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2024-04-27

1.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的关键在于培养,这种培养又必须紧密联系我国所处的开放环境和教育所处的国际化背景。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了研究部署,为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任务。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的关键在于培养,这种培养又必须紧密联系我国所处的开放环境和教育所处的国际化背景。对此,作为文艺类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要以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潜移默化的方式,努力探索在开放教育环境中培育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新理念、新方式、新途径。以创新勇气直面挑战迎机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提高,以及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不断显著,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人才培养面临巨大挑战.

从优化班级的物质文化环境、创建班级的制度文化环境、营造班级的精神文化环境三个方面。在制度文化建设中的四个注意:一是抓好开头,趁高一学生刚入校门,制定好班级的规章制度,做好入校规范教育;二是充分尊重学生意见,班级制度通过学生讨论、班委修改、最后全班学生投票的方式来制订;三是制度的实施要持之以恒,要长期坚持,要注重落实;四是制度的实施要公开、公平、公正。利用门贴、墙壁、黑板报、移动白板、课桌便利贴等等,力求让这些物质“说话”的一个个创意,让班主任研究会的同伴们深受启发。倡导专注学习和优雅学习,践行学法指导和情感教育相结合这两个方面入手.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2. 如何培养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一
要深入解放思想,为增强各族群众的文化自信提供重要思想保障。近些年来,黑龙江通过深入解放思想,明确提出了发展特色文化和文化产业、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的
奋斗目标,极大地激发了全省人民的文化自信,但遗憾的是一些干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倾向仍然存在。树立文化自信,推动文化改革发展,要求我们不断破
除只注重文化意识形态属性和教育功能,不注重文化的商品属性和消费功能的旧观念,树立文化也是重要生产力,也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新理念;要求我们不断破
除就经济抓经济、就文化论文化的片面认识,树立经济与文化一体发展的新思维;要求我们要不断破除小文化意识,不断树立把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统筹谋
划的大战略,有效克服文化发展上不敢作为、不敢抢先的自卑感。
    二
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为增强各族群众的文化自信提供充足活力。树立文化自信,推动黑龙江文化改革发展,既要立足省情实际,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深入挖掘和提炼黑龙江历史文化的精华,尤其是要进一步挖掘黑龙江流域文明的宝贵资源,使之不断发扬光大,成为涵养龙江精神的不竭源泉,不断从文化发展的传
承性、延续性方面提升全省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

    同时,也要以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敏锐的眼光对待外来文化,合理取舍、择善而从,不断从文化发展的开放性、创新性方面提升全省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

    发
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与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是什么关系?就我省而言,应该怎样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以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   文
化发展问题有一个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自强的过程。人们在感受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的同时,会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而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也会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发
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又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要件,“文化三公”中最主要的又是公
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设施中最主要的又是“三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图书馆建设。可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对传承历史文化,对提高人们的素质,对自身文
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自我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意义重大。

    发
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一是它有助于活跃人民的文化生活。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越多,人民在基本文
化消费方面的选择就越多,人民的文化生活就越丰富。二是它有助于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一般都具有文化教育的功
能,“文化三公”越多,人民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就越多,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就越有保证。三是它有助于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主要指一国文
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它与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程度越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才会越强;每个人的基本文化
权益都能得到保障,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才能够有牢靠的基础。文化产业的发展,体现着文化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推动、引领作用。因此,无论是发展公益性文化
事业还是发展文化产业,都与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密不可分。

为促进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文化真正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一
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目标,树立需求拉动的观念。变“有什么卖什么”为“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要
着力研究、探索和解决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基本保障、文化服务的基本供给、文化设施运行的基本经费等问题,着力改善“文化民生”,着力缩小城乡文化发展的差
距,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

    二是坚持以文化创新为动力,树立创新引领的观念。把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文化与科技联姻,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和产业发展后劲。

    三
是树立多轮驱动的观念。既要充分发挥国有文化单位的作用,又要调动各方面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既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又要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既要开发内力又要利用外力,应积极引入外地资本和战略投资者,运用本地资源与外地资本相结合的方式发展文化产业,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实现形式多样
化、资金来源社会化的格局。

    四是树立融合发展的观念。要加快发展“文化+旅游”、“文化+休闲”、“文化+地产”等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业态,形成我省文化创意产业的鲜明特色和产业发展新优势。

    朱
宇副院长认为,经济落后、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而文化衰败、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民族的复兴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更是文化大发展和大繁
荣。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十八次全会精神,需要我们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实现人民生活幸福美好的高度,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
信,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 为什么要树立文化自信,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文化自信

写作思路:结论先行,把想要向人们传达的信息亮出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推进,在寻求更多信息的同时,速度也越来越重要。在当今繁华的时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想尽快挺多结论。很多人常挂在嘴边的话便是“简而言之是什么”“到底想说明什么”。
正文:
大放文化的无穷魅力在于文化是活的,生动的,是融入人民的生活中的。中华文明要大放异彩必须把文化的根深深扎进人民的生活中,植入人民的心理。

中华文化绝不仅仅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不仅仅是长城冷冰冰的石头,不仅仅是故宫等无声的建筑,而更多地体现在群众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在“按照穆斯林规矩宰杀”的牲畜的过程中,在农村播放的“坝坝电影”的银幕上。
文化也不能只是少数“文人骚客”的玩物,而是“百姓日用而知”的常识。文化的光彩不仅仅体现在莫言等作家的小说里,不仅仅体现在一两个冷冰冰的奖杯上。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写作根植于人民的生活,因为他的小说是对人民喜怒哀乐、中华民族的苦难最真实的记录。莫言的小说放出的光彩不仅仅是文学的光彩,更是人民的光彩。
文化不仅要走“下”去下到人民群众中间去;还必须走“进”去走进人民心里去;更需要走“出”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文化走出去必须反对文化帝国主义心态,我们绝不能如美国等国家一样,抱着文化侵略的傲慢态度走出去,而是应该以一种平和、和平、理性、谦虚的态度,本着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态度走出去。
正如习同志说“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这种了解不能仅靠一些记者只言片语的报道,只有通过文化交流才能达到更深层次的了解。
制定政策,完善制度,统一标准是中华文化大放异彩的长期保障。
文化的光彩不能仅靠自觉,靠宣传,更为根本的是应该有制度保障。从小国马来西亚到大国俄罗斯,从文化相对弱势的俄罗斯到文化强国法国,无一不从政策制度上对自身的文字、文化加以保护。法语与英语同宗同源,同属印欧语系,尚且知道保护自己文化的纯洁性,我们对网络语言、英语的入侵不能坐视不管。
英语成为强势语言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在于其有标准化,统一化的考试从国际标准的雅思、托福到国内的CET、PETS。新东方、英孚、环球雅思……这些培训机构之所以能门庭若市,就是因为有考试这个标准。
有了这个标准就可以通过市场的方式吸纳社会资金、人才来帮助英语传播文字和文化。有了这些标准,这些企业融资的融资,上市的上市,成为文化产业化运作的典范。尽管这些培训机构本身没有传播多少文化,但是它们却传播了文字,为文化传播打开了通道和可能。
我们为英语制定了统一的考试标准,偏偏没有为自己的汉语制度一个标准化的考试标准,这不能不说是这个国家的悲哀。
中华文化是最文明、最平和、最具有包容性的文化之一,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华文化,践行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化。让我们自信大方大声地告诉世界:我们来了!

为什么要树立文化自信,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文化自信

4. (1) 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做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例题解析及小结

5. 大学生如何做到文化自信

如何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培养大学生强烈的使命感,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渗透文化建设,而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第一,高校应坚持主流文化导向,增强理想信念教育。中国主流文化的导向就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精华,决定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所以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及文化自信,就必须确立正确的导向,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方向的确立,有利于学校进一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明确主流文化,从而自觉抵制非主流文化和腐朽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化观。
第二,高校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艺术瑰宝,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资源。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中,通过教育让更多的大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大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产生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实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第三,高校应通过校园文化、网络文化建设等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促进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树立,从而达到培育的目的。各种社团活动,如古诗词朗诵、文化交流辩论会以及各种传统文化展示等,都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知,有利于培养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举例而言,北方工业大学自2012年起举办“文化庙会”活动,设置文化体验区,进行书法、剪纸、猜字谜、制作风车、制作中国结,以及抖空竹、感受茶文化、吆喝、对迎联、诗词对句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每一位参与的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促使大学生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第四,大学生要进行自我教育,提升自身文化素质。一方面,在鱼龙混杂、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要培养自身的文化辨别力、区分力。大学生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进行自我教育,提升自身文化选择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要积极地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对于西方文化的精华,要理性对待、吸收、借鉴并使用。同时,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自身优良的文化素养,为文化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大学生如何做到文化自信

6. 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文化自信?

践行文化自信,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习近平指出:“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扩展资料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走出国门,让文化自身说话,使其成为不同语种、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平交流沟通的媒介。在展现中华文化风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呈现中国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理念,阐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
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从而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化自信

7. 通过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做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反映出作为文化主体的人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创造,体现出一种广阔的文化境界、深刻的文化反思、充分的人文关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决定着人的思想与精神状态。引领大学生提升文化自觉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

    首先,文化自觉是大学生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内在需要。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文化自觉,从思维能力层面看,人的开拓创新能力、判断能力、善恶辨识能力和审美能力等的提升需要文化自觉;从精神境界层面看,人的理想、信念、德行、意志、情感等精神要素的总体发展不能没有文化自觉支撑。在社会思想、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的转型过程中,人们一方面享受着人类高度文明带来的福祉,一方面又经受着喧嚣浮躁的精神文化矛盾的炼狱。要走出“精神文化矛盾的炼狱”,必须实现自我意识嬗变的自觉性,保持对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追求和文化的高度认同,使之成为立身处世的哲学。

    其次,文化自觉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化人”的最终目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承担着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任,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再次,文化自觉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保证。在当前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文化在不同国家间的传输以及促进文化间的同化与异化成为可能且越来越频繁。文化自觉正是应对文化多元化的有效武器,只有唤起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内在的精神力量,巩固理想和信念,不断增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才不会被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引领大学生文化自觉呢?

    第一,注重自主能力培养,引领大学生文化自觉。

    一是“自知之明”,培养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化底蕴不足和文化历史视野狭窄,对中华民族文化缺少自豪感,而对西方文化却盲目追捧的现象。“文化自觉”包括对自身文化和他人文化的反思,是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实现跨文化交流的前提。因此,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要充分挖掘学科专业的文化要素,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同时,加强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体验的有机结合,引导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知之明”。

    二是辩证取舍,增强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的选择能力。历史一再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全球化的实践活动或理论探索都必定负载着某种价值观、某种文化观。文化全球化,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面对不同文化的冲突,要引导学生既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又反对“文化割据主义”,坚持“和而不同”。不仅要理解、认知自身文化的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也要尊重、借鉴异质文化,取长补短,充分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有益成果并最终内化为自身“谋强”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动力。

    三是与时俱进,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能力。作为思想最活跃、最富创造力的学术殿堂和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的策源地,在教育大学生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文化是高校的本质要求,要引导大学生从自在自发的、传统的生存状态进入到自由自觉的、创造性的生存状态,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能力。

    第二,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引领大学生文化自觉。

    一是把校园建设成为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精神家园。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近年来,随着文化多元化浪潮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人开始习惯用西方一时一地的理论和观点看世界。此外,一些大学人才培养的功利化和实用主义趋向越来越严重。在这种形势下,高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进一步营造浓厚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育人氛围,坚守大学共有的精神家园,显得更为紧迫。

    二是把校园建设成为进行文化思考、催生先进文化的阵地。近年来,西方文化以其拥有的经济效用、强势知识而大有抢占发展中国家校园文化舞台之势,多元化文化在校园文化舞台上出现了强势和弱势的分野,不断上演着达尔文式的同化演变和异化纷争。对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来说,如果想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舞台上稳占主角宝座,就必须引领大学生认同自己的文化根基,客观地扬弃,并对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做到“美人之美”,在工作中顺应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客观需要,不断创造先进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三是把校园建设成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文化强国建设使命人才的摇篮。大学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坚力量的摇篮,理应承担起培养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的重要使命,大学的教师和学生理应成为文化自觉的急先锋。为此,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为实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输送一大批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不断开创中华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

通过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做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8. 教师如何做到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首先要做到胸中有浩瀚,要先有才华才能使人钦佩~才能做到教书育人,人人都是发展的个体,只有终生学习才能保持自己知识不过时,从心理上感到自信。