装功率过小、布局不合理,曾有一度,单一充电桩的平均使用率只有5%,资源匹配极不均衡。
重资产的充电桩经营风险极高。 
抢跑者需要押宝技术路线,一旦压错,就前功尽弃;后来者则又面临先行者长期的技术积累和资源积累,很难实现后来居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院原研究员苗韧告诉出行一客,目前头部充电桩运营商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就是已建桩所在的区位,位于成熟区域的充电桩具备稀缺性,也将最早释放效益。 
在王磊看来,充电桩产业现已逐渐不再粗放圈地,未来头部桩企将与电网等各界密切配合,实现基于精细化运营的有序扩张,这将有助于降低建桩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和效益。
“充电桩是充分竞争的产业,”在许艳华看来,短期内产业尚不会出现寡头垄断,毕竟电动车保有量尚在早期,充电的模式也比加油更复杂,不会一招鲜吃遍他。 
伴随新基建的到来,原有的大、中、小、微类运营商都将面临抉择,是变现离场还是加大投入。 
在苗韧看来,“充电桩是一个绝佳的能源互联网入口,具有刚需、高频等特性,赚取的是提供差异化能源服务的钱,未来想象空间很大”。 
充电桩的新基建想象空间

从使用场景来看,充电桩的精细化运营绕不开大数据的赋能。
用足6个小时,这是充电桩单日的盈亏平衡点。而如何能够找到契合车主需求的点位,如何导流车主来充电,如何能够跨界和停车场站沟通合作,都需要依靠数据去指导健身布局。
“未来充电桩硬件的发展方向充满想象空间,”北京国新智电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峰告诉出行一客,现在互联网领域都要抢流量抢数据的接口,充电桩以后不仅仅是一个充电功能,可能是涉及能源交易、日常消费娱乐的最佳入口,带来的绝不局限于充电技术层面的改革,而将是整个产业生态的迭代。
在充电桩业内,基于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共享出行的成熟化,均被视作对行业发展的未来利好。自动驾驶车辆实现无人智能充电,也将会成为未来车辆能源补给的主要方式。
常见的场景是这样的:驾驶员下车进商场,借助高精地图车辆自动前往泊车点充电,充电桩可能是一盏路灯,可能是停车场中的自动机械臂,也可能是放置在地面下的无线充电感应装置。同时,在用电低谷时的车辆及能够储能的充电桩,还可以在用电高峰时,向电网售电,赚取差价。 
由此可见,借助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智能充电网可成为智慧城市的组成部分。这背后涉及的G、互联网、信息化、智能化等新基建概念,都能聚合在充电桩场景上。 
在此之前,普及新型充电桩是必要的基础。
刘峰表示,就像3G/4G时代手机由单一功能机转为智能手机发展路程类似,5G时代充电桩也将由单一的充电功能设备,出现大跨度迭代升级,甚至颠覆性的迭代升级。 
远处是美好的应用场景,近处是迭代的迫切需求,加上考虑到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事关国家能源安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成为新基建的重点项目,看上去顺理成章。 
但值得注意的是,充电桩归根结底是考验精细运营的服务行业,明晰的商业逻辑、完善的运维体系、先进的硬件基础,这才是一家企业可持续生存的根基。
因此,当新基建的真金白银变为一个个项目时,需要弃过往大干快上,重数量不重质量的旧习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推动行业技术迭代升级,促使充电桩使用效率、服务质量提升,帮助企业尽快摸索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新政策希望能规避浑水摸鱼捞一票就走的投机者。”万帮新能源集团高级副总裁王磊告诉出行一客,他希望充电桩行业能够提高准入门槛。 
这样的担心并非没有依据。几年前,在充电桩建设能够领取到高额建设补贴时,一些企业无视使用场景,曾有充电桩被建在了荒郊野外的菜地中。 
不过,在被视作充电桩发展元年的2014年,当初简政放权让民营企业加入其中,恰恰是充电桩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制度供给。如何更高效地调动社会资源和民间资本,进而减少直接的财政投入。同时,又要精准支持关键技术、规避投机分子,这都将是对决策者的考验。 
于翔建议,除补贴政策外,行业更需要其他相关叠加政策的支持,例如充电桩场地使用政策、电力政策(例如“核减电表”)、充电车位专用政策等,以此可以多方面推进充电桩行业快速发展。 
对此,刘峰倒是并不担心,新基建的内容和边界还是比较容易区分的,未来新基建政策制定的针对性也应该比较明确,无须太过多虑投机性。
除了真金白银,业内希望新基建这股来自顶层的春风,能够为行业发展带来指导性的建议。
现实中,充电桩建设、运营中涉及的部门十分庞杂,包括住建、经信、能源等等,企业运营中的跨部门的沟通成本不低。为此,充电桩行业发展需要多部门的共同支持,多位业内人士对出行一客直言,希望借助高层对“新基建”的重视,进而成立更高层次的联动协调机制从而打破行业发展壁垒。(责编/杨佩谦)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财经》杂志交通工业组创建,专注交通出行领域新闻,致力于探索出行、科技与未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